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省、市级和县级医院急诊伤害的情况和救治特点。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选取25家综合医院的急诊科作为调查点,对其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期间收治的伤害患者进行调查。急性损伤进行抽样调查,中毒进行全年调查,同时收集各医院急诊量汇总月报表。结果 急诊伤害在所有急诊疾病中所占的比重,省、市级医院为19.65%,县级医院为29.88%。县级医院伤害患者的病死率为1.29%,显著高于省、市级医院伤害患者的病死率0.27%(P<0.001)。急诊伤害的救护车使用率,县级医院较省、市级要高些,急诊伤害的平均就诊时间县级医院与省、市级医院无明显差别。机械性损伤(32.88%)居省、市级医院急诊伤害原因的第一位,运输事故(35.34%)是县级医院急诊伤害第一位原因。省、市级医院的意外中毒患者是自杀/自伤的近2倍,而县级医院的中毒患者自杀/自伤比例高于意外,尤其是女性中毒患者中自杀/自伤约占2/3。化学品、药物和食物中毒在省、市级医院患者占很大比重(86.13%),而县级医院则主要是农药、化学品和药物中毒,共占89.80%。省、市级和县级医院急诊伤害患者中农药中毒导致的死亡例数均为最多。结论 省、市与县级医院急诊伤害的特点不同,应针对各医院伤害就诊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伤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台州市急诊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和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台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623例意外伤害儿童的临床资料。对意外伤害儿童的性别、年龄、意外伤害发生地点、原因、部位及结局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3例意外伤害儿童中男童、女童分别占60.35%、39.65%,性别比为1.52∶1。0~3岁、3<~7岁、7<~12岁及12<~14岁儿童分别占19.58%、42.38%、26.32%及11.72%,不同年龄段儿童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205,P<0.05),3<~7岁、7<~12岁年龄段男童多于女童。意外伤害主要发生在家庭、学校、社区及其他地点,分别占20.39%、27.29%、40.13%及12.20%,不同年龄段儿童伤害地点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06,P<0.05),0~3岁主要在家庭,3<~7岁主要在学校,7<~12岁及12<~14岁主要在社区。意外伤害原因主要为机械性损伤和非机械性损伤,分别占60.67%、39.33%,不同年龄段儿童伤害原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97,P<0.05),所有年龄段儿童均主要为机械性损伤。伤害部位主要在头面颈部、躯干、四肢及复合伤,分别占17.50%、26.00%、48.48%及8.03%,不同年龄段儿童伤害部位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494,P<0.05),0~3岁年龄主要在头面颈部,其余年龄段均主要在四肢。伤害结局为门诊治疗后回家、留院观察/住院、转院及死亡,分别占17.50%、26.00%、48.48%及8.03%,不同年龄段儿童伤害结局均以门诊治疗后回家为主。结论台州市急诊科救治的意外伤害儿童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前为主,男童多于女童,以机械性损伤多见,大部分儿童均经过门诊治疗后回家,但不同年龄段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和特点既有共性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敦煌市伤害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哨点监测方式,对2010年3家哨点医院伤害首诊患者进行登记,分析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结果 3家医院2010年共收治伤害病例4 550例,男性占67.3%;25~44和45~64岁组占74.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52.3%);农牧鱼水利业生产人员、家务和在校学生居前3位,占59.0%;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跌倒/坠落(42.6%)、机动车车祸(21.5%)、钝器伤(15.1%),意外伤害占多数(90.1%);程度以轻度为主(75.6%);73.3%的病例治疗后回家。结论敦煌市伤害病例男性较多;跌倒/坠落和钝器伤男性居多;伤害多因意外情况导致,与职业有关,农牧鱼水利业、家务、在校学生是伤害发生的主要职业。  相似文献   

4.
