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枣庄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枣庄市2~6岁儿童8 000人,使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lancy Autism Behavior Scale,CABRS)和自行设计的儿童及家长有关情况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枣庄市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为6.63‰,男童检出率为5.43‰,女童检出率为1.21‰,男女童比例为4.5∶1;ASD组与非ASD组在父母亲年龄、父亲性格、母孕期的情绪及围生期的疾病分布上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情绪好,母亲年龄35岁为ASD的保护因素;父亲年龄偏大(≥35岁)、父亲性格内向、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为ASD的危险因素。结论枣庄市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与其他地区患病率基本一致,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做好孕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把握最佳生育年龄,避免因父母生育年龄过高而增加后代患ASD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行为的孕前及孕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孕期保健的2 102名产妇及其单胎新生儿,随访并评定36月龄幼儿的ASD行为,按诊断结果将其分为ASD组(21例)与非ASD组(2 08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ASD行为孕前及孕期危险因素。结果 在2 102名幼儿中,诊断为ASD者21例;两组产妇文化水平(χ2=8.188,P=0.017)、孕前3个月具有不良因素接触史(χ2=9.198,P=0.002)、孕期吸烟/被动吸烟(χ2=20.974,P<0.001)、孕期具有不良因素接触史(χ2=6.873,P=0.009)、孕期情绪(χ2=24.754,P<0.001)因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3个月具有不良因素接触史(OR=12.195,95%CI:6.412~23.194,P<0.001)、孕期吸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产期及新生儿期危险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tata统计软件对2000-2011年间国内外孤独症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后计算合并的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再评估发表偏倚和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44篇,最终12篇文献被纳入meta分析。包括病例组2887例,对照组8716例。孕产期及新生儿期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为:新生儿黄疸3.77(1.86,7.64)、新生儿缺氧或窒息3.57(2.56,4.98)、母孕期阴道出血3.17(2.19,4.59)、低出生体重2.40(1.98,2.92)、早产2.16(1.56,2.98)、母孕期疾病史3.05(1.60,5.83)、剖宫产1.57(1.36,1.82)、母孕期服药史1.66(1.09,2.51)、过期产1.77(1.10,2.85)。结论孤独症的发生可能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缺氧或窒息、母孕期阴道出血、低出生体重、早产、母孕期疾病史和剖宫产有关,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林艳  万国斌  袁世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59-3362
目的:探讨孕期危险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RevMan5.1软件,对国内2000~2011年关于儿童孤独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后计算合并的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再评估发表偏倚和敏感性。结果:纳入文献12篇,累计病例1 292例,对照组1 301例。孕期各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及其95%CI分别为:先兆流产,OR=3.75,95%CI:2.40~5.88;孕期病毒性感冒,OR=3.77,95CI:2.64~5.38;孕期服药史,OR=3.70,95%CI:2.73~5.00;孕期精神压抑,OR=2.76,95%CI:1.59~4.79;妊娠剧吐,OR=3.08,95%CI:1.08~8.80;遗传史,OR=4.73,95%CI:2.31~9.66。结论:孤独症的发生可能与先兆流产、孕期病毒性感冒、孕期服药史、孕期精神压抑、妊娠剧吐、遗传史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孤独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为孤独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对165例孤独症儿童和3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 采用自编的孤独症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家庭一般情况等资料, 用χ2检验分析两组儿童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母亲高生育年龄(≥35岁)、有人工流产史、母孕期抑郁情绪史、母孕期被动吸烟史及父亲内向所占比例较正常组高(P<0.05), 进一步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母高育龄、孕期抑郁情绪、孕期被动吸烟、有人工流产史以及父亲性格内向为孤独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高龄生育、有人工流产史、孕期抑郁情绪、孕期被动吸烟以及父亲性格内向均可使儿童孤独症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父母亲生育年龄等围孕期因素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且被诊断为ASD 的2~6岁儿童(病例组, n=104), 对照为同期就诊于上海静安寺街道/上海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6岁非ASD儿童(对照组, n=14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亲年龄等围孕期因素与儿童ASD间的关联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父亲生育年龄≥35岁(OR=3.65, 95%CI=1.19~11.15, P=0.023)、父母亲孕前或孕期患病(OR=3.34, 95%CI=1.41~7.94, P=0.006)以及儿童性别为男孩(OR=5.84, 95%CI=2.98~11.44, P<0.001)与儿童ASD患病风险增加相关。