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蒿甲醚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蒿甲醚组(ARE组)、PPARγ特异性抑制剂组(GW9662组)、ARE+GW9662组(联合组)。计算抑瘤率,评估蒿甲醚对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瘤组织中PPARγ、NF-κB、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抑瘤率:ARE组64.51%,联合组45.14%,GW9662组与NS组比较瘤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但平均瘤重有减小趋势;(2)蒿甲醚单药组细胞凋亡率为(13.90%±0.94%),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为(7.74%±0.59%),生理盐水组细胞凋亡率为(3.80%±0.57)%;(3)Western blot:PPARγ蛋白:ARE组上调明显;NF-κB蛋白:ARE组明显下调;(4)RT-PCR:PPARγm RNA及NF-κB m 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Caspase-3在各组的表达未发现明显的特异性;结论蒿甲醚可抑制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是通过激活PPARγ调控NF-κB的表达下调,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抑制食管癌细胞EC109增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番茄红素对经PPARγ抑制剂GW9662处理前后的食管癌细胞EC109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番茄红素对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SPSS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番茄红素可抑制食管癌细胞EC109的活力,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P0.05),与番茄红素处理组比较,GW9662和番茄红素联合处理组食管癌细胞活力高(P0.05),而PPARγ蛋白表达水平低(P0.05),与DMSO对照组比较,番茄红素处理组PPARγ蛋白表达水平高(P0.01)。结论番茄红素可抑制食管癌细胞EC109的增殖,通过上调PPARγ蛋白的表达是实现其抑制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经左旋孕酮治疗后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子痫前期孕妇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数量、细胞因子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探讨左旋孕酮对子痫前期孕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抽取60例孕妇(正常组20例;子痫前期组20例,实验组:经左旋孕酮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20例)外周血,分别检测CD4+T、CD8+T细胞的数量、细胞因子IL-10、TNF-α的水平。观察子痫前期组和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24h尿量、24h尿蛋白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相比,子痫前期组和实验组患者CD4+T细胞数量[(12.12±0.36)%、(12.34±0.42)%]、TNF-α含量[(636.03±72.13)10-3ng/ml、(636.03±72.13)10-3 ng/ml]、均明显增加,CD8+T细胞数量[(19.35±0.59)%、(19.73±0.67)%]、IL-10含量[(97.56±63.28)10-3ng/m、(96.87±21.35)10-3ng/ml]均明显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子痫前期组和实验组患者CD4+T细胞数量[(11.06±0.22)%、(11.92±0.42)%]、TNF-α含量[(543.06±45.71)10-3 ng/ml、(591.73±32.64)10-3 ng/ml]、24 h尿蛋白量[(7.2±2.7)mg]均明显降低,而CD8+T细胞数量[(23.62±1.21)%、(21.37±1.52)%]、IL-10含量[(143.82±51.25)10-3 ng/ml、(121.76±39.42)10-3 ng/ml]、24 h尿量[(2 411.7±201.7)ml]均明显上升,实验组优于子痫前期组,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孕酮可通过调节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来改善患者24 h尿量和尿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过程中活化态C激酶1受体蛋白(RACK1)、蛋白激酶C(PKC)通道蛋白的相关性,抑制PKC的作用后对动脉硬化的效果,为临床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使用组织贴块法从SD大鼠的主动脉中提取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鉴定;取第3~9代的原代平滑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脂氧化实验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不同组细胞内胆固醇含量;通过油红O染色测定各组平滑肌细胞泡沫化程度;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PKC、磷酸化蛋白激酶C(Cp-PKC)、RACK1、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p-JNK)表达量的变化;加入不同浓度的PKC抑制剂(Calphostin C)处理细胞后检测抑制剂对PKC/RACK1通道及其下游相关蛋白的影响。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ox-LDL刺激下平滑肌细胞内总胆固醇(TC)和胆固醇酯(CE)含量均明显增加,且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TC和CE含量逐渐增加,泡沫细胞内的脂滴含量也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加入ox-LDL刺激后,PKC的活性增强,其活化型受体RACK1和p-JNK的表达量也升高。加入PKC的抑制剂Calphostin C后会抑制平滑肌细胞脂质的蓄积,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样也会降低p-PKC、RACK1的表达。结论 ox-LDL可以促进平滑肌细胞的泡沫化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KC/RACK1的作用有相关性。抑制PKC的作用后细胞内脂质蓄积降低,可以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为临床上治疗动脉硬化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病例为我院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2月共5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活动期36例、稳定期23例),同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借助双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外周血CD4+CD28-T细胞和CD4+CD25+占CD4+T细胞比例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活动期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1.66±0.83)%低于稳定期(2.53±1.06)%和正常组(4.06±2.36)%(P﹤0.05);而CD4+CD28-细胞比例(4.15±1.89)%则高于稳定组(3.66±0.7)%和正常组(1.54±0.99)%(P﹤0.05)。