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病例,对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进行临床治疗研究。观察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术前TIMI分级≤2级、吸烟史、术后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再次心梗)等因素均会对患者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术前TIMI分级在2分以内并存在长期的吸烟史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较正常患者而言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另外,术后不良反应,诸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再次梗死等也会影响患者正常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对各项心肌灌注和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10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n=53)及传统PCI组(n=55),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及术后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血栓抽吸+PCI组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均明显优于传统PCI组(P<0.05或0.01),且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低于传统PCI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直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可以改善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降低心肌标志物峰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术,术前30 min和术后1周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无复流/慢血流发生情况,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IMI分级3级者所占比例、TMPG 3级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CTFC少于对照组,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出血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后心肌再灌注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强化极化液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电图ST段回落率(STR),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h、3d、7d、10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细胞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水平。结果观察组TIMI分级和再灌注窦性心动过缓、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再灌注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3d、7d、10d,观察组s-FAS、hs-CRP、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极化液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后血清s-FAS、hs-CRP、BNP水平,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改善术中心肌灌注及对术后30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81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之后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 1周,1周后改为20mg/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PCI术中观察TIMI血流分级,记录校正的TIMI计帧值(CTFC)。随访观察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结果(1)术中TIMI血流等级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间C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6.9、31.5±7.3,P<0.05)。(3)两组间30d内发生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MI患者PCI围术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改善患者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无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PCI,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术后48 h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 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其可有效改善患者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且并不增加MACE、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TIMI分级、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内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替罗非班组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EMI介入治疗中,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提高心脏射血分数而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临床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急诊PCI术前及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而研究组患者于急诊PCI术前及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术前及术后2 h、24 h、3 d、7 d血小板聚集率,术前及术后24 h、3 d、7 d、30 d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TIMI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7 d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24 h、3 d研究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30 d两组患者血浆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 d和7 d研究组患者血浆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内两组患者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后TIMI分级,降低血浆CRP水平,且起效时间更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给予噻氯匹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8 d出血情况、随访9个月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8 d,研究组患者TIMI 3级血流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9个月时,研究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梗死、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应用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能减少患者出血倾向,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STEMI患者作为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均分为两组,单纯PCI组行PCI治疗,联合组行血栓抽吸+PCI治疗,此外,两组均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支架植入2h后一般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支架植入后,联合组TIMI血流分级Ⅱ级+Ⅲ级患者的比例95.3%(41/43)显著高于单纯PCI组76.7%(33/43)(P<0.05);支架植入2h后,观察组cTnT峰值及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50%的比例及术后10d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和术后5个月内,两组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STEM能够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和左心室功能,促进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江甲子  刘志 《心脏杂志》2015,27(5):556-559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运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的影响作用。方法 按照就诊顺序将92例STEMI患者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药组患者行PCI前1~3 h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行PCI,比较两组患者PCI中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预后情况。结果 PCI术前,研究组的TIMI血流分级Ⅲ级(33%)、Ⅱ级(43%)高于对照组的Ⅲ级和Ⅱ级构成比,试药组的TIMI血流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试药组的TIMI血流分级Ⅲ级(91%)、Ⅱ级(9%)与对照组的Ⅲ级(85%)、Ⅱ级(15%)分布比较接近,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CI术前与术后,试药组的TIMI心肌再灌注(TMP)血流分级分布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值,血小板计数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不显著。结论 急诊PCI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对改善术前梗死血管血流、心肌灌注、术后心肌灌注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17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使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分为远端保护装置(DPD)组78例和对照组96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病变血管术后均行TIMI分级、心肌染色分级。结果DPD组78例中72例抽出肉眼可见的红色、白色碎屑或红色血栓条。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PD组PCI术后TIMI分级≥2级(94.9%比79.2%)和心肌染色分级(2.65±0.68比2.22±0.94)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5.1%比16.7%)、远端血管栓塞现象发生率(5.1%比18.8%)和30天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6%比7.3%)均明显高于DPD组(均为P〈0.05)。与PCI术前比较,血栓抽吸术后TIMI血流分级(0.43±0.80比2.92±0.28)、心肌染色分级(0.22±0.63比2.27±0.73)和最小管腔直径(0.12±0.23mm比1.97±0.66mm)均明显增加(均为P〈0.0001)。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的情况下应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行P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We aimed to examine whether intracoronary high-dose bolus of tirofiban plus maintenance would result in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 in STEMI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CI in this pilot trial. A total of 56 patients were enrolled to receive either intracoronary high-dose bolus plus maintenance (n = 34) or intravenous high-dose bolus plus maintenance (n = 22) of tirofiban. Pre and post intervention TIMI flow grades, myocardial blush grades, peak CKMB and troponin levels, time to peak CKMB and troponin, time to 50% ST resolution and major composite adverse cardiac event rates at 30 days were recorded. Although incid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as not different, post intervention TIMI flow and TIMI blush grades, peak CKMB and troponin levels, and time to peak CKMB and time to peak troponi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avoring intracoronary strategy. In conclusion, this regimen improved myocardial reperfusion and coronary flow, and reduced myocardial necrosis, but failed to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at 30 days.  相似文献   

15.