父亲生育年龄≥35岁的男童比父亲生育年龄<35 岁的男童、父亲生育年龄≥35岁的女童患ASD的风险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P=0.006)。结论父亲生育年龄与儿童ASD患病风险相关, 且男童中的作用可能更明显, 但需要前瞻性、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是一类起源于婴幼儿时期的精神发育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及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证实,孤独症谱系障碍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生活方式、宫内感染、药物等非遗传因素,随着目前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环境污染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对环境污染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降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危险因素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郑艳  沈妙文 《中国妇幼保健》2014,(28):4609-4610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与母亲怀孕前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间来该院儿童神经内科就诊的孤独症患儿52例为观察组;筛选同期来该院进行常规体检且年龄、性别等与研究组患儿相匹配的正常儿童52例为对照组;采用自编的孕期影响因素问卷对两组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父母关系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家庭月收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怀孕之前6个月内接触电离辐射和有毒化学品、高强度工作;怀孕6个月内不良情绪;母亲孕龄和新生儿出生胎龄、体重;父亲在母孕期之前6个月内体力劳动强度与儿童孤独症有关(P<0.05)。结论:父母的有害生活环境、不良情绪及新生儿自身的情况均是引起儿童孤独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衡阳市3~6岁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患病情况,为降低孤独症的发病率及其三级预防工作提供现实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衡阳市区18所幼儿园,使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RS)、自拟影响因素问卷方式筛查出可疑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s)患儿,继而采用DSM-Ⅳ诊断标准同时利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其进行诊断评估,统计分析得出ASDs患病情况.结果 (1)本样本ASDs患病率为62.7/万,男童26例,女童4例,男女比例为6.5∶1; (2)ASDs组儿童性别、父母亲生育年龄、母亲人工流产史及孕期情绪波动、新生儿窒息和黄疸、父亲有害职业史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衡阳市接受主流教育的3~6岁学龄前儿童ASDs患病率接近国外报道水平,分析出的相关因素可以为孕期保健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30例孤独谱系障碍学龄前儿童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孤独谱系障碍的母亲孕期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自拟的"健康因素调查表"对患儿及正常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孤独谱系障碍的母亲孕期危险因素.结果 母亲孕期情绪不愉快(β=0.754,χ2=8.510,P=0.004)、病毒性感冒(β=1.583,χ2=9.683,P=0.001)、风疹(β=1.689,χ2=5.261,P=0.024)、轻度(β=1.122,χ2=5.232,P=0.022)和重度(β=2.076,χ2=6.215,P=0.013)新生儿窒息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孤独谱系障碍发生的母亲孕期危险因素.结论 减少母亲孕期危险因素的发生,对孤独谱系障碍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自闭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自闭症儿童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010年6月-2011 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就诊的儿童, 经3名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医师共同确诊,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 DSM-IV)诊断标准的自闭症儿童101例, 同时收集正常对照儿童101例, 性别和年龄分别与自闭症组匹配, 由监护人填写儿童家庭社会环境调查问卷。