[结论]活动期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减少而CD4+CD28-T细胞比例升高,CD4+CD25+比例降低可能使外周免疫耐受失去平衡,参与了PBC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琳亮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07-1009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c9,t11-CLA和t10,c12-CLA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COX-2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c9,t11-CLA和t10,c12-CLA处理后的Bel7402细胞中COX-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以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和GW9662对COX-2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在100μmol/L的浓度下,c9,t11-CLA和t10,c12-CLA都可以降低COX-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罗格列酮可以下调COX-2蛋白水平,而PPARγ抑制性配体GW9662可以逆转c9,t11-CLA对于COX-2蛋白水平的下调作用,但是对于t10,c12-CLA的下调作用则没有影响。[结论]两种异构体对COX-2表达的下调作用很可能具有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抑制和激活基因表达的方式,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基因(PPARα)在全氟辛酸(PFOA)致大鼠肝BRL-3A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BRL-3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PFOA实验对照组、PPARα抑制剂组(GW6471)、PPARα激动剂组(WY14643)、PPARα抑制剂预处理PFOA组(GW6471+PFOA)、PPARα激动剂预处理PFOA组(WY14643+PFOA)。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法检测基因抑制和激动表达情况;自由基指示剂H2DCFDA检测活性氧(ROS)含量;q PCR检测PPARα及其下游基因Cyp4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过抑制剂和激动剂成功抑制和激动了PPARα在大鼠肝BRL-3A细胞中的表达。GW6471+PFOA组与空白对照组、PFOA实验对照组比较,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升高(P0.05);WY14643+PFOA组与空白对照组、PFOA实验对照组相比,ROS含量明显下降(P0.05)。PPARα及其下游基因Cyp4a1在GW6471+PFOA组中的表达比PPARα抑制剂组高,但相较PFOA实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WY14643+PFOA组相关基因的表达虽然低于PPARα激动剂组,但显著高于PFOA实验对照组(P0.05)。GW6471+PFOA组中PPARα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抑制剂组有所上调,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Y14643+PFOA组中PPARα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激动剂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却显著高于PFOA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 PFOA的暴露可以激活PPARα的表达,减轻细胞内ROS的累积,PPARα在PFOA导致的大鼠肝脏细胞氧化损伤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不同分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1月诊断手足口病患儿150例,依据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按照患儿入院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120例与重症组30例。入院后第24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0以及TGF-β1水平变化,分析2组患者血清IL-10、TGF-β1水平以及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差异。结果重症组与普通组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50.61±5.83)%比(59.08±6.21)%,t=3.017]、CD4~+T细胞[(23.87±3.91)%比(32.90±4.06)%,t=2.874]、CD4~+/CD8~+T细胞比[(1.05±0.47)%比(1.43±0.51)%,t=2.478]明显减少,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17.42±3.85)%比(11.09±3.26)%,t=2.804]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37.90±6.17)ug/L比(11.09±3.28)ug/L,t=2.873],TGF-β1[(41.09±5.83)ug/L比(13.80±4.27)ug/L,t=2.905]水平明显升高,2组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后免疫调节机制紊乱,表现为抑制性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水平升高,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浓度二氧化硫(sulfurdioxide,SO2)暴露对哮喘大鼠CD4+CD 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数量及转录因子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SO2暴露组、哮喘组和低浓度SO2暴露哮喘组,每组15只;哮喘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并吸入激发制备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吸入雾化生理盐水,低浓度SO2暴露组采用吸入低浓度SO2,低浓度SO2暴露哮喘组于每日雾化激发OVA前给予低浓度SO2吸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 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和肺组织γ-干扰素(interferon-γ,γ-INF)以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Fox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大鼠CD4+CD 