替罗非班和急诊介入治疗富含血栓病变的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对富含血栓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pPCI 92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为梗死相关血管富含血栓病变,比较使用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患者pPCI后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血流(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例数,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术后2 h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CI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 3级血流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替罗非班组在反映心肌灌注水平的指标包括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率、CK-MB峰值及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富含血栓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PCI再灌注治疗中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能减少无复流及慢血流现象的发生,并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对冠状动脉灌注、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性临床研究。连续性入选99例STEMI拟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与对照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维拉帕米组在靶血管内注入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在靶血管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和冠状动脉内注药后的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的差别。冠状动脉灌注以心外膜TIMI血流(TFG)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来评价。心肌灌注以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心肌灌注显影(MBG)来评价。并比较两组在PCI术后1周心脏彩色超声结果、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上的差别。结果最终91例患者有完整资料,其中维拉帕米组47例,对照组44例,两组临床基本特征和造影特征相仿。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和支架释放后即刻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后,维拉帕米组的CTFC、TFG、MBG、TMPG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分别为CTFC:27.1±14.2比39.0±23.8,P=0.011;TFG≥2级:100%比90.9%,P=0.035;MBG≥2级:91.5%%比75.5%,P=0.034;TMPG≥2级:89.4%比72.7%,P=0.042。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PCI术后1周时左室射血分数(63.4%±8.2%比63.5%±10.3%,P=0.578)、院内MACE发生率(4.3%比9.1%,P=0.613)和3个月MACE发生率(23.9%比22.7%,P=0.8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患者急诊行PCI治疗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可显著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但未观察到其对急诊PCI术后心室重构和短期临床预后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012年诊断为STEMI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血栓抽吸组和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联合治疗组)。观察4组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心肌染色分级、术后24 h ST段回落>70%比率,术后6个月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结果 与直接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联合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增加(P<0.05,P<0.01);替罗非班组、联合治疗组心肌染色增加(均P<0.05);血栓抽吸组、联合治疗组ST段回落>70%比率增加(P<0.05,P<0.01);替罗非班组不降低患者6个月主要复合终点事件,血栓抽吸组降低患者6个月主要复合终点事件。但是,与替罗非班组或血栓抽吸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在TIMI血流分级、心肌染色分级、术后24 h ST段回落>70%比率、6个月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均未改善;4组间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栓抽吸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降低6个月主要复合终点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血流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5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0)和对照组(n=2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础情况、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术后内皮细胞凋亡数及凝血状态、住院期间出血事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替罗非班组使术前TIMI血流分级达到1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级及3级血流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在对照组血流完全闭塞率高于替罗非班组(P<0.01),术中无复流现象、再灌注心律失常、内皮细胞凋亡数及凝血因子在替罗非班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再通后90min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值替罗非班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行介入治疗可改善术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使介入手术顺利更好进行,争取更多时间避免较多的心肌细胞永久性坏死,改善心肌微循环障碍,减少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自制带侧孔球囊给药系统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以及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53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经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对照组,n=27)和经自制带侧孔球囊给药系统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试验组,n=26)。对比不同给药方法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未发生与自制带侧孔球囊相关并发症。两组在球囊扩张、血栓抽吸、注射替罗非班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校正TIMI计帧数以及心肌染色分级0~1级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期间两组各死亡1例。随访1年,两组各发生心力衰竭2例和再发心绞痛1例。结论:自制带侧孔球囊给药系统可以安全地应用于STEMI患者急诊PCI,经该系统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短期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 h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早期组(冠状动脉造影前1~3 h应用替罗非班)和即刻组(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每组120例。观察2组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和梗死区心肌灌注(TMP)分级,PCI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与即刻组比较,早期组PCI前TIMI 3级血流和TMP 3级比例明显升高(30.8% vs 10.8%,33.3% vs 12.5%,P0.05);早期组PCI后TMP 3级明显升高(77.5% vs 51.7%,P0.05)。早期组发生MACE 3例,即刻组4例(2.5% vs 3.3%,P0.05)。结论对STEMI急诊PCI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