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资源配置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东、中、西部差距,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我国东、中、西部各2个省、市共15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果:94.2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面积达到了400m2这个最低标准,业务用房来源多为自购或租用,仅有8.97%的中心拥有按照一级医院的基本设备设置标准所列的全部19项设备;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24人,医护比例为1.47∶1,医生护士学历、职称较低,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全科医生1.92人;药品收入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最大收入来源,预防保健、康复所占比重小;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加快全科医生的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建全政府经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基本现状,为科学合理地配置甘肃省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分析甘肃省9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基本情况。结果甘肃省57.14%的市(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平均面积不足,全省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配置不平衡。结论建议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将其业务用房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国家对西部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十堰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十堰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显示,十堰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为非营利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由政府无偿提供的8家,占12.3%,本单位自筹租金的57家,占87.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业务用房面积达标率分别为54.5%、51.9%,;89.2%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人员887人,其中卫技人员743人,占83.8%,医护比为1:0.84。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统筹规划,科学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4.
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人员构成、收支状况、服务能力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对常州市7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7年度上报给市卫生局年审的报表中获取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收支状况、人员构成、服务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平均建筑面积2 723,17 m2,社区卫生服务站为333.34 m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平均门诊总人次(万人)分别为5.55,1.67;平均每一门诊诊疗人次费(元)分别为84.16,87.30;平均业务收入(万元)分别为537.53,141.54;药品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2.82%,93.0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平均职工总数分别为39,10人,医护比例分别为1.5:1,1: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社区医生中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达20.50%和40.0%。结论常州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收入所占比重较大,人员构成和服务能力均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九城市社区、医院、企业健康教育工作现场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无锡、济南、武汉、保定、包头等9个城市社区、医院、企业健康教育的现状、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城市社区、医院、企业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及考核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访谈7个市卫生局主管社区卫生工作的部门领导,9个市健康教育所负责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现场考察13个三级甲等医院、11个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企业、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教育工作,并在考察的医院、企业、中心(站)组织小组讨论,查阅有关件和资料。结果 9个城市都颁布了相关的件,并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中,有关领导重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主要有3种类型;北京、上海、杭州等市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预防保健经费;有些三级甲等医院和企业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有特色;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在开展“六位一体”的服务,但缺乏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面积1500m^2左右,工作人员20~140人,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面积40~160m^2,工作人员2~16人,健康教育仍沿用老的工作模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结论 城市社区、医院、企业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但经费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发展尚不平衡,有待加强和推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医疗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服务现状,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提高服务能力。方法采用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统一制定的《儿童保健专业门诊用房、设备设施及人员调查问卷》,对全区50家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根据《上海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要求》规定,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房屋设置较5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儿童保健门诊房屋设置完善,但均存在设施设备欠缺问题。全区共配备儿童保健人员181人,以临床医师为主、专职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人员以初级职称为主,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儿童保健人员以中高级职称为主。均实行门诊预约制,绝大多数儿童保健门诊存在超量服务现象。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医疗机构应重视儿童保健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网络建设与硬件设施建设,优化人员配置和业务培训,加强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在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为使社区卫生服务能够满足居民的健康需要,必须了解社区内的服务状况、需求及存在问题,从而采用必要的手段[2].本文对新疆哈密市西河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知情况及满意度等,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现状 1.机构建设不断完善 到2009年底,常州市共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3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站63个,实现了以街道为单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房屋10.29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达标率88%;基本装备达标率100%,  相似文献   