25+Treg为(5.78±1.26)%,低于正常对照组的(9.63±1.37)%;低浓度SO2暴露哮喘组为(3.15±0.82)%,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IL-4含量[(23.51±4.86)ng/L和(0.93±0.16)ng/L]高于正常对照组[(11.24±2.53)ng/L和(0.29±0.0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浓度SO2暴露哮喘组血浆和肺组织中IL-4含量[(36.73±7.46)ng/L和(1.67±0.41)ng/L]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血浆和肺组织中γ-INF含量[(63.82±21.78)ng/L和(0.49±0.15)ng/L]低于正常对照组[(156.98±60.23)ng/L和(1.58±0.1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浓度SO2暴露哮喘组γ-INF含量[(10.02±1.68)ng/L和(0.43±0.12)ng/L]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Foxp3蛋白表达为(8.23±0.56),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1.87±0.65)(P<0.05);低浓度SO2暴露哮喘组为(6.05±0.36),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P<0.05)。结论低浓度SO2暴露可能通过下调CD4+CD 25+Treg数量并抑制Foxp3蛋白表达,进一步加重哮喘的Th1/Th2比例失衡,可能是诱发哮喘发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46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和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Foxp3+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表达水平以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卵巢癌组CD4+ Foxp3+ Treg细胞百分率[(11.42±2.67)%]、Foxp3 mRNA表达水平(0.59±0.21)以及血浆TGF-β1水平[(35 580±7274)ng/L]与对照组[分别为(8.94±1.98)%、0.37±0.14、(28 610±5631)ng/L]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 Foxp3+Treg细胞数量和/或功能异常,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36例,依据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10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1例,以健康志愿者5例作为对照组.于入ICU时抽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以藻红蛋白(PE)标记的抗人CD4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TTC)标记的抗人CD25单克隆抗体标记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并结合各组不同时间点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分别为(10.31±2.32)%、(14.27±3.33)%、(15.32±3.98)%]均较对照组[(5.48±0.98)%]显著增高(P<0.05或<0.01).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P=0.032)、0.868(P=0.021)、0.913(P=0.009),总相关系数为0.903(P=0.013).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浓度臭氧暴露对支气哮喘大鼠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臭氧暴露组、哮喘组和臭氧暴露哮喘组,每组15只.哮喘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并吸入激发制备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雾化生理盐水,臭氧暴露组予吸入低浓度臭氧,臭氧暴露哮喘组于每日雾化激发OVA前给予低浓度臭氧吸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和肺组织γ-干扰素(γ-INF)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组织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组大鼠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6.12%±1.03%,臭氧暴露组为5.87%±1.2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9.85%±1.34%);臭氧暴露哮喘组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3.31%±0.85%),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IL-4含量[血浆:(21.83±5.12) ng/L,肺组织:(0.89±0.13) ng/L]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10.58±2.73) ng/L),肺组织:(0.32±0.1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臭氧暴露哮喘组血浆和肺组织中IL-4含量[血浆:(35.47±7.24) ng/L,肺组织:(1.58±0.43) ng/L]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血浆和肺组织中γ-INF含量[血浆:(61.78±23.45) ng/L,肺组织:(0.69±0.21) ng/L]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浆:(158.89±60.23) ng/L,肺组织:(1.86±0.2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臭氧暴露哮喘组γ-INF含量[血浆:(10.28±2.63) ng/L,肺组织:(0.46±0.12) ng/L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臭氧暴露哮喘组和哮喘组Foxp3mRNA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臭氧暴露可能通过下调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并抑制Foxp3mRNA表达,加重哮喘大鼠体内Th1/Th2比例失衡,提示臭氧暴露可能是诱发哮喘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62例DLBCL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Ⅱ期组(21例)、Ⅲ期组(21例)、Ⅳ期组(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采集入选者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含量,并计算CD4+/CD8+.