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变量中, 性别(OR=10.640, P<0.01)、6个月前非母乳喂养(OR=2.952, P<0.01)、孕期患感染性疾病(OR=2.042, P<0.01)、出生时有高危因素(OR=1.189, P<0.01)及父母每天陪宝宝说话或者游戏的时间(OR=0.179, P<0.05)5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性别为男性、6个月前非母乳喂养、母孕期患感染性疾病、出生时有高危因素是儿童患自闭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父母每天陪宝宝说话或者游戏的时间>1 h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AS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9月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调查94名ASD患儿和94名正常儿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并对ASD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SD组患儿男女比例为5.7∶1,与对照组相比,ASD组患儿在出生时有无缺氧窒息、父母生育年龄、母亲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母亲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从事体力劳动(OR=0.123,P=0.001)及家庭月收入高(OR=0.065,P=0.015)可能是儿童ASD的保护因素,父亲生育年龄≥30岁(OR=3.610,P=0.002)可能是ASD的危险因素。结论 避免高龄生育,孕期母亲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有利于预防A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参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FADS1和FADS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汉族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病例和对照各243例,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利用人类基因库数据和Haploview 4.2软件筛选FADS1和FADS2基因的标签SNPs,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对SNPs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标签SNPs与AS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FADS2基因的rs526126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等位基因OR=0.54(0.41~0.72),G/G基因型OR=0.05(0.02~0.19),P均<0.001]。结论 FADS2基因可能与中国汉族儿童ASD发病风险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干预过程中转归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建立综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ASD患儿发育水平(DQ)、沟通能力、行为问题及转归等相关信息,并进行6个月短期追踪,在干预前后进行0、3、6个月共3次评估。 结果 干预6个月与干预0个月相比,PEP-3的沟通和行为变化显著(F=43.61,12.26,P均<0.01)。干预时间越长,患儿的沟通和行为能力的良好转归就越显著(β=3.885 2、5.163 9,P均<0.01)。初始DQ、康复训练持续性和干预训练强度对沟通转归起正性作用(β=0.265 5、0.905 9、0.028 4,P均<0.05);初始DQ、配合家庭训练对行为的转归起正性作用(β=0.227 8、3.889 2,P均<0.01)。 结论 6个月短期干预后,患儿沟通能力和行为特征均有明显改善。初始发育水平、训练持续性和持久性、训练强度、配合家庭训练与否均对其转归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两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表现。结果 ASD儿童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高于TD组母亲(t=5.272、4.484、P<0.05),ASD儿童SDQ困难总分及多动/注意力缺陷、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及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TD组儿童(t=10.791、7.482、4.295、12.925、3.544),亲社会行为因子分(t=5.084)低于T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ASD组母亲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S-AI: β=0.83 (95%CI: 0.19~1.46); T-AI: β=0.60 (95%CI: 0.05~1.14)]、情绪症状 [S-AI: β=2.28 (95%CI:0.72~3.84); T-AI: β=2.04 (95%CI: 0.74~3.33)]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D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β=0.50 (95%CI: 0.03~0.96)]、品行问题 [β=1.74 (95%CI: 0.19~3.30)]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品行问题 [β=1.54 (95%CI: 0.09~3.00)]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儿童母亲比TD儿童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其中AS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情绪问题有关,T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品行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孕期母亲缺铁性贫血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结局的关联,为ASD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思路。方法 于2018-2020年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ASD儿童145名(病例组)与 正常儿童251名(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及母亲一般情况及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暴露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暴露与子代ASD发病的风险。进一步采用中介分析探索产儿科不良结局如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在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与子代ASD风险关联中的中介作用。