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低剂量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儿童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经支气管镜证实有气道异物患儿的肺部MSCT资料,其中26例为低剂量扫描,16例为常规剂量扫描,分别对2组图像资料观察分析。结果26例低剂量扫描患儿中,MSCT显示气道异物25例,检出率为95%。16例常规剂量扫描患儿中,MSCT显示气道异物16例,检出率为1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的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儿童气道异物的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它可以确定异物的具体位置,对手术定位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大大降低了射线量,儿童气道异物的CT检查应优先使用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价值,为COPD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90例初步诊断为COPD的患者,入院时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病史及症状,并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动态扫描,且均随访观察6个月并行肺功能检查,并以最后是否为COPD为金标准评价多层螺旋CT低剂量动态扫描对COPD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低剂量动态扫描对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100%,阳性似然比为0.98,阴性似然比0.22。多层螺旋CT低剂量动态扫描对COPD的扫描结果显示:气道闭合主要发生在呼气期间,且随着CODP严重程度的加重,中央气管出现呼气期间狭窄甚至闭塞的风险增高,而不同程度COPD患者外周气道呼气期间狭窄甚至发生闭塞的风险相差不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动态扫描对COPD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对患者的气道狭窄及肺密度进行很好的测量,以对COPD进行正确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评价了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胸部检查的意义。方法对500例拟行健康体检者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螺距0.75∶1,扫描时间1s,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50mA。照射剂量60-80mGy。所有受检者均采取仰卧位螺旋CT扫描;肺窗窗宽1000HU,窗位-550HU;纵隔窗窗宽300HU;窗位30HU。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回顾性分析所得图像。结果500例受检者中,正常368例;异常表现132例;其中陈旧性病变6例,肺癌2例,小斑片影5例,单发小结节5例,弥漫性间质改变3例,肺气肿10例,肺大泡2例,术后改变2例,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35例,纵隔软组织肿块2例,大血管壁钙化82例,冠状动脉钙化38例,胸膜粘连10例,胸膜钙化2例。腹部异常未列入。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进行体检能准确发现病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螺距对于胸部CT图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底在我院进行胸部CT检查的病人834例,其中,男521例,女313例,平均年龄53岁。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不同螺距的胸部CT扫描。扫描设备:均采用GE brightspeed 16美国通用电子公司的16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机架旋转一圈时间:0.8s,重建层厚:7.5mm,其它技术参数,分两组:常规组:管电流:350m A,螺距:1.375:1;低剂量组:管电流:300m A,螺距:1.75:1。所有病人均采取仰卧位,头先进体位进行扫描,扫描前训练病人在扫描过程中根据口令进行闭气配合扫描。图像处理:肺窗取窗宽1500~2000HU,窗位-450~-600HU,纵隔窗取窗宽250~350HU,窗位30~50H。影像分析: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的影像科医师,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评价图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以及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结果所有834例病人均完成胸部CT检查,其中,诊断肺部间质性病变311例,肺炎229例,胸部外伤201例,肺部肿瘤93例。所有病例所获得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对于图像质量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呼吸运动伪影,128例,一是上肢造成的x线束硬化伪影,58例。结论胸部大螺距(1.75:1)CT扫描对于图像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对中央气道占住的CT诊断价值和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9例中央气道占位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MPR重建处理,分别对轴位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MSCT对于6例中央气道肿瘤及3例异物的病例进行横断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后分析得出,MPR重建能明确显示中央气道,气道占位部位、大小、管腔狭窄程度、截断,管壁增厚及管周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MPR重建功能能够有效地评价中央气道病变的解剖与病理关系,有助于气管占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GGN)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9例志愿者进行肺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MSCT扫描,观察GGN的形态、大小、密度、内部特点和结节边缘等情况。结果常规剂量MSCT扫描发现21个GGN,低剂量MSCT扫描发现20个GGN,GGN直径为4~15 mm,其中8例GGN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肺癌。结论 MSCT低剂量扫描对于GGN有较高的检出率,可应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何丽  刘斋  任庆云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04-2907
