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输卵管伞粘连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及其受体在粘连组(30例)与不粘连组(15例)的分布与定位,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TGF-β1、TGF-βR1、TGF-βR2主要在输卵管上皮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表达,这3种因子在粘连组的表达均高于不粘连组(P<0.05),粘连组中TGF-β1与TGF-βR1、TGF-βR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TGF-βR1与TGF-βR2的表达无相关性.不粘连组3个因子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TGF-β1信号系统可能在不孕患者输卵管伞粘连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病人胃黏膜组织与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对CG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我院CG病人141例,按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分为Hp(+)组和Hp(-)组。对照组50例,Hp均为阴性,选取其中26例作为组织学对照。采用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和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来判定有无Hp感染;采用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中IL-17、IL-6、TGF-β1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IL-17、IL-6、TGF-β1的表达。结果 CG病人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7、IL-6、TGF-β1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F=10.47~25.64,q=3.14~10.04;χ2=20.03~35.35;P<0.05),IL-17、TGF-β1在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6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17、IL-6、TGF-β1在Hp(+)组病人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较Hp(-)组增强(t=4.45~7.00,χ2=14.29~22.41,P<0.05、0.01)。结论在C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IL-17、IL-6、TGF-β1可能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粘连、闭锁的输卵管伞和正常输卵管伞中人防御素α5(human α defensin-5,HαD-5)、人防御素β2(human β defensin-2,HβD-2)的相关性,初步探讨HαD-5和HβD-2在输卵管伞粘连发生中的作用与意义,为临床防治输卵管伞粘连闭锁引起的不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的输卵管伞组织,将输卵管伞分为粘连组(30例)和非粘连组(3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αD-5 和HβD-2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HαD-5、HβD-2两种因子在粘连组的表达强于不粘连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粘连组中HαD-5和HβD-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4,P<0.05).粘连组中HαD-5和HβD-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89).结论 HαD-5、HβD-2在炎症发生时表达明显增强,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的破坏可能是粘连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介素-1β对终板软骨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峰  崔学生  张帅  石玉泽  金群华 《重庆医学》2012,41(1):36-37,39,10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β(IL-1β)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TGF-β1及IL-1β在20例颈椎病及20例非颈椎病椎体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椎病组TGF-β1及IL-1β的阳性率分别为(32.907 6±3.076 4)%、(51.520 7±2.192 5)%,与非颈椎病终板软骨细胞TGF-β1及IL-1β表达的阳性率(42.481 6±2.061 7)%、(33.918 5±3.320 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及IL-1β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形成和发展,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定量分析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黏膜上皮、宫内膜及正常输卵管黏膜上皮、正常宫内早孕宫蜕膜组织中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表达。结果:整合素β3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层粘连蛋白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明显低于子宫蜕膜上皮(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子宫蜕膜上皮(P<0.05)。纤粘连蛋白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结论: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参与胚泡异位着床于输卵管内,可能在输卵管妊娠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脂联素(APN)表达及其与部分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CHD病人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测定其A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1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和UAP组APN、TGF-β1均降低,IL-6、hs-CRP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F=10.36~16.16,q=3.26~10.08,P<0.05、0.01)。与SAP组比较,UAP组APN、TGF-β1降低,IL-6、hs-CRP增高,差异有显著性(q=3.26~3.97,P<0.05)。相关分析显示,IL-6、hs-CRP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0.339、-0.322,P<0.01),而TGF-β1与APN水平呈正相关(r=0.294,P<0.05)。结论 CHD病人APN、TGF-β1、IL-6和hs-CRP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评价CHD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宫腔粘连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宫腔粘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因宫腔粘连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宫腔粘连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宫腔粘连组;同期因继发不孕行宫腔镜检查且子宫内膜正常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β和TIMP-1的水平。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血清TGF-β和TIM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粘连患者血清中TGF-β和TIMP-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宫腔粘连患者(P<0.05)。结论患者血清TGF-β和TIMP-1水平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gA肾病大鼠模型血清白介素-2(IL-2)和血清白介素-6(IL-6)变化对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根据IgA肾病大鼠模型的血清IL-2和IL-6浓度各设置3个浓度梯度(IL-2:10、30和90 pg/mL;IL-6:100、300和600 pg/mL),分别单独和联合干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各组细胞的表达。结果 IL-2单独干预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无影响(P<0.05);而IL-6能直接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P<0.01)。IL-2和IL-6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存在交互作用;当IL-2=90 pg/mL,IL-6=300 pg/mL时,TGF-β1表达量最高(P<0.01)。结论血清IL-2和IL-6变化,特别是IL-6的升高可能与TGF-β1介导的IgA肾病肾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叶萍  黄伟林  郑力 《重庆医学》2013,42(15):1706-1707,1710
