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摘要:目的 阐明宁波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狉狆狊犔和狉狉狊的分子突变特征,为宁波
地区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67例耐多药结核分枝
杆菌临床分离株,包括耐链霉素菌株40株和链霉素敏感菌株27株。采用PCR 直接测序法分析狉狆狊犔和狉狉狊
基因的分子突变特征。对链霉素耐药与基因突变率关系之间的差异采用χ
2 检验,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结果 40株耐链霉素菌株中,31株(77.50%)检测到狉狆狊犔发生突变。突变位点集中在第43位和
第88位密码子;6 株耐链霉素菌株(15.00%) 检测到2 种不同类型的狉狉狊基因突变, 分别为A1401G
(7.50%,3/40);A514C (7.50%,3/40)。27株链霉素敏感菌株中有4株(14.81%)发生狉狆狊犔突变,突
变位点集中在第104位和第119位密码子,1株链霉素敏感菌株的狉狉狊基因检测到A1401G 突变。耐多药结
核分枝杆菌中链霉素耐药株狉狆狊犔基因突变率高于链霉素敏感株,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25.387,犘<0.05)。结论 宁波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与狉狆狊犔突变高度相关,耐药基
因突变类型存在地域差异。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链霉素;狉狆狊犔基因;狉狉狊基因
中图分类号:R37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0 0744 06  相似文献   

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本文总结我院1993年6月~1994年7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34株(77.9%)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其中80.6%(108/134)为医院染株。133株(99.3%)MRSA对林可霉素、青霉素G耐药;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亦高达97%;第一代头孢菌素对MRSA的抑菌作用明显下降,头孢唑啉的抑菌率仅为7.5%,MIC50>16mg/L;环丙沙星耐药率上升迅速,对MRSA的耐药率达86.6%,MTC50>4mg/L。MRSA的多重耐药性十分明显,96.3%(130/134)对5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甲氧西林对敏感金葡菌耐药率较低。万古霉素对MRSA仍具良好的抗菌活性,抑菌率100%,MIC50为2.28mg/L,MIC90为4.63mg/L。  相似文献   

3.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基因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沈阳地区MRSA感染状况及耐药机理。方法采用酶标-多聚酶链式反应(ED-PCR)方法对沈阳地区3所医院分离的76株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Mec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MecA基因阳性23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出率为30.3%,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的21.7%。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琼脂稀释法以及MRSA鉴别培养法等3种方法与之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ED-PCR法与其它3种方法的一致性非常有意义(P<0.01)。以MRSA鉴别培养法作为诊断MRS的参考标准,ED-PCR法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96.3%。结论ED-PCR法与其它3种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溪地区淋球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95株淋球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1990年淋球菌18株,耐药株青霉素G38.90%(7/18),庆大霉素16.66%(3/18),卡那霉素44.44%(8/18),麦迪霉素44.44%(8/18)。1992年淋球菌77株,耐药株青霉素G79.22%(61/77),庆大霉素49.35%(38/77),卡那霉素80.52%(62/77),麦迪霉素70.13%(54/77),氨苄青霉素72.72%(56/77),红霉素77.92%(60/77),头孢唑啉28.57%(22/77),头孢噻肟23.37%(18/77),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较敏感,其次为庆大霉素,余者耐药株均超过70%以上。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宁波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drug resistanttuberculosis,MDR TB)临床分离 株的犲犿犫犅基因突变特征,探讨MDR TB 对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 耐药的产生与犲犿犫犅基因突变 的关系。方法 采用比例法对MDR TB 临床分离株进行EMB 敏感性检测, 应用DNA 直接测序法检测 MDR TB的犲犿犫犅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106株MDR TB 临床分离株中有49株(46.23%) 对EMB 耐药, 57株(53.77%)对EMB 敏感,59 株(55.66%) 发生了犲犿犫犅基因突变。在49 株EMB 耐药菌株中, 犲犿犫犅基因突变的菌株为34 株(69.39%), 在57 株EMB 敏感菌株中,犲犿犫犅基因突变的菌株为25 株 (43.86%),EMB耐药菌株中的犲犿犫犅基因突变率高于敏感菌株(χ 2=6.958,犘<0.05)。犲犿犫犅基因突变 类型有犲犿犫犅306,犲犿犫犅354,犲犿犫犅406,以犲犿犫犅306突变最多。犲犿犫犅306在EMB耐药菌株中的突变率高于 EMB敏感菌株(χ 2=6.275,犘<0.05)。犲犿犫犅基因和犲犿犫犅306位点检测EMB耐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 确度分别为69.39%、56.14%、62.26% 和61.22%、63.16%、62.26%。结论 宁波地区MDR TB 对 EMB耐药形势较为严峻,犲犿犫犅基因突变与MDR TB对EMB耐药相关。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突变;犲犿犫犅基因 中图分类号:R37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07 0505 04  相似文献   

6.