目的 定量研究健康者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呼吸双相段支气管管径,为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支气管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2015年3-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采用低剂量MSCT扫描受试者全肺的呼吸双相,并将MSCT数据导入FUJIFILM Corporation SYNAPSE 3D软件进行后处理,选取双肺下叶段支气管走行平直段进行测量。观察所有受试者低剂量MSCT扫描结果,并比较不同性别受试者呼吸双相双肺下叶段支气管管径的长径(Din-L)及短径(Din-S)。结果 68例受试者低剂量MSCT扫描共显示双肺下叶段(右肺下叶背段、前基底段、内基底段、后基底段、外基底段及左肺下叶背段、前内基底段、外基底段及后基底段)支气管612支,其中男性378支,女性234支。男性受试者呼吸双相双肺下叶段支气管Din-L和Din-S均大于女性(P<0.05);男性与女性吸气相双肺下叶段支气管Din-L、Din-S均大于呼气相(P<0.05)。结论 低剂量MSCT可以准确扫描出呼吸双相双肺下叶段支气管,且吸气相双肺下叶段支气管管径大于呼气相,男性呼吸双相支气管径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多层螺旋CT( MSCT)静态图像联合超声动态影像观察健康成年人不同喉运动状态下的喉关节结构。方法选择3名健康志愿者行低剂量CT扫描参数预实验,以确定能清晰显示并测量喉部解剖结构标志的最低剂量设置。另选16名健康志愿者在平静呼吸、深吸气、Valsalva呼吸、发“yi”音4种不同喉运动状态下分别进行喉部低剂量MSCT扫描重建联合超声检查。采用MSCT静态图像观察并测量不同喉运动状态下喉部软骨结构,超声动态影像观察不同喉运动状态下喉部的运动情况。结果70 mA低剂量MSCT扫描图像可清晰显示喉软骨解剖结构标志。超声动态扫描的清晰度尚不足以精确测量,但可观察到喉动态活动。 MSCT测量结果显示,与平静呼吸相比,深吸气时两侧声带突间距、肌突间距轻微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Valsalva 呼吸、发“yi”音时两侧声带突间距、肌突间距均较平静呼吸时明显缩小(P<0.05);Valsalva呼吸与发“yi”音两组间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运动状态的正中矢状面环甲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SCT联合超声扫描能动态观察喉关节结构变化,对传统解剖学的静态观察是良好补充,并有望成为诊断喉疾病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多期扫描对肺癌多发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分别从MSCT平扫、增强扫描分析肺窗、纵隔窗和骨窗对肺癌的显示诊断以及骨窗对多发转移瘤的显示优势。结果CT影像结果对转移病灶检出准确率为92.6%(101/109),椎体转移38(37.6%)个,肋骨等附件转移23(22.8%)个,股骨转移18(17.8%)个,肩胛骨16(13.8%)个,其他转移6(5.9%)个;CT平扫和多期增强能对肺癌多轴位的进行观察,对骨转移病灶特异性高。结论 MSCT多期扫描能从任意轴位观察到肺癌的进展情况和骨转移的具体位置以及数量,清晰显示了病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指导临床及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39-141+145
目的 考察低剂量MSCT测量COPD患者肺测量指标与常规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评价低剂量MSCT的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呼吸内科同时行MSCT和肺功能检查的COPD住院患者以及健康受试志愿者各37例,利用64排128层螺旋CT行肺部MSCT扫描,自动化软件测量和计算容积指标;利用肺功能机测定患者肺功能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对MSCT肺容积指标和常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肺容积指标中,相比对照组,观察组Vin、Vex、Vex/Vin明显更高,Vin-Vex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查结果中,相比对照组,观察组TLC、RV、RV/TLC明显更高,VC、FEV1、DL CO、FEV1/FVC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中,Vin与TLC相关性最好,Vex与RV相关性最好,Vex/Vin与RV/TLC、Vin-Vex与VC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低剂量MSCT测量COPD患者的肺指标测量值与肺功能检查部分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明确COPD患者肺功能结构的变化,可作为辅助评估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手段,且扫描曝光剂量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Breathingexerciseisanimportantapproachfor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 monarydisease(COP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hasahistoryofovertwothousandyearsandChinesetraditionalbreathingexercise(Qigong)isanimportantcomponentofTCM.LotsofinvestigationsaboutthetherapeuticeffectsofbreathingexerciseonpatientswithCOPDhavebeenreportedinChina(1,2).  