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万古霉素对老年人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对老年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老年严重感染患者,每天予万古霉素0.5-2.0g,分1-2次iv gtt,平均疗程9d,治疗前后观察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前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老年人应用万古霉素大多数是安全的,应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谨慎与袢利尿剂合用。  相似文献   

2.
刘翠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297-2298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及慢性肾衰竭临床各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和血清肌酐(Scr)的异常情况,评价cys c在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肌酐清除率(Ccr)将5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200例Ccr<80mL/min的患者作为慢性肾衰竭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慢性肾衰竭患者及慢性肾衰竭临床各期患者cys c和Scr的异常情况,其中,慢性肾衰竭组患者根据Ccr分为肾功能代偿期组、肾功能失代偿期组、肾功能衰竭期组、尿毒症期组,测定各组的cys c和Scr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肾衰竭组之间的cys c和Scr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在各亚组的比较中,cys c和Scr浓度随着肾功能的损害程度的增加而上升,正常对照组和肾功能代偿期组的cys 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S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ys c比Scr对早期诊断慢性肾衰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凯  毛艺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9):692-693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多途径综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法。方法:在常规饮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魏酸钠、丹参、ACEI或ARB类药物保护残余肾功能,中药高位保留灌肠等排除体内毒素的方法,治疗慢性肾衰竭89例。对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Scr、BUN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cr虽有提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药物综合治疗慢性肾衰竭,可延缓其进展,值得推扩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大剂量使用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情况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1例老年感染患者给予万古霉素1 g静滴q12h,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以及治疗前后相关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万古霉素1 g静脉滴注q12h的给药剂量,56.9%老年患者血药谷浓度超过20 mg·L-1,并且治疗前后血肌酐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患者肾功能是否正常,给予万古霉素1 g 12h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时,经验性给予1 g q12h的剂量,初步观察到血药谷浓度很可能会超过参考范围,并会引起肾功能的损害,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仍需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分析肿瘤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感染致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4个月共87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感染肿瘤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病历,采集包括合并慢性疾病情况、合并肾毒性药物情况、用药前肿瘤治疗情况(是否手术、放疗、化疗)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数据,详细记录万古霉素的剂量、疗程及用药前后血肌酐水平等。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χ2检验, 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病例中57例(65.5%)患者APACHE-Ⅱ评分在15分以上,24例(27.6%)患者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34例(39.1%)患者万古霉素使用疗程在7 d以上,50例(57.5%)患者用药前30 d内行手术治疗,13例(14.9%)患者用药前30 d内行放射治疗,23例(26.4%)患者用药前30 d内行肿瘤化疗。18例(20.7%)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至停药14 d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合并慢性疾病情况、药物使用疗程、用药前手术、放疗、用药前血肌酐水平及合用潜在肾毒性药物情况对用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无显著影响。APACHE-Ⅱ评分、用药前30 d内行肿瘤化疗对用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34、P=0.011)。结论:APACHE-Ⅱ评分较高及用药前30 d曾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在发生重症感染使用万古霉素时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6.
万古霉素对老年患者肾毒性的观察及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马珊  常青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84-198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治疗过程中进行肾毒性观察及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方法 对69例明确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予万古霉素500mg或去甲万古霉素400mg静滴,每8小时1次,平均疗程11d,观察用药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31例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结果 65例老年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前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大多数是安全的,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及(或)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可以提高该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使用万古霉素并行药物浓度监测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肾功能亢进(ARC)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月该院51例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行药物浓度监测的患者,采用Excel软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等基本信息以及用药前后肌酐、感染指标。并根据肌酐清除率≥130 mL/(min·1.73 m2)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亢进组(12例)和肾功能正常组(39例),使用SPSS 25.0等软件对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肌酐清除率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颅脑损伤6例,组间颅脑损伤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颅脑损伤等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是患者发生ARC的独立风险因素(P≤0.001)。结论:年龄是患者发生ARC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RC可导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降低,临床应早期进行筛查并识别出ARC,优化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病例139例,其中需要剂量调整的为86例,已调整的占需调整的37.2%(32/86);肌酐清除率(Ccr)<10 mL.min-1组调整率最高,为51.7%。结论:大部分医生具备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进行剂量调整的意识,但需加强宣传学习抗菌药物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对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感染后的老年患者,万古霉素治疗时,血药浓度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接诊的105例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感染后的老年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BUN(尿素氮)、Cys-C(胱抑素)、Scr(肌酐),使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Ccr(肌酐清除率).结果:治疗前后,<10mg/L与10~20mg/L浓度组的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mg/L组的BUN、Scr的数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明显,差异显著(P<0.05),而Cys-C和Ccr的数值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感染后的老年患者,在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必须检测肾功能,万古霉素的血清谷浓度小于20mg/L时,对肾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整合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数据,为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 对某院2020年全年使用万古霉素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年龄、溶媒量、肾功能的关系以及溶媒量、药物浓度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28例患者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共239例次,其中126例次的患者(52.72%)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在治疗窗范围(10~20μg/ml)内。60~70岁患者的血药浓度均值约为27.89μg/ml,已达到中毒浓度,而<60岁和> 70岁患者的血药浓度均值都在正常范围内。肾功能轻度损害组的患者和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组的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前后的血肌酐及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肾功能正常组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前后的血肌酐及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次给药浓度为0.5%组用药前后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次给药浓度> 0.5%组用药前后的尿素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年龄、基础肾功能、溶媒量均会影响万古霉素的血药...  相似文献   

11.
