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蛇床子素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药脂比、p H值、制备温度等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蛇床子素脂质体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是: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5,药脂比为1∶10,p H值为8.2,制备温度为40℃,按照该工艺制备的蛇床子素脂质体包封率为69.74%。结论优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蛇床子素脂质体形态规则,包封率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人参皂苷Rg3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载体材料,研究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脂质体,HPLC测定人参皂苷Rg3的含量。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工艺。结果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以氯仿-乙醇(1∶1)为溶剂,卵磷脂、胆固醇、人参皂苷Rg3的质量比为4∶2∶1,载药温度为50℃,PBS缓冲溶液的p H值为7.5。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11.8 nm,包封率为87.85%。结论该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大黄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黄酚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大黄酚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大黄酚脂质体的制备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观察其粒径、形态及稳定性。结果大黄酚脂质体优化后的制备处方和工艺条件为:胆固醇与大豆卵磷脂质量比为1∶3,药脂比为1∶10,pH值为8.2,成膜温度为45℃。按该处方工艺制备的大黄酚脂质体包封率在87%以上。结论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大黄酚脂质体包封率和稳定性高,粒径均匀。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选石杉碱甲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化石杉碱甲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和处方.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结合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石杉碱甲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石杉碱甲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结果 石杉碱甲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工艺条件为:孵化温度为60℃,药脂比为1:40,孵化时间为30 min.所得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7.02%以上.结论 由最佳处方工艺条件制备的石杉碱甲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具有高包封率和良好稳定性的全缘千里光碱(INT)脂质体,并将其制成凝胶剂。方法以离心-超滤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筛选脂质体制备工艺、主要辅料磷脂与处方中磷脂-胆固醇比例;通过均匀设计法优选制备脂质体的工艺条件;考察药脂比包封率;通过pH梯度主动载药法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确定脂质体及其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质量与稳定性评价。结果制备INT脂质体的最适方法为薄膜分散法,最适的磷脂为注射级大豆磷脂,处方中磷脂-胆固醇的最佳比例为4∶1;药脂比为1∶10时,薄膜分散法制备INT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成膜温度46.3℃,水化液用pH4.0柠檬酸缓冲液(CBS4.0),体积为15.0mL,包封率可达57.45%;药脂比由1∶20增加1∶2,包封率均在60%左右;pH梯度主动载药可显著提高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主动载药中较合适的水化液为CBS4.0。优选的脂质体包封率为75.21%,平均粒径为284nm,Zeta电位为2.23mV,稳定性实验证明,该脂质体及其凝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薄膜分散法结合pH梯度载药可以制备稳定且高包封率的INT脂质体凝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并建立起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通过SephadexG-50葡聚糖凝胶柱分离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澳洲茄边碱的包封率。结果:制备澳洲茄边碱脂质体的最佳条件,药物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30,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脂质体外水相pH值最终调至6.5,孵育温度为55℃,此时的包封率可以达到70%以上。结论:用pH梯度法能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澳洲茄边碱脂质体。  相似文献   

7.
杨红艳  严萍  夏敬民 《中成药》2011,(9):1524-1527
目的 制备肉豆蔻挥发油脂质体,考察各因素对其包封率的影响.方法 以包封率为考核指标,先采用单因素考察,选出对脂质体包封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和水平,再进行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肉豆蔻挥发油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及工艺为: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比为4∶1,药脂比为3∶1,水化温度为50℃,水化介质为pH值5.8的PBS水溶液、水化时间为50 min.优化后的包封率为(86±5.3)%(n=3).结论 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比、药脂比、水化温度3个关键因素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较大.通过处方和工艺的优化,制备的肉豆蔻挥发油脂质体的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白藜芦醇三甲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琴  兰天  许玉珍  况丹  姚瑶 《中草药》2012,43(9):1746-1750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三甲醚(BTM)脂质体,对其质量特性进行评价,并考察脂质体对BTM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BTM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微柱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观察其形态、粒径及稳定性,并考察其对BTM的增溶作用。结果优化的最佳处方工艺为BTM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20,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4,水化介质为5%甘露醇;按该处方制备的BTM脂质体包封率达(86.4±2.2)%;与游离BTM相比,BTM脂质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了1 012倍。结论采用最佳处方制备得到的BTM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形态和粒径较均匀,并且可以较好地提高BTM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水飞蓟宾(silybin,SLB)前体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SLB前体脂质体,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优化SLB前体脂质体处方及制备工艺,筛选最优冻干保护剂并考察SLB前体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及稳定性。结果 SLB前体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为药脂比1∶12,磷脂胆固醇比4∶1,水合介质p H值为7.4,制备温度为45℃;最优冻干保护剂为甘露醇;所形成的前体脂质体外观饱满、致密,复水水合后粒径为(251.40±2.14)nm,Zeta电位值为(-30.80±0.89)m V,包封率为(88.92±5.86)%,贮存期间(30 d)稳定性较好。结论制备的SLB前体脂质体工艺简单、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莪术醇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莪术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和工艺,用HPLC法测定莪术醇的含量,并观察其形态、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结果:制备莪术醇纳米脂质体的最优处方为磷脂:胆固醇的质量比为4∶1,磷脂在水化介质中的浓度为2%,药物:磷脂的质量比为1∶20,水化介质为p H=7.4的磷酸缓冲液;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水化温度为55℃,水化时间为2 h,搅拌时间为30 min,超声时间为2 h。最优处方和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98.09%,大多为圆形,平均粒径为89.5 nm,在4℃冰箱存放存放3个月后形态和粒径无明显变化,其渗漏率为3.16%。结论:制备的莪术醇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小、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粉防己碱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峰  胡春梅  潘黎军  王驰 《中草药》2009,40(2):215-220
