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6,(1):74-7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腰骶角、椎间隙高度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160~290min,平均220.5±45.6min,出血150~1000ml,平均517.4±69.8ml,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5.6±5.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6月复发,经手术治疗后痊愈。5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性刺激症状,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末次随访中腰骶角较术前均有有明显的提高(P<0.05),椎间隙高度改变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恢复腰骶角正常生理曲度,增加椎间隙高度,明显改善患者腰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黄吉林  胡豇  王彦川  胡云洲 《四川医学》2012,33(8):1371-1373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腰骶段脊柱结核19例。病损均位于L5S1,累及2个椎体。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7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结核中毒症状减轻后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术9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7例,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0~12个月。随访1~5年,平均2.4年。结果 19例切口均Ⅰ期愈合,血沉于术后2~3个月恢复到正常。有神经根功能损害者1~2个月完全恢复正常,腰骶角减小者,平均矫正8°,椎间植骨者6~8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随访期内钉棒无松动与折断,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腰骶段脊柱结核应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破坏程度和腰骶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28例脊柱结核患者在行一期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和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评价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03月至2013年09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28例颈椎、胸椎、腰椎、骶髂部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这些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和术后3年随访发现,在采取经前路手术治疗的4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肺不张,该患者在病情治愈后出院。在采取经后路手术治疗的16例脊柱结核患者中,有1例胸腰段结核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切口旁皮肤窦道,经清创换药3个月后伤口愈合;有1例腰椎结核患者在术后4个月自行停用抗结核药物,在术后半年复查时发现椎体破坏加重、结核复发。采取穿刺置管药物灌洗手术治疗的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发生并发症,经长期随访其病情未复发或加重。结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这是一种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外科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固定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并行一期病灶清除固定融合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手术前、后均给予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患者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腰骶角和椎间隙高度,血生化指标及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核没有复发;术后3个月患者腰骶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腰骶部生理前凸曲线较术前有明显的恢复(P <0. 05);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 <0. 05);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 <0. 05)。结论:一期病灶清除固定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术前有明显神经症状的8例,其中Frankel分级C级3例,Frankel分级D级5例。所有患者采用术式均为在CT引导下行经皮病灶清除,病灶置管,抗结核药物灌注冲洗引流。以吴启秋结核临床治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1~5年,平均3年,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完全恢复。结论脊柱结核微创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对活动期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月间采用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38例.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系统,前路病灶清除后,采用自体髂骨移植26例,肽网植骨融合12例.结果除2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瘘道形成,行二期缝合愈合外,其余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一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核无局部复发,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4个月.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云南省中医医院接收的腰骶段结核患者,就诊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至少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手术后,患者胸背痛、结核中毒症状等消失,伤口愈合可。末次随访时,患者腰骶角、血沉均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无结核复发现象。末次随访时,患者Frankel分级35例为E级,1例患者由术前的B级恢复至D级;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手术及药物相关并发症,术后6~8个月,36例患者获得BridwellⅠ级植骨融合34例,2例BridwellⅡ级植骨融合。结论成人腰骶段结核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形治疗,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骶段结核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及钛网充填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2008年采用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及钛网充填植骨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15例,术后观察伤口愈合、结核中毒症状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固定融合及复发情况.结果 15例患者获得1~3年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固定融合情况良好,无结核复发迹象,6~12周带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 腰骶段结核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及钛网充填植骨术可有效保留椎间高度及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5年10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颈椎结核,12例胸椎结核和16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I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及治愈情况。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36个月时植骨融合。结论I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腰骶椎前路行Ⅰ期病灶清除植骨U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5例使用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U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初步探讨该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个月~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临床效果评价:所有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鞍区麻木症状均消失,术后半年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手术治愈率达92.0%;安全性评价:2例患者出现腰骶部疼痛,对症处理后消失;14例男性患者均未出现逆行射精、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腰骶段椎体前方入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U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骶部脊柱结核通过前后联合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加后路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35例,病变均位于腰骶段,累及到2个椎体30例(L 4~519例,L 5~S 111例),累及到3个椎体(L 4、L 5和S 1)5例,该手术方式适用于L 4~S 1脊柱结核,所选病例均伴有脓肿形成,1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症状。术前腰骶椎前凸消失或后突畸形,35例均一期手术完成。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随访2年,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腰骶椎后突畸形消失,植骨融合率100%,疗效优良率97%,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主要适用于L 4~S 1椎体结核,该术式有利于清除病灶、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后突畸形。  相似文献   

12.
