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分析国内外发表的电烧伤相关文献, 探讨电烧伤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与电烧伤相关的中英文文献, 采用CiteSpace6.2.R2软件进行分析。分别统计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国家与机构,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现情况分析和聚类分析, 将关键词按时间排序得到聚类时间线图, 探讨电烧伤领域研究现状和热点的演变过程。结果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检索出398篇英文文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并查重后得到523篇中文文献。2013—2022年, 电烧伤领域英文文献发文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中文文献发文量呈下降并趋于平稳趋势。中文文献中共302位作者以第1作者发表电烧伤相关文章, 发文量≥3篇的核心作者共有17位;英文文献中共320位作者以第1作者发表电烧伤相关文章。共有65个国家进行电烧伤相关研究, 美国是与其他国家合作最多、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国内外共512家机构发表电烧伤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GoPubMed检索工具,以“骨质疏松”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骨质疏松相关的研究文献(1946~2014),并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期刊分布及高产作者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研究的文献共检出53838篇,发表量自1984年至今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达3120篇。文献发表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12057篇,22.39%),其次是日本(3292篇,6.11%),中国第六位(2005篇,3.72%)。美国东部、欧洲及日本发表文献的密度相对较高。发文量前20的城市中美国所占城市最多(6个),其次是中国,有北京、上海、香港3个城市,且其发文量分别为307篇、274篇、265篇,占中国总发文量的42.19%,其他地区相对较少。文献发表排名前20的主要期刊大都分布在欧美国家,亚洲只有日本有两种期刊,中国目前没有。发文量排名前20的核心研究者中目前没有中国作者。结论 利用GoPubMed能较好地反映骨质疏松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骨质疏松症领域研究文献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从文献发表的地域分布、期刊分布及高产作者分布可以看出,骨质疏松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地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相对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文献,分析文献年代分布、文献类型和语言、期刊分布、核心机构、高频关键词、疗效指标等特点。结果纳入文献共210篇,近10年共发表136篇论文,占全部论文量的64.76%,是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的热点时期,论文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以中文期刊类临床研究论文为主,中文期刊中,《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和《中国老年学杂志》的载文量最高;太极拳、骨密度、老年人、女性等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骨密度、平衡能力、骨代谢指标为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的常用评价指标。结论近10年为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的热点时期,目前研究集中在中美两国,研究类型以临床研究为主。现代证据表明太极拳防治骨质疏松疗效确切,但结局指标缺乏规范,仍待更深层次的理论挖掘与更高水平的临床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全球迈向老年化社会的今天,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也是医学研究热点之一。目的:初步分析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为该领域预防、临床和科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简称WoS数据库)核心合集中子库SCI-EXPANDED(SCIE)为研究对象,根据引文分析法统计2009年至2018年近十年间以骨质疏松为主题相关文献,分析WoS数据库核心合集收录骨质疏松领域研究文献状况,包括文献发表出版年、机构、来源出版物、国家地区、研究方向、作者、基金资助等分布情况。结果:通过WoS数据库观察到骨质疏松领域近十年间国内外发表论文共40436篇,相关文献发表在117个国家的2946种期刊中,高产作者中英国的Cooper C发文量最多,与英国的Kanis JA及比利时的Boonen S为重要核心领军人物;科研机构均是大学研究机构,《国际骨质疏松杂志》、《骨与矿物研究杂志》、《骨骼》等业内期刊收录文献最多;研究方向中内分泌代谢与骨质疏松有相当密切关系;基金资助机构主要在国家基金机构或世界百强生物药企;高被引论文多发表在知名度很高的主流及顶尖期刊。结论:近十年我国骨质疏松类论文在该数据库发文量迅猛增长,位居第二位,但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并不高,在论文研究深度与高产作者等方面还存在一定距离,说明总体研究实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英文数据库中甲状腺癌的研究现状,探索其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方向。方法分别采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中、英文文献的检索。以"甲状腺癌"为检索词,检索日期自建库至2021-03-20,纳入已发表甲状腺癌的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1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及作者等分布、关键词的聚类及其时序分析,绘制对应的循证可视化图谱。结果分别纳入10 721篇和27 485篇的中、英文文献。结果显示,中、英文文献的年发文量均逐年递增;英文文献在2005年后年发文量的递增趋势更加显著,而中文文献在2009年前后才出现明显递增;在国家和机构方面,英文文献中发文量较大的国家(Top10),绝大多数为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且欧美国家机构间的合作紧密程度较好;然而,中文文献中的发文机构间的合作网络较为局限,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关键词聚类方面,英文文献的结果提示未来潜在的研究热点为甲状腺癌的分子机制、BRAF突变、外科手术的规范与标准以及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等,而中文文献的聚类相对分散,其聚类主要可归纳为甲状腺癌的诊断、暴露因素及内科治疗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等,且尚未发现甲状腺癌分子机制研究的聚类。结论甲状腺癌的中文文献研究主题明显滞后于英文文献。虽然当前甲状腺癌的研究热点较为分散,但未来应关注甲状腺癌的基础研究、BRAF突变靶向治疗、甲状腺癌的淋巴结清扫和甲状腺癌新型的诊断方法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全面分析重离子放射治疗(HIRT)的研究现状及其热点。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中自建库至2020年12月30日期间的HIRT研究,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分析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载文期刊、作者国籍、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信息,绘制可视化图谱,评价HIRT研究现状。结果 纳入1 862篇HIRT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47篇、英文文献1 515篇;分别来源于276种期刊,包括中文期刊56种(载文347篇)、英文期刊220种(载文1 515篇)。2017年前HIRT相关文献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2020年发文量有所下降。HIRT英文文献作者来自66个国家,日本、德国及美国之间合作较为紧密,其次为意大利、中国、法国及英国。HIRT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碳离子放射治疗的传能线密度、相对生物学效应及辐射敏感性等方面。结论 HIRT相关文献研究量呈现波动式增长趋势,2017年-2020年有所下降;当前研究热点为碳离子放射治疗的传能线密度、相对生物学效应及辐射敏感性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2013—2022年我国术后谵妄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方法 检索2013—2022年我国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VIP)数据库中发表的术后谵妄相关中文文献及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发表的英文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928篇、英文文献502篇。我国术后谵妄相关研究年度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文文献年均增长率为13.4%,英文文献为41.1%。研究团队间联系较弱,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中文与英文文献中心性超过0.1的共同高频关键词为“老年患者”“危险因素”和“髋部骨折”,关键词数量最多的聚类为“白细胞介素-6”。
