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动脉置管灌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TACE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郑州市中医院肿瘤科、肝病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动脉置管灌注华蟾素注射液+TACE术组)和对照组45例(单纯TACE组)。检测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4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观察2组的疾病控制率和肿瘤标志物AF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IF-1α、VEGF在TACE术后1 d和1周均较治疗前1 d明显升高(P0.05),在TACE术后4周恢复到术前水平。其中观察组术后1周的HIF-1α、VEG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3%和75.6%,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FP经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置管持续灌注华蟾素注射液的方法,可提高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抑制HIF-1α和VEGF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华蟾素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肝癌患者均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同时对照组应用西药护肝及增加能量药物,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基础上,加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果:TACE治疗后30 d,观察组总有效率64.44%高于对照组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5 d,两组肝癌患者P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治疗后30 d,观察组PA水平(2.45±0.75)mmol·L-1高于对照组PA水平(2.14±0.64)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30 d,观察组P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5d、30d,两组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治疗后30 d,观察组VEGF水平(167.2±37.2)pg·mL-1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246.5±39.5)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TACT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华蟾素注射液能有效地提高TACE术后肝癌患者的血清PA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华蟾素注射液能有效抑制TACE术后肝癌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行TACE治疗,实验组术中同时动脉注入恩度。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3,7,21 d血清MIF和VEGF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3 d血清MIF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治疗后7,21 d则逐渐降低,明显低于术前及治疗后3 d(P均0.05),且实验组同期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更确切,可明显降低血清MIF和VEGF水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单纯TACE手术前、后血清VEGF/TSFG的变化情况,及TACE联合中药华蟾素治疗后对血清VEGF/TSFG的变化情况,推断中药华蟾素对血清VEGF/TSFG影响的意义。方法所有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2015—2018年收治的肝癌患者160例,根据原发性肝癌巴塞罗那分期(BCLC),患者临床分期为中期B期患者,Karnofsky(KPS)评分≥80分。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按1:1入选,即试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介入TACE术+华蟾素实验组;②单纯介入TACE术为对照组。所有病例TACE术前及术后第1天、3、6、12个月后随访监测VEGF/TSFG的表达,随访有无转移病变,分析肝癌的TACE+华蟾素治疗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EGF/TSF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47),治疗后对照组的VEGF/TSFG均高于实验组(P <0. 001);单纯TACE组,治疗后VEGF/TSFG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6、12个月后持续VEGF/TSFG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华蟾素+TACE组治疗后VEGF/TSFG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6、12个月后VEGF/TSFG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ACE联合中药华蟾素治疗肝癌后疗效良好,抑制VEGF表达,从而抑制TACE后残余肿瘤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热的退热效果.方法将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华蟾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消炎痛口服.结果治疗组退热总有效率及体温变化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后肿瘤热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化疗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在影像动态监测下及血管造影确认后将导管选择至肿瘤相关的供血动脉并留置导管,灌注小剂量化疗药,治疗组同时动脉灌注华蟾素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5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期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榄香注射液及华蟾素注射液分别联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方法:纳入104例2018年8月—2020年1月于肿瘤科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1次,华蟾素注射液组予华蟾素注射液10 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榄香注射液组加用榄香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0.4 g,每天1次,2组连续治疗15 d后休息15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甲胎蛋白(AFP)、卡氏评分(KPS)和肿瘤体积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榄香注射液组88.46%,华蟾素注射液组71.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华蟾素注射液组比较,榄香注射液组AFP降低值、肿瘤体积缩小值及KPS评分升高值均多于华蟾素注射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蟾素注射液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为主,发生率高于榄香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榄香注射液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以注射部位疼痛为主,发生率高于华蟾素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华蟾素注射液,2种中药制剂治疗期间仍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TACE)联合沙利度胺及健脾理气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沙利度胺及健脾理气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TACE并口服健脾理气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AFP均较对照组下降,中位生存期延长。