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什邡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什邡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其他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什邡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962年发病率高达6 789.36/10万,防治工作经历控制流行、常态化管理、基本消除疟疾、消除疟疾4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什邡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到位,按《四川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均有专人负责疟防工作,疟原虫血检12 457人,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2‰以上,血片复核率为13.72%,年报告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下,发生的8例输入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结论什邡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20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口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海口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海口市1951—2014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5年疟疾发病率为5 482.58/10万,经控制流行、常态化管理、消除疟疾3个阶段防治。在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4年),海口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到位,按《海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立疟防科室,疟原虫血检18 543人,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1‰以上,血片复核率11.37%,年报告发病率均控制在0.5/10万以下,发生14例输入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未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结论海口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2014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价武汉市消除疟疾工作成效,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武汉市1953—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疟疾曾是危害武汉市人民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建国后曾有过三次较大面积的流行,1976年发病率612.99/10万,为有疫情数据记载的历史最高峰。全市防治工作经历调查摸底、维持防治、控制流行、巩固监测和消除疟疾5个阶段。消除阶段(2010—2015年)武汉市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到位,注重队伍建设,健全监测网络,落实防控措施,疟原虫血检231 125人,年度血检数平均达到总人口3‰以上,区级血片复核率为5.28%,年报告发病率均控制在0.8/10万以下,2010年报告的最后1例本地感染病例及之后全部302例输入性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媒介监测发现远城区农户和牲畜棚仍有较低密度的传疟媒介中华按蚊。结论武汉市经过多年防治,已连续5年无本地感染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防止引起继发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陵水县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陵水县消除疟疾工作,为其他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陵水县1951—2016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对陵水县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疟疾曾是危害陵水县人民健康最为严重的地方性寄生虫病,曾经发生过疟疾大流行,发病最高年份为1958年,报告发病18 231人,发病率1 340.88/万。防治工作经历调查研究、控制流行、综合防治和消除疟疾4个阶段,于2017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在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6年), 陵水县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到位,按《海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均有专人负责疟防工作,疟原虫血检55 124人,各年度血检数达到总人口1.82%~2.59%,血检均未发现阳性病人,血片复核率为10.0%。媒介监测发现本地主要的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已经捕获不到。结论陵水县经过60年持续不断的疟疾防治,有效阻断了疟疾传播,连续保持6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湛江市历年疟疾流行情况与防治措施,评估湛江市消除疟疾工作成绩,为消除疟疾达标后科学指导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湛江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版)》和按照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广东省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实施细则(2014版)》,从6大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0—2015年间疟疾年发病率分析显示:1950—1955年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56—1960年略有下降,1954年发病率达历史最高峰,达9 665.47/10万。1970—1996年开展大规模抗疟工作后,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再无本地感染疟疾死亡病例发生;1972年消灭了恶性疟;1989年通过省级基本消除疟疾考核;1997—2001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2002年后均以输入性、散发性病例为主,年发病率均在0.2/10万以下。消除疟疾阶段(2011—2015年),湛江市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照《广东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和巩固工作,乡镇卫生院以上117间医疗机构100%设立疟疾镜检站,"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共29 886人,平均年度血检率达到总人口0.71‰,其中发现阳性17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近年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个别县(市、区)有少量微小按蚊。结论 2016年湛江市通过省级考核评估,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今后工作重点主要是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和传疟媒介监测,及时做好疫点处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琼海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价琼海市消除疟疾工作,探讨今后疟疾监控工作重点。方法收集1952—2015年琼海市疟疾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描述分析不同阶段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并对琼海市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琼海市历史上为疟疾高度流行区,1955年疟疾发病率为1 207.34/万,为有疫情数据记载的历史最高峰。全市防治工作经历控制流行、抗疟联防与经常性管理、消除疟疾3个阶段防治。在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琼海市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2010—2020年)》和《海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疟原虫血检44 235人,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1‰以上,血片复核率10%,2011年、2013年各发生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发现边远地区仍有较低密度的传疟媒介微小按蚊残存。结论琼海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已连续6年无本地感染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今后应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宜昌市疟疾流行规律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及措施,为其他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1951—2015年疟疾疫情及防治数据、报表及文件、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 1951—2015年全市共报告疟疾436 934例,死亡358例,发病率在2 549.22/10万(1954年)~0.18/10万,历经控制流行、消除疟疾前、消除疟疾3个防治阶段。