结果 Ⅱ期组、Ⅲ期组CD3+明显低于对照组、Ⅳ期组[(854.6±276.9)×106/L、( 823.3±211.5)×106/L 比(1268.8±684.0)× 106/L、( 1332.7±571.2)×106/L,P<0.05];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CD4+明显低于对照组[(433.5±240.7)×106/L、(423.8±234.8)×106/L、(423.0±143.8)×106/L比(751.3±367.4)×106/L,P<0.05];Ⅳ期组CO8+和CD4+/CD8+[( 861.2±634.1)×106/L和0.5±0.3]明显高于对照组[(455.9±334.6)× 106/L和2.1±l.3]、Ⅱ期组[(390.6±54.1)×106/L和1.0±0.8]、Ⅲ期组[(377.4±49.7)×106/L和0.9±0.6](P<0.05);Ⅳ期组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210.3±122.0)×106/L比(353.3±284.7)× 106/L,P<0.05],且临床分期越高,NK细胞越低.结论 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肿瘤负荷越大,NK细胞功能也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并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不同血糖控制情况下,其新生儿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与T淋巴细胞亚群CD 3+、CD 4+、CD 8+、CD 4+/CD 8+的值以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含量值。方法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210例经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时期100例由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将GDM患者分为血糖控制理想组(GDM-A组)115例患者和血糖控制不理想组(GDM-B组)95例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监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含量;采用散射比浊度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对于GDM-B组的新生儿,外周血中CD 3+细胞[(52.35±11.17)%]、CD 8+细胞[(15.69±5.5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GDM-A组,CD 4+/CD 8+比值[(1.58±0.39)%]高于对照组;而NK细胞(6.37±1.2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GD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A组新生儿外周血中NK细胞水平为(8.44±2.05)%,低于对照组(11.19±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散射比浊法检测,GDM-B组新生儿外周血IgG水平为(6.45±1.25)g/L,低于对照组[(9.99±1.36)g/L]和GDM-A组[(9.47±1.58)g/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可能会影响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若妊娠期间血糖控制不理想,则可能造成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因此GDM孕妇应积极控制妊娠期间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三氯乙烯(TCE)染毒的小鼠模型,研究T、B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在TCE诱发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皮肤接触同时结合吸入对12只小鼠进行致敏处理,6周后耳部涂抹TCE进行激发。以耳肿胀系数作为评价小鼠过敏反应的指标;分离脾细胞体外培养,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gG和白介素-4(IL-4)、γ型干扰素(IFN-γ)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TCE致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加入TCE体外培养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79±10)%vs(63±11)%,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gG水平(与二甲基亚砜对照孔比较的相对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0±5%)vs(53±6)%,P<0·01]。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TCE致敏组脾淋巴细胞与TCE共培养后,CD3 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41·6±4·4)%]及CD4 /CD8 (2·1±0·6)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39·4±4·0)%和(2·3±0·9)],差异无显著性(P>0·05)。TCE致敏组小鼠激发时未见耳肿胀,然而TCE致敏组小鼠IFN-γ/IL-4比值(0·54±0·12)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0·90±0·22,P<0·01)。结论TCE能够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并刺激B淋巴细胞分泌抗原特异性的IgG抗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甲基汞致大鼠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探讨茶多酚对甲基汞致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染汞组(12μmol/kg),茶多酚干预组(1 mmol/kg),连续干预染毒4周,最后1次染毒后24 h,将大鼠麻醉后处死,断头取脑,冰浴下分离大脑皮质,测定Na+-K+-ATP酶、Ca2+-ATP酶活力及细胞内Ca2+、活性氧簇(ROS)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染汞组Na+-K+-ATP酶[(2.72±0.46)μmol/(h.mg)]、Ca2+-ATP酶活力[(1.52±0.26)μmol/(h.mg)]明显降低(P<0.01),细胞内Ca2+含量(239.52±44.84)nmol/L、ROS含量(313.86±35.11)及细胞凋亡率[(40.84±6.26)%]明显升高(P<0.01);与染汞组比较,茶多酚干预组Na+-K+-ATP酶活力[(3.58±0.71)μmol/(h.mg)]、Ca2+-ATP酶活力[(1.98±0.29)μmol/(h.mg)]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内Ca2+含量(188.39±7.43)nmol/L、ROS含量(238.03±22.99)及细胞凋亡率[(28.31±4.34)%]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茶多酚对甲基汞致大鼠神经毒性有一定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多态性对血脂异常人群营养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南京市3个主城区抽取412例常住汉族高血脂患者,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将人群分为膳食下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221例给予粗杂粮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191例仅给予健康教育,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每6个月对两组人群进行1次医学体检,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且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其后进行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检测.