倪婷  王玉  马彩霞  高珊  石晓霞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75-1577
目的 分析急诊科接诊的儿童伤害病例特征,为调整医院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郑州市某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意外伤害儿童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郑州市某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意外伤害儿童病例2 028例,其中男童1 194例,女童834例,男女性别比为1.43∶1。平均年龄(7.24±2.98)岁。以<1岁婴儿所占比例最高,为35.21%。不同年龄组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病例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急诊儿童病例发生意外伤害的前3位原因是坠落跌倒(331例,16.32%)、交通事故(281例,13.86%)、气管异物(277例,13.66%)。不同性别的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童意外伤害前3位为坠落跌倒占16.25%、气管异物占14.32%、交通事故占13.90%,而女童意外伤害前3位是坠落跌倒占16.43%、烫伤占15.35%、交通事故占13.79%。伤害发生部位主要为头面部637例,占31.41%,四肢为623例,占30.72%。不同性别的儿童病例伤害发生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主要伤害发生部位为四肢和躯干,女童主要为躯干和四肢。结论 郑州市儿童意外伤害中意外发生风险较高的是交通事故、跌倒坠落以及气管异物,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宣教水平等具有密切关联,应针对上述原因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医疗机构伤害报告方法、种类和报告质量的评价方法。[方法]2002年在上海市金山区建立伤害报告监测点医院3家,确定报告伤害11种,实行48h内的伤害报告卡上报方式,并对报告工作进行评价。[结果]2002年8月,3家医院报告伤害234例,其中交通事故占32.47%,跌倒占20.51%,机械性损伤占39.74%;抽查7~8月报告卡108份,填写有漏项或/和错误的97份(占89.81%),填写缺项249项(缺项率9.22%)。抽查发现,10月门(急)诊伤害病人占就诊病例总数的30.89%。调查医务人员31名,认为有必要开展伤害报告工作的占51.6%,认为开展伤害报告的关键依次是建立制度、加强培训、领导重视、奖惩挂钩。[结论]建立完善伤害监测管理系统,规范和统一伤害分类和标准,开展符合国情的伤害报告监测工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农村四县伤害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人群伤害调查和医院调查中伤害原因顺位,以及同一伤害在人群和医院就诊病例中的年龄构成的差异。方法 比较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获得的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同一伤害在人群和医院就诊病例中的年龄构成的差异。结果 四县人群调查前四位伤害原因为机械性损伤、跌倒、烧烫伤和道路交通伤害。四县医院急诊科的伤害就诊病例原因构成前四位为道路交通伤害、他人加害、机械性损伤和烧烫伤。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中道路交通伤害的年龄构成差异没有显著性,机械性损伤、烧烫伤、跌倒和他人加害年龄构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的结果存在差异,使用医院数据进行伤害情况描述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致死亡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越秀区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6-2010年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555例,意外伤害死亡率为23.41/10万。死因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意外跌倒(占25.79%)、自杀(占21.29%)、交通事故(占18.14%)、其他(占16.46%)、意外中毒(占11.25%)、被杀(占3.28%)、溺水(占2.64%)、火灾(占1.16%)。0~14岁年龄组死亡以意外跌倒(占16.28%)和溺水(占16.28%)为主,15~59岁年龄组以自杀(占23.97%)和交通事故(占20.22%)为主,360岁年龄组以意外跌倒(占40.23%)和自杀(占18.95%)为主。各类意外伤害的死亡率除了溺水和火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或P〈0.05)。结论应针对意外伤害的死因谱、年龄结构、性别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生存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上海预防医学》2013,(2):88-88
<正>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显示,2004—2005年我国居民伤害的死亡率为61.51/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0.1%,排在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调查还表明,我国前5位致死性伤害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溺水和意外中毒。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伤害已成为公共卫生的热点问题,而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0%~50%。估计全国每年约有4000万中小学生遭受到各种伤害。青少年已成为伤害的高危人群。抽样调查显示,意外死亡是1~14岁儿童死亡顺位的第1位死因,并且占总死亡的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2001年因意外死亡占我国10~19岁青少年死亡的50%左右。伤害除了外界因素外,与人们自身的行为也密切相关。本旨在探讨家庭及个人行为因素对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主要死因、死亡水平,探讨影响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1997%2012年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合计死亡3340例,粗死亡率为54.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71/10万。年均死亡率,男性为76.90/10万,女性为32.54/10万(P〈0.01),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分别为10.56/10万、46.94/10万、64.50/10万、122.78/10万(P〈0.01)。