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中医肝癌证候调查表"采集患者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水湿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8种基本证候,比较各证型患者在不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分布及证候量化积分,并结合聚类分析初步探讨其证候组合规律。结果 5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证候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证380例、气虚证330例、水湿证264例、气滞证250例、实热证236例、阴虚证136例、血虚证与阳虚证各57例。气滞证在Ⅱ、Ⅲ期中分布较Ⅰ期明显减少,水湿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则在Ⅲ期的分布较Ⅰ、Ⅱ期明显增高(P0.01);血瘀证、气虚证、实热证和血虚证在各期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证、水湿证、气虚证和阳虚证的证候量化积分在各临床分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实热证、血虚证和阴虚证的证候量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血瘀证和气虚证一类,气滞证、水湿证和实热证一类,阳虚证、阴虚证和血虚证一类。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基本证候以血瘀证和气虚证最常见,随着分期进展,气滞证减少,而水湿证、阴虚证和阳虚证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295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证候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索江苏省启东地区乙型病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当地社区居民进行HBsAg筛查,建立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研究队列,分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4组,根据证候判定标准进行乙型肝炎基本证候和复合证候判定,再对基本证候进行量化评分。结果 295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本证候前4位的是气滞证(28.8%)、血瘀证(26.2%)、气虚证(14.0%)和实热证(10.7%);复合证候前4位的是肝郁气滞证(29.5%)、肝郁脾虚证(19.0%)、肝郁血瘀证(16.9%)和肝肾阴虚证(13.7%);肝硬化组与其他3组间气滞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间实热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与其他3组间水湿证和气虚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省启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证型呈现出明显的虚实夹杂特点,疾病进展在病机演变上可能主要体现在气滞证、气虚证、实热证及水湿证程度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制定临床调查表,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得脑动脉硬化症四诊资料,按照预先设定临床证候诊断标准,对433例临床脑动脉硬化症进行辨证,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433例患者证候数为55个,单个证候5个;2个单证的复合证候13个;3个单证组合的复证19个;4个单证组合的复证证候为11个;5个单证组合的复证证候为6个。涵盖85%总病例数的证候分型包括如下22种:气滞气虚阴虚、气虚、气虚阴虚、气滞气虚阴虚热火、气滞气虚、气虚痰湿、气虚阳虚、气滞、气滞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痰湿、气滞气虚阳虚、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痰湿阴虚、气滞阴虚热火、气虚痰湿阳虚、气虚痰湿阴虚、痰湿、气滞气虚血瘀阴虚、气虚血瘀阴虚、气滞痰湿、气滞气虚热火、气滞气虚痰湿阳虚等证型。具有以气虚和(或)气滞为基础证候,兼夹痰湿、血瘀、火热、阴虚、阳虚的证候组合规律。提示:脑动脉硬化症证候分布复杂,单证少,复证多,含两个以上证候的复证多见,以气虚和(或)气滞为基础证候,兼夹痰湿、血瘀、火热、阴虚、阳虚。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张代钊教授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电子信息化模板。采集145例肺癌患者门诊病历324诊次,确定每个病例的证候类型,形成病历数据库。通过无尺度网络提供的网络图对病例进行分析,发现气滞血瘀是肺癌的中心病机,痰湿热毒、阴虚、气虚是中间病变,各脏腑功能失衡是最初的病理基础。肺癌患者以虚证为主,气虚证候为39.1%,阴虚证候为23.2%,脾虚证候为6.6%;实证中痰湿证候为10.1%,血瘀证候为8.9%,气滞证候为7.0%,痰热证候为5.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焦虑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31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自拟中医证候分类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虚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津亏证、精亏证,实证包括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瘀证、血寒证、血热证、痰凝证、湿阻证、水停证、饮停证、实寒证、实热证。同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焦虑子表(HADS-A)进行焦虑状态判定。总结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伴发焦虑患者的证候分布情况,并分析中医证候与伴发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31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中有137例伴有焦虑状态,发病率为43.5%,焦虑的发生与年龄相关(P0.01)。伴发焦虑状态患者中医证型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气逆证、气滞证、气虚证、痰凝证和血瘀证。气滞证和血瘀证与是否伴发焦虑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伴发焦虑的中医证型以气逆证、气滞证、气虚证、痰凝证和血瘀证为主,年轻、气滞证和血瘀证为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慢性乙型肝炎(CHB)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共671例,其中CHB 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LC) 3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细胞癌前病变(PLHC) 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细胞癌(HCC) 147例。设计“慢性乙型肝炎恶性转化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中医四诊信息。基于因子分析及K-均值聚类分析对其证候、证素进行判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得到CHB中医证候类型5个,肝硬化(HBLC、PLHC、HCC)中医证候类型6个。