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时间对凝血因子Ⅴ和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竹 《广东医学》2007,28(2):262-263
目的 探讨在标准时间范围内(即6 h)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时间因素对凝血因子Ⅴ和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凝固法对按要求收集的300份FFP进行凝血因子Ⅴ和Ⅷ定量.结果 凝血因子Ⅴ在不同制备时间无差别,凝血因子Ⅷ在不同制备条件下有差别,但均符合产品的国标要求.结论 6 h制备FFP与2 h及4h制备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ⅤT)的关系。方法取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下肢DⅤT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3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发射底物法检测2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水平,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DⅤT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凝血因子Ⅴ、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蛋白C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DYT发生率与血浆凝血因子Ⅴ、Ⅷ高表达及蛋白C活性水平低表达关系密切(P0.05)。结论下肢DⅤT中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存在高表达,蛋白C活性低表达,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不同血液成分凝血因子Ⅴ、Ⅷ、X含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延玮 《中外医疗》2009,28(24):162-163
目的了解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和去冷沉淀血浆中凝血因子Ⅴ、Ⅷ、X在不同的保存温度和制备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集23袋(200m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凝血因子Ⅴ、Ⅷ、X含量;1份置4℃保存21d后检测凝血因子Ⅴ、Ⅷ、X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凝血因子Ⅴ、Ⅷ、X含量。结果普通冰冻血浆和去冷沉淀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均低于新鲜冰冻血浆(P〈0.001)。结论新鲜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体内各种凝血因子的缺乏;普通冰冻血浆用于补充体内稳定凝血因子的缺乏,去冷沉淀血浆的使用价值有局限性,不能把之与普通血浆等同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Ⅲ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60例,其中有并发症患者30例(并发症组),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结果T2DM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并发症组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抗凝血酶Ⅲ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浆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水平和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有利于对T2DM患者凝血状态进行评估,从而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新鲜血浆制备时间和速冻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站2017年9月~2017年10月采集的80份无偿献血者全血,分别留取不同血浆制备时间(2 h、4 h、6 h、8 h)各20份,每份均分为2袋,设为A组与B组。A组血浆平放于MBF21型血浆速冻机速冻20 min; B组血浆平放于SUNDI-125低温保存箱速冻2 h。比较不同血浆制备时间和不同速冻方法制备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之间的区别。结果:A组不同血浆制备时间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不同血浆制备时间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凝血因子Ⅷ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2 h组> 4 h组> 6 h组> 8 h组;同一血浆制备时间的A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活性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浆制备时间越短,越有利于保障冷沉淀中凝血因子质量;平板血浆速冻机制备血浆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显著高于传统低温冰箱速冻。  相似文献   

6.
新鲜血浆中凝血因子V和Ⅷ活性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全国实施无偿献血以来,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者。血浆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等蛋白质成分,已成为临床重要的成分血之一。因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Ⅴ(FⅤ)和凝血因子Ⅷ(FⅧ)为不稳定凝血因子而备受关注。无偿献血者血浆中FⅤ活性(FⅤ:C)和FⅧ活性(FⅧ:C)的有关问题尚未见报道。为了解不同血型无偿献血者血浆中FⅤ:C和FⅧ:C浓度,为确保新鲜冰冻血浆和原料血浆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国际通用的一期法检测了血浆FⅤ:C和FⅧ:C。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恒温摇摆式水浴箱(CT-4T.6C型)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ZBK-LCD-A1型)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回收率和合格率。方法按照CT-4T.6C型恒温摇摆式水浴箱的操作说明书操作,随机制备30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共20批次。按照ZBK-LCD-A1型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操作说明书操作,随机制备30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共20批次。对比分析两种设备制备的回收率和合格率。