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防己黄芪汤在骨伤科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己黄芪汤在骨伤科临床运用举隅沈红新(江苏省通州市中医院骨伤科226300)关键词防己黄芪汤,临床运用,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盗汗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防己、甘草、白术、黄芪、生姜、大枣组成,原治风湿在表或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证,用于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拆方药对对马兜铃酸肾毒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用防己黄芪汤及其拆方与防己的配伍药对给大鼠灌胃。结果:防己黄芪汤全方组和防己配黄芪组以及防己配白术组对碱性磷酸酶有一定的影响;防己黄芪汤全方组、防己配黄芪组和防己配姜枣组对尿肌酐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防己黄芪汤和黄芪对马兜铃酸肾毒性有一定的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拆方药对对马兜铃酸肾毒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9纽,分别用防己黄芪汤及其拆方与防己的配伍药对给大鼠灌胃。结果:防己黄芪汤全方组和防己配黄芪组以及防己配白术组对碱性磷酸酶有一定的影响;防己黄芪汤全方组、防己配黄芪组和防己配姜枣组对尿肌酐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防己黄芪汤和黄芪对马兜铃酸肾毒性有一定的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及其药对对气虚盐水负荷模型大鼠利尿作用的影响。方法气虚大鼠按25 ml/kg体积灌胃给予去离子水复制水负荷模型,将水负荷模型复制成功的50只大鼠按体重、尿量分层随机法分为5组,即模型(去离子水)组、阳性对照(呋塞米0. 01 g/kg)组、黄芪组、黄芪白术组、黄芪防己组,各10只。各组大鼠按50 ml/kg体积灌胃氯化钠溶液复制盐水负荷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30 min,各组按10 ml/kg体积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1 h收集一次尿液,收集5 h后,测定尿液中Na+、K+、Cl-的浓度及尿液p H;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醛固酮(ALD)、心房钠尿肽(ANP)与抗利尿激素(ADH)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黄芪白术组和黄芪防己组大鼠的总尿量均明显增加;黄芪组、黄芪白术组、黄芪防己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尿液中Na+、Cl-含量均增加,K+含量仅阳性对照组大鼠增加;黄芪组、黄芪白术组和黄芪防己组大鼠血清中ALD含量均减少、ANP含量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各组大鼠尿液p H值和血清中ADH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黄芪配伍白术、防己后可明显增加气虚盐水负荷模型大鼠的尿量,其机制可能与药对升高血中ANP,降低ALD的含量,进而促进尿液中Na+、Cl-的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5.
防己黄芪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用于风湿兼气虚的证治。该方由防己、黄芪、自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祛风化湿、益气固表的功效,主治风湿,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等证候。后世医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于临床各科,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就近年防己黄芪汤在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转录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防己黄芪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共同靶点,进行GO/KEGG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确定潜在核心靶点。构建通路-靶点网络图,确定发挥关键作用的信号通路。采用qPCR、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验证大鼠肾脏组织中核心靶点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PI分析得到7个潜在核心靶点AKT1、AMPK、CPT1B、NF-κB1、P53、TGF-β1和TLR4,主要信号通路为AM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和FoxO信号通路。经动物体内实验验证,防己黄芪汤显著下调AKT1、CPT1B、NF-κB1、P53、TGF-β1、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上调AMP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角度初步阐明了防己黄芪汤治疗肾病综合征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调节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防己黄芪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检索防己黄芪汤的药物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并通过全球蛋白质资源(Uniprot)数据库进行基因的标准化处理。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基因卡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CHF的相关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的相关靶点相映射,取得的交集靶点即为防己黄芪汤治疗CHF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防己黄芪汤治疗CHF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并运用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STRING)数据库以及Cytoscape软件构建防己黄芪汤治疗CHF的核心蛋白质互作(PPI)靶点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获得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的防己黄芪汤治疗CHF的活性成分有124个,相关靶点135个,与CHF相交合的靶点涉及α-1β肾上腺素受体(ADRA1B)和一氧化氮合酶3(NOS3)等。防己黄芪汤治疗CHF的GO生物过程涉及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活性、药物结合、平滑肌收缩的正调控、对药物的反应等;防己黄芪汤治疗CHF可能与钙信号传导途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环磷酸鸟苷酸/环磷酸鸟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c GMP/PKG)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信号传导等通路相关。