目的 以阿霉素和粉防己碱为模型药物制备脂质体并进行工艺研究,同时对该脂质体进行体外释放度的研究.方法 采用3种不同脂质体制备方法,并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结果 确定了硫酸铵梯度法结合pH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处方为:药脂比为1:20,磷脂与胆固醇质量的比例为3:1、外水相pH值为7.6,孵育温度50℃、硫酸铵浓度为250 mmol/L.释放度试验显示脂质体中阿霉素和粉防己碱分别在24 h和16 h内完全释放.结论 制备的粉防己碱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及外观良好,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乌头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雯雯  张燕芳  刘小平  耿丹清 《中药材》2008,31(9):1413-1415
目的:研究乌头碱脂质体的处方筛选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乌头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用HPLC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药物∶卵磷脂为1∶ 15,卵磷脂∶胆固醇为3∶ 1,磷酸盐缓冲液pH=7.4,制备温度为60℃.结论:经优化得到的乌头碱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包封率较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质.方法:采用pH梯度结合薄膜分散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磷脂胆固醇比、药脂比、磷脂质量浓度、外水相pH对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透析法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性质.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磷脂胆固醇比3∶1,药脂比1∶15,磷脂质量浓度30 g·L-1,外水相pH7.0.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89.34%,平均粒径123.3 nm,Zeta电位-20.0 mV,24h累积释放率90.46%.结论:pH梯度结合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均匀,具有显著体外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硬脂醇半乳糖苷修饰的水飞蓟宾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的方法。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优选乙醇注入法和薄膜分散法制备的硬脂醇苷水飞蓟宾脂质体,并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工艺;用葡聚糖凝胶柱法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以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水飞蓟宾的包封率。结果最佳处方为:水飞蓟宾∶氢化大豆磷脂=1∶70,氢化大豆磷脂∶胆固醇=3∶1,水合介质为生理盐水,采用薄膜分散法制成20 ml水飞蓟宾半乳糖化脂质体,包封率为(44.47±0.98)%。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硬脂醇半乳糖苷水飞蓟宾脂质体工艺简单可行且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川芎挥发油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及处方.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川芎挥发油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以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卵磷脂与挥发油的比例为1:1,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3:1,PBS缓冲溶液pH为6.8.结论:经优化得到的川芎挥发油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张丹  廖芳  周洁  邹林巧  李东芬 《中草药》2015,46(3):359-364
目的研究芍药总苷(TGP)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TGP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BBD-RSM)优化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并对其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胆固醇与磷脂质量比为1∶2.7,TGP与脂类质量比为1∶29,水化介质用量5.1 m L,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73.0%,体外12 h累积释放率为42.18%。结论 TGP脂质体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包封率高,稳定性好,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鹏翼  吴清  郑琴  张国松  龚莹莹  王佳  杨明 《中草药》2014,45(3):349-354
目的 确定槐定碱热敏脂质体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 比较pH梯度法、逆向蒸发法、pH梯度结合逆向法3种制备方法对槐定碱热敏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单因素考察药脂比、载药温度、载药时间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并以热敏脂质体分别于37、43 ℃累积释药率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 8.05软件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建立各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条件,通过验证性实验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3种制备方法中pH梯度结合逆向法制备的槐定碱热敏脂质体包封率较高;载药温度为35 ℃、载药时间为1 h,药脂比小于1∶10时,脂质体的包封率达到75%以上;中心优化设计考察得最佳处方工艺条件:脂药比为17.80,DPPC/MSPC为9.50制得的脂质体在37 ℃时释药达到4.30%,43 ℃释药79.03%,包封率为(81.33±1.24)%,载药量为(3.95±0.76)%,平均粒径为136 nm。结论 以pH梯度结合逆向法制备槐定碱热敏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热敏释药性质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李志浩  李鹏  朱雪松  郑芳 《中草药》2010,41(4):564-568
目的 研究藁本内酯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及处方.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藁本内酯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 最佳工艺处方为:藁本内酯与卵磷脂的比例为1:10,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1,PBS缓冲溶液pH为7.5,制备温度为35℃.结论 经优化得到的藁本内酯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9.
人参皂苷Re冻干脂质体的制备及贮存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参皂苷Re(Re)脂质体制备工艺,提高Re脂质体贮藏稳定性。方法薄膜分散-机械震荡法制备Re脂质体,透析法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的游离药物,HPLC法测定包封率,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冻干脂质体制剂;以包封率为主要筛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脂质体处方及冻干工艺。结果薄膜分散-机械震荡法制备的Re脂质体包封率最高,最佳处方工艺为药物与磷脂质量比1∶30,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6∶1,冰水浴超声30 min,双蒸水为水化液;最佳冻干工艺为以蔗糖为冻干保护剂,二糖-水质量比为1∶10,-20℃为预冻温度,0.9%的生理盐水为再水化液。结论 Re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以蔗糖为冻干保护剂制得的Re脂质体各指标良好,显著延长贮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处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燕飞  姚瑶  陶昱斐  冯秀珍 《中草药》2008,39(4):522-524
目的 制备槲皮素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方法 采用薄膜蒸发-高压均质法制备槲皮素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工艺,以鱼精蛋白沉淀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测定药物的量,并计算包封率.结果 优化的最佳处方工艺:胆固醇与磷脂比为1:3;药物与载体比为1:40;103.4 MPa压力下均质3次.最佳条件下制得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达92.1%.结论 薄膜蒸发-高压均质法适合于制备槲皮素脂质体,鱼精蛋白沉淀法测定包封率操作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