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廖彧  巫建芳  龙贵华  马梅 《海南医学》2014,(24):3678-3680
目的:探讨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常规集束化治疗,同时行PiCCO监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首次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PiCCO指标。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CI、EVLWI、PVPI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与EVLW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43,两者水平评估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能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患者的预后与CI和EVLWI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
的作用。方法对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67组数值)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并记录CVP、GEDI和ELWI三个参数,再对这些参
数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其相关性,探讨其在液体复苏中的作用。结果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CVP与GEDI呈微弱线性相关性
(r=0.137,P=0.009);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149,P=0.029);当8 mmHg≤CVP≤12 mmHg
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分别为0.075、0.049,P分别为0.462、0.726)。367组数据,CVP与ELWI无线性相
关性(r=0.040,P=0.445)。再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221,P=0.001);当8 mmHg≤CVP≤
12 mmHg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 分别为-0.047、0.042,P分别为0.646、0.76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
CVP和GEDI、CVP和ELWI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CVP不能准确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和肺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仪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低排高阻型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作用,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采用PiCCO进行检测,以15例低排高阻型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泵入参附注射液前及以10 mL/h的速度持续泵入期间(0.5、2、4、8 h)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并在相同时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进行前后比较。【结果】与用药前相比较,静脉泵入参附注射液后CI、GEDI、MAP逐渐增加,8 h达到最高(P<0.05)。SVRI在用药后逐渐下降,8 h达到最低点(P<0.05),而EVLWI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低排高阻型休克能够明显增加患者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循环阻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肺外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
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31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CBP治疗,为血液净化组
(16例)和对照组(15例);记录治疗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及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血液
净化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33.3%(P<0.05);血液净化组EVLWI、PVPI、PaO2/FiO2和呼吸功能改善时间明显早于
对照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可改善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通透指数,改善肺氧合功能和
顺应性,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指标与早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7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PiCCO监测指标和中医证候要素等资料,进行PiCCO监测指标与早期中医证素的单因素分析,PiCCO监测指标包括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脓毒症早期中医证素分布以气虚证(84.62%)、痰浊证(66.67%)、血瘀证(43.59%)最为常见。证素频次依次为:气虚证痰浊证血瘀证水停证火热证、阴虚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I、GEDI、EVLWI、SVRI在不同证素之间的差异,结果提示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血瘀证与火热证的EVL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血瘀兼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CI、GEDI、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早期伴火热证在出现脓毒症休克时EVLWI较血瘀证升高。脓毒症早期血瘀兼证组在出现脓毒症休克时EVLWI低于非血瘀证组。将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症的中医辨证有机结合,采取直中病机的主要治法,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脓毒症休克中医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为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老年重大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行重大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评分3~4级。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监测CVP(中央静脉压)指导补液。研究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PiCCO模块连接,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CVP、CI、ITBVI、EVLWI,准确评估患者容量状况,以CI 3.0~5.0 L/min/m2, ITBVI 800~1000 mL/m2,EV-LWI 3.0~7.0 mL/kg为参考值,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术中根据CI、ITBVI、EVLWI动态变化调整补液,监测患者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乳酸、肾功能等指标。观察患者术后休克改善情况及呼吸机撤除时间,以及急性肺水肿发生率、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死亡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组织灌注改善,休克改善明显好转,尿量明显增加(P<0.0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P<0.05),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急性肺水肿、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以CI、ITBVI、EVLWI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有效优化老年重大手术患者的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输出量,保证微循环灌注,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O技术测得的容量参数较传统压力参数对脓毒症休克伴肺水肿患者血容量状态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通过PiCCO技术(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对16例因严重脓毒症休克伴发肺水肿而入住ICU的病人,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指标。结果:ITBVI、GEDVI与EVLWI有显著相关性,前者r=0.55,P〈0.001,后者r=-0.61,P〈0.0001,而CVP与EVLWI相关性差;△FB (24h出入量变化)、△CVP与EVLWI无关,/XITBVI、△GEDVI与EVLWI相关,前者r=-0.57,P〈0.01,后者r=0.63,P〈0.005。