结论 TACE联合沙利度胺、健脾理气中药能减少TACE治疗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控制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全身化疗及介入治疗,治疗组同时用华蟾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3.3%、对照组4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华蟾素联合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1年1月—2013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27例,单纯给予TACE治疗;治疗组26例,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FP)、肿瘤客观大小、生活质量(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剔除2例,治疗组剔除1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FP下降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肿瘤客观大小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00%(22/25)和79.17%(1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与TACE联用治疗原发性肝癌,显著降低AFP水平,提高治疗肿瘤的疾病控制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亚健康状态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明亚健康的躯体、心理、社会多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评定量表调查表,向每个对象发放问卷评定量表,并由本人自己填写。结果:亚健康患者心理社会应激和宽容者与症状的发生有关,其中心理社会应激对症状的发生影响最大,宽容者自己对付不良身体状态的能力较高,不易发生身体症状。结论:使用躯体、生理、社会因素的测定来掌握“亚健康状态”,寻找发病原因,对患者进行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潜心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是学生毕业后能够和市场需要对接,在社会上找到合适岗位,我们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相关因子,以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方法将107例NSCLC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5型,部分患者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部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采用卡卜兰-迈尔(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晚期NSCLC的预后分析。结果5种中医分型的生存时间气虚痰湿型>气滞血瘀型>阴虚毒热型>气阴两虚型>热毒炽盛型,各中医证型的生存率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中西医结合治疗比纯中医药治疗疗效好(P<0.05)。结论晚期NSCLC预后保护因子有治疗方法、CD4+、CD4+/CD8+、卡氏评分、辨证分型、疗程,预后危险因子有原发病灶、年龄、吸烟、CD8+、恶性胸水、上腔静脉综合征、脑转移、骨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TPA、CEA、CA125。  相似文献   

14.
15.
川芎嗪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VEGF和HIF-1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 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给予脂多糖(LPS)刺激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共同培养。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VEGF的含量,MTT法观察巨噬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HIF-1α的表达。结果: 480,48 μmol·L-1川芎嗪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VEGF,并抑制巨噬细胞表达HIF-1α,但对巨噬细胞增殖没有影响。 结论: 川芎嗪可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其机制与抑制巨噬细胞表达HIF-1α密切相关。这种作用不依赖于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成英  何兴金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267-1269
目的研究续随子种子中两种大环二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对续随子中两种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当甲醇浓度为10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为40℃时,可达到最高百分含量1.18%和0.535%。结论利用该实验方法提取续随子中的Euphorbia factor L1和Euphorbia factor L2,工艺良好,稳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革兰染色的原理、方法,并从操作因素、细菌因素及染液因素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革兰染色实验结果的一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Ginkgo biloba extract 50,GBE50)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调节作用,探索GBE50对衰老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GBE50组和EGB761组,采用D-半乳糖100 mg.kg-1每日腹腔注射建立衰老大鼠模型,持续42 d,GBE50组和EGB761组分别在造模第21天开始给予60 mg.kg-1剂量灌胃,共21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细胞因子IL-1βmRNA和TNF-α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海马细胞因子IL-4和IL-10蛋白含量。结果:D-半乳糖可造成衰老模型大鼠海马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失调,GBE50和EGB761降低了海马IL-1βmRNA表达(P<0.05),减少了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上调了IL-10蛋白含量(P<0.01,P<0.05)。结论:GBE50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GBE50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9.
遗传和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药用植物品质变异受遗传因子(内因)和环境因子(外因)的影响程度与药材种类有关,可以归结为"遗传型"和"环境型"两类。就遗传及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品质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其一些研究方法的改进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人参皂甙(GS)对c-fos,GATA-1转录因子的诱导作用,探讨GS在造血细胞内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粒系细胞株HL-60,单核细胞株U937,红系细胞株K562和巨系细胞株Meg-01作靶细胞,MTT法和祖细胞集落培养法观察GS的增殖效应,用Western Blot来分析核蛋白抗原与c-fos,GATA-1抗体的结合反应。结果:(1)MTTI地和祖细胞集落培养法均显著GS(10ug/ml)能够明显地刺激三系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Western Blot分析表明HL060,K562和Meg-01 eqn x GS处理后核内c-fos转录调控蛋白量分别是未经处理细胞的1.5,2.0和2.5倍,但U937细胞不表达c-fos蛋白。(3)除了U937细胞不表达GATA-1蛋白外,其他细胞株经GS刺激后TATA-1转录调控蛋白量分别是处理前的1.5,2.1和1.3倍。结论:GS能够明显地刺激3种系列的细胞株增殖,并能有效地通过诱导c-fos或GATA-1转录因子而调控造血细胞与增殖或分化有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