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全市112个疟疾镜检站疟原虫血检107 523人,年度血检数均达到总人口1‰以上,发现疟疾90例(其中1例为2000年最后1例本地感染临床病例)均在24 h内报告,年报告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下,均在3 d内进行流调,及时规范抗疟治愈出院,发生在传播季节的59例7 d内疫点有效处置率100%,疟史休治58人次及扩大化疗重点人群161人次。监测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所辖13个县市区及市级均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及评估。结论宜昌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南昌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南昌市消除疟疾工作,为制订消除疟疾达标后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昌市疟疾流行特点与防治历程,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疟疾曾是危害南昌市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地方性传染病,1950—2015年间疟疾年发病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1950—1954年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1955—1962年略微下降(P0.01)后上升到1969年的最高发病率6 899.50/10万(P0.01),1969—1976年从高点下降(P0.01);1977—1985年开展大规模抗疟后年发病率急剧下降(P0.01),1987年发病率已降至10.01/10万,1988—2009年发病率继续下降(P0.01),2010年后年发病率均在0.5/10万以下。整个防治历程经重点防治、全面防治、基本消除疟疾、灭疟后监测阶段和消除疟疾5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5年)南昌市建立了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按《江西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达标评估工作,全市疟原虫血检56 586人,平均年度血检数达到总人口2.52‰,血片复核率为10.62%,发生的91例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媒介监测发现本地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结论南昌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保持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期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农架林区疟疾流行规律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及措施,为其他地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神农架林区1977—2015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神农架林区20世纪70年代曾经发生过疟疾流行,1977年发病率高达306.74/10万。从1978年到1983年疟疾发病率大多在60/10万~70/10万之间,20世纪80年代末疟疾发病率迅速下降,90年代中期疫情有所反复,2000年达到基本消除水平。2010年开展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后,神农架林区进一步建立健全疟疾防治网络和疟疾监测系统,规范疫情报告与处置,加强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强化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部门合作,圆满完成消除疟疾的各项任务。2010—2015年,全区疟原虫血检共计2 673人次,年均疟原虫血检总数均大于辖区人口数的3‰,疟疾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39/万,2011年起均为输入性病例,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防治工作经历控制流行、常态化管理、消除疟疾3个阶段。结论神农架林区经过多年疟疾防治,保持连续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常州市疟疾流行历史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常州市消除疟疾工作,探讨今后疟疾监控工作重点。方法收集1950—2015年常州市疟疾疫情数据、工作报表、预防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描述分析不同阶段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并对常州市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结果常州市疟疾流行历史久远,按照流行情况可分为疟疾流行阶段、基本控制和基本消灭阶段、持续巩固监测阶段以及消除疟疾阶段。2010年开展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后,常州市进一步建立健全疟疾防治网络和疟疾监测系统,规范疫情报告与处置,加强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强化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部门合作,圆满完成消除疟疾的各项任务。2010—2015年,常州市疟疾年报告发病率均在0.11/万以下,2011年起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疟原虫血检共计173 460人次,年血检率均达到总人口3‰以上。至2014年,常州市各辖市、区全部通过县级消除疟疾达标考核。2015年,常州市通过市级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结论常州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2011—2015年连续5年无本地感染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今后应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  相似文献   

11.
李锦辉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175-1177
广西开展全区性疟疾防治以前,有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等三种疟疾流行,遍布全自治区82个市县,1954年疟疾发病率296.67/万,死亡率1.4/10万,疟疾病人数占法定传染病总人数70%。经过多年积极防治,反复斗争,1987-1999年全自治区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2000-2010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2003-2010年未发现本地传播的恶性疟。本文综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疟疾流行与防治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瑞丽市的实际疟疾疫情、居民的疟疾防治知识、防治能力及现状,为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不等比例抽样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瑞丽市的实际疟疾疫情、居民的疟疾防治知识、防治能力及现状、边境流动人口的疟疾疫情和防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瑞丽市2002年全市报告疟疾疫情616例,发病率55.27/万、恶性疟发病率14.09/万。调查3个乡镇上报疟疾疫情259例、发病率76.48/万,恶性疟发病率17.42/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9.16%;疟疾规范治疗率12.55%,村民蚊帐及药帐使用率为96.54%和0.64%。疟疾疫情漏报率9.65%;边境口岸流动人口疟疾防治能力:调查3个口岸,能开展发热病人血栓的口岸有1个,血检率0.24%,检查处方43个,处方规范率11.63%;疟防知识调查:小学生、中学生和村民疟防知晓率分别为10.70%、29.95%和19.42%;疟疾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2.39%。结论瑞丽市疟疾流行较为严重,疟疾癌情漏率较高,乡村医院、诊所的疟疾诊断及治疗能力较薄弱,当地居民和中小学生疟防知晓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安市疟疾流行与防治历程,评估高安市消除疟疾工作,为今后和其他地区的疟疾消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安市1950—2015年疟疾疫情数据、防治策略和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后,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版)》要求,对消除措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高安市1969年疟疾年发病率高达440.94/万,经过几代疟防人员的不懈努力,2000年年发病率下降至0.038/万,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随后的工作重点转为对重点人群监测,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至今共报告5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全市29个镜检点累计血检不明原因发热病人6 851人次,血检率大于总人口0.5‰的标准,复核血片695张,复核率10.15%,共检出4例阳性病人。经疫点处置,未出现二代病例。媒介监测结果表明,高安市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6—10月监测平均密度为14只/h。结论高安市自2005年报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后,已连续10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14.