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TC水平分别为(4.90±0.86)、(5.16±0.94)mmol/L;TG水平分别为(1.68±0.97)、(2.29±1.10)mmol/L;HDL-C水平分别为(1.35±0.36)、(1.16±0.3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5、-6.01、5.55,P值均<0.01).干预组Pro/Pro基因型的人群BMI[(24.81±3.21)kg/m~2]、WHR(0.88±0.07)、FBG[(5.40 ±1.17)mmol/L]、TC[(4.92±0.87)mmol/L]、TG[(1.68±1.01)mmol/L]均比干预前[分别为(25.39±3.30)ks/m~2、(0.92±0.07)、(6.07±2.17)mmol/L、(5.28 ±0.94)mmol/L、(2.70±1.86)mmol/L]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9.06、16.43、1.98、8.86、-14.32,P值均<0.01),HDL-C[(1.37±0.36)mmol/L]比干预前[(1.13±0.42)mmol/L]明显升高(t=-7.68,P<0.01);Pro/Ala型人群WHR(0.90±0.06)和TG[(1.71±0.59)mmol/L]比干预前[分别为(0.95±0.06)、(2.58±1.12)mmol/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8.05,P值均<0.01).Pro/Pro型的BMI下降幅度[(-1.21 ±1.02)kg/m~2]高于Pro/Ala型[(-0.58±1.8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1).结论 PPARγ2不同基因型人群对粗杂粮膳食干预均有效,其中Pro/Pro型人群多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显示其干预效果好于Pro/Ala型和Ala/Ala型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两种大豆异黄酮成分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和大豆苷元(daidzein,DAI)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GEN、DAI单独或联合PPAR γ选择性抑制剂GW9662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其粘附能力的变化;Millcell膜侵袭系统观察其侵袭能力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局部粘着斑激酶(FAK)、尿激酶型纤维酶原激活物(uPA)蛋白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改变。结果 8×10-5mol/L的GEN、DAI单独作用48h后,MCF-7细胞的粘附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FAK和uP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骨架受损。1×10-5mol/L的GW9662与GEN、DAI联合作用时,GEN、DAI对MCF-7细胞的上述作用明显削弱。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抑制MCF-7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其激活PPAR γ信号途径,降低FAK、uPA表达,影响细胞骨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用免疫抑制剂(IST)治疗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BPAA)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BPAA患者分为IST治疗组(19例)和非IST治疗组(11例),IST治疗组给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非IST治疗组给予雄激素康力龙(司坦唑醇)治疗,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T治疗组住院天数[(26.8±1.6)d]较非IST治疗组[(38.4±3.0)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两组治疗前后CD8+细胞数降低,CD4+细胞数增高,CD4+/CD8+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ST治疗组达到骨髓象缓解的发生率为73.7%(14/19),非IST治疗组为63.6%(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8,P=0.687).结论 对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BPAA患者应及时给予环孢素A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苷对大鼠睾丸扭转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4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扭转复位组(B组)、扭转复位+白藜芦醇苷组(C组)。B组和C组大鼠建立睾丸扭转复位模型,A组不扭转。扭转4 h后复位睾丸,复位前15 min 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C组腹腔注射白藜芦醇苷1 ml(5.0 mg/kg)。复位后4 h处死所有动物取睾丸待测。以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化学比色法测定睾丸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精密称重睾丸后睾丸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 结果 B组T-AOC[(20.31±2.55)U/mg]、SOD[(72.76±5.58)U/mg]比A组[(33.62±3.29)U/mg]、[(165.33±5.42)U/m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T-AOC[(30.05±2.08)U/mg]、SOD[(103.15±14.16)U/mg]较B组明显升高(P<0.05)。B组MDA[(42.38±8.94)U/mg]比A组[(11.51±1.89)U/m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23.87±4.47)U/mg]较B组明显减低(P<0.05);C组凋亡指数[(12.2±1.34)%]较B组显著下降(P<0.05);B组睾丸扭转复位后损伤的组织学改变较A组损伤明显;生精小管变薄,细胞脱落坏死。C组的组织学改变较B组明显改善;生精小管变薄减少,细胞脱落坏死减少。 结论 白藜芦醇苷具有明显对抗睾丸扭转复位后的氧化损伤,对因睾丸扭转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