结果采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ZBK-LCD-A1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回收率与合格率分别达95%、100%,明显高于摇摆式水浴箱CT-4T.6C的75%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BK-LCD-A1型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所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回收率及合格率高,且制备时间短,容量控制精准,在制备过程中能严格控制融化的环境温度、水浴温度和时间,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获得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分析延长制备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冰冻血浆共40人份,制备的时间分别是6 h、8 h、10 h和12 h,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时间为10 h和12 h,观察组中的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时间为6 h和8 h,两组均使用多美达速冻机对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进行速冻,并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冷沉淀的制备,检测两组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以及冷沉淀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含量,以及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差异影响不大(P0.05)。结论延长制备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含量有着很大影响,而对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的影响则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中评估用于指导使用无血浆/血清方法制备的基因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剂量的管理工具myPKFiT对维持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至目标阈值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预测效果。方法 以中国既往接受过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登记号:CTR20140434)中的9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yPKFiT对维持一定目标凝血因子Ⅷ活性阈值下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剂量进行预测,并评估myPKFiT对个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预测性能。结果 对于基于6种稀疏采样和2种给药方案的共12个方案组合,57%~88%的受试者可在至少80%的给药间隔内保持在目标凝血因子Ⅷ活性阈值1 U/dl(1%)之上。使用myPKFiT从稀疏采样获得的清除率及至凝血因子Ⅷ活性1%时间的估计值与从密集采样中获得的数据相当。结论 myPKFiT能够提供足够的剂量预测值以使中国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维持在稳态下的目标阈值以上,且对清除率和至凝血因子Ⅷ活性1%的时间等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离心力对凝血因子FⅧ(FⅧ)活性和凝血因子FⅨ(FⅨ)活性检测的影响。方法 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室温700 g、1500 g、396 g和4℃1000 g、1500 g离心15 min以及4℃2700 g离心10 min,不同离心力条件下即刻和冷冻后48 h FⅧ和FⅨ的活性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6种不同离心方法得到的血浆,不管是立即检测还是冻存后检测,FⅧ和FⅨ的活性水平在不同离心力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离心力条件下冷冻后FⅧ活性水平跟即刻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离心条件下FⅨ活性在即刻和冷冻后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从离心机类型、离心力转速到离心时间和离心温度多方面分析,在一定离心力范围内不同离心力对FⅧ活性和FⅨ活性检测的影响不大,冻融会影响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检测,凝血因子Ⅸ活性检测不受冻融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 FFP)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环境下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全面监控FFP品质,为科学高效安全输血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5℃以下保存FFP 20份,融化后分别保存于4℃~22℃环境,在0~24小时内分为4个时间段,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产全血动凝血分析仪及专用配套试剂。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凝血因子Ⅴ、Ⅶ、Ⅷ、Ⅸ( FⅤ、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FFP融化后4℃与22℃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无明显改变的为PT、FIB (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各有明显的改变(P<0.05),22℃FⅧ:C 6小时开始改变( P<0.05);12~24小时后放置4℃~22℃环境,不同时间部分凝血因子活性衰减, FⅧ:C下降率明显,4℃保存12小时下降率40.94%。结论:为保证输血质量,FFP融化后应尽可能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情况,为指导临床输血,确保提高疗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20份4℃保存0 h、6 h、12 h、24 h的FFP标本分别进行PT、APTT、TT、FIB、FⅤ、FⅧ测定。结果 PT、TT、FIB、FⅤ在6-24 h内无明显改变(P〉0.05),APTT、FⅧ活性水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P〈0.05),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h。结论 FFP融化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部分凝血因子会有活性水平的降低,为确保输血质量,提高临床疗效,FFP融化后应尽可能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孕期妇女和妊高征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不同孕期妇女、妊高征患者及分娩后第5天产如分别进行血浆凝血活性测定。每一标本均测定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性Ⅱ∶C、Ⅴ∶C、Ⅷ∶C、Ⅸ∶C、Ⅹ∶C、Ⅺ∶C、Ⅻ∶C及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因子ⅩⅢα∶Ag、ⅩⅢβ∶Ag。测定结果:早孕妇女血浆凝血因子Ⅴ∶C水平升高(P<0.05),其余与非孕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孕中期妇女血浆凝血因子Ⅴ∶C、Ⅶ∶C、Ⅷ∶C、ⅧR∶Ag、Ⅹ∶C和Ⅻ∶C都明显升高(P<0.01或P<0.001),其余凝血因子无变化。