Deepslowbreathingexercise(DSBE)isoneofbreathingregulationmethodsinChinesetraditionalbreathingexercise.Toourknowledge,thereh…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of deep-slow respiratory pattern and respiratory impedance(RI)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Methods: RI under normal respiration and during deep-slow respiration was measured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 impulse oscillometry for 8 patients with COPD and for 9 healthy volunteers as control.Results: When respiration was changed from normal pattern to the deep-slow pattern, the tidal volume increased and respiratory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P < 0. 01), the total respiratory impedance (Z respir)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COPD group, but with no obvious chang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change in the resonant frequency (fres) was foun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respiratory viscous resistance obviously decreased in the COPD group(R5: P=0.0168; R20: P=0.0498; R5-R20: P=0.0388), though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unchanged.Conclusion: IOS detection could reflect the response heterogeneity of different compartments of respiratory system during tidal breathing. During deep-slow respiration, the viscous resistance in both central airway and peripheral airway was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COPD. RI measurement by impulse oscillometry may be a convenient pathophysiological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breathing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OP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螺旋CT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确诊的104例OSAHS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其清醒状态下的软腭后区和舌后区横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及咽壁厚度,比较其与25例正常人各解剖数据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OSAHS患者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程度越重,相应的气道面积越狭窄,咽壁厚度越大。结论OSAH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狭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可以有效判断上气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14.
脉冲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俭朴  鲍志坚 《浙江医学》2003,25(4):202-203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2例COPD患者和30名健康者的各项IOS指标及其常规肺功能,对IOS主要结果作出比较.结果COPD患者总气道阻力、中心及周边通气阻力、呼吸总阻抗、共振频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周边弹性阻力显著低于健康者(P<0.01);COPD组共振频率(Fres)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相关性较强,(r=-0.64,P<0.01).结论IOS法测定呼吸阻抗是判断气道阻塞的敏感指标,可以代替FEV1判断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壁径线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40例受试者分为COPD组(25例)和健康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胸部64层螺旋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CT扫描获取右上叶尖段支气管的横截面图像,测量其管壁厚度(T)与体表面积(BSA)平方根的比值(T/ √BSA)、管腔横截面积(Ai)与BSA的比值(Ai /BSA),并根据上述指标计算支气管横截面总面积(Ao)与BSA的比值(Ao/BSA)、T与支气管横截面总直径的比值(T/D)、管壁横截面积占Ao的百分比(WA%)。分析COPD患者气道壁径线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 √BSA[(1.5 ± 0.3) vs (1 ± 0.2) mm/m,P < 0.01]、T/D[(0.3 ± 0.05) vs (0.2 ± 0.02),P < 0.01]、Ai/BSA[(4 ± 1.7) vs (5.6 ± 2) mm2/m2,P = 0.01]、WA%[(81.1 ± 8.1) vs (72.2 ± 4.1)%,P < 0.01]、通气功能(P < 0.05)、小气道功能(P < 0.01)、肺总量(P < 0.05)、残气量(P < 0.01)、气道阻力(P < 0.01)和弥散功能(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BSA、T/D与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肺活量(VC)呈负相关(r = -0.724 ~ -0.400,P < 0.05),与残气容积、气道阻力呈正相关(r = -0.378 ~ -0.578,P < 0.05),T/D还与弥散功能呈负相关(r = -485,P < 0.05);Ai/BSA与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VC呈正相关(r = -0.410 ~ -0.625,P < 0.05);Ao/BSA与通气功能呈负相关(r = -0.425,P < 0.05),与残气量呈正相关(r = -0.497,P < 0.05);WA%与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VC呈负相关(r = -0.729 ~ -0.445,P < 0.05),与残气容积、气道阻力呈正相关(r = 0.408 ~ 0.488,P < 0.05)。