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氏伤科对引经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金元时期,张元素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基本形成了归经理论,后经李东垣、王好古及历代医家的发挥和运用,归经之说日趋完善。所谓引经药即引导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石氏伤科在治疗骨伤疾患中亦重视引经药的应用,往往以伤患的部位为主,结合脏腑经络辨证,选用适当的引经药物增强疗效。兹分述如下。头部——脑震荡:头部为清阳之舍,一旦头部受损,轻者震激脑海,重者伤及颅脑。导致颅内血脉损伤或瘀血内蓄,引起脑  相似文献   

2.
孟醒  王鹏宇 《新中医》2014,46(11):176-178
引经是在中医药学归经与配伍理论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用药经验。以引经药桔梗防治肺癌为例,将引经理论与癌症用药治疗相结合,利用引经药引导相应中药以及靶向药物进入病所病灶、扶正祛邪,阐明引经理论在治疗癌症中的作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药引经理论与药物靶向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探讨中药引经理论与药物靶向性之间的相关性,为基于中药引经理论研究靶向给药系统的新思路提供理论参考。作者调研了中药引经理论沿革、临床应用情况、引经药自身与靶部位的亲和性,以及引经药对其他药物吸收、分布、药效的影响等研究结果,分析归纳,提出观点。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揭示中药引经作用与药物的靶向作用有一定相关性。以为通过中药引经理论的应用,可为现代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增强药物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4.
凡引导某药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称为引经药,或称“引子”、“引药”,引经药的提出源于归经理论,而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日“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是归经理论最早的萌动,至金时张洁古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才奠定了引药之基础。继传其学的李东垣、王好古亦大倡药物之引经报使。李时珍亦是引经药之积极倡导者。引经药不但在所入经中发挥了治疗作用,并越出该经范围,在经与经之间,起桥梁和引导的作用。引经药的共同特点 1、在同一经中,因引药作用形式有升降浮沉之异,故用药有上下之分。如少阴经病,在上用细  相似文献   

5.
刘敏  唐德才 《辽宁中医杂志》2010,(12):2326-2327
升降浮沉和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将引经理论与升降配伍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对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研究及靶向给药思想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以引经药桔梗、牛膝升降配伍为例,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通过分析归纳其引经的历史沿革、配伍意义、实验研究等内容,对其"载药上行"及"引药下行"作用进行简要辨析,为阐明揭示中药引经理论的作用实质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性味归经及引经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在现代医疗的大背景下,其治疗涵意在一定程度上被延伸拓展,让这一传统理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本文针对肿瘤治疗,从性味归经理论指导抗癌中药、中成药的筛选和使用,指导对肿瘤并发症的辨治及指导西药的属性划分的角度,阐述了性味归经理论在临床治疗方面的价值;又从引经理论应用中医方药,实现"辨病论治"和"异病同治",以及从指导引经化疗的角度阐释其临床价值。最后简述了二者协同使用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白长川教授重视归经理论,提倡"引经方"的靶向定位概念,认为引经方包括脏腑经络引经方与部位引经方两层含义。临证时归经理论宜与定性(阴阳、寒热、虚实、气血)理论相结合,精准用方,取效益佳。白长川教授认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将方证对应、方位对应、方性对应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并且奠定了归经与引经方理论。《伤寒论》中方剂或归于某经,或归于某位,经即六经、脏腑经络,位即表、里、半表半里,框架十分清晰;《金匮要略》分章节地将方剂或归于某脏腑经络,或归于胸、腹等某部位,方剂与脏腑经络、部位对应关系明确,示人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吴娟  谢晋  张群林  林竹霞  谢荷  孙备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3):2428-2434
该文梳理了中药引经理论的历史沿革,总结了各种引经药(冰片、牛膝、柴胡、桔梗)对其他药物体内过程和药效的影响。引经药通过促进其他药物的吸收和靶向分布,引导其他药物到达与疾病相关的经络或病变部位,增强被引药物作用于靶部位的药效。引经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膜组成,抑制P-gp外排,开放生理屏障,调节生化物质水平,改善微循环和改变靶组织p H等有关。引经化学成分是引经药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引经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寻找天然的靶向给药体系。目前,引经领域的研究正处于积极探索期,研究方法和思路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的长期探索中,发现某些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症能选择性起到主导治疗作用,中医称这些药为引经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引经药是经过临床长期实践并进行总结,发现一些药物能够对病所起到直接导向作用,最后得出的用药经验,因此又称为"引经报使"。本文针对引经药进行溯本追源,并就引经药的种类、功用、运用变通、引经学说的疑点以及引经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引经理论的验证与创新进行了综述,为验证中医药引经理论、发展中医药新理论,揭示其与方剂等药物的相关性,从而合理利用引经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归经理论散见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金元张元素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基本形成了归经理论。后经李东垣、王好古及历代医家的发挥和运用,归经之说日趋完善。清代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制方严谨,颇具特色,尤其在引经药的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现笔者就《傅青主女科》中引经药的应用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药归经、引经与药引三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归经,是药性理论的内容之一。“归”,归属,“经”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归经就是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药物的归经,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的作用,把所有药物分别归于十二经,来说明某一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从而形成了归经理论。例如:杏仁治喘入肺经;朱砂安神归心经;天麻、全蝎能治疗手足抽搐的肝经病,归入肝经。由此可见,归经是观察临床疗效后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论引经药在方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经药 ,亦称“引经报使药” ,俗称“药引子” ,在中医方剂组成中称为“使药” ,常与君、臣、佐药相配伍而组成方剂 ,协同发挥最佳疗效。引经药是说用某一药物在治疗上对某脏腑、经络的病证起着显要作用 ,同时可引导其它药物对某脏腑、经络的病证起主导治疗作用。引经是归经与配伍理论结合的发展 ,通过配伍引经药 ,有些药物可改变其它药物的作用方向或部位 ,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或部位 ,甚至可直接影响和引导正气以及病邪。易水学派张洁古依据《内经》理论 ,对药物的引经进行了深入探讨 ,创立了“引经报使”理论 ,他认为取各药…  相似文献   

