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评价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灵敏、特异的肝纤维化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血清学含量;对肝穿刺活检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包括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等;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比较各血清指标检测结果与其相对应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 LN、HA、PCⅢ、Ⅳ-C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073(P=0.390)、0.260(P=0.002)、0.138(P=0.104)、0.120(P=0.156)。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放射免疫法的检测结果除HA外,LN、PCⅢ、Ⅳ-C的血清学水平与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与肝组织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30例经临床确诊为瘀血阻络型及3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A、LN、PCⅢ及Ⅳ-C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脏病理检测,评估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结果]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胶原四项水平明显升高,其肝脏病理主要在G3~G4和S3~S4范围;肝郁脾虚型患者的血清HA和Ⅳ-C明显升高,其肝脏病理主要在G0~G2和S0~S2范围。[结论]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A和Ⅳ-C水平升高,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重,且两者呈正相关,LN及PCⅢ作为诊断肝纤维化初期的指标不甚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的TGF-β1和HA,LN,Ⅳ-C,PⅢP对肝纤维化的关系,并与肝组织的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评价其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用ELASA法测定血清TGF-β1的水平,用ELASA和RIA法检测血清HA,LN,Ⅳ-C,PⅢP的水平.肝脏病理切片常规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进行肝组织炎症和肝纤维化分级分期.结果血清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Ⅳ-C,PⅢP呈正相关关系.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TGF-β1和HA,LN,Ⅳ-C,PⅢP的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GF-β1和HA,LN,Ⅳ-C,PⅢP水平可做为评价肝纤维化动态改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鲁文清 《广西医学》1999,21(6):1213-1215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病理基础,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早期肝纤维化经适当治疗可以逆转,所以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肝纤维化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依然是肝穿刺组织活检(1,2),但肝穿本身也存在局限性,故寻找可靠的血清学检查对肝纤维化诊断是最方便实用的方法.许多报道认为HA(透明质酸)、LN(层粘连蛋白)、Ⅳ-C(Ⅳ型胶原)、PⅢP(Ⅲ型前胶原肽)等指标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的诊断价值(3~7).本文对130例肝病患者血清进行HA、LN、Ⅳ-C、PⅢP检测,并分析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黏连蛋白(LN)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52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HA、PC—Ⅲ、Ⅳ—C、LN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并与病程发展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检测是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91例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LN、Ⅳ-C含量,设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LN、Ⅳ-C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但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A、PCⅢ、LN、Ⅳ-C含量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有助于乙肝病的分型、病情预后及疗效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7.
周荣华 《中外医疗》2011,30(19):73-73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50例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HA、LN、Ⅳ-C、PCⅢ水平,并与150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中度肝病患者血清LN、Ⅳ-C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HA、PCⅢ的水平升高明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及肝硬化患者的4项指标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HA、PCⅢ、LN、Ⅳ-C与肝脏炎症及其纤维化的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对观察慢性肝病患者纤维化和炎症性改变及其进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在乙型肝炎所致肝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旨在为肝脏疾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医院接诊的119例肝病患者,根据其所患疾病的不同,分为四组,其中慢性组49例,病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组20例病人为急性肝炎患者;肝癌组22例,病人为肝癌患者;肝硬化组28例,病人为肝硬化患者;比较四组患者入院时肝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差异。结果慢性组PCⅢ和Ⅳ-C表达量显著低于急性组(P值均0.05);慢性组PCⅢ、Ⅳ-C、HA和LN均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值均0.05),慢性组PCⅢ、Ⅳ-C和HA显著低于肝癌组(P值均0.05),急性肝炎组HA和LN显著低于肝癌组和肝硬化组(P值均0.05),肝癌组HA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肝纤维化标志物在乙型肝炎所致肝脏疾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可以为肝脏疾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血清 HA、PCⅢ、Ⅳ-C、和 LN 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对180例慢性肝病患者分别采用 RIA 测定血清HA、PCⅢ、Ⅳ-C 和 LN 水平。结果表明,血清 HA、PCⅢ、Ⅳ-C、和 LN 水平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是血清 HA、PCⅢ、Ⅳ-C 和 LN 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四项联合检测是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无创伤性的、相对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肝脏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对于肝硬化的防治至关重要,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是我国近年广泛使用的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测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纤维化无创检测以及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肽(PIIIP),IV型胶原(CIV)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纤维化无创检测并且同时检测血清中ALT,HBV DNA和纤维化标志物的水平,并行肝活检检测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结果:不同组织病理学分期中肝纤维化无创检测值与血清纤维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纤维化无创检测能够联合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检测,能够指导肝纤维的分级,并对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fraphy,RTE)技术用于评价慢性乙肝并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传染科收治的慢性乙肝并肝纤维化患者合计15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RTE诊断并行肝病理穿刺检查,并与RTE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TE及病理检验。