Endemic malaria still exists in the Republic of Vanuatu, an 80-island archipelago that sits astride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Southeast Asian-Melanesian malaria band (Buxton Line 170 degrees E, 20 degrees S). The annual parasite incidence ha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decade, which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n intensive insecticide-treated bednet distribution program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evised Plasmodium falciparum treatment policy that employs combination chloroquine + sulfadoxinelpyrimethamine as a first-line therapy. Standard malariometric surveys were conducted at 10 locations in 2 provinces, screening 2351 adults and children towards the end of the peak transmission season. Spleen rates were consistent with mesoendemic malaria. Examination of blood slides revealed a mean slide-positive rate of 22% (range 4% to 33%). P. falciparum predominated, accounting for 73% of infections, followed by P. vivax (25%). Among 396 individuals with P. falciparum, the gametocyte rate was 54%, with 37% presenting gametocytes alone without asexual stages. Only 8% and 4% of persons with asexual stage P. falciparum and P. vivax parasitaemia, respectively, were symptomatic.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malaria transmission has increased in some locations in Vanuatu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this report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appropriate bednet use and vector control in this setting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adding sulfadoxine/pyrimethamine and removing primaquine from the national malaria treatment formula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江苏省泰兴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评价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收集泰兴市1950—2014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和监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泰兴市自1950年至今共发现疟疾病例2 358 190人,曾经发生过2次疟疾大流行,1971年发病率最高时达到2 794/万。中华按蚊系唯一传播媒介,综合防治阶段(1979—1988年)通过"一防、三治、压高峰"等措施,休止期根治1 010 914人次,现症治疗37 945人,清理复治23 068人,流行季节预防服药4 231 309人次。2005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通过近10年的监测,泰兴市的疟疾发病率始终控制在1/万以下,最后1例本地病例发生在2009年。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4年)共血检48 042人,查出疟疾阳性35人,其中恶性疟31人,间日疟1人,三日疟1人,卵形疟2人,均为输入性病例,开展主动病例侦查174个行政村,34 954人,走访结果未发现疟疾病人。近4年未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结论泰兴市疟疾防控措施卓有成效且防治效果巩固,已经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玉溪市1953-2015年(62年)疟疾高度流行区疟疾防治的效益成本情况,为制定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可持续性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62年来疟疾防治过程中疟疾发病、死亡和住院人数;收集疟疾防治各种(类)投入和支出疟疾防治的人、财、物情况,计算总投入和总效益.国家、国际组织、集体和个人实际投入疟疾预防及治疗的人、财、物费用计为直接成本(直接投入),门诊和住院病人及培护的误工费计为间接成本(间接投入).用防治初期三年平均发病率、病死率和1978-1986年平均住院率计算总的发病数、死亡数和住院数,减去防治期间发病数、病死数和住院数.应用效益成本比率法(benefit-cost ratio,BCR)计算62年的疟疾防治效益成本情况.结果 全市在62年的疟疾防治中共收治233 327例,减少发病2 611 820例、减少死亡4 219例、减少住院52 645例、减少病人误工损失17 094 894 d,消除200余万居民感染疟疾的风险.国家投入,包括设备、药品、检测、培训、人力等九项支付经费5 905.51万元.个人投入医药费、住院费、误工费和陪护费等四项支出7 885.85万元.直接经济效益为减少支出139 309.2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为减少支出68 804.06万元.效益成本为18.41∶1,年平均净效益为3 174.36万.社会效益非常显著,无法估量.结论 当地62年的疟疾防治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可行有效,对保护社会和家庭劳动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焦作市疟疾流行概况及防治历程,总结焦作市消除疟疾工作经验,评价疟疾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达标后的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焦作市1950—2016年疟疾防治规划、计划、技术方案、疫情报告数据、防控措施和效果等资料,按照国家《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方案(2014年版)》,从消除措施、保障措施、防控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疟疾曾经是严重危害焦作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寄生虫病之一, 经过60多年的反复防控,全市疟疾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疟疾发病率从最高185.19/万(1954年)降至1984年的1/万以下,2010年起无本地病例报告。全市疟疾防控工作经历了控制流行、基本消灭、基本消灭后监测、消除疟疾四个阶段。消除疟疾阶段焦作市按照《河南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建立了消除疟疾机制,年血检率达2‰以上,疟疾监测网络健全,发生的43例输入性疟疾疫情均及时有效控制。结论焦作市经过多年疟疾防治,连续7年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期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Progress in malaria control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urpose To summarize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 control of malari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ata sources The data are from national case reporting system ( 1955-1998), and bibliographic reviews of textbooks and review articles. Study selection Successes in control and research of malaria were identified and selected to address the stated purpose. Data extraction In the past 50 years, large-scale malaria control activiti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country, relying on primary health care networks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control of malaria was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and locality- oriented approaches. As a result, remarkable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By the end of 1998, there were 31. 3 thousand malaria cases in China, with a morbidity of 0.25 per ten thousand, which dropped by 99%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the 1950s.Results Most of the original hyper- endemic areas became meso- or hypo- endemic and for most of the previously meso- or hypo- endemic areas, the disease became sporadic. Malaria distribution and epidemic pattern also demonstrated great changes. Conclusions Malaria control in China has been considerably successful in the past 50 years,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targe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