3340例中,交通事故死亡占60.15%,自杀占16.53%,意外中毒占5.63%;伤害死因前3位,男性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分别占64.76%、13.81%、5.68%,女性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跌倒,分别占49.03%、23.08%、8.07%。结论交通事故为寿光市伤害第一位死因;男性发生伤害的几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伤害流行特征,为伤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5个哨点医院(2个县医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就诊的伤害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结果共有伤害住院病例8530例,男性占68.17%;89.04%属于非故意伤害,其中以机动车祸最多(38.17%);0.74%最终死亡,其中机动车祸占47.62%;公路/街道是伤害发生的最常见地点(53.65%);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患者的伤害发生原因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动车祸、跌倒/坠落、钝器伤是伤害发生的前三位原因,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老年人伤害发生的流行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该地区监测哨点医院首诊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哨点医院共收集伤害病例4 545例,其中老年人伤害病例764例,占伤害总数的16.81%,女性384人次(50.26%),男性380人次(49.74%),年龄主要集中在60~69岁之间,占所有病例的61.91%;伤害发生原因前4位是跌倒/坠落(54.58%)、动物伤(15.05%)、非机动车车祸(9.42%)和钝器伤(8.25%);伤害首要发生地点是家中(67.54%);伤害部位以躯干为首位(33.12%);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跌倒/坠落是老年人伤害的首要原因,伤害发生地点首要是家中,因此,预防老年人伤害应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积极改变可以被矫正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医院急诊室的伤害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了解伤害病人急诊治疗的情况及其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伤害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1999年11月21日至2000年11月20日期间,凡因有意或无意导致身体受创伤的伤害者首次就诊于我们监测医院急诊室的病人均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接诊医护人员亲自询问调查对象,统一填写调查表格.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 611名受伤害者的情况,男、女性别比为2.51.意外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80.8%,其中,道路交通伤占到56.8%,在伤害类型中居首位.不同年龄组的伤害发生构成比不同(P,0.01),20~35岁的伤害病人的构成比最高(占47.2%),在该年龄组中,道路交通伤占76.9%.对不同职业伤害病人的构成比分析显示工人>学生>农民>经商>干部职员>学前儿童(P,0.01).发生于路上的伤害事件占首位(49.3%),其中93%的伤害为道路交通伤,伤害发生部位以头部的构成比最高(36.8%),其中52%是道路交通伤,以冬季发生的受伤害人数最多(占33.2%);自伤/自杀集中发生在9~11月.道路交通伤的受伤害的人数以周末最高(占36%).82%的伤害病人痊愈,14%的伤害病人留下残障,4%的伤害病人医治无效而死亡.结论伤害的急诊室监测资料是有价值的,也是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体会到伤害的急诊室监测尚存在一些问题及局限性,目前急需探索、发展适合我国体制与实际情况的、具有代表性的全国伤害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连市老龄人口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大连市3所3级甲等医院就诊后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9年3所医院合计报告60岁以上老年伤害病例4890例。其中,2007年870例,2008年1717例,2009年2303例;男性占46.54%,女性占53.46%;60~64岁占29.31%,65~69岁占17.77%,70~74岁占18.05%,75~79岁占15.67%,80~84岁占11.00%,85岁以上占8.20%。伤害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占46.03%)、机动车车祸(占21.29%)、钝器伤(占12.78%)、刀/锐器伤(占9.57%)、动物伤(占3.94%);伤害部位主要是头部(占29.09%)、上肢(占26.83%)、下肢(占20.15%)、躯干(占13.89%)、多部位(占7.02%);伤害发生在休闲活动中的占54.76%,在家务/学习的占12.35%,在驾乘交通工具的占9.61%,在有偿工作的占3.97%,在体育活动的占1.33%;挫伤、擦伤占37.38%,锐器伤、咬伤、开放伤占20.59%,骨折占25.51%,脑震荡、脑挫裂伤占6.48%,扭伤/拉伤占5.64%。属于非故意伤害的占90.63%,属于故意伤害的占7.87%,属于自残/自杀的占0.67%。轻度、中度和重度伤害分别占66.20%,30.78%和3.03%。治疗后回家的占74.07%,观察/住院/转院的占24.79%,死亡占0.37%。[结论]老年人主要以跌倒/坠落和钝器伤为主,应强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2009年医院监测伤害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厦门市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发生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厦门市湖里区二级以上医院为哨点监测医院。收集2009年1-12月到哨点医院首次就诊的所有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用统一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进行登记报告。结果 2009年共报告伤害病例总人数55 692人,前6位伤害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27.74%)、钝器伤(26.17%)、刀/锐器伤(21.21%)、机动车车祸(12.89%)、动物伤(6.12%)和非机动车车祸(3.86%);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30.46%)、公路/街道(28.17%)以及工业和建筑场所(16.16%);伤害发生高峰期为7-9月份;伤害发生以休闲活动受伤占多(46.22%),其次是有偿工作(19.24%);伤害形式以非故意伤害为主(87.77%),且多为轻度伤害(73.94%)。