结论 我国术后谵妄领域研究团队间合作有待加强,近十年的研究热点为有关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人工智能脊柱领域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创建知识图谱,通过分析人工智能脊柱领域在国内外的发展,对比国内外人工智能脊柱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中文数据检索以最新版本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使用“人工智能”和“脊柱”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英文文献数据检索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检索式为“TI=(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TI=(Spine*)”,从检索结果中排除会议、报纸、重复等不符合研究对象的文献,最终得到人工智能脊柱领域的57篇中文文献和124篇英文文献,导入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文献进行热点分析、国家机构分析、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结果:人工智能脊柱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中国位列第三名。我国人工智能脊柱领域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是机器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国际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是classification、diagnosis、model。我国在人工智能脊柱领域发表中文文献最多的机构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外发表人工智能脊柱领域文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基于线粒体保护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中西医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检索2000年01月—2022年05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主题同时含有DKD和线粒体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5.8.R1对相关文献的国家、作者、被引文献、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常用中医治法进行梳理。结果:筛选后共纳入2 018篇文献,中文358篇,英文1 660篇。20年来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美国、中国是主要研究国家。国内以孙林、杨前勇、孙惠力团队为代表,国外核心研究者是Kumar Sharma、Fredrik Palm。氧化应激、足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自噬、胰岛素抵抗是DKD线粒体方向的持续研究热点,线粒体-内质网偶联、代谢组学、代谢重编程、中医药及新型靶点药可能是未来研究的前沿趋势。中医治疗方面,文献报道的具有线粒体保护作用的中医治法包括补益脾肾、行水泄浊、活血通络,常用肾气丸为基础方化裁。结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从线粒体保护来探索防治DKD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前景,而本研究的分析可以为广大研究者深入探索这一方向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CiteSpace分析40余年有关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MED)研究的中文文献,探索其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76年1月—2022年6月DMED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知识图对其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818篇。发文量显示,DMED发文量呈现不稳定上升趋势。作者和机构分析发现以戴玉田(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5篇)和刘继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2篇)为主要团队,但尚未形成核心网络作者团队。关键词分析提示主要研究方向为有关DMED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其中T2DM、动物模型、睾酮、氧化应激、eNOS、PDE5i、脂肪干细胞、基因治疗、中医药疗法等为当前研究热点。结论 通过CiteSpace分析,我们首次深入了解DMED的研究现状。这些发现将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结构和前沿动态,同时可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并易并发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OP发病率的升高,对其防治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话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疼痛症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文献检索系统,主要从骨测量指标、细胞因子变化、基因水平等方面归纳中药(包括单味中药、传统经典复方、中成药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旨在寻找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特效中药,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科研前景,以期为从事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科研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AMSTAR 2方法质量评分和PRISMA报告质量评分定性定量再评价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证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8大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收集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运用AMSTAR 2和PRISMA对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运用GRADE对所有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质量分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与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评分相关的因素及其效应量。结果共纳入12篇合格文献,运用Excel 2013进行数据提取并进行AMSTAR 2方法学质量评分和PRISMA报告学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所有纳入文献的质量偏低。主要存在项目注册、检索、方法学使用、质量报告影响、发表偏倚等方面的问题。GRADE证据质量评分偏低,以低质量为主。结论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不高。研究发现,文献质量受方法学使用和质量报告影响较大。研究者需按循证医学的要求和方法从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学质量方面着手,不断加强以期进一步提高文献质量。今后的研究需要基于统一的标准与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学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提高中药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科学性、真实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987年-2017年公开发表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中医药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总结研究经验并为拟定未来研究重点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万方、CNKI、维普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整理文献发表信息。