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功能与健康儿童家庭的差异,并探讨应对方式在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被深圳市某公立医院心理科确诊的孤独症儿童的父母114人与深圳市某幼儿园健康正常儿童父母106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家庭功能量表(FAD)进行测量,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变量之间关系。结果:①孤独症组的家庭功能总分和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健康组家庭(P0.05);②在孤独症家庭中,家庭功能问题和父母抑郁、焦虑呈正相关(r=0.370,0.448;P0.01),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433,P0.01);③焦虑对孤独症家庭的家庭功能有直接影响(Estimate=0.251,SE=0.102,95%CI[0.050,0.452],P0.05),抑郁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影响孤独症家庭功能的间接效应显著(Estimate=0.127,SE=0.102,95%CI[0.016,0.239],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功能水平低于普通家庭,积极应对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抑郁与家庭功能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艳  万国斌  袁世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59-3362
目的:探讨孕期危险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RevMan5.1软件,对国内2000~2011年关于儿童孤独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后计算合并的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再评估发表偏倚和敏感性。结果:纳入文献12篇,累计病例1 292例,对照组1 301例。孕期各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及其95%CI分别为:先兆流产,OR=3.75,95%CI:2.40~5.88;孕期病毒性感冒,OR=3.77,95CI:2.64~5.38;孕期服药史,OR=3.70,95%CI:2.73~5.00;孕期精神压抑,OR=2.76,95%CI:1.59~4.79;妊娠剧吐,OR=3.08,95%CI:1.08~8.80;遗传史,OR=4.73,95%CI:2.31~9.66。结论:孤独症的发生可能与先兆流产、孕期病毒性感冒、孕期服药史、孕期精神压抑、妊娠剧吐、遗传史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RI,sMRI)提取的区域特征来研究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发育异常情况。材料与方法收集59例年龄2~4岁的自闭症儿童和50名年龄4~10岁的正常儿童的结构磁共振数据,利用freesurfer软件提取大脑皮层厚度、灰质和白质区域体积以及从预定义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的若干皮层下结构等区域特征,最后经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两组的差异。结果通过对150项脑皮层与体积指标进行t检验组分析,发现自闭症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在其中66项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年龄较大的正常发育中的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的大脑表现出明显的过度生长模式,特别是在顶叶、枕叶、额叶、颞叶和楔前叶等区域。结论本研究证实自闭症儿童存在大脑结构过度发育现象,增加的大脑尺寸是自闭症患儿早期大脑发育的重要结构特征,这将为自闭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焦虑情绪对儿童早期气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孕妇在孕32~34周时进行测试,采用中国4~8个月婴儿气质量表以及自制的婴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对被调查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在6个月时进行气质评定和基本情况调查.按照母亲孕期是否存在焦虑情绪及程度将婴儿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婴儿在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母亲孕期有状态焦虑情绪组的婴儿中,麻烦型和发动缓慢型的比例偏高,且状态焦虑情绪程度越重比例越高(分别为:χ2=10.91,P<0.01;χ2=8.42,P<0.05);而无状态焦虑情绪组的婴儿中,平易型的比例偏高(χ2=7.31,P<0.05).母亲孕期特质焦虑情绪对婴儿气质类型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母亲孕期状态焦虑情绪对婴儿气质因子中的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心境和持久性得分有影响(t=2.113~5.308,P<0.01或P<0.05);母亲孕期特质焦虑情绪对活动水平、心境和持久性等因子得分有影响(t=-2.339~3.001,P<0.01或P<0.05).结论 母亲孕期焦虑情绪对儿童早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维度可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有关婴幼儿喂养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喂养障碍是婴幼儿期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其发病的因素多且复杂,本文就其婴幼儿气质特点,口腔感觉统合功能及父母的文化水平、心理精神状况及喂养-养育知识,母亲对进食的观念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情绪障碍是常见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之一,一般存在情绪的体验、外在行为表现和以植物神经兴奋为主的躯体症状。国内外对于儿童与青少年期的情绪障碍研究较多,对于年幼儿童情绪障碍的研究较少,但是临床上接受咨询的幼儿情绪问题并不少见。本文从幼儿情绪障碍的本质,与年长儿童的情绪障碍区别,以及在诊断与治疗上的特殊性等共同关注的问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儿童保健门诊对儿童家长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儿童保健门诊儿童家长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抽取在2009年16月来本院儿保门诊体检的6个月~2岁健康儿童1245人。其中,体检次数6次以上者612人,3~5次者422人,2次以内者211人。对年龄、初复诊、病种、预后、知识层次、就医习惯、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和知晓程度等进行分流和分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针对患者所患疾病对其家长进行口头宣教和指导,并利用科普教育,赠送宣传小册子、图片或看科普电视的方式进行宣教。结果对儿童保健门诊儿童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对医院的信任度,促进患者康复。结论在门诊患者及其家属中开展健康教育,进行人性化的高水平护理,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在纠正月龄24个月以内的体格、运动及智能发育趋势,为早产儿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不同出生胎龄的早产儿分为两组(≥32周组的中晚期早产儿组及<32周组的早期早产儿组),统一对他们进行定期随访,在特定的纠正月龄(6 、12、18、24)进行体格、运动及智能发育评定,并观察他们的运动及智能发育在两岁以内的生长发育趋势。结果 1)体格发育两组早产儿在纠正6月龄的体重、身长及头围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构成比的差异持续至纠正12月龄; 2)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两组早产儿的PDI在纠正6、12月龄均明显低于85分,早期早产儿组的差距更大,纠正18月龄后两组早产儿无需纠正均可达85分以上;3)智能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两组早产儿的MDI在纠正6、12、18月龄均明显低于85分,早期早产儿组的差距更大,纠正24月龄时MDI无需矫正两组早产儿均可达85分以上。结论 早期早产儿组在1岁以内的体格发育存在追赶不足的问题,体重表现的较明显,建议加强早期早产儿组的早期营养强化;两组早产儿纠正24月龄以内的运动及智能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而在纠正24月龄时均能赶上同龄儿,两组早产儿的运动及智能发育在纠正24月龄内均呈现追赶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近三十年来,心理卫生问题在18岁以下人群中呈逐步上升趋势,抑郁症已成为导致青少年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已成为15~19岁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我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儿童青少年整体心理障碍流行率为17.5%。而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亦呈现上升趋势[3],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伤害儿童的运动功能特点,探讨建立预防伤害的新型行为干预模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学龄前儿童伤害调查表、Peabody运动评定量表,对深圳市部分伤害儿童(伤害组)和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各50例进行测评。结果在Peabody运动评定量表的精细运动量表及其视觉运动分量表上,伤害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粗大运动量表以及运动量表总分上,伤害组得分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伤害组在运动协调性上可能差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手的运动协调性,特别是视觉运动协调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