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滋肾活血方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促进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2-VO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2-VO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滋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8.9、17.8、35.6 g·kg-1)。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逃避潜伏期、跨越平台次数;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线粒体自噬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CA1区PTEN诱导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1区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rkin、抗增殖蛋白2(PHB2)、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学相关蛋白1(Drp1)蛋白的表达;Brdu法检测CA1区神经元再生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2-VO模型组大鼠学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CA1区见线粒体结构受损,自噬溶酶体形成,Parkin、Pink1 mRNA及Parkin、PHB2、Drp1蛋白明显上调(P<0.05),Mfn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新生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滋肾活血方干预后可明显提高2-VO模型大鼠的学习、空间记忆能力(P<0.05),增加海马CA1区自噬小体数量并改善线粒体结构,进一步上调海马CA1区Parkin、Pink1 mRNA及Parkin、PHB2、Drp1蛋白表达(P<0.05,P<0.01),下调Mfn2蛋白表达(P<0.05,P<0.01),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新生数量(P<0.05,P<0.01)。结论 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新生的促进作用与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的作用,并探讨其改善神经元和树突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对大鼠双侧侧脑室注射β样淀粉蛋白1-42(Aβ1-42 2.5 g·L-1)建立AD模型,并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0.03、0.06、0.09 g·kg-1),另设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1的剂量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病理形态。采用高尔基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和树突长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RhoA、ROCK1和ROCK2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RhoA、ROCK1和ROCK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驻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减少(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驻留时间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树突棘密度和树突长度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树突棘密度和树突长度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RhoA、ROCK1、ROCK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RhoA、ROCK1、ROCK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结论 淫羊藿苷改善AD认知功能、神经元和树突损伤可能与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促炎性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神经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32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20 mL·kg-1)、多奈哌齐组(Donepezil,0.92 mg·kg-1)、酸枣仁汤低剂量组(L-SZRD,12.96 g·kg-1)和酸枣仁汤高剂量组(H-SZRD, 25.92 g·kg-1),8只相同月龄和相同品系的C57BL/6JNju小鼠设为空白组(Control,20 mL·kg-1)。灌胃30天后,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IF)对小鼠海马中5-溴脱氧尿苷(BrdU)、肾上腺皮质激素(DCX)、神经元核抗原(NeuN)进行标记,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fos、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ontrol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染色均匀,细胞数量较多且细胞连接紧密。Model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欠整齐,细胞核固缩明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稍整齐,细胞核固缩减少,细胞数量有所增加。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海马DG区BrdU、DCX、NeuN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 < 0.01),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DG区BrdU、DCX、NeuN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 < 0.01,P < 0.05)。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1),而EGF、VEGF、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1),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1,P < 0.05),而EGF、VEGF、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1,P < 0.05)。结论 酸枣仁汤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改善神经营养促进APP/PS1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首乌丸基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SD雄性大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首乌丸低剂量组及首乌丸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用D-半乳糖(120 mg·kg-1)制造衰老模型,同时给予维生素E(0.018 g·kg-1),首乌丸低、高剂量(1.08、2.16 g·kg-1)灌胃。造模6周后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变化,取全脑、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突触素(SYN)的表达,高尔基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mTOR、磷酸化(p)-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磷酸化(p)-p70S6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2(4EBP2)、磷酸化(p)-4EBP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mTOR、p70S6K、4EB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游泳速度减慢(P<0.01),游泳总路程延长(P<0.05),上平台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PSD-95、SYN蛋白表达下降(P<0.01),染色效果最淡,区域最小,在同心圆距胞体100、140、180、200 μm时,海马神经元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量减少(P<0.01),树突棘长度及密度均下降(P<0.01),p-mTOR、p-p70S6K蛋白表达升高(P<0.01),4EBP2、p-4EBP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mTOR、p70S6K mRNA表达上升(P<0.01),4EBP2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首乌丸低、高剂量组大鼠的平均游泳速度加快(P<0.01),上平台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CA1区PSD-95、SYN蛋白表达升高(P<0.01),在同心圆距胞体100、140、180、200 μm时,海马神经元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量增加(P<0.01),首乌丸低、高剂量组大鼠的树突棘数量、长度、密度均升高(P<0.01),p-mTOR、p-p70S6K蛋白表达下降(P<0.01),4EBP2、p-4EBP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mTOR、p70S6K mRNA表达降低(P<0.01),4EBP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首乌丸能够改善D-半乳糖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改善神经元形态,修复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元凋亡,抑制mTOR信号通路,延缓脑衰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安寐丹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寐丹低、高剂量组(4.55、18.18 g·kg-1·d-1)和艾司唑仑组(0.09 mg·kg-1·d-1),每组10只,用自制的睡眠剥夺箱进行持续性睡眠剥夺21 d。