柳永兵 《中国药房》2011,(36):3428-3429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2组均给予尿毒清颗粒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胱抑素C(CysC)等生化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BUN、Scr、CysC水平,提高CCr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配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暴露的脓毒症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肾功能变化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预测万古霉素暴露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者中接受万古霉素治疗并进行NGAL检测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用药前NGAL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试验组为NGAL(+)组(≥ 50 ng·L-1),对照组为NGAL(-)组。分别记录2组患者用药前NGAL指标以及患者万古霉素用药前后血清肌酐(SCr)变化情况,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数据。以SCr绝对值增加>26.5 μmol·L-1或增加达到基线值的1.5倍作为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标准,评估NGAL水平与血肌酐变化、WBC、CRP及PCT之间的关系,比较NGAL(+)组和NGAL(-)组用药前后肌酐的变化情况及AKI发生率的统计学差异,并分析肾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9例,其中试验组28例,对照组41例。万古霉素用药前、后对照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分别为(79.6±22.4)μmol·L-1和(92.8±60.9)μmol·L-1,试验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肌酐水平分别为(89.9±22.8)μmol·L-1和(102.3±47.1)μmol·L-1。2组间及用药前后血肌酐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GAL与患者用药前后血肌酐变化水平无相关关系(P=0.168,R=0.176)。试验组与对照组AKI的发生率分别为32.14%和24.39%,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NGAL水平与WBC、CRP及PCT水平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在患者入住ICU接受万古霉素治疗期间,血清NGAL尚不能证实单独作为万古霉素肾毒性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600mg/d的厄贝沙坦和针对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因素治疗联合使用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76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测量治疗前后的血压,血钾,HbA1c,尿钠,尿素,LDL,三酰甘油,HDL,血肌酐和尿蛋白。结果治疗前后的药物种类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尿钠,LDL,尿素,血肌酐和尿蛋白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血钾,血红蛋白和HDL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00mg/d的厄贝沙坦联合针对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因素的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有效地,也是安全的,能够有效地减少尿蛋白的排除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常规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等指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Scr、BUN、β2-MG、iPTH均较常规治疗治疗后优越,P<0.05;研究组治疗后除精神异常外其他各项症状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可有效清除中、大分子量物资,减低炎性反应等,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沙坦与非洛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75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衰竭照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 mg.d-1,非洛地平10 mg.d-1,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bid,8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血肌酐(Cr)、尿素氮(BUN)的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2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Cr、BUN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氯沙坦与非洛地平在降压的同时对老年人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傅鹏  袁伟杰 《中国药房》2005,16(10):764-766
目的:观察复方氨基酸胶囊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伴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伴低蛋白血症患者口服复方氨基酸胶囊(0. 35g/粒)2粒,2次/d ,连用12wk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肝、肾功能及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分别为(30. 5±4. 6)、(35 .9±7. 1)g/L(P<0. 05) ;治疗前、后血浆前白蛋白分别为(213. 0±46. 9)、(275. 8±52 .3)mg/L(P<0. 05)。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且服药过程中无1例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氨基酸胶囊用于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