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成药》2014,(2)
目的研究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对银杏黄酮的吸附与解吸性能。方法采用静态的方法,考察银杏黄酮在纤维上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曲线及解吸行为。结果离子交换纤维对银杏黄酮的吸附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模型,液膜扩散是主要的速控步骤,表观吸附活化能为4.426 1 kJ/moL。该纤维至少能再生3次。结论离子交换纤维对银杏黄酮具有很好的吸附与解吸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醇提物中总黄酮的工艺。 方法: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洗脱试验比较6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酸枣仁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最佳大孔树脂型号;以总黄酮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药液质量浓度、吸附速率、上样体积、洗脱剂浓度、洗脱速率等因素对纯化工艺的影响。 结果: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酸枣仁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择SP-207型大孔树脂,上样液质量浓度0.5 g·mL-1,吸附速率1 BV·h-1,上样量5 BV,加70%乙醇4.5 BV以4 BV·h-1的速率洗脱;酸枣仁总黄酮纯度达65.47%。 结论: 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酸枣仁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钩藤碱在离子交换纤维上的吸附特性。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钩藤碱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上的吸附特性,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吸附时间、吸附液pH值、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等温吸附曲线拟合,研究其吸附热力学性质。结果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能成功吸附钩藤碱,其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热力学参数中3.75 kJ/mol<△H<5.54 kJ/mol,-5.52 kJ/mol<△G<-4.63 kJ/mol, 28.71 J/(mol·K)<△S<35.94 J/(mol·K),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自发、熵增的物理吸附过程。结论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对钩藤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石榴花中多酚物质的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石榴花中多酚物质纯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解吸方法,考察17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效果并系统研究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性能及洗脱参数。结果:D-101 树脂分离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0.012 g·mL-1(相当于原生药)的提取液,以3 BV·h-1吸附速率吸附于径高比为1∶4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上样量为12 BV(树脂床体积);再用3 BV70%乙醇,以2 BV·h-1的流速进行洗脱效果最佳。结论:经D-101树脂处理后的石榴花总酚含量可达到75%。该法简单易行,周期短、成本低、所得多酚纯度高,对工业化大生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川楝子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来源商品药材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rasphereTM-ODS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22 nm,柱温25 ℃。结果: 阿魏酸进样量在0.010~0.16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n=9)为97.88%,RSD 0.68%。不同来源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在0.006 7~0.027 9 mg ·g-1。结论: 不同来源的川楝子药材中阿魏酸含量差异较大。该方法可作为评价川楝子质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肺舒通中丹酚酸B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肺舒通中丹酚酸B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动态吸附-解吸相结合的方法,以丹酚酸B吸附量、解吸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综合评定最佳工艺。结果:HPD-10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较好,其最佳工艺的条件为:上样液为90mL,吸附速率为0.5mL·min-1,水洗量为1倍的树脂床体积,洗脱液为30%乙醇120mL,解吸速率为1mL·min-1。结论:HPD-10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酚酸B的最佳工艺稳定、较好。  相似文献   

7.
止痛凝胶膏剂体外透皮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试验旨在测定止痛凝胶膏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其体外透皮吸收特性。以阿魏酸和欧前胡素为指标,用甲醇提取止痛凝胶膏剂中有效成分,以HPLC同时测定2种成分的含量。采用改良的Franz 扩散池法,以裸鼠腹皮为体外模型,选择合适的接收液,测定接收液和皮中阿魏酸和欧前胡素的含量。止痛凝胶膏剂中阿魏酸和欧前胡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5.10,371.66 μg·g-1。以20%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8)做接收液,止痛凝胶膏剂中阿魏酸和欧前胡素透皮速率分别为 1.29,0.15 μg·h-1·cm-2,24 h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30.03,3.31 μg·cm-2,累积透过率分别为41.45%,5.60%,在皮中的滞留量分别为0.69,2.60 μg·cm-2,滞留率分别为0.95%,4.40%。止痛凝胶膏剂中,阿魏酸的体外透皮行为接近零级过程,皮肤角质层是其主要限速因素;欧前胡素的体外透皮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渗透过程受药物释放和皮肤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石榴花中多酚物质纯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解吸方法,考察17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效果并系统研究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性能及洗脱参数。结果:D-101 树脂分离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0.012 g·mL-1(相当于原生药)的提取液,以3 BV·h-1吸附速率吸附于径高比为1∶4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上样量为12 BV(树脂床体积);再用3 BV质量分数为70%乙醇,以2 BV·h-1的流速进行洗脱效果最佳。结论:经D-101树脂处理后的石榴花总酚含量可达到75%。该法简单易行,周期短、成本低、所得多酚纯度高,对工业化大生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分离纯化桑叶中的多糖.方法 分别研究了温度、pH、时间对桑叶多糖静态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并计算静态吸附活化能.结果 在温度为80℃,pH为6,吸附时间为2h时,纤维对多糖的吸附效果最好,饱和吸附量为232.22 mg/g,吸附活化能为47.67 kJ/mol;而在解吸剂为体积分数60%的乙醇溶液,温度为70℃,pH为1时能达到较好的解吸效果,50 min时达到解吸平衡.结论 用离子交换纤维提取纯化多糖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为多糖的分离提纯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疏冠流浸膏在大鼠血清中阿魏酸的测定方法。方法用RP-HPLC测定疏冠流浸膏中阿魏酸的含量,条件:C18柱,以甲醇-1%醋酸水(35∶65)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313nm。结果阿魏酸在40~200 μg·L-1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5.15×10-6X+0.5824,相关系数r=0.9998。结论测定血清样品中阿魏酸用有机溶媒法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丹参和川芎的药效成分丹酚酸B与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进而探讨丹参和川芎配伍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尾静脉推注给药:丹参纯化物组(以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川芎纯化物组(以阿魏酸计给药0.5mg·kg-1)、丹参与川芎纯化物联合用药组(以阿魏酸计给药0.5mg.kg-1+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浆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纯化;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血浆中丹酚酸B和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利用WinNonlin 6.2软件计算动力学参数,并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建立包括线性方程、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及回收率等在内的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魏酸与丹酚酸B的UPLC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均稳定可靠;所得到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滞留时间(MRT)、半衰期(t1/2)等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丹参和川芎配伍能显著影响药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2药配伍可以促进丹酚酸B分布更广泛、消除减缓、体内作用时间延长;能促使阿魏酸的血药浓度提高,体内清除加快.  相似文献   

12.
