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毋群  王鸣  邵姗 《农垦医学》2004,26(1):23-23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Wild)Roxb的干燥全草有清热解毒、利湿消痈等功效。近年用于癌症治疗,用量较大。笔者对本区抽样质检中发现,白花蛇舌草最常见的混淆品有两种,经鉴定为白花蛇舌草的同属植物伞房花耳草和纤花耳草,二者与白花蛇舌草的植物形态极为相似,差别甚微,单凭外观难以区分。目前,白花蛇舌草和纤花耳草的理化鉴别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齐墩果酸反应。该法操作繁琐,条件苛刻,一般基层单位较难掌握控制。本文采取紫外荧光法,以辅助鉴别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  相似文献   

2.
莫文先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44-445
目的鉴别白花蛇舌草的真伪,保证临床用药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根据白花蛇舌草的植物形态生药学形态,鉴别白花蛇舌草的真伪。结果目前市场上白花蛇舌草的混淆品较多。结论为确保白花蛇舌草的质量,选择供货经销商以正规、大型、可信度高的企业为佳,个体商贩供货的混伪品较多。  相似文献   

3.
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的褶合光谱法鉴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白花蛇舌草和伞房花耳草(水线草)的鉴别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褶合变换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鉴别分析。结果通过两两匹配,用三维褶合光谱差谱显示鉴别结果,将两者的4种不同提取液进行鉴别分析,得出4个非同一性认定鉴别结论。结论本法适用于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白花蛇舌草中多糖提取精制工艺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白花蛇舌草中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所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将旋转蒸发仪(RE-52—05)进行改进,用于提取白花蛇舌草中的多糖成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以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化学方法和薄层色谱法对所得多糖进行鉴别,并用柱层析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结果:通过以上方法得到白花蛇舌草中多糖的白色纯品。结论:采用真空提取,可减少白花蛇舌草多糖的提取过程中因高温带来的多糖的损耗,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可得多糖纯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荔枝草及其混淆品的指纹图谱鉴定方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40℃;检测波长:290 nm;体积流量:0.9 mL/min。结果:共标出荔枝草药材9个共有峰,荔枝草药材与混淆品的指纹图谱有明显区别。结论:HPLC指纹图谱鉴别荔枝草及其混淆品具有重复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等特点,可作为荔枝草药材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滇产白花蛇舌草Oldenlondia diffusa(willd) Rond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建立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开发利用提供生药学资料,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白花蛇舌草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与报道一致。结论:通过比较,滇产白花蛇舌草与报道的其他产地的白花蛇舌草组织结构相似,化学成分类似。  相似文献   

7.
从植物分类学角度对白花蛇舌草及其伪品进行比较鉴别,通过分析白花蛇舌草及其常见伪品分种依据,结合日常工作经验,确定白花蛇舌草的鉴别要点。通过真伪品对比研究,明确了白花蛇舌草与其近似物种主要的区别点,总结出白花蛇舌草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齐墩果酸含量。方法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吸收度。结果齐墩果酸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548nm,在1.56—14.06p,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在90min内稳定。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天秀 《右江医学》1999,27(2):111-111
白花蛇舌草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有收载,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草(HedyotisdifusaWil)的干燥全草(1)。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某种同科同属植物水线草(HedyotisCorymbosaLan...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山豆根种子的紫外-可见光谱鉴别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山豆根种子进行光谱鉴别。[结果]在紫外-可见光谱的鉴别中,山豆根种子的石油醚提取液在232.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乙醇提取液在201.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丙酮提取液在328.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氯仿、乙酸乙酯提取液分别在241 nm、262 nm处有较强吸收峰,但不明显,特征峰不强。[结论]本研究可为山豆根种子的鉴别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金钱白花蛇及其混淆品水赤链游蛇从药材性状、薄层层析、纸层析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研究。结果表明,水赤链游蛇外观性状、薄层层析和纸层析与正品金钱白花蛇有明显差异。紫外吸收光谱和正品金钱白花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金钮扣及类同品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金钮扣及类同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纯化水、无水乙醇、三氯甲烷、石油醚分别提取样品,在200~400 nm波长处扫描,所得4条紫外谱线即为紫外谱线组。结果金钮扣及类同品的紫外谱线组图像最大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有明显差异。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鉴别金钮扣及类同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仲筋草及混淆品垂穗石松两者的鉴别状况,并比较。方法对比分析仲筋草及混淆品垂穗石松两种药材特征、形状、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状况,并总结。结果此两种药物的叶子、茎、孢子囊穗、质地气味、表面颜色等均有一定相似和差异性,在1172cm-1和1608cm-1上均存在较强的吸收力,此则为两种药物相似地点。仲筋草在1723cm-1-1714cm-1的范围中属于平坦顶端的峰,垂穗石松则在1714cm-1、1726cm-1属于两个峰值,此两个峰形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仲筋草及混淆品垂穗石松两种药物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采用相应鉴别方式,仍可准确的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白花蛇舌草对宫颈癌细胞钙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探讨白花蛇舌草对宫颈癌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及其抗癌作用机理。利用荧光染料Fura-2在细胞内能与游离钙结合,在一定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荧光的特性,根据荧光的强度来检测游离钙的变化。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通过促进细胞内储藏钙的释放和胞外钙离子的内流,显著提高宫颈癌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体积比50∶50∶0.2) ,检测波长为370 nm.结果 槲皮素在0.08~ 0.32 μg 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RSD为0.8%(n=6).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的含量,为评价白花蛇舌草的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KKZONOBEL Kromasil 100—5 C18(4.6mmx250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A)、0.05%(体积分数)H3PO4(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建立了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确定了25个共有峰,10批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样品相似度在0.9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地对白花蛇舌草配方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氮唑蓝(M1Tr)抑制试验检测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一时间依赖关系。结论: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可能是通过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抑制HL-60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8.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iasa Willd.[O/erdand/adiffusa(willd.)Roxb]的带根全草,又名蛇舌草、蛇利草、矮脚白花蛇利草。其味苦、甘,性寒;归心、肝、脾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临床用于肺热咳喘、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黄疸、痈肿疔疮、毒蛇咬伤等。近年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癌和护肝等功效,被现代中医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肠癌、子宫癌等多种癌症。由于近年的广泛应用,药材供应出现紧张,多种混淆品充当白花蛇舌草药材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9.
<正>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是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利尿的功效。笔者在临床调配中曾发现水线草充当白花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盐酸丁卡因在不同pH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盐酸溶液(pH〈2和pH=2)、水和稀酸(HCl)、稀碱(NaOH)溶液(pH3.0~9.0)制成每1ml中含盐酸丁卡因10μg的溶液,分别在200~400nm的波长处扫描。结果盐酸丁卡因在pH〈2的溶媒中于228nm的波长处有一明显的吸收峰;在pH=2的溶媒中有两个几乎相等的吸收峰分别在228nm和311nm的波长处;在pH3.0~9.0的溶媒中盐酸丁卡因的吸收光谱发生了改变,最大吸收峰在311nm的波长处,而在228nm的波长处也有吸收。结论盐酸丁卡因在不同pH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