结论:防己黄芪汤治疗CHF涉及多个靶点、生物过程与通路,提示防己黄芪汤治疗CHF的机制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己黄芪汤中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甘草酸和白术内酯Ⅰ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2 mol/L乙酸铵0.1%甲酸溶液(A)-乙腈(B);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测定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和甘草酸时采用梯度洗脱(0~5 min,15%~20%B;5~10 min,20%~30%B;10~15 min,30%~35%B;15~20 min,35%~45%B,V/V),平衡时间为10 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测定白术内酯Ⅰ时采用等度洗脱(0~8 min,80%-80%B,V/V),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和甘草酸分别在5~250 mg/L(R=0.9999)、1~50 mg/L(R=0.9999)、1~50 mg/L(R=0.9996)、5~250 mg/L(R=0.9996)、5~250 mg/L(R=0.9999)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3%、98.7%、97.5%、99.1%和99.2%.白术内酯Ⅰ在0.05~2.5 mg/L(R=0.9996)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为97.6%.结论 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防己黄芪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综述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研究进展。黄芪味甘性温,温补肺、脾、肾三脏,疏利三焦,通调水道,有利于肾病的治疗和水肿的消退。历代医家对于黄芪的功效有不同的认识。元代以前的医家认为黄芪能益元气、补虚损,尤善补肾脏元气,通行三焦;明清时期,医家认为黄芪能升提阳气、固表利水;近现代时期,众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黄芪能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西医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具有保护肾脏、减轻损伤、延缓疾病进展、免疫修复、促进蛋白合成等作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功效卓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方在风湿病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结果通过分析治疗风湿病的经方,总结出治疗风湿病的经验:(1)按方证相应使用,有柴胡桂枝汤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防己黄芪汤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白虎桂枝汤证等;(2)合方使用,有麻杏苡甘汤、麻黄加术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等;(3)按照病机和表现使用,有乌头汤、乌头桂枝汤、葛根汤、瓜蒌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等。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篇中含有"术"的方子有麻黄加术汤、防己黄芪汤、去桂加白术汤即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据现行本的《金匮要略》所载,含"术"类的方子皆用白术,《神农本草经》及早期本草书籍中皆载"术",而无白术之说。通过对《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伤寒论》中含"术"的方子及仲景治"湿"思想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治"湿"取微汗,苍术较白术取微汗优;治风湿以辛、苦味为主,苍术味较白术辛,说明方中"术"当为"苍术"。并且推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宋人在校正《金匮要略》时的臆改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白术药对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PF)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白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与疾病靶点有关的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筛选OPF的作用靶点,进而筛选黄芪、白术与OPF的交集核心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黄芪白术治疗OPF的活性成分19个和交集靶点115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568个,其中生物过程条目433个、细胞组成条目43个、分子功能条目92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条目111个,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IL-17、TNF、前列腺癌、Toll样受体、HIF-1、NF-κB等信号通路。结论:黄芪白术药对可能通过调控TNF、NF-κB、HIF-1等信号通路,发挥调控炎症反应以及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内在平衡作用,从而对OPF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专家发现我国中药材甘草具有治疗艾滋病的功能。实验证明,抑制艾滋病病毒达98%,加之甘草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故被视为战胜艾滋病的神草。英国加州中医诊所史密斯所长和克鲁斯医学研究所所长达曼纳用甘草治疗艾滋病,取得显著效果。并撰文列举中草药尚有:白术、茯苓、生姜、大枣、黄芪、当归、麦冬熟地、枸杞、天冬、百合、党参、菟丝子、五味子、山茱萸和人参,可用治疗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芪与防己"药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16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6只,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药对组、依那普利组、药对+依那普利组,SD大鼠4只为正常血压组,灌胃4周后,观察"药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结果:药对组、依那普利组、药对+依那普利组与同期模型组比较,血压、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肾脏指数下降显著(P0.05),与依那普利组作用结果相似,3组间用药4周后比较肾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与防己药对有降压作用,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肾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防己配伍黄芪肾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大鼠口服广防己及其配伍黄芪水煎液后尿液代谢图谱的变化,探讨黄芪配伍广防己对肾脏的减毒作用。