其中CHB患者的证候分布主要以肝郁脾虚证(53.33%)、肝胆湿热证(21.67%)为主,证素分布以气滞(27.60%)、热(17.71%)、气虚(17.71%)为主;HBLC阶段证候分布以瘀血阻络证(23.83%)、肝郁脾虚证(22.35%)为主,证素分布以血瘀(19.25%)、湿(17.46%)、气虚(15.01%)为主;PLHC阶段证候分布以瘀血阻络证(29.6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填写《重症肺炎中医证候采集表》,建立中医四诊信息Excel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公因子提取。结果重症肺炎的证候学特征以本虚标实为主,涉及脏腑较多,总体上的证候特点经历了由实转虚的过程。在入院及出院两个时间点上分别提取出13个及14个公因子,入院时证候要点主要以痰证、热证、津亏为主,出院时患者的证候要点主要以阳虚、气虚、阴虚为主,湿阻、血瘀、气滞等证候可以看作是重症的兼夹表现。结论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较为客观地揭示了重症肺炎的证候分布及病情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探讨心脏神经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更利于阐释心脏神经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首先通过清华大学CNKI医学知识数据库查阅21年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研究,运用描述分析方法统计各变量的频度和构成百分比,总结心脏神经症的中医辨证规律。结果文献研究显示:心脏神经症7个基本证候为:气虚、血虚、阴虚、血瘀、气滞、痰浊、阳虚,其中气虚证最为多见,其次为血虚与阴虚;心脏神经症的证侯要素组合主要有四类:单因素证,双因素证,三因素证及四因素证。其中以四因素证的气虚+阴虚+痰浊+血瘀和气虚+血虚+痰浊+血瘀最为多见;气虚在证候要素组合中分布最广。结论结合文献研究,气滞、气虚是心脏神经症的主要证素,气滞、气虚、痰浊、血瘀是心脏神经症的主要病理机制,心是心脏神经症的主要病位,肝、脾与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研究,探索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的证候分布特点,为建立证候宏观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山东省2家三级甲等医院近5年收治的1 033例冠心病心绞痛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筛选出71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病历,以中医证型和四诊信息为切入点,运用频数统计和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其临床证候分布和证候特点。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71例占总调查病例数的6.87%,血瘀气滞证典型证20例占71例的28.2%,血瘀气滞证复合证型51例占71.8%。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了4个公因子,分别为痰湿、气虚+气滞、血瘀、血虚+气虚。结论:临床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的典型证较少,在住院患者中大多以复合证候的形式出现,而最常见的兼夹证为痰湿和气虚。本研究提出了冠心病心绞痛血瘀气滞证的证候特点,这对临床鉴别诊断,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崔英子  邓悦 《环球中医药》2012,(12):889-892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证型。上述证型在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侧重,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气虚血瘀、痰浊壅盛最为常见,心肌梗死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而心力衰竭以阳气亏虚最为多见。在相关证候要素的分布中,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排名前三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心力衰竭的证素排位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结论发现"本虚标实"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以期为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中医辨证调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文山地区360例下肢静脉曲张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判定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利用统计学方法探寻生活质量与证候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社会领域评分最高,患肢症状评分最低。(2)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证候要素以血瘀居多,其后依次为热证、湿证、气虚、阳虚、气滞、痰证、气郁、气逆。(3)男性与女性的证候要素均以血瘀最为常见,其次为热证、湿证、气虚,但男性的血瘀、热证及湿证的比例高于女性,女性气虚证候比例高于男性。(4)生活质量总评分以热证最高,其次为血瘀、湿证、气虚、阳虚。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受到一定影响,不同证候要素患者在不同生活质量领域受到的影响不同,这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调护、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冠心病病变全程的证候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基于冠心病证候、证候要素诊断的行业标准,运用改良动手深度学习(Transformer)算法构建冠心病证候要素诊断系统,对比系统诊断结果与4位临床医师基于治疗指南的诊断结果,获知系统证候要素诊断准确性;借助冠心病证候要素诊断系统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1221例冠心病住院病例进行证候要素诊断及不同分期证候要素分布、组合规律研究。结果 通过临界病变、冠心病心绞痛未行介入手术、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术后12周内、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术后1年以上并伴心功能降低(NYHA分级为II级或III级)患者病例各20例的人、机对比,冠心病证候要素诊断系统平均准确度可达96.46 ± 8.957%。冠心病证候要素诊断系统对证候要素判断结果提示,冠心病冠脉临界病变阶段以气滞、血瘀的实性证候要素及组合为主;冠心病心绞痛未行介入手术阶段存在血瘀、气虚、痰浊、气滞等实性证候要素为主的分布及其组合形式;冠心病介入术后12周内的患者可呈现阴虚、气虚、气滞、血瘀等证候要素分布及其组合形式;冠心病介入术后1年以上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表现为气虚、痰浊、阳虚等虚性证候要素为主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形式。结论 冠心病病变全程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形式存在一定时间性的演变规律,可出现由实性证候要素向虚实夹杂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形式演变,最终发展成虚性为主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模式,而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冠心病证候要素辨证系统为证候要素诊断的客观化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毛静远  牛子长  张伯礼 《中医杂志》2011,52(11):958-961
