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发生血管并发症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30例血管并发症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顺利出院.结论 重视术前护理,积极的术中及术后处理对预防和减少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9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及准备、术中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栓塞、死亡、手部缺血、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神经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较理想的替代途径,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发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正中神经损伤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出血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性诊疗冠心病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须绝对卧床24h,术侧肢体制动6~8h以上,而我科近年来采用的经桡动脉途经介入,可使病人卧床时间缩短,减轻病人的不适感,避免尿潴留,减少出血、皮下血肿等并发症.通过全程围手术期护理,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提高了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并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同期我院收治15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其中男95例,女55例;年龄40~81岁,平均61.5岁.其中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加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120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30例.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03例冠心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查找国内相关文献,寻找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护理方案,并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实践中.结果 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改善了并发症的预后,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合理的护理对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或防止并发症加重及改善并发症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满足了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秀华  陈贤娣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38-1040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9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经过.结果 本组29例出血及皮下血肿等血管并发症均得以有效控制.结论 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中,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不同途径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55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对照组按常规径路穿刺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自理程度、舒适度显著提高(P<0.01),伤口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诊疗术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42例患者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发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正中神经损伤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出血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15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逆行导引钢丝技术的术后护理.主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穿孔、血管并发症、胃肠道反应、时比剂肾病及放射性损伤等,并做好出院指导.本组住院期间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患者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介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介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除心血管介入术以外的588例血管性介入诊疗患者术后少见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情况.结果 共发生5例少见并发症,其中视力下降1例,患者双颞侧视野偏盲,夹层动脉瘤2例和肺栓塞1例,经治疗后患者已痊愈,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熟悉血管性介入诊疗方法,术后密切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少见并发症的发生,措施得当,护理到位,有利于减少其危险性,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在我院介入治疗中心接受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采取的相对应处理措施.结果 183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并发症为55例,其中,血管并发症23例、尿潴留11例、迷走神经反射8例、造影剂相关肾病6例、造影剂副反应5例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经及时处理后,均予以纠正.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血管并发症、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造影剂相关肾病、造影剂副作用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将并发症的危害降至最低,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术后的舒适护理.方法将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60例按照手术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以2组患者的焦虑、睡眠、排尿值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的焦虑值、睡眠紊乱,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术后舒适护理的干预能增加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带的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36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术后使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分析其安全性及护理方法。结果在36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术后均采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其中5例发生局部渗血,2例出血,均经加大压迫垫压力后止血,9例有剧烈疼痛,予减轻压力后缓解。无严重血肿、血运障碍等并发症。松解绷带后10min和15min时出现出血2例、小血肿1例,经再次压迫后消失。结论采用专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而且减少了医护工作量而增加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6例冠心病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本组76例均康复出院,预后良好.结论:冠心病诊疗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原因较多,精心护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部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减少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适及严重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5例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桡动脉穿刺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观察术侧上肢的皮肤颜色、血氧饱合度、腕围变化等方面的护理。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介入诊疗手术,术后1例患者发生术侧上肢肿胀明显,经减压、抬高手臂或上举及拆除包扎后得到改善,无一例手部发生缺血性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的护理,对于减少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明显不适及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32例患者的抢救过程,总结临床护理经验、预防措施及抢救流程。结果因护理发现及时,保持有效静脉通路,拔管时医护密切配合,重视拔管时患者精神状态,针对高危人群提前备好抢救用药等措施,32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重在预防,及早发现,加强拔除鞘管时的医护配合,有助于降低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所采用的穿刺路径不同,对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分别进行统计,以及对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出血和尿潴留等,而经不同路径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相关处理后全部康复.结论 应加强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并发症要做好及时有效的护理,以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将23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830例(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和预见性护理组1470例(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