[方法]雄性wistar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广防己组、广芪组,每组8只。广防己组按8.1g/kg,广芪组按9.1g/k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4w后,收集大鼠24h尿液,测定尿液1H-NMR谱;取血做BUN、SCr检测;取肾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4w时,广防己组BUN、SCr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呈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广芪组SCr水平较广防己组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病变范围及程度较广防己组轻。尿代谢图谱经主成分分析表明,广防己组尿中柠檬酸、2-酮戊二酸、马尿酸盐、葡萄糖含量降低;TMAO、肌酸.肌酐含量升高。广芪组上述代谢物的变化呈不同程度地减小。[结论]广防己给药4w可造成肾功能的明显损害,配伍黄芪有一定的对抗其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防己黄芪汤合煎与分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的抗炎镇痛作用,比较防己黄芪汤合煎与分煎的药效差异。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比较防己黄芪汤合煎与分煎抗炎作用的差异;采用热板法与醋酸扭体法比较防己黄芪汤合煎与分煎镇痛作用的差异。结果:防己黄芪汤合煎与分煎都有明显的抗炎和作用镇痛,均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大鼠肉芽肿增殖,提高小鼠痛阈,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延长小鼠发生扭体反应的潜伏期。防己黄芪汤合煎与分煎在抗炎镇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服用防己黄芪汤组成成分的浓缩颗粒具有相似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方药:黄芪20g 白术15g 防风10g 桔梗5g白芍15g 桂枝5g 甘草3g。加减:如卫气不固者,可以黄芪为重;脾虚生湿者,可择白术为君;若风邪惑偏者,可适当加大防风量;肺气不宜者,可适当加重桔梗量。桂枝、白芍、甘草为调和营卫之要药,故在用药时保持适量也应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甬派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同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及机制。 [方法] 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2016至2020年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处方数据库,分析用药规律并筛选核心药物。采用中医药数据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以及基因组注释数据平台(Genome Annotation Database Platform,GeneCard)等数据库构建“疾病-核心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采用R语言对相关靶点进行核心靶点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 [结果] 共纳入处方430首,其中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类为主。使用频次最高(>100次)的中药有甘草、茯苓、陈皮、石斛、白术、黄芪、地黄、党参和枸杞子。关联规则表明,使用频率较高的两药组合有:陈皮-甘草、陈皮-茯苓、白术-茯苓、甘草-茯苓;三药组合为陈皮-白术-茯苓。药物组合网络筛选出核心药物组成为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发挥益气健脾的功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核心药物中的32个活性成分与糖尿病靶点相关,在活性成分贡献度排名中,白术和茯苓的成分排名普遍靠前,白术主要成分为白术三醇和苍术酮衍生物,茯苓主要成分为甾醇类,陈皮为柚皮素和甾醇类,甘草以黄酮类成分为主。KEGG结果表明核心药物主要影响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内分泌抵抗、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系统,其中AGE-RAGE系统包含的核心靶点最多,且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结论] 甬派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同时配合养阴清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治疗的特点,其机制可能主要与AGE-RAGE轴密切相关,上述研究为甬派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方剂及《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疫病预防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方及《中医方剂大辞典》疫病预防方分别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对两类方剂的药物使用情况、性味、归经、组方规律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搜集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方剂104首,使用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金银花、黄芪、甘草、藿香、防风。频次排名前20位的药物中,补虚类、温性、甘味及归肺经的药物频率最高,清热类、寒性、苦味及归脾经次之。将支持度设定为16,置信度设为0.6,进行组方分析,得出21个药物组合,排名前5位的组合依次为黄芪、防风,黄芪、白术,黄芪、甘草,金银花、黄芪,白术、防风。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30对关联药物,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白术、防风-黄芪,黄芪、白术-防风,白术、甘草、防风-黄芪,黄芪、甘草、防风-白术,防风-黄芪。搜集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预防疫病的方剂76首,使用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雄黄、苍术、细辛、甘草、朱砂。频次排名前20位的药物中,活血化瘀类、温性、辛味及归肝经的药物频率最高,攻毒杀虫止痒类、平性、苦味及归胃经次之。将支持度设定为11,置信度设为0.6,进行组方分析,得出4个药物组合,依次为朱砂、雄黄,雄黄、鬼箭羽,细辛、苍术,苍术、甘松。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3对关联药物,分别为朱砂-雄黄,鬼箭羽-雄黄,细辛-苍术。结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对比性研究发现,古今预防疫病的原则、用药规律、预防手段等均有一定差异,建议汲取古今预防疫病方案之精华,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芪甲苷是黄芪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保护组织器官、抗炎症因子、抗间质纤维化、抗细胞凋亡和抗氧化应激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黄芪甲苷在慢性肾脏疾病中被广泛应用,可用于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