目的对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时段研究,以揭示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及不同时期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08篇,总病例数34 640例。冠心病证候分布以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气不足、气滞血瘀、阳气亏虚、寒凝心脉、痰瘀互结等为常见证型,相关证候要素以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为多见,本虚中以气虚为首(18 949例次占24.10%),标实中以血瘀为首(22 101例次占28.10%)。心血瘀阻及痰浊内阻证在197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10年3个时间段所占比例呈逐步增高趋势,气阴两虚证则逐步降低。结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血瘀、痰浊等标实证候要素及相关的证候类型近年来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认为瘀血内阻而生的证候为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研究最多的证候之一。可分为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外伤血瘀证等诸多证型。临床动物模型与造模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就近年来各种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规范其中医证候名称,研究其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现代文献检索,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候类型(症状)文献数据库、录库,统计分析。结果: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由规范前的322个规范为178个证候。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急性期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肺热痰壅、热痰、痰热瘀壅肺等;稳定期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肺肾气虚、肺气虚、气阴虚、肺肾两虚、肺脾气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位主要在肺、肾、脾;病性主要为痰、气虚、热、血瘀、虚。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名称及诊断标准目前比较混乱,不便于学术交流和诊疗规范,急需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虚实夹杂的疾病,急性期以标实为主,稳定期以正虚为主,需注意不同时期同一疾病表现出的不同证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近10年抑郁症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揭示该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选取2001~2010年有关抑郁症的现代文献,利用Epidata 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86个,出现频率≥5%的常见证候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肝郁痰阻、肝郁血瘀、气滞血瘀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8个。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5%分别是气滞、气虚、阴虚、血虚、热(或火)、神、痰;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肾、心。结论:抑郁症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多系统疾病老年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多系统老年病的证候分型和症状进行模型建立。结论多系统疾病老年患者气虚、血虚、阴应、阳虚、气滞、痰湿、热证、血瘀有其特征性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61-236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亚型、合并不同疾病及介入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特点,为其临床中医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对5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亚型、合并不同疾病及介入治疗前后的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特征。结果:冠心病主要证候为气虚血瘀,心绞痛多实证,心肌梗死多虚证;合并高血压气阴两虚证增多,合并脑卒中气滞血瘀证较明显;介入术后较介入前证候有由实转虚趋势。结论:冠心病不同类型及阶段有不同中医证候特点,临床诊治应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20例证素分析和证候分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证素及证型的变化及现状,为探讨中医证素分布及证型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对3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证素的分析及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证素分布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瘀、痰浊、气虚、气滞、寒凝和阴虚;男性排前3位的证素分别是痰浊、血瘀、气虚;女性排前3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和痰浊;男女之间证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2)痰痹胸阳证、气虚血瘀证2个证型占所有证型的83%,前者以男性为主,后者女性为多;在痰痹胸阳证中男性比例为58%,气虚血瘀证中女性比例为66%。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血瘀、痰阻、气虚是主要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差异性。方法:首先对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填写,然后分别从症状指标描述、证候特点及相关性分析3个方面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规律及差异性。结果:(1)血瘀、气虚是心绞痛证候最主要的证素,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瘀更为突出,气虚相对较少,经X2检验,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相关强度依次为阳虚寒凝痰浊偏热血瘀阴虚,而气虚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相关强度较高。结论:稳定型心绞痛多气虚等本虚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多血瘀、痰浊、气滞、寒凝、阳虚,多为实邪为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