中国1993~2000年分离淋球菌的流行病学和细菌学特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国1993-2000年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及其营养分型和携带质粒情况,为制订淋病治疗方案和防治对策的参考依据。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改良Catline法和碱裂解法测定菌株的营养分型和携带耐药质粒的情况。结果:8年来共检测了4976株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现对青霉素耐药率为71.60%,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菌株占15.54;对四环素的耐药菌株占93.02%,由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菌株占10.48%;环丙沙星的耐药菌株占53.30%;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耐药菌株分别占0.36%和0.46%。1995年和1996年南京地区菌株的营养分型原型(proto)占46.4%和47.53%,脯氨酸(pro^-)型占48.4%和50.22%。对40株淋球菌作了质粒分型:30株非PPNG菌株中,2株(15%)不含任何质粒;28株含有4.2kb、4.9kb、5.4kb和39.5kb质粒;10株PPNG株和非PPNG株所含有的5.4kb质粒虽分子量相近,但酶切点不尽相同。结论:1993-2000年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较敏感。南京地区1995-1996年流行的淋球菌的营养分型我大变化。含5.4kb质粒的PPNG和非PPNG菌株所含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汉坦病毒(Hantavirus)的基因RNA,同时与细胞分离病毒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用异硫氰酸胍-载体吸附法,一步提取汉坦病毒RNA。将脑腔接种汉坦病毒频临死亡的乳鼠脑制成10%的悬液,并系列稀释,从10(-1)到10(-12)的12梯度。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够扩增出汉坦病毒H8205株的RNA,说明汉坦病毒H8205株与76-118株在M片段上具有共同的保守序列。RT-PCR可以检测出4.64×10(-3)TCLD(50)/ml的病毒,而用Vero-E6细胞只能分离检测出4.64×10(-2)TCLD(50)/ml,所以RT-PCR检测病毒比细胞分离检测病毒敏感。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2004年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04年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PPNG(四环素高度耐药性)和TRNG(四环素MIG大于等于16MG-L)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127株淋球菌检出PPNG37株(29.1%)、TRNG65株(51.2%)、环丙沙星耐药率达99.2%,青霉素耐药率达89.8%,头孢曲松、壮观霉素没有发现耐药菌株,且抗菌活性最强。结论: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谢俭  陈怀忠 《现代保健》2011,(17):121-122
目的了解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情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及纸片酸度法测定p内酰胺酶。结果233株淋球菌中检出PPNG阳性32株(13.73%),TRNG阳性147株(63.09%)。菌株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均敏感,而对环丙沙星、四环素耐药率为98.28%、100%。结论南宁地区淋球菌株的耐药性以环丙沙星、四环素最为严重,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有较高的敏感性,持续开展耐药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10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一DNA,在不同类型的HBV感染标志物(HBVM)的血清中结果有所不同:(1)在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86.11%(31/36);(2)在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55.88%(19/34);(3)在抗HBs、抗HBe和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为20%(2/10);(4)在抗HBe和抗HBc阳性血清中,PCR阳性率为25%(2/8);文中就PCR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福建省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犵狔狉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
来源于福建省结核病耐药性监测30 个监测点纳入的75 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菌株,行包含犵狔狉犃、
犵狔狉犅基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序列测定,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DNA 序列为参比
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56株氧氟沙星敏感株均未检测到犵狔狉犃基因发生
突变,19株氧氟沙星耐药株检测到16株(84.21%,16/19)犵狔狉犃基因发生突变,其中9株突变发生在第
91位密码子,4株发生在第94位密码子,3株发生在第95位密码子,发现Ser95Asn为新突变类型;所有
菌株均未检测到犵狔狉犅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犵狔狉犃基因突变是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
制;犵狔狉犃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在第91位、94位、95位密码子上。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喹诺酮;犵狔狉基因;突变
中图分类号:R378.911,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7 0641 03  相似文献   

12.