9.
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现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状况,探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重点,更好地为辖区儿童提供优质服务.方法 对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儿童保健工作年报表及儿童保健工作相关台账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社区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大于95%;视力筛查率、听力保健率偏低;对社区户籍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均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死亡率高于户籍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人员专职率为85.71%,资质合格率为92.86%,其年龄、职称结构趋于老化.结论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拓展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完善儿童保健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儿童保健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是今后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解决人群健康问题的理想场所和有效资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保健是社区健康服务的核心,社区医护工作者是社区健康服务的主力,承担着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及运营现状,为促进微信公众平台更好地发挥卫生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1—3月利用"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官方网站收集北京市3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同时利用手机微信APP收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开通时间、微信认证、更新时间、信息推送数量及影响力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开通微信平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由2014年的11家增长至2018年的231家,增长了20倍;截至2019年3月1日,北京市共239家(69.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了279个微信平台,其中236个(84.6%)平台进行了微信认证,171个(61.3%)平台更新时间<30 d,54个(19.4%)平台近1年信息推送量>150篇;2019年1月1—31日北京市28个微信平台共推送信息756篇,其中健康科普类信息420篇(55.6%),医院新闻194篇(25.7%),信息公告65篇(8.6%),党政建设43篇(5.7%),其他信息34篇(4.5%);北京市不同地区比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平台开通、平台认证、信息更新、信息推送数量、阅读量和点赞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建设良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后期维护缺乏、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合适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杭州市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共37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前一年中,63.76%的医务人员遭受过语言暴力,8.20%遭受过身体暴力。医技人员和医生是遭受暴力最多的人群,门急诊是暴力最多发的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措施、开展相关培训等情况不同,其员工遭受暴力率也不同。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中心和医务人员应加强应对,防范暴力的发生并将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前急救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庆阳市某主城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7名卫技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卫技人员院前急救能力、培训学习情况等;召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填写本单位的基本情况。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院前急救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尚未完全达标。3家服务中心均未设急诊科,一些常规急救设备尚未充分配备。针对卫技人员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96.06%。122名卫技人员中以护理人员为主(占59.1%),学历构成以大专为主(占61.5%),初级职称人数最多(占63.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过急救专业知识培训的卫技人员占95.0%;所参与的各类培训中,含有急救知识的比率介于86.7%~96.6%。卫技人员对不同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自评结果不同(P < 0.05):对生命体征检测、心肺复苏技术和伤口处理表示“完全掌握”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多,分别为57.4%、40.2%和34.4%;针对骨折固定技术、急性中毒处理、急救设备运用,表示“未掌握”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多,分别为27.0%、20.5%和17.2%。对培训需求较高的3项知识技能为急救设备运用(占89.3%)、伤口处理技术(占88.5%)和急性中毒处理(占87.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为社区有必要开展院前急救、参加过急救专题培训可能是“非常胜任院前急救工作”的促进因素(OR=7.576、25.179,P < 0.05)。
  结论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设施配备不足,卫技人员急救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政府需加强主导作用,加强各种形式的急救能力培训,科学规划全市急救医疗资源,稳定基层急救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深圳市市级医院和社康中心就诊患者的诊疗前相关因素。方法问卷调查的患者来自深圳市市级医院(3家,248人)和社康中心(9家,272人),比较人口学特征,以及交通耗时、诊前等候时间、医疗机构选择原因等诊疗前因素。结果社康中心患者交通耗时〈30 min 的比例较市级医院大(97.8%比62.5%),等候时间&gt;30 min 的比例较市级医院小(5.5%比69.8%)。便利快捷是患者选择社康中心就诊的主要原因。市级医院患者中22.1%为转诊者;非转诊而直接到市级医院的患者中,11.3%因自觉病情重,40%以上因更信赖其医疗技术、设备、专家队伍。结论较多患者缺乏对社康中心的认同,舍近求远地就诊于市级医院。建议加大宣传,指引患者更多地利用社康中心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分析2018年河南省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现状,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主要包括开展诊疗服务的机构情况、开展住院服务机构床位分布情况、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及数量变化情况、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情况、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河南省172所妇幼保健机构中床位数占比最多的是产科,其次是儿科,分别为34.35%、21.37%。2010—2018年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婴儿死亡率(2010年为7.1‰,2018年为3.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0年为8.7‰,2018年为5.3‰)、孕产妇死亡率(2010年为15.2/10万,2018年为10.9/10万)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优于全国指标。在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主要以大专及以下学历为主,占63.66%,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占比分别为50.65%、40.91%。结论 河南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良好,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但是各机构之间服务能力存在差异。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受卫生技术人才限制,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下,患者对社区中医师的信任度及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对其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9月,用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WFPTS)中文版测量浙江省三地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391例患者对社区中医师的信任度。定量变量描述采用均数和标准差,定性变量描述采用构成比。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差异。结果WFPTS中文版用于社区中医师的信效度良好。患者对社区中医师信任度的总均分为(38.00±6.42)分,仁爱、技能维度分别为(19.14±3.41)分、(18.82±3.50)分;信任度在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对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知晓的数量、途径和利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性别、年龄、对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知晓率和利用等因素,影响社区中医师的信任度。结论患者对社区中医师的信任度较高。提高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知晓率和利用率,有利于提升患者对社区中医师的信任度。建议加强宣教,多渠道提升社区中医师的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市级医院和社康中心医师日常接诊状况的调查,分析社康中心建设对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所起的作用。方法问卷调查深圳市3家市级医院的169名医师和8家社康中心59名医师,分析比较日接诊人次、转诊比例等状况。结果市级医院内科医生日接诊量50人次以上者占大多数(43.8%),社康中心医师日接诊量在30~50人次的占大多数(40.6%)。市级医院口腔医生中,50.9%认为接受社康中心转诊而来就诊的患者比例不到10%,32.1%报告因对专业分科不明确而挂错号的患者占25%以上。结论深圳市市级医院医生仍面临高强的门诊压力,社区首诊与转诊制仍度需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山东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总量现状及变动趋势,为我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置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度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山东统计年鉴中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分析法对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除201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总量减少外,山东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量在2015-2017年度均呈上升态势。总量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2017年比2013年增长8.02%,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比2013年增长7.48%;不同年度的总人员及卫生技术人员构成分布占比较为稳定;从结构变动贡献率上看,各类型人员及各类型卫生技术人员变动对总体人员变动的贡献情况各有不同,2013-2017年度没有规律性的变化趋势;结论:山东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尤其是卫生技术人员近年来占比较为稳定;按相关政策要求及社会需求看,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严重不足,医护比要求未达标;要不断加强以全科医师为主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教育要和高校人才培养两手抓。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荔湾区社区妇幼保健服务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并评价广州市荔湾区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服务资源的现状。方法:设计自填式问卷,对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服务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网络健全,人员、场地、设备、服务项目能满足妇幼人群的基本需求,但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比较局限,设备设施、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结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工作设备设施,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以利于提升社区妇幼保健服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scribe current clinical quality among the nation''s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and to examine health center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performance excellence.

Data Sources

National data from the 2009 Uniform Data System.

Data Collection/Extraction Methods

Health centers reviewed patient records and reported aggregate data to the Uniform Data System.

Study Design

Six measures were examined: first-trimester prenatal care, childhood immunization completion, Pap tests, low birth weight,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and controlled diabetes. The top 25 percent performing centers were compared with lower performing (bottom 75 percent) centers on these measures. Logistic regressions were utiliz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patient, provider, and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health center performance.

Principal Findings

Clinical care and outcomes among health centers were generally comparable to national averages. For instance, 67 percent of pregnant patients received timely prenatal care (national = 68 percent), 69 percent of children achieved immunization completion (national = 67 percent), and 63 percen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had blood pressure under control (national = 48 percent). Depending on the measure, centers with more uninsured patients were less likely to do well, while centers with more physicians and enabling service providers were more likely to do well.

Conclusions

Health centers provide quality care at rates comparable to national averages. Performance may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insurance coverage among patients and increasing the ratios of physicians and enabling service providers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