155例患者中S0期38例、S1期31例、S2期26例、S3期18例、S4期42例。RTE结果评分随病理分期增加而增加(相关性系数r值为0.631,P0.001)。RTE诊断慢性乙肝并肝纤维化特异度:80.49%、灵敏度:95.61%、准确度:91.61%。结论 RTE诊断慢性乙肝并肝纤维化具有高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与病理分期具有较好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且无创、可重复性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瘀血阻络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以及与TGF-β1/BMP-7比值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瘀血阻络型38例作为观察组,30例肝郁脾虚证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血清HBV DNA,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acid,mRNA)。[结果]瘀血阻络组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中、重度率(即≥G3)为65.79%,显著高于肝郁脾虚组(P<0.05);瘀血阻络组肝组织中重度纤维化≥S2所占比例为87.84%;肝郁脾虚组表现为轻度纤维化,S0-1占8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瘀血阻络组TGF-β1/BMP-7比值为7.68,较肝郁脾虚组0.38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瘀血阻络证型肝组织病理以中重度为主,其TGF-β1/BMP-7比值显著高于肝郁脾虚型(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采用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治疗组患者44例,采用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同时加用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3次/d。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生化学指标和HBV DNA。部分病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27例)于基本疗程前后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作组织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评分。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并作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生化学指标及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5),患者的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较单独使用恩替卡韦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弹性评分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指数(APRI)诊断乙肝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肝纤维化程度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79例.对79例患者行RTE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评分,并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及APRI对比.结果:相关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纤维化弹性成像弹性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特征,并分析血清HBeAg及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01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及HBV DNA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组及HBV DNA阳性和阴性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10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83.2%(84/10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其中,轻度62例(61.40%),中度11例(10.90%),重度7例(6.93%),肝硬化4例(3.96%)。HBeAg阴性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级明显重于HBeAg阳性组(P〈0.05或P〈0.01),HBV DNA阴性者肝纤维化分期明显重于HBV DNA阳性者(P〈0.01)。结论: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及HBV DNA不能很好地反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应尽早进行肝活检,有利于判断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国产第三代影像引导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touch, FT)与法国传统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 FS)检测肝脏硬度的临床效能。方法乙肝肝纤维化90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健康志愿者37例,分别应用FT和FS两种仪器先后测定肝脏硬度弹性值,比较两种仪器检测的成功率,检测值差异,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 FT检测成功率为100%,FS成功率为92.5%。乙肝肝纤维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健康志愿者组应用FS、FT方法检测肝脏硬度弹性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38±10.96)kPa vs.(24.10±11.37) kPa,(8.58±3.78)kPa vs.(8.30±3.52)kPa,(5.00±1.48)kPa vs.(5.37±1.59)kPa;P均>0.05]。 FT、FS对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83.3%vs.86.7%,特异度为97.2%vs.93.8%,符合率为91.9%vs.9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FT可有效进行无创肝脏硬度检测,与FS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吴李贤 《海南医学》2013,24(23):3560-356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与肝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方法于B超多普勒引导下行肝组织活检制片,并对切片进行肝组织炎症分级和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组织活检同时进行血常规、血清肝功能、HBV标志物、乙肝五项等检测。根据各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结果分为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进行比较,同时将患者肝功临床分级情况与其病理分级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的小叶内变性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界面性炎症评分、汇管区炎症评分、纤维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T、PTA、HBV-DNA监测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I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理分级与临床分级符合率情况K=0.148,u=2.349,P〈0.05,提示患者病理分级与临床分级一致性强度微弱。结论临床诊断并不能够完全正确反应肝组织病变情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若无穿刺禁忌证时应当积极接受肝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行FS值检测,受试者同期行肝穿刺活检。以肝活检的不同分级结果为判断界点构建FS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阳性和阴性结果的临界值(cut-off值),评价FS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意义。结果 FS对显著纤维化(S2-S4)、严重纤维化(S3-S4)、早期肝硬化(S4)的AUC值分别为0.81、0.88、0.90,cut-off值分别为7.3、9.7、17.5 KPa;随着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胆红素、转氨酶的升高对FS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的诊断分析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肝硬化、严重纤维化、显著纤维化(S≥2)的诊断价值优于轻度肝纤维化(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