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疑病性神经症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对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9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及干预第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8周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1),分类数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除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非持续错误数评分外,两组其他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类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女性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女性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末起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女性轻中度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观治疗及认知行为团体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自动想法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治疗8周末,采用团体治疗疗效因子问卷评估疗效因子。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自动想法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团体治疗疗效因子中普同性、情绪宣泄、人际学习(获取)、人际学习(付出)、团体凝聚力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观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可有效缓解或消除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负性自动想法的频度,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48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探究性眼动分析测评认知功能,对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探究性眼动分析测评异常率为86%,凝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与探究性眼动分析的凝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探究性眼动分析的D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损害,且抑郁情绪越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质性团体治疗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分为研究组36名、对照组57名。研究组接受同质性团体治疗,对照组未予以任何心理干预。观察12周。于团体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团体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团体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质性团体治疗能有效缓解心理亚健康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其心理亚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口服氟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米氮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起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4周、8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8周末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为轻度到中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及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理性情绪疗法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自尊量表、自我接纳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自尊量表、自我接纳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自尊水平及自我接纳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骨折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观察住院全程。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统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各种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晨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6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及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瑜伽放松训练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并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瑜伽放松训练,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末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8周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末起,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瑜伽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2.
方耀卿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10-21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前情绪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伽玛刀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前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刺激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SCL-90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伽玛刀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伽玛刀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预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轻中度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8例)予以心理干预,对照组(62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过程中脱落病例进入脱落治疗组,予以心理干预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2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初期研究组脱落率为36.2%,对照组为12.9%,研究组脱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2周、8周、12周末较研究组下降更显著( P<0.05或0.01),治疗24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脱落治疗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轻中度抑郁发作虽起效较缓慢,但远期治疗效果显著,与艾司西酞普兰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脑卒中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情绪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康复期脑卒中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训练,研究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12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定幸福感, 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干预12个月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各时间点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和研究组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依从率为96.7%,对照组为81.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幸福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缓解抗抑郁剂治疗初期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抗抑郁剂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抗抑郁剂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w、2w、3w、4w、5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各周末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第1w、2w、3w末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4w末起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能有效缓解抗抑郁剂治疗初期所致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尖锐湿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抑郁情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抑郁情绪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将146例尖锐湿疣患者设为研究组,123例普通皮肤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因子分均〉2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研究组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5.48%,重度抑郁发生率为13.01%,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汉密顿抑郁量表测评研究组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1.37%,重度抑郁发生率为15.75%,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存在诸多的、严重的心理问题,尤以抑郁情绪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康复干预组和单纯康复干预组(对照组),每组 30 例。治疗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干预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情绪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于入组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组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提供一般性指导,观察4周;于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常模(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戒酒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出院后随访2个月.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症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出院后随访2个月评定复饮率.结果 研究组心理干预第2周末起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心理干预第8周末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心理干预后各时段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随访第1个月、2个月末复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59、14.25,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酒依赖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效缓解患者对酒精的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提高戒酒成功率,降低复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及放松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8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的4个领域、对照组1个领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5个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改变。结论放松训练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优于单用放松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