结果 ASD 组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1.31% vs. 7.56%,P<0.001)。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是子代发生ASD 的危险因素(OR=3.31,95%CI:1.73~6.32)。在校正了儿童性别、母亲学历、母亲被动吸烟及孕早期营养素补充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趋势未发生改变(OR=3.44,95%CI:1.53~7.71)。本研究未见剖宫产(间接效应 OR=0.99,95%CI:0.94~1.05)、早产(间接效应OR=1.00,95%CI:0.95~1.08)、低出生体重(间接效应 OR=0.99,95%CI:0.94~1.04)在母亲缺铁性贫血和子代ASD发生风险中存在中介作用。结论 母亲孕期缺铁性贫血是子代发生ASD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缺铁性贫血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十分必要,可减少子代AS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与语言发育迟缓 (LR)儿童在中文版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差异,为孤独症的早期筛查与鉴别提供指导。方法 以2016年9月-2017年2月就诊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门诊并确诊为ASD和LR的16~30月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ASD儿童44例,LR儿童25例。研究人员与家长共同完成ASQ-3与ASQ-SE,筛查评估两组儿童在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个人-社会、社交-情绪等能区的发展水平。结果 ASD儿童在ASQ-3五大能区及ASQ-SE中的筛查不通过率均高于LR,其中大动作、精细动作、个人-社会能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ASD组在大动作(OR=2.52,95%CI:1.24~5.11)和个人-社会(OR=2.15,95%CI:1.18~3.94)能区的表现仍较LR组更差。结论 16~30月龄的ASD儿童,其大动作和个人-社会能区的发育比LR儿童更差。当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在ASQ-3筛查中合并有大动作和个人-社会能区发育落后时,建议对其进行特异性的孤独症筛查与诊断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感觉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ASD的临床诊断和行为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121例ASD儿童的孤独症诊断会谈量表(ADI-R)分析感觉异常情况;孤独症教育心理评核(第三版)(PEP-3)评估各方面能力;中国韦氏幼儿智力测试(简称智测)或Gesell量表评估智力或发育商,孤独症儿童进食行为量表(BAMBI)评估喂养问题;并分析感觉异常的相关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结果 无感觉异常组23例(19.0%),轻度感觉异常组(简称轻度组)64例(52.9%),重度感觉异常组(简称重度组)34例(28.1%)。轻度组和重度组感觉异常种类显著多于无感觉异常组(χ2=88.042,P<0.01),重度组感觉异常种类显著多于轻度组(P<0.01)。在ADI-R中,无语言能力儿童重度感觉异常组A部分(社会互动异常)(19.59±4.67)和B部分(沟通异常)(12.36±1.76)均高于无感觉异常组(15.79±1.94、9.86±3.34,F=3.032、5.190,P<0.05),且重度组B部分(沟通异常)高于轻度组(10.79±2.32,P<0.05)。在PEP-3中,轻度组和重度组个人自理百分比得分均低于无感觉异常组(χ2=8.641,P<0.01)。三组间智力测试和Gesell量表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MBI评估显示,轻度组和重度组食物谱狭窄得分均高于无感觉异常组(χ2=6.806,P<0.05)。无语言ASD儿童的感觉异常与ADI-R的A部分及B部分得分呈正相关(rs=0.260、0.359,P<0.01),ASD儿童的感觉异常与个人自理百分比呈负相关(rs=-0.252,P=0.005),与食物谱狭窄得分呈正相关(rs=0.224,P=0.013)。结论 81.0%的ASD儿童有感觉异常,重度组感觉异常的种类较多。感觉异常程度严重的ASD儿童,社交能力较弱,饮食问题更多。ASD儿童的感觉异常与智力测试和Gesell量表评估结果不相关。感觉异常可能是ASD儿童社交能力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表达水平,为ASD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选取45例ASD儿童及30例对照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液相-串联质谱法对其外周血血清进行PUFAs含量测定;通过简易孤独症饮食行为量表(BAMBI)及自制膳食调查问卷了解ASD儿童与对照组饮食行为习惯及饮食结构上的差异,进一步分析ASD儿童血清PUFAs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ASD组儿童血清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A)、亚油酸(LA)、总n-3 PUFAs及总n-6 PUFAs下降(t=2.81、2.04、2.94、2.33、2.11、2.63,P<0.05),其中EPA及AA下降明显(P<0.01)。ASD组儿童在拒食行为、与ASD特征相关喂养问题、食物谱狭窄及总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儿童(t=2.93、13.42、2.22、8.40,P<0.05),ASD组儿童对饮食的总体兴趣低于对照组(t=2.70,P<0.05),尤其对鱼类的兴趣偏低(t=5.03,P<0.05)。结论 ASD儿童血清多数PUFAs含量比正常儿童低,可能与饮食行为及饮食偏好有关,补充PUFAs可能成为ASD儿童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严重挑食与其核心症状之间的关联,为ASD儿童的早期识别和精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全国13城市的13家医院招募的2~7岁1 349名ASD儿童,1 170名典型发育(TD)儿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挑食情况,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社会反应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