结论:容量参数(如GEDVI、ITBVI)比传统压力参数(如CVP等)评估脓毒症伴发肺水肿患者的EVLWI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45例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分为PiCCO组(=26例)和常规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6 h后动脉血乳酸值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48 h液体正平衡和去甲肾上腺素总剂量,肺水肿发生率,应用呼吸机时间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6 h后乳酸〈2 mmol/L和ScvO2≥70%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但PiCCO组液体正平衡明显偏少(〈0.05),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用量偏大(〈0.01),肺水肿发生率明显下降(〈0.01),应用呼吸机时间缩短(〈0.05),两组预后(28d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iCOO给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提供了量化的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及早脱机,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泌尿系统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7例泌尿道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脉博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下进行液体复苏,分为PiCCO监测组及非PiCCO监测组,分别对一般资料和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对治疗前后PiCCO监测相关指标,以及对2组患者治疗6 h、24 h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iCCO监测组患者治疗后6 h,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ernal lung water index,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较治疗前增加(Z值分别为-3.393、-4.059、-4.189、-3.241、-3.736;P值分别为0.005、0.000、0.000、0.001、0.000),治疗后24 h的GEDI、CI、SVRI较治疗后6 h进一步增加(Z值分别为-3.751、-2.738、-4.749;P值分别为0.000、0.006、0.000)。治疗6 h后PiCCO监测组较非PiCCO监测组血乳酸值、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低(Z值分别为-2.070、-3.895;P值分别为0.038、0.000);治疗6 h和治疗24 h后PiCCO监测组氧合指数(PO2/FiO2)及每小时尿量均较非PiCCO监测组增加(治疗6 h的Z值分别为-2.499、-3.314,P值分别为0.012、0.001;治疗24 h的Z值分别为-3.833、-3.466;P值分别为0.000、0.001);PiCCO监测组晶体液总量、胶体液总量治疗6 h后较非PiCCO监测组增加(Z值分别为-4.845、-4.401;P值分别为0.000、0.000),而治疗24 h后较非PiCCO监测组减少(Z值分别为-2.338、-2.948;P值分别为0.019、0.003)。治疗后,PiCCO监测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非PiCCO监测组降低、ICU停留时间缩短(Z值分别为-2.195、-2.173;P值分别为0.028、0.030)。以上结果表明PiCCO监测组在早期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调整及维持循环稳定、改善组织灌注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优于非PiCCO监测组。结论:早期PiCCO监测指导下,精确液体复苏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缓解病情、减少过度液体复苏所带来的并发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治疗时间有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新的治疗策略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通过PiCCO技术监测患者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根据上述参数对治疗组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I、ITBVI、EVLWI、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差异,评估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不同,评估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7d后BNP、CPIS明显下降(P<0.05),CI、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利用PiCCO技术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重症肺炎患者心肺功能,减轻肺水肿,改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休克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伴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15例、死亡组15例,比较PICCO连续监测记录每例置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每例置管期间每日液体平衡(W),分析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置管时血流动力学类型多为低排高阻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高,置管期间每日液体平衡的量(W)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变化值(△EVLWI)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的变化(AOEDI)相关性显著。两组置管第3天死亡组的EVLWI明显高于生存组的EVL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伴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休克病人,PICCO监测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较中心静脉压(CVP)更适合反映伴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EvLwI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伴有重症急性胰腺炎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对指导临床复舒、增强复苏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肺温度稀释法监测(PiCCO)技术对肺移植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1例肺移植术后患者进行PiCCO监测的护理和方法。所有患者均经右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和经肱动脉留置PiCCO导管。每天进行3次以上的经肺温度稀释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心输出量、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等)进行液体管理,控制补液速度和出入量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病情稳定后转出ICU,平均置管时间2~5 d,患者在使用PiCCO监测期间均未出现管道堵塞、血管栓塞、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肺移植术后患者使用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液体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ontinuous high-volume haemofiltration,CHVHF)对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的分组干预研究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由各种病因导致的60例重症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其中30例接受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作为CRRT治疗组,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开始及治疗后24、48、72、96 h,分别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急性生理指标。同时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与PaO2/FiO2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开始治疗时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正常,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及EVLWI均高于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VHF组治疗24 h后患者即出现ITBVI及EVLWI下降,48 h PVPI降低,PaO2/FiO2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ITBVI及EVLW、PVPI 72 h下降,PaO2/FiO296 h上升。住院总死亡率为33.3%,而预测死亡率分别为61%(基于APACHEⅡ评分)和68%(基于SAPSⅡ评分);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CRRT组为30%,对照组为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EVLWI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r=-0.52,P〈0.01)。当EVLWI≤14 ml/kg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0,P=0.3);当EVLWI〉14 ml/kg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54,P〈0.01)。