目的通过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检测,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静止期组11例,进行期组19例)和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血清IL-17、IL-23、IL-6和TGF-β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进行期组和静止期组血清IL-23、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期组血清TGF-β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7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银屑病患者间,血清IL-17、IL-23、IL-6和TGF-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24,P<0.05);而血清IL-17、IL-6、TGF-β与PASI均无相关性(r=-0.118、r=-0.043、r=-0.203,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IL-6和TGF-β水平升高,且IL-23水平与PASI呈正相关,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但与银屑病病情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组织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分组:UC组(90例);正常对照组(30例)。②IL-8、TNF-α和TGF-β1表达水平的检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三者在UC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UC组血清中IL-8、TNF-α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并与临床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血清中TGF-β1的含量UC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UC组IL-8、TNF-α和TGF-β1的含量明显升高,提示IL-8、TNF-α和TGF-β1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l beta,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变化及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KOA患者(KOA组)血清IL-1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mmatrix metalloprotease-1,TIMP-1),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比例,另检测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IL-1β、TGF-β作为对照;依据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LequesneMG)评分标准将60例KOA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并以60岁为界限把60例KOA患者分为两组,分析IL-1β、TGF-β在KOA患者血清中变化特点及与LequesneMG、症状量化积分、国际普适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MMP-3、TIMP-1、CD4+CD25+CD127low/-Treg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KOA组血清IL-1β显著升高,TGF-β显著降低(P<0.05)。②轻中重三组间比较显示重度组血清IL-1β、TGF-β显著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中度组血清IL-1β、TGF-β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③与<60岁组比较,≥60岁组血清IL-1β显著升高(P<0.05),TGF-β无统计学意义。④相关性分析示KOA患者血清IL-1β、TGF-β与LequesneMG、SAS积分、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MMP-3、TIMP-1呈正相关(P<0.05),与SF-36各个维度积分、CD4+CD25+CD127low/-Treg呈负相关(P<0.05);IL-1β与SDS积分呈正相关(P<0.05),TGF-β与SDS积分无相关性。结论:TGF-β降低和IL-1β升高在KOA患者血清中表现明显,与Le-quesneMG、生活质量、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MMP-3、TIMP-1、CD4+CD25+CD127low/-Treg的相关性,提示KOA发病过程存在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3[25(OH)D3]、免疫球蛋白E( IgE) 、白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喘息性哮喘患儿60例(哮喘组),依据哮喘发作病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各30例,设立同期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儿童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25(OH)D3、IgE 、IL-17及TGF-β1水平,并对比不同病情患儿25(OH)D3、IgE、IL-17及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gE 、IL-17及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高于中重度哮喘组(P<0.05),血清IgE 、IL-17及TGF-β1水平低于中重度哮喘患儿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25(OH)D3水平与 IgE 、IL-17、TGF-β1无相关性(P>0.05);哮喘组患儿25(OH)D3水平与IgE 呈负相关(r=-0.738,P<0.05),血清IL-17与TGF-β1 呈正相关(r=0.877,P<0.05).结论 25(OH)D3、IgE、IL-17和TGF-β1在哮喘患儿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下降,IgE、IL-17、TGF-β1水平上升,多提示病情加重,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症状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经剔除与脱落后,A组35例给予输卵管通液术+针刺疗法;B组32例给予输卵管通液术+针刺疗法+口服中药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局部体征积分的变化情况及血清中TGF-β1、IL-1β的水平。结果(1)同治疗前相比,A、B两组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与局部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后B组的下降趋势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B组中医证候及局部体征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2)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GF-β1、IL-1β水平均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针药联合治疗后患者TGF-β1、IL-1β水平下降更显著。结论针药联合可以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抑制IL-1β和TGF-β1的产生来阻断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以达到抑炎、减轻炎症损伤的目的,进一步延缓了输卵管纤维化的进展,为今后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7例IP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IL-13、TGF-β1、PDGF水平。结果 IPF患者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治疗有效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较治疗前升高(P<0.05)。无效恶化组血清TGF-β1、PDGF、IL-13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结论 IPF患者体内高水平的TGF-β1、PDGF、IL-13水平与IP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检测病情、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以及IPF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介素-21(IL-2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3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2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RA组、RA活动期组和RA非活动期组患者与对照组受检者间的IL-21及TGF-β水平的差异,并分析RA患者IL-21及TGF-β水平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受检者间的IL-21、TGF-β水平及DSA2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A组、RA活动组及RA非活动组患者的IL-21及DSA28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A活动组IL-21及TGF-β水平改变较RA非活动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IL-21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TGF-β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21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72,P<0.05),TGF-β水平与DAS28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622,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IL-21显著升高,IGF-β显著降低,且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积液中Relaxin、TGF-β1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盆腔粘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85例作为EMT组,同期术后病理为非EMT患者135例作为对照(非EMT组)。