范友兵 《中外医疗》2011,30(4):61-6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来我院的住院病人,在3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实施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进行抗痨治疗1年以上。结果治疗后经X射线及CT的复查结果显示:植骨完全骨性融合,无植骨块塌陷或骨吸收,植骨平均融合时间为7.5个月,融合率100%。无残余病灶存在,椎管减压彻底,后凸畸形平均纠正47°,结果满意,治愈率达100%。结论 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以及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椎管减压彻底,脊柱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脊柱植骨完全融合,提高胸腰椎结核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曹云  陈玉龙  彭五四 《西部医学》2011,23(9):1771-1772
目的探讨腰骶椎结核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腰及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根据其全身情况、病变范围、程度等情况综合判断,分别采用前路、后前联合及分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并观察各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伴有神经症状者均获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患者植骨块无滑脱,内固定无松动,椎体间植骨融合时间6~13月,平均7.2个月。术后2例(分别为Frankel B和C级)患者神经症状改善不明显。4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局部窦道形成,无一例病灶复发。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病变范围及程度等具体情况综合判断,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脊柱结核手术的最终目的 ,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的治疗,辅以适当外固定,可有效维持脊柱畸形的矫正,保证脊柱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结核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脊柱结核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后路器械固定、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的方法治疗腰骶脊柱结核19例,其中累及2个节段17例,3个节段2例;术前后凸角8°~ 21°,平均15.3°;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及椎管内死骨形成,1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8例.结果 随访6月~3年,平均24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核无复发.疗效优12例,良7例.术后6月X线片检查示融合节段有连续骨小梁形成并通过椎间隙13例,2例术后CT扫描证实前方有假关节形成.融合时间6~8月,平均7.5月.术后后凸成角2°~6°,平均3.1°.至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较术后无明显丢失.有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Frankel评分均达到E级.结论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16.
唐六一  胡豇  张耀明 《四川医学》2009,30(8):1298-1299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胸腰椎结核127例,病灶位于胸4-骶1。全部患者行一期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手术在彻底清除病灶基础上进行前、后路内固定,其中前路固定51例,后路固定76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1.6个月,无感染和脓肿窦道形成,症状消失,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植骨全部骨性融合,畸形矫正满意。结论胸腰椎结核在病灶彻底清除基础上行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稳定脊柱节段和矫正畸形,提高植骨融合率。一期内固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复发后手术的可能性及如何预防术后复发。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1月-2005年1月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共151例中,包括颈椎结核8例,胸椎结核73例,腰椎60例,腰5骶1结核10例。结果:复发的病人19例,其中有12例再次手术治愈,7例经换药治疗治愈。151例脊柱结核均行灶清或灶清、减压、植骨固定术,有23例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卧床3个月~6个月,随访2年~12年治愈132例,复发的病人19例。结论:脊柱结核手术复发的原因在于脊柱稳定性的严重破坏,影响病椎之间骨性融合,病灶清除不彻底和不合理的化疗产生结核耐药,不能抑制和杀灭病灶内的结核菌,促使复发。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再次手术和保守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从中总结经验,积极预防,避免初次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该术式治疗的5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分级显著改善。脊柱后凸患者后凸角矫正平均(16.04±3.23)°。所有患者植骨均获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50±1.32)个月。结论该术式治疗胸、腰椎结核可有效改善症状,矫正脊柱畸形,促进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手术治疗时机的把握.方法 73例确诊为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患者全部行规范抗结核药物及中药辅助治疗,2~3周后行脓肿病灶清除术;体温正常后,再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结果 73例患者术后(30±13)d体温、血沉、血红蛋白逐渐恢复到正常,(6±1.5)个月病灶闭合.随访3年未出现结核扩散和复发.结论 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在积极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及时手术,无须在混合感染控制后才施行手术治疗,积极的掌控手术时机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侧前方入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严格正规抗痨治疗4周,患者中毒症状改善后,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常规抗痨治疗9~12月,观察术后症状改善、神经损害恢复、脊柱后凸矫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48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全身症状及局部疼痛消失;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恢复,后突畸形明显矫正,植骨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内固定松动,未见结核复发。结论: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