13.
药物归经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中药的作用机理,把中药与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加以梳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用来说明某药物特定选择性的治疗作用。引经药特指方剂中某些中药具有能使方剂中其余药的归经作用、定向地加强或发生变化,在临床方剂配伍用药时能发挥左右该方剂治疗的定向、定位等重要作用。引经药学说、方剂归经学说等都来源于药物归经理论体系,引经药及中药归经理论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引经药 ,一般解释为“引诸药直达病所”,即可使不归该经的药物接引到该经病所的药物。正如沈石匏所称“剂中用为向导 ,则能接引众药 ,直入本经”。引经药早在《本经》中已有论述 ,但引经药的系统归纳 ,乃是归经理论与药物的君臣佐使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 ,而主要是复方中引使药物与经络理论的结合。历代医家论述的引经药物甚多 ,根据其引使的范围和性质可分为三类 :十二经引经药、病证引经药、局部穴位引经药。引经药随着在方中地位的不同而分别具有不同作用。一般引经药多作佐使药应用 ,可以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 ,以增强临床用药的针对性 ;…  相似文献   

15.
介绍宋康教授运用中药臣佐君药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宋康教授认为,肺癌靶向治疗属以毒攻毒法,以靶向药物为君药,是治癌毒之良药,亦是伤及人体之毒药,其以热毒为主。同时使用中药辅助起臣佐之用,治疗时以清为要,则燥热之性去而攻邪之用存。此外,宋康教授还注重引经药及归经药的使用,以加强药力。在克服耐药方面,采用屡攻屡补之法,减少虚不受补之象。  相似文献   

16.
"引经化疗"--癌症治疗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经”是在归经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用药规律。一般认为,引经药具有明显的作用趋向,可引导它药作用于病变部位。化疗用于临床已有60年的历史,已经帮助人们战胜10%左右的癌症并成为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全身毒副作用大,局部选择性较差,是化疗界一直难以解决的难题。我们认为利用引经药物的向导作用,能够引导抗癌药物到达病变部位,真正实现减毒增效的目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李佩文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工作近50年,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癌性疼痛临证思辨理论,通过综合运用温阳散寒、活血通络、行气散结、化痰理气、清热解毒、收敛固涩、宁心安神、扶正补虚、软坚散结法治疗癌性疼痛;李佩文教授精研中药药性及归经理论,结合肿瘤临床实践总结出肿瘤辨病、辨证论治的同时,强调辨部位用药,同时配合引经药,引领诸药直达病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丰富了中医学对于癌性疼痛的理论知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作用。文章系统总结了李佩文教授治疗癌痛的九种治则治法与选方用药,以及引经药物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8.
刍议引经药的功效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刍议引经药的功效及其临床应用李晓二(江西省遂川县草林中心医院343922)关键词引经药,功效,临床应用引经是归经与配伍理论结合的发展,通过配伍,有些药物可改变其它药物的作用方向或部位,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和部位,甚至可直接影响和引导正气以...  相似文献   

19.
中药引经药性理论溯本寻源与现代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树民  王秋月  卢芳  陈平平  孙蓉 《中草药》2020,51(19):5099-5104
中药引经药性理论是历代医药学家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与归经理论同源发展,对中药临床的合理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诸多学者纷纷致力于引经药性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以溯源寻根,固本求新为理念,以引经的理论起源和现代研究为主线,对引经理论的产生、构建与应用,以及近5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加以解析,以期为引经药的规范化使用提供有益帮助,同时为中药引经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是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其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善用引经药,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