孕晚期妇女大多数凝血因子都升高,Ⅻ∶C无变化而因子ⅩⅢα∶Ag则有所下降。妊高征患者比同孕期晚孕妇女变化更明显。分娩后几乎所有凝血因子均升高,而因子ⅩⅢα∶Ag则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灼伤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方法检测26例电灼伤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选择素、内皮素(ET-1)、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凝血因子Ⅱ、Ⅴ、Ⅷ、Ⅸ促凝活性,并加以分析.结果在电灼伤早期,P-选择素和ET-1显著增高;ATⅢ:A先下降,然后在1周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凝血因子Ⅱ、Ⅴ、Ⅷ、Ⅸ促凝活性变化不明显,但1周后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电灼伤激活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致使病人处于血栓前状态,或局部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采集后全血中FⅧ活性的影响,选择最佳保存方案.方法 对采集的全血分别在保存温度4℃和22℃条件下保存6h和12h后测定血浆FⅧ活性,用析因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保存温度和两种保存时间对血浆FⅧ活性没有影响(P>0.05),且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全血采集后在保存温度4℃和22℃条件下保存6h和12h后对血浆FⅧ活性没有影响,提示两种保存因素组合成的四种保存方法均可以用于冷沉淀及FⅧ产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赤芍总苷抗凝血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TPG)抗凝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小鼠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大鼠抗凝血酶Ⅲ、蛋白C活性。结果:TPG能够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P<0.01);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外源性凝血因子Ⅱ、Ⅴ及内源性凝血因子Ⅸ的活性(P<0.05,P<0.01),能显著升高大鼠AT-Ⅲ活性(P<0.01)。结论:TPG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并揭示了其部分抗凝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刘仁强  秦艳兰 《河北医学》2006,12(3):229-231
目的:观察血液储存时间、温度对FⅧ:C活性的影响,为制备FⅧ:C活性符合质量标准的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COAG-A-MATE MTX全自动血凝仪测定30份血液分别于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制备的FFP的FⅧ:C活性水平。结果:血液采集后不同储存温度,不同储存时间所制备的FFP中FⅧ:C活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FP中FⅧ:C活性水平与储存温度、时间相关,全血采集后4℃冰箱保存,于6h内分离、-50℃速冻而成的FFP其FⅧ:C活性水平符合新鲜冰冻血浆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凝血因子与抗凝蛋白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2例妊娠期VTE患者(V T E组)和44例体检健康产妇(对照组)的凝血因子活性(FⅡ、Ⅴ、Ⅶ、Ⅷ、Ⅸ、Ⅹ、Ⅺ、Ⅻ),以及抗凝蛋白 A T、蛋白C的活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患病的危险因素,并对受试者进行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根据ROC曲线下面积选择最佳工作点(OOP),计算各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VTE组患者的FⅡ、Ⅴ、Ⅷ、Ⅹ、Ⅺ和Ⅻ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蛋白C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Ⅷ、Ⅹ及蛋白C的变化与妊娠期VTE发病呈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FⅧ、Ⅹ及蛋白C的O O P取值分别为131.2、91.3和47.5;F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6%、85.2%。结论凝血因子活性异常升高与妊娠期VTE形成显著相关,其中FⅧ诊断妊娠期VTE的特异性、敏感性最大,其活性异常增高与 FⅩ活性增高蛋白C活性异常降低是妊娠期V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梁玉  邓予晖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55-1056
目的探讨库存全血及新鲜冰冻血浆(FFP)在存放过程中各项凝血指标及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STAGO-STA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15份不同保存时间0(对照组),1,2,3,4,7,14,21,30d库存全血及30、60、90、120、180d的FFP中FⅠ、FⅤ、FⅦ、FⅧ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FⅧ:C、FⅤ:C在全血4℃保存1d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保存21d活性分别衰减74%、53%。FⅧ:C、FⅠ:C分别在4℃保存3d、7d活性显著下降(P〈0.01)、保存21d活性分别衰减27%、21%。PT、APTT随保存时间出现延长;FFP中FⅧ:C在-20℃保存120d,活性显著下降(P〈0.01),180d衰减31%。FⅤ:C、FⅠ、FⅧ、PT、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Ⅷ和FⅤ为不稳定因子,在库存全血中活性容易丧失;在FFP中保存时间长,活性不易丧失。FⅦ、FⅠ活性较为稳定。PT、APTT在全血中随保存时间出现延长;在FFP中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Klinefelter综合征是一种男性常见的具有2个或更多X染色体的性别分化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血栓后综合征引发的复发性静脉溃疡。迄今为止,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血小板高度凝集,凝血因子Ⅴ基因Leiden突变以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可能为其致病因素。作者发现凝血因子Ⅷ活性增加,这是首例报道K 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静脉性溃疡与凝血因子Ⅷ的活性增加有关。人们逐渐认识到静脉血栓栓塞危险性增加与因子Ⅷ血浆水平增加有关。因此,作者讨论了因子Ⅷ的检查有助于阐明了个体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尤其对于K 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Klinefelter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