结论 CHVHF能更快地改善重症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对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伴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a,SHG)患者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主要指标的影响,评价血糖控制对NPE伴SHG患者肺水变化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对51例NPE伴SHG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6例),以持续胰岛素静脉微泵输注治疗方案控制血糖于4.4∽8.3 mmol·L-1;对照组(25例),控制血糖于10.0∽11.1mmol·L-1,两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开始3d的CI、ITBVI、GEDVI、EVLWI、PVPI、CVP等PiCCO监测指标,血糖与ITBVI、GEDVI、EVLWI、CVP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的血糖、EVLWI及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CI与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TBVI、EVLWI、PV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血糖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01),与PVPI、ITBVI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01,r=0.52、P〈0.05),而与GEDVI、CVP无显著相关性(r=0.17,P〉0.05,r=0.20,P〉0.05);血糖与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5)。死亡组血糖、EVLWI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改善NPE伴SHG患者的PiCCO监测主要指标,减轻肺水,血糖控制水平与PaO2/FiO2负相关,可结合PiCCO监测主要指标更好地评估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在严重脓毒症患者发病不同时间预测渗漏性肺水肿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将42例发病后6h内收入院的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照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值,分为渗漏组及非渗漏组,另选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第0(入院时)、1、3、5天清晨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g-2浓度,记录每天的EVLWI值.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血清Ang-2水平的差异,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法检验Ang-2的预测效力,Spearman秩相关分析Ang-2与EVLWI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严重脓毒症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Ang-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渗漏组与非渗漏组相比,第0、1天血清Ang-2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天血清Ang-2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0天血清Ang-2预测渗漏性肺水肿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P<0.01,95%CI:0.548~0.912);相关性分析显示,第0天Ang-2与EVLWI有显著相关性,r=0.732(P<0.01).结论:发病早期(12h内)明显升高的Ang-2对判断严重脓毒症渗漏性肺水肿的形成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评估预测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符合率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性。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拟行PiCCO监测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由各级临床医师预测血流动力学状态并选择治疗方案,在得到监测结果后决定是否更改治疗方案。统计临床评估的预测符合率和治疗方案更改率。结果:临床评估预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符合率为50.2%~71.3%,其中预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符合率较其他3项参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根据PiCCO监测结果,41%医师更改了治疗方案。SOFA评分6~12的患者,临床预测符合率较评分<6和≥12者均显著降低(均P<0.05)。中高级职称医师预测符合率显著高于住院医师(P<0.05),且更少更改治疗方案(P<0.05)。结论:临床评估预测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符合率较低,PiCCO监测能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磊  王晓源  陈汉明 《重庆医学》2018,(1):63-65,70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NPE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神经科治疗措施,通过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根据心排血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等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颅内压(ICP)、平均每日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结果 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ICP等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CVP上升更明显(P<0.05),观察组CI、EVLWI、PVPI、GEDVI、ITBVI等好转稳定;观察组的平均每日输液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预后良好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可以更好地进行液体管理、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上机及住院时间,但并未明显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对海水淹溺性肺水肿兔缺氧及肺水肿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海水淹溺性肺水肿兔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水肿的影响.方法:24只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各12只.制备海水淹溺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模型后,地塞米松治疗组在海水灌注20 min后经颈动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对照组则注入2 ml生理盐水.观察海水灌注前即刻、海水灌注后20 min和180 min的PaO2、PaCO2、胸肺静态顺应性(CT)、动态顺应性(CD),并检测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及伊文思兰漏出指数(ELI).结果:两组海水灌注前即刻和海水灌注后20 min的PaO2、PaCO2、CT及CD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海水灌注后180 min地塞米松治疗组的PaO2、CT及C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治疗组的EVLWI和EL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改善海水淹溺性肺水肿兔的缺氧及减轻肺水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作为治疗目标,评价感染性休克早期以PiCCO监测结果为优化目标的导向性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以中心静脉压(CVP)为复苏目标的初始经验性容量复苏循环仍不稳定,则实施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共纳入80例患者。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心排指数(C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为目标指导容量复苏,记录PiCCO目标导向治疗前(初始)、8 h及24 h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并采用多重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确定影响患者28 d预后的指标。结果 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经PiCCO目标导向治疗8 h和24 h后平均动脉压(MAP)[(73.6±13.4)和(75.1±10.2)mm Hg]、ITBVI[(843.5±168.9)和(891.5±232.9)mL/m2]和CI[(3.2±1.1)和(3.9±0.4)L.min-1.m-2]均较治疗前[(69.1±21.4)mm Hg,(781.2±146.7)mL/m2和(2.7±1.5)L.min-1.m-2]显著升高,动脉血乳酸[(2.0±1.4)和(1.1±1.0)mmol/L]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1624.2±301.7)和(1543.6±435.4)d.s.m2.cm-5]则较治疗前[(119.7±11.6)次/min,(3.1±2.4)mmol/L和(1796.2±399.1)d.s.m2.cm-5)显著下降(P<0.05),容量复苏达标率(64.7%和66.9%)明显高于初始达标率(55.7%)(P<0.05)。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26例)。存活组初始及24 h容量复苏达标率(57.1%和71.3%)均明显高于死亡组(28.6%和39.3%)。以28 d预后为因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建立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55.03,P<0.05)。通过逐层筛选,拟合方程,确定初始CI(R=0.431)和ITBVI(R=0.627)以及24 h的EVLWI(R=0.305)对28 d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优化目标导向性治疗可以提高容量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而且CI、ITBVI和EVLWI是较好的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