采用MutationspecificPCR方法,检测10例HBV家族聚集性感染的乙型肝炎病人及其配偶和家族成员HBV前C区1896位基因G→A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病人及家族成员突变发生率分别为70%(7/10),66.6%(14/21);明显高于病人配偶10%(1/10)。且配偶中乙肝抗HBs阳性率为60%(6/10)。同时,这种突变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率较高,为85.7%(6/7),在HBV携带者为44.4%(8/18),慢性重症肝炎为33.3%(1/3)。提示这种突变的发生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自贡市肺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自贡市结核病防治所及各区县结核病防治机构肺结核患者样本分离培养获得的结
核分枝菌株及其患者背景资料,采用比例法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H)、链霉素(S)、利福平(R)、乙
胺丁醇(E)进行药物敏感性体外试验,分析耐药结果。结果 2010-2014年共获得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
离菌株1239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总耐药率为27.85% (345/1239),其中初治患者菌株耐药率为
24.98% (283/1133),复治患者菌株耐药率为58.49% (62/106);历年耐药率分别为21.88%、24.79%、
31.31%、29.63%、26.98%。对4种抗结核药物H、S、R、E 的耐药率分别为20.34% (252/1239)、
17.27% (214/1239)、16.55% (205/1239)、8.96% (111/1239)。总耐多药率为14.53% (180/1239),
其中初治患者菌株耐多药率为11.92% (135/1133),复治患者菌株耐多药率为42.45% (45/106)。耐2种
药耐药率为6.13% (76/1239),耐3种及以上耐药率为11.78% (146/1239)。结论 自贡市结核分枝杆
菌耐多药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耐药结核病监测和防治,控制耐药结核病的蔓延。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378.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0 0759 0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球菌青霉素耐药性与青霉素结合蛋白1基因和2基因(ponA、penA)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青霉素敏感性测定,分别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淋球菌penA及ponA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出的8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中,所有菌株的penA基因均发生了(Asp345A)的插入突变,而菌株表现出对青霉素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通过RFLP分析检测出有近93.7%的菌株发生了ponA基因第421位氨基酸由亮氨酸变成脯氨酸(Leu421→Pro)的突变。同时研究还表明所有的PPNG菌株也可同时发生penA基因的突变,除2例ponA基因未突变外,94.4%(34/36)的PPNG可发生ponA基因的突变。结论在淋球菌流行株中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两种方式协同作用造成了淋球菌对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及限制酶分析,病毒分离和特异性抗体测定检测孕妇外周血,脐带血及互胎组织巨细胞病毒(HCMV0。结果367例孕妇中,孕早、中、晚期HCMV阳性率分别为8.6%、1.6%和7.0%,nPCR检出率(4.9%)高于病毒分离(3.0%,P〈0.025)。6份nPCR阳性母血中,3份配对脐血nPCR阳性。提法:nPCR能提高诊断HCMV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孕妇及胎儿/新生儿HC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重引物PCR技术检测O157∶H7毒力基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对江苏省6个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动物中分离的O157:H7菌株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分析。方法 应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志贺祥毒素(SLT2和SLT1)基因、“粘附抹平”因子eaeA基因和溶血素(hly)基因为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江苏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56.5%,不同地区的分离株携带率有所不同,个别地区高达90%以上,有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嗜肺军团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嗜肺军团菌基因组DNA的种特异性DNA片段序列,合成一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经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结果表明,一条870bp的核苷酸区带为嗜肺军团菌1~14血清型菌株所共有。PCR检测水中军团菌,其敏感性为350cfu/ml,而用同位素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其敏感性为43cfu/ml。PCR检测人工感染嗜肺军团菌的豚鼠组织标本,阳性率为83.3%,而细菌分离培养的阳性率仅为26.6%。在现场调查中,用PCR法初步验证了一起由Lp10引起的军团菌病爆发。上述结果表明,PCR法能快速、敏感、特异性检测嗜肺军团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和链阳霉素B类(MLSB)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情况及耐药菌株的耐药相关基因。方法单一纸片扩散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再以D-试验检测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表型;PCR反应检测各耐药菌株的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0.3%和70.2%,对两者同时耐药(结构型MLS。耐药)的菌株占70.2%;克林霉素诱导耐药(D-试验阳性)菌株占所检测菌株的9.6%,占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菌株的95.5%;在所有的红霉素耐药菌株中检出ermA、ermC和msrA基因。结论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MLSB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严重;在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菌株中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率很高,临床实验室对该类菌株必须进行D-试验,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MLSB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相关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北京家族菌株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常规罗氏培养基培养,应用Spoligotyping进行基因分型研究,聚类分析采用BioNumerics软件,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70株浙江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可分为2个基因群,即北京家族(Beijing family)和非北京家族(Non-Beijing family),分别占70%(49/70)和30%(21/70),18种基因型,其中12株为独特类型,剩余58株分为6簇。北京家族菌株中,89.8%(44/49)为典型北京家族(typical Beijing family),非北京家族菌株表现为高度的基因多态性,可分为13个基因型,9株为独特的基因型。北京家族菌株中表现为全敏感者71.4%(35/49),表现为耐药者为28.6%(14/49);而非北京家族菌株中表现为全敏感者为66.7%,表现为耐药者为33.3%,经卡方检验,两者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8,P〉0.05)。结论北京家族菌株为浙江的流行优势菌株。北京基因犁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江苏省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状况、耐药基因突变型的分布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法扩增含有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gyrA和parC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根据所测MIC,本研究分离的95株淋球菌对环丙沙星100%的耐药;通过测序分析,在54株淋球菌中检测到gyrA和parC的18种突变形式,parC基因突变点越多,MIC相对也较高。结论 parC基因的突变导致淋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