结果检索出6324篇文献,清洗后剩余2679篇,文献的总体趋势为波浪式上升,与人口老龄化呈基本线性关系。其中《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发表文献数量最多,布拉德福分区中核心区杂志均为中医骨科类和中医综合类杂志。高频关键词主要涉及实验研究及其中医药治疗方法,其中涉及到的治疗方法以补肾相关热度最高,单独的治疗方法中以补肾法为主,其次是活血化瘀、健脾、益气;不同的治疗方法联用以补肾法与活血化瘀联用最多,其次为健脾与补肾联用,与笔者进行的补肾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结果相吻合。结论骨质疏松症中医相关研究数量在快速增长,但是目前仍然未能形成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建议进一步加大数据挖掘领域的投入,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促进确有疗效的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播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探讨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 势,为其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检索2010年6月-2022年6月中医 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并 绘制相关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361篇,涉及的关键词有中药、儿童、龙牡汤、临床观察、辨证论治、临 床研究、针刺、生活质量、中医药、中医证型、中药药浴、中医。热点关键词为儿童、辨证论治、生活质 量、龙牡汤。聚类分析所产生的主要聚类有儿童、血虚风燥、龙牡汤、辨证分型、心火、生活质量等。突 现强度位于前3位的关键词为龙牡汤、针刺、中医药,其次分别为用药规律、辨证论治、中药、湿疮、血 虚风燥、健脾化湿等。结论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儿童、血虚风燥、龙牡汤、辨证分 型、心火、生活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结构退化和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黄帝内经》中提出“肾藏精主骨”理论,将“肾”与“骨”之间的生理病理转化密切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医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发展,甲基化修饰在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在分子水平上被证实与DNA甲基化的调控有关,本文基于中医“肾藏精主骨”理论探讨DNA甲基化对骨质疏松症的调控机制,分析DNA甲基化修饰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有机结合,旨在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 是一种以骨组织微结构退化、骨密度和骨量降低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实验研究总结OP以及骨细胞病理进程发现,细胞焦亡(pyroptosis)机制对该病有着重要介导作用。细胞焦亡属于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多种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在OP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细胞焦亡介导OP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因此,阐明细胞焦亡的信号机制和与OP的联系,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对于防治OP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分子水平的研究逐渐深入,中医药抑制细胞焦亡改善OP骨细胞代谢的研究逐渐增多,中医药参与靶向治疗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该病的突破方向。本文将综述细胞焦亡机制与OP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细胞焦亡途径影响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阐述细胞焦亡调控OP中骨细胞代谢和平衡的具体机理,为细胞焦亡介导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为寻找潜在的靶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过去20年间(2001年至2020年),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已成为许多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的文献计量分析。本文旨在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过去20年间充质干细胞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并预测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方法 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中搜索了2001年至2020年所有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和骨质疏松症的文献,使用Excel、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出版物发表趋势、区域分布、作者和机构、关键词分析和热点研究趋势。结果 在过去的20年里,关于MSCs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发表了2 451篇。美国(607篇)和中国(1 154篇)是发表文献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国家。大多数发表文献的研究机构都来自中国。排名前五的研究领域集中在组织工程、成骨细胞、衰老、间充质干细胞和核纤层蛋白 A。研究的热点从一开始的体外实验、祖细胞、药物治疗转换到目前的小鼠模型、微小RNA(miRNAs)、支架、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ss)、长非编码RNA、细胞外囊泡、外泌体。结论 未来关于MSCs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将继续高速增长,预测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是小鼠模型、miRNAs、支架、BMSCs、长非编码RNA、细胞外囊泡和外泌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然而由于只有单纯的中医理论指导,而缺乏现代科学依据的支撑,故而广受争议。与此同时,OPG/RANK/RANKL信号轴的发现又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大突破。因此,笔者立足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基于中医脏腑亏虚立论,从OPG/RANK/RANKL信号调控机制探讨中医学从"瘀证"论治骨质疏松症的合理性,从而为中医从"瘀"辨治OP以及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临床骨科方面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同介导的骨形成与骨吸收失去动态平衡关系所致,造成机体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以及骨微结构改变,从而导致OP的发生和发展。机体内的骨代谢过程受多条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源蛋白(Notch)信号通路作为重要的骨重建通路在调控与维持骨代谢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其通路蛋白的表达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控相关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维持“骨平衡”的动态关系。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手段防治OP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海内外学者对中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防治OP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究,发现中药、Notch信号通路和OP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Notch信号通路防治OP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药防治OP提供参考,为新药的研发和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