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以Morris水迷宫来检测,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N-myc下游调控基因2(NDRG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区NDRG2、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1(GLT-1)、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2个调节亚基GluNR2A、GluNR2B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NDRG2、GLT-1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上平台的潜伏期、游泳总路程显著增加,穿越目标象限总路程、穿越目标象限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CA1区NDRG2、GFAP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NDRG2、GluNR2B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GLT-1、GluNR2A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NDRG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GL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寐丹低、高剂量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1),大鼠海马NDRG2、GFAP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NDRG2、GluNR2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GLT-1、GluNR2A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NDR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而GL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安寐丹可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影响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及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疏肝方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0.035 g·kg-1),其余5组给予同等剂量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慢性癫痫模型,共14次。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化浊解毒疏肝方2.7,5.4,10.8 g·kg-1,丙戊酸钠组灌胃丙戊酸钠0.19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天1次,持续28 d。药物干预期间,各造模组大鼠在第7,14,21,28天给予PTZ腹腔注射以维持癫痫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磷酸化(p)-Akt,p-GSK-3β蛋白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p-Akt,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损伤,海马CA1区p-Akt,p-GSK-3β蛋白表达降低(P<0.05),海马组织PI3K,p-Akt,p-GSK-3β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丙戊酸钠组、化浊解毒疏肝方各剂量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缩短(P<0.01);丙戊酸钠组、化浊解毒疏肝方高、中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升高(P<0.01),各治疗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结构明显改善,化浊解毒疏肝方高、中剂量组、丙戊酸钠组海马CA1区p-Akt,p-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0.05),化浊解毒疏肝方高、中剂量组、丙戊酸钠组PI3K,p-Akt,p-GSK-3β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化浊解毒疏肝方可改善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激活PI3K/Akt/GSK-3β通路相关蛋白有关,从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鸡血藤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鸡血藤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0.5,0.25 g·kg-1),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给药12 d,末次给药1 h后记录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5 mg·kg-1),鸡血藤总黄酮高、低剂量组(1,0.25 g·kg-1),每天随机给予2种不同刺激,诱导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连续给药21 d,实验结束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水平;通过苏木素-伊红(HE),尼氏(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C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鸡血藤总黄酮能明显缩短小鼠的悬尾和游泳不动时间(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蔗糖摄入量和旷野活动量减少(P<0.01),5-HT,DA,NE的水平降低(P<0.05,P<0.01),MAO,IL-6,TNF-α的水平降低(P<0.05,P<0.01),神经元受损,TNF-α,NF-κB mRNA水平升高(P<0.01),BDNF,CREB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鸡血藤总黄酮能明显升高大鼠蔗糖摄入量和旷野活动量(P<0.05);升高血清中5-HT,DA,NE的水平(P<0.05,P<0.01),降低血清中MAO,IL-6,TNF-α的水平(P<0.05,P<0.01);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NF-κB,TNF-α mRNA的水平(P<0.01);升高大鼠海马组织中CREB,BFNF蛋白的表达(P<0.05,P<0.01);改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症状。结论 鸡血藤总黄酮通过激活CREB/BDNF信号通路,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减轻抑郁病理损伤,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该研究旨在L5脊神经结扎(SNL)模型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海马连续注射模型中,评价双氢青蒿素(DHA)对海马神经损伤的干预效果;在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海马神经元中,确认DHA对小胶质细胞-海马神经元相互作用的调控模式。方法 实验小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SNL组、DHA组(16 mg·kg-1),每组3只,用腺相关病毒[(连接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 dTomato AAV]标记海马CA3谷氨酸能神经元,并以免疫荧光染色追踪其向海马CA1、前额叶皮质(Frc)、前扣带回(ACC)、伏隔核(Nac)及杏仁核(BLA)的投射;实验小鼠分为Sham组、TNF-α海马连续注射模型组、DHA低、中、高剂量(DHA-L、DHA-M、DHA-H)组(4、8、16 mg·kg-1)及普瑞巴林组(25 mg·kg-1),每组4只,以高尔基染色统计海马CA1和CA3区锥体神经元形态;分别诱导海马原代神经元、小胶质细胞的持续激活,并进行细胞共培养给予DHA干预,以免疫荧光法统计细胞胞体面积和神经元初、次级树突棘内外的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表达量。结果 与Sham组比较,SNL组海马CA3谷氨酸能神经元向CA1区、Frc及ACC的投射减少(P<0.01),而向Nac及BLA的投射升高(P<0.01);与SNL组比较,DHA组海马CA3谷氨酸能神经元向CA1区、Frc及ACC的投射升高(P<0.01),而向Nac及BLA的投射显著降低(P<0.01)。