EMT组根据术中盆腔粘连程度分为EMT-A组(无或仅有轻度盆腔粘连,EMT r-AFS Ⅰ~Ⅱ期,88例)和EMT-B组(中重度盆腔粘连,EMT r-AFS Ⅲ~Ⅳ期,97例)。采用ELISA及PCR分别检测腹腔积液及外周血各组Relaxin、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在体外观察Relaxin、TGF-β1对EMT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MT组腹腔积液中TGF-β1水平显著高于非EMT组,EMT-B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EMT-A组(P<0.05);EMT组腹腔积液中Relaxin水平显著低于非EMT组,EMT-B组Relaxin水平显著低于EMT-A组(P<0.05)。EMT组治疗前Relaxi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治疗后1个月,而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1个月(均P<0.05);治疗后1个月,EMT组及非EMT组Relaxin、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鉴别EMT-A组及EMT-B组的判断中,TGF-β1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 9(95%CI: 0.697 3~0.858 5),诊断界值为71.5 g/L;Relaxin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 5(95%CI: 0.713 4~0.859 6),诊断界值为19.0 g/L;Relaxin与TGF-β1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 5(95%CI: 0.783 3~0.917 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F-β1为EMT盆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elaxin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腹腔积液TGF-β1及Relaxin水平与EMT患者盆腔粘连程度关系密切;两者联合对鉴别EMT患者盆腔粘连程度及预后有较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肠粘连模型大鼠粘连肠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的影响,探讨川芎嗪预防肠粘连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及川芎嗪组,每组18只。正常对照组不行手术,假手术组仅行腹腔开关术,川芎嗪组术后每天腹腔注射川芎嗪溶液10mL(净含川芎嗪约0.1g),其余三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术后第2、7、14天取血,肉眼观察肠粘连的程度分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1、TNF-α、T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加图像分析法观测MMP-9及TIMP-1表达。结果:手术组及川芎嗪组肠粘连程度显著增加(P<0.05),与手术组比较,川芎嗪组肠粘连程度明显减轻(P<0.05)。与手术组比较,川芎嗪组IL-1、TNF-α及TGF-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术后2天,与手术组比较,川芎嗪组肠组织MMP-9表达显著降低(P<0.05),TIMP-1未见明显改变(P>0.05)。术后7天及14天,川芎嗪组肠组织TIMP-1表达较手术组有显著增高(P<0.05),MMP-9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影响血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TGF-β1水平及肠组织MMP-9和TIMP-1表达,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肠粘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脑、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与组织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免疫组化的表达,探讨滋阴补肾法(左归丸)与温阳补肾法(右归丸)治疗EAE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Lewis大鼠诱导EAE模型,120只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正常对照组(n=24)和模型组(n=24)每天给予3mL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激素组(n=24)免疫后每天给予3mL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发病后改为醋酸泼尼松混悬液5mg/(kg.d-1)灌胃;左归丸组(n=24)免疫后给予左归丸混悬液2g/(kg.d-1);右归丸组(n=24)免疫后给予右归丸混悬液3g/(kg.d-1),直至处死。分别于免疫后15d(急性期发病)和免疫后27d(缓解期)选取各组大鼠,取脑和脊髓组织切片进行IL-10、TGF-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造模后15d,模型动物的脑和脊髓组织IL-10、TGF-β表达(指表达染色IOD值,下同)明显减少,第27天,模型动物脊髓组织IL-10表达明显减少。第15天,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大鼠脑组织IL-10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左归丸组大鼠脊髓组织IL-10表达也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右归丸组与激素组大鼠脑TGF-β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右归丸组大鼠脊髓TGF-β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7d,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激素组脊髓组织IL-10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左归丸组大鼠脊髓组织TGF-β表达较模型组与激素组升高(P<0.05)。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脊髓IL-10表达均较免疫后15d明显升高(P<0.05);左归丸组大鼠脊髓TGF-β表达较免疫后15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丸和右归丸可上调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IL-10、TGF-β表达,作用优于激素。两者整个病程中均对IL-10表达有促进作用,不同点为右归丸促进急性期脑组织TGF-β的表达,而左归丸则促进缓解期脊髓TGF-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GF-β1和IL-10在胚胎停止发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集正常早孕患者及胚胎停止发育患者外周血及清宫后绒毛组织,将其分为正常早孕组与胚胎停止发育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IL-10含量,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GF-β1、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胚胎停止发育组血清TGF-β1、IL-10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胚胎停止发育组TGF-β1、IL-10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 TGF-β1和IL-10在胚胎停止发育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初诊AML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流式细胞仪检测Tfh和Tfr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21(IL-21)表达水平;WB检测Tfh和Tfr细胞转录因子B细胞淋巴瘤6(BCL-6)和B淋巴细胞诱导的成熟蛋白1(Blimp-1)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细胞比例、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分析AML患者Tfr、Tfh/Tfr比值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水平与AML患者不良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L组Tfr细胞比例、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增高,Tfh/Tfr比值和Blimp-1水平降低(P均<0.05),而Tfh细胞比例、BCL-6和血清IL-21水平略增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预后中等组和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Tfr细胞比例、IL-10和TGF-β1明显增高,Tfh/Tfr比值明显降低(P均<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