结论青壮年是伤害防治的重点人群,在加强安全生产保障预防措施来降低职业伤害的同时,还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中重度伤害住院患者的发生水平和分布特征,为制定全省伤害防制规划及全面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随机抽取10个市、县,兼顾地理位置和农村、城市等经济类别。每个市、县随机选取一、二、三级医院各1家作为调查医院。凡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因伤害住院者均为调查对象,填写统一的调查表。结果共报告病例9393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伤害的构成以18~44岁年龄段最高(50.38%);职业分布中,以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比例最高,其次为家务人员、生产运输操作人员和在校学生。伤害发生前3位依次为交通事故伤害(40.37%)、跌落坠落(26.82%)、中毒(7.70%),导致骨折(40.26%)、挫伤与擦伤(19.58%)、脑震荡与脑戳裂伤(14.64%);损伤部位以头部、下肢、上肢损伤为主,主要以非故意伤害(意外事故)为主,但女性自我伤害的比例高于男性。伤害导致住院时间短至1d,长至747d;平均每例伤害患者的住院费用为3914.16元,高达77.53%的患者是自费医疗。89.41%的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有1.32%的患者需转院治疗,1.09%的患者因伤害而导致死亡。结论2005年湖北省中重度伤害住院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中青年为主;伤害类型以交通事故为主。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2009年部分地区老年人群意外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安徽省老年人群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和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安徽省7市(县)的监测点医院65岁及以上意外伤害病人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9年共报告4 515例老年人意外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值为0.84;老年人群意外伤害发生以7~10月份最多;老年人意外伤害以跌倒/坠落和交通伤为主;各性别、年龄组和地点之间的伤害原因不同(P<0.001);意外伤害绝大多数为轻度和中度伤,多发部位为下肢、头部和上肢,重度伤害以头部常见。结论伤害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健康。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干预,有效地预防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何源  杨艺  张嫣平  高源  胡皓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79-4181,4183
目的 分析宁夏伤害监测病例特征分布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慢病中心伤害预防室统一制作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宁夏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相关信息.结果 2010年累计收集伤害报卡13 133例,男女性别比2.2:1,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多发生在7月,发生伤害的地点以公路/街道最多见,伤害原因前5位依次为交通伤害(34.16%)、跌倒/坠落(21.98%)、钝器伤(17.68%)、刀/锐器伤(9.69%)、中毒(占7.01%).伤害意图主要为意外事故(82.40%).伤害发生部位以头部、四肢、躯干常见.结论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控制工作,以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维护大众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乌鲁木齐市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害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乌鲁木齐市选择三级甲等医院1家,二级医院2家,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所有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首诊伤害患者为监测对象。结果伤害发生前5位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38.92%),机动车车祸(18.11%),钝器伤(14.93%),刀/锐器伤(12.00%),其他(4.68%);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40.43%)为主,其次为骨折(21.53%),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5.52%);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30.28%),其次是家中(21.90%)和公共居住场所(21.29%);以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为主(62.54%);非故意伤害占81.70%;50.42%的伤害病例经治疗后回家,观察/住院和死亡分别占47.95%和0.29%。结论乌鲁木齐市0~14岁和65岁以上居民伤害以跌落为主,男性青壮年以交通事故伤害为主。提高中小学生和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培养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哨点监测医院0~14岁儿童门诊伤害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慈溪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门诊首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1 758例,男女性别比为1.97∶1;造成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51.82%)、动物伤(19.32%)和机动车车祸(7.77%);家中、公路/街道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为伤害发生的三大地点,分别占43.72%、19.90%和18.02%;死亡病例41例,占0.19%,溺水为首位死因。结论跌倒/坠落、动物伤和机动车车祸是0~14岁慈溪市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溺水为0~14岁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应针对不同的伤害类型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