与Sham组比较,TNF-α海马连续注射模型组小鼠CA1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树突分支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与TNF-α海马连续注射模型组比较,DHA-M、DHA-H组海马CA1和CA3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树突分支数明显增多(P<0.05,P<0.01);与DHA-M组比较,DHA-H组海马CA1锥体神经元树突总长度显著增多(P<0.01),DHA-L组CAI神经元树突总长度和CA3神经元树突基部总长度则显著减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甘氨酸组和谷氨酸组细胞胞体面积显著增大(P<0.01);与甘氨酸组和谷氨酸组比较,甘氨酸+谷氨酸组细胞胞体面积显著升高(P<0.01);与谷氨酸组比较,谷氨酸+DHA组细胞胞体面积显著减少(P<0.01);与甘氨酸+谷氨酸组比较,甘氨酸+谷氨酸+DHA组细胞胞体面积显著减少(P<0.01);与谷氨酸+DHA组比较,甘氨酸+谷氨酸+DHA组细胞胞体面积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谷氨酸组细胞胞体面积显著升高(P<0.01);与谷氨酸组比较,谷氨酸+DHA各剂量组细胞胞体面积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静息原代小胶质细胞+甘氨酸组神经元初、次级树突棘内、外PSD95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静息原代小胶质细胞+甘氨酸组比较,活化原代小胶质细胞+甘氨酸组神经元的初、次级树突棘内、外PSD95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活化原代小胶质细胞+甘氨酸组比较,活化原代小胶质细胞+甘氨酸+DHA组中神经元的初、次级树突棘内、外PSD95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活化原代小胶质细胞+DHA组比较,活化原代小胶质细胞+甘氨酸+DHA组神经元初、次级树突棘内、外PSD95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DHA对NP病理状态下,海马小胶质细胞及TNF-α过表达导致的锥体神经元损伤具有显著的修复效果,而该修复与DHA对神经元-小胶质细胞的双重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大鼠为模型,探讨脑心安胶囊对VCI大鼠脑内胶质细胞激活及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和造模组(130只),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法(2-VO)造模。造模成功的87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安理申,0.5 mg·kg-1),脑心安低、中、高剂量组(0.18,0.36,0.72 g·kg-1),每组17~18只大鼠。经灌胃给予脑心安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和避暗箱实验检测脑心安对VCI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大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结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表达水平,测定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酸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脑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P<0.01),大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明显损伤,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GFAP,Iba-1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p38 MAPK,NF-κB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炎性因子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心安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P<0.05,P<0.01),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P<0.05,P<0.01),下调GFAP,Iba-1表达量(P<0.01),降低p38 MAPK,NF-κB磷酸化水平(P<0.05,P<0.01),降低TNF-α,IL-1β水平(P<0.01)。结论 脑心安胶囊通过抑制慢性脑缺血诱发的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抑制p38 MAPK和NF-κB激活导致的中枢神经炎性损伤,改善慢性脑缺血导致的VCI。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2.1×10-5 g·kg-1),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运用Aβ1-42海马注射复制AD大鼠模型,术后连续灌胃治疗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改变,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海马中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海马α7nAChR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脑组织皮质区神经元坏死、海马区锥体细胞或颗粒细胞坏死、排列紊乱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明显,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逃逸平台次数降低、有效区域停留时间、有效区域游泳路径均减少(P<0.05,P<0.01),血清中ACh,ChAT浓度降低(P<0.01),海马中ACh,AchE,ChAT含量,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变短(P<0.05),逃逸平台次数、有效区域游泳路径、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E,ChAT,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海马α7nAChR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1);高剂量组有效区域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延长(P<0.01);逃逸平台次数增加,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AchE,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显著改善Aβ1-42诱导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Aβ1-42所导致的胆碱能系统损伤,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95-2001年中药内治、外治疗法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caerulei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及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以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大黄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大黄素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且24、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48h时达最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h,胰腺组织DNA合成显著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造模给予左归丸悬浊液灌胃。切取出生后21 d仔鼠的背部皮肤,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仔鼠皮肤显微结构形态,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仔鼠皮肤分泌型糖蛋白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量,免疫双荧光检测皮肤内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人死骨片1-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p6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仔鼠皮肤层次清楚,结构正常,肾虚组真皮层胶原排列疏松,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组成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在皮肤的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变薄(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的改变明显恢复(P<0.05)。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同时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的LC3的表达上调,SQSTM1-p62表达下调;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可以逆转SQSTM1-p62和LC3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增加仔鼠皮肤内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皮肤细胞自噬水平,改善先天肾虚仔鼠皮肤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风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症,它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一过性偏身麻木、瘫软、语涩、晕厥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中风病。大多患者如能及时治疗和调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