离子交换法从酶解液中提取阿魏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麦麸酶法降解液为原料,采用D201大孔树脂对阿魏酸进行分离提纯,探讨了上柱工艺条件和洗脱条件,确定最佳离子交换操作工艺:室温下,料液阿魏酸浓度在2000mg/L~3000mg/L之间,pH值9.0,上柱流速1 ml/min,洗脱剂配比(V/V)为无水乙醇: 水: 盐酸=60: 36: 4,洗脱流速为1 ml/min.在该操作工艺条件下,阿魏酸收率达97%以上,且纯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erulic acid, a natural compound, on pancreatic beta cell viability,Ca2+ channels, and insulin secretion.Methods: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ferulic acid on rat insulinoma cell line viability using 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viability assay. The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ere also used to examine the action of ferulic acid on Ca2+ channels and insulin 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中2种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和阿魏酸在大鼠不同肠段的肠外翻模型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计算养血清脑颗粒中芍药苷和阿魏酸的吸收参数,分析其在不同部位的吸收特征。结果:养血清脑颗粒中芍药苷和阿魏酸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相关系数的平方(R2)均达到0.9以上,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其最佳吸收部位为回肠。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中芍药苷和阿魏酸在肠道不同部位吸收均符合零级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15.
川芎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川芎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川芎嗪和阿魏酸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二味中药配伍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柱温25℃;梯度洗脱,流动相A(1%冰醋酸),B相为甲醇;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98 nm处检测。结果川芎嗪回归方程Y=58.401ρ+3.931 8,r=0.999 7,在0.25~25mg·L-1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1.00%,RSD为2.7%;阿魏酸回归方程Y=76.976ρ-12.375,r=0.999 9,在0.35~35 mg·L-1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8.17%,RSD为1.3%。结论川芎当归共煎液中川芎嗪和阿魏酸含量比各单煎液中含量要高。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补血汤后阿魏酸在体内的组织分布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4.6mm&#215;150mm,5μm);流动相为0.2%甲醇乙腈-0.2%磷酸0.2%三乙胺水溶液(18:82);检测波长322nm;柱温40%;流速0.8ml/min。结果各组织中的阿魏酸在10~400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平均为87.97%&#177;1.95%;日内和日间的RSD分别1.92%~3.87%和3.21%~6.39%之间。阿魏酸在各组织器官中浓度差异较大。结论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补血汤后阿魏酸主要在肝脏和。肾脏分布,阿魏酸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FeCl3-K3[Fe(CN)6]比色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总酚酸、绿原酸与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不同部位总酚酸含量约98.435-184.456 mg·g-1在范围内,绿原酸与阿魏酸含量分别在0.176-2.227 mg·g-1与0.039-0.512 mg·g-1范围内。结论:黄连不同部位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各部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表现为移栽2年后最高,进而随生长年限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复方参芎滴丸中川芎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阿魏酸、藁本内酯提取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及提取时间对川芎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液质量浓度、溶剂用量及提取次数对川芎提取液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藁本内酯含量,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结果:川芎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阿魏酸、藁本内酯提取量分别为1.46,13.84mg·g-1。最佳纯化工艺为加2倍量乙酸乙酯萃取3次;阿魏酸、藁本内酯转移率分别为94.68%,85.86%。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活性成分提取率高,可为复方参芎滴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何春喜  余泽义  何毓敏  许成  张长城  袁丁 《中草药》2017,48(6):1146-1152
目的优化竹节参总皂苷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和离子交换树脂脱色的工艺方法。方法以竹节参皂苷IVa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节参总皂苷的量;以动态吸附和静态解吸附实验方法筛选适宜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并优化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以竹节参总皂苷保留率、脱色率为指标筛选合适类型的离子脱色树脂并优化其脱色效果。结果 X-5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竹节参总皂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其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为生药0.2 mg/m L,上样量为每克树脂10 g生药,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每克树脂5 m L;脱色工艺研究表明,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大孔吸附树脂法得到的竹节参皂苷粗品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优化后的脱色工艺的操作方法是大孔吸附树脂醇洗脱液经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后,调整浓缩液p H值为10,上样于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收集流出液脱色率大于50%的馏份,此时每克树脂脱色竹节参总皂苷量为290.5 mg。经减压干燥后,最终获得的精制竹节参总皂苷外观呈类白色至黄白色,其质量分数大于85.0%,总转移率超过70.0%。结论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分离纯化竹节参总皂苷,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