【结论】 MSCT扫描测量气道壁径线,尤其是T/√BSA 、T/D、Ai/ BSA、WA%与肺功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MSCT扫描测量气道壁径线可为评估COPD患者气道病变提供大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电影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形态学表现。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行头颅MRI检查的112例2~7岁无睡眠相关性疾病的儿童,行上气道矢状位电影MRI序列成像,将上气道分为鼻咽、口咽、口腔3段,分别评估上气道各段通气状态(静止开放、动态开放、间断闭合、持续闭合4种),测量上气道各段前后径及动度。结果 112例中,口咽部存在动度50例(44.6%),鼻咽部存在动度44例(39.3%),口腔存在动度8例(7.2%)。口咽部气道动度为(2.49±2.20)mm,鼻咽部气道动度为(2.13±0.75)mm,口腔气道动度为(1.42±0.53)mm。结论 MRI电影序列能较准确地测量上气道各段管腔直径并判断有无动度,是一种可用于评估上气道的理想检查手段。正常儿童睡眠状态下可以存在一定程度(一般小于5 mm)的气道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PFs)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肝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相比较。方法对38例HCC合并APFs的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及DSA检查。以DSA诊断APFs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SCT诊断APFs的准确率及APFs的CT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8例HCC在MSCT增强动脉期均发现与APFs相关的阳性影像学征象。MSCT增强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中央型(29例)和周围型(9例)。中央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一级分支提早显影,显影段门静脉密度接近主动脉增强密度。②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见网状滋养动脉显影。周围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肿瘤所在的肝叶瘤周肝实质出现片状强化区,门静脉期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正常肝组织密度一致;②肝动脉期肿瘤内门静脉提前显影呈线条状、圆点状强化,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晰。结论 MSCT诊断APFs可作为无创检查的首选,并对指导肝癌的化疗栓塞术(TAC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自愿接受检查的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为入选者进行MSCT和肺功能检查,观察受检者的MSCT指标、肺功能指标及观察组患者的支气管扩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SCT各肺容积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之间有良好地相关性;观察组患者支气管扩张柱状型21例,囊状型12例,静脉曲张型8例,混合型4例。结论 MSCT扫描能很好地评估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情况,并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兰德  陈飞  魏雪梅  王科  张术明 《四川医学》2013,(12):1772-1774
目的 探讨清醒及诱导睡眠状态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评估技术在OSAH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经PSG检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分别在三种状态下(清醒、闭气及诱导睡眠状态)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分析三种状态下上气道阻塞的情况;另设5例正常人在此三种状态下上气道CT扫描三维重建为对照组.结果 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最狭窄处截面积与闭气和诱导睡眠状态下有明显差异;闭气和诱导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口咽平面截面积无明显差异,但舌根平面有差异;正常人群在这三种状态下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诱导睡眠状态下较能全面真实地反映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情况,对手术平面定位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闭气状态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的阻塞情况,但不能全面反映睡眠状态下的真实情况;CT三维重建对OSAHS的诊断及病变部位定位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肺结核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自愿于我院行MSCT、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影像学特征。结果 MSCT表现: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22例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薄环状强化。MRI表现:T1WI显示均为低信号,信号不均匀,T2WI显示32例周边高信号,中央区稍低信号,DWI显示32例高信号,信号不均匀,ADC图显示稍低信号。MSCT诊断钙化的显示率明显高于MRI,但MRI诊断结核球的显示率明显高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其他影像学特征显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和MRI检查二者诊断优势不同,MSCT在钙化方面的诊断明显高于MRI,MRI在结核球的诊断上明显高于MSCT。对薄环状强化结合MRI可做出准确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