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沈燕萍  陈旭娇 《浙江医学》2020,42(20):2236-2239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由增龄导致的骨骼肌质量伴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质量下降、死亡风险增加等不良后果。营养素缺乏是老年肌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维生素缺乏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因运动减少、多种共病、多重用药以及合并多种老年综合征等因素容易发生维生素缺乏。国内外研究表明,维生素A、D、E、K、B、C缺乏与肌少症相关。本文就全谱维生素家族(包括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与老年肌少症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为精准营养干预肌少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 肌少症与增龄相关,表现为进行性的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不仅会引起疾病,还会导致高额的社会医疗支出。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探究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以利于肌少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方法 入选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慢性病患者(≥60岁)共236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慢性病、过去3个月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量表)评估患者抑郁、营养状况。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63例和非肌少症组17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营养不良及风险、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步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2,95%CI(1.007,1.099)〕、BMI〔OR=0.885,95%CI(0.793,0.988)〕、骨质疏松症〔OR=2.217,95%CI(1.100,4.467)〕、Hb〔OR=0.936,95%CI(0.909,0.964)〕、TG/HDL-C比值〔OR=1.501,95%CI(1.074,2.099)〕与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肌少症有回归关系(P<0.05)。根据BMI四分位数分组,不同BMI分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MI 24.7~27.0 kg/㎡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低于BMI≤22.4 kg/㎡组(χ2=12.844,P<0.001)。根据TG/HDL-C比值四分位数分组,不同TG/HDL-C比值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骨质疏松症、Hb水平降低、TG/HDL-C比值升高与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相关;BMI与肌少症的发生呈U型相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共病患者较老年单一慢性病患者存在衰弱、肌少症、营养不良、跌倒等诸多问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当前老年人的医疗以患者为中心,以减少失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为目标。因此,本文特别关注了老年共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提出对老年共病患者实行分级诊疗,关注老年综合征,运用多学科团队制定综合诊疗方案,重视急性病恢复期的老年中期照护,实行连续性健康管理,预防并减少各种急性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次数,延缓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肌少症及认知功能状况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6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46例,采用步行速度、握力、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切点诊断肌少症,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共入选老年患者346例,其中肌少症122例(35.3%),非肌少症224例(64.7%)。比较老年患者肌少症组、非肌少症组Hcy水平及认知功能差异,分析Hcy水平与肌少症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状况之间的关系,多因素分析肌少症相关因素。   结果  (1) 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人群的年龄更高(P < 0.001),BMI、白蛋白、MMSE评分、受教育程度更低(均P < 0.001),Hcy水平更高(P=0.01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女性患者的Hcy水平和步速、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均P < 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4,95% CI 1.023~1.106, P=0.002)、BMI(OR=0.658,95% CI 0.589~0.734, P < 0.001)、受教育程度(OR=0.519,95% CI 0.331~0.812, P=0.004)是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对性别进行分层,受教育程度和BMI是男性肌少症患者的影响因素,Hcy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BMI是女性肌少症患者的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患者Hcy水平与肌少症之间存在相关性。高Hcy水平是老年女性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和高BMI是肌少症人群的保护因素。Hcy可作为肌少症的一项监测指标, 对疾病的评估、预后预测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少肌症(sarcopenia),亦称肌肉减少症,主要由于衰老引起骨骼肌数量和力量减少,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肌力下降以及脆性骨折等。少肌症以及少肌性肥胖(sarcopenia obesity,SO)与增龄相关的多器官疾病及力量和活动能力的丧失密切相关,是"老年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老年医学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已经证实,骨骼肌质量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60岁以后下降速度更快,而脂肪组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牛芳  傅晓炜  杨希  叶丽娟  蔡阳阳  邱兰盈 《浙江医学》2023,45(19):2119-2123
肌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广泛性的骨骼肌疾病。由肿瘤或肿瘤治疗相关因素导致的肌少症定义为肿瘤相关性肌 少症,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临床诊断标准不统一,且多种因素都可导致或加重其发生、发展。肿瘤相关性肌少 症与患者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可使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增强,术后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目前,肿 瘤相关性肌少症的治疗方法以综合治疗为主,非药物干预主要包括营养干预、运动干预及联合干预等,非药物干预被证明在肿 瘤相关性肌少症中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肿瘤相关性肌少症的现状、影响因素、诊断标准、非药物干预等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 相关性肌少症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绝经女性450例,根据骨骼肌质量指数将其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所有女性均进行双能 X 线吸收检测法对全身体成分、股骨颈BMD、腰椎正位BMD进行检测.分析2组人群一般资料、体内维生素D3 ,骨密度值,BMI,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年龄、体质量指数、四肢脂肪质量与一般因素之间的关系、骨骼肌质量指数与骨密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比较2组人群生命质量.结果:2组人群年龄、身高等资料具有可比性(P>0. 05);其他一般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骨骼肌质量指数与患者的四肢脂肪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与患者的年龄、维生素D3 水平呈负相关;且与股骨颈骨密度与腰椎正位骨密度呈正相关;肌少症组生命质量低于非肌少症组(P<0. 05),且2组人群中较为明显的问题为疼痛或不舒服.结论:绝经女性骨密度与肌少症相关性研究过程中,认为肌少症与骨密度存在紧密的联系,且年龄越大,骨密度越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发病情况,分析影响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合并肌功能降低与跌倒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512例年龄≥60岁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AMRY-EH101握力器测试握力(HS),秒表、皮尺测试行走速度(GS),生物电阻抗分析测定肌肉含量并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采用2019年亚洲老年肌少症管理机构(AWGS2019)标准对肌少症进行分组,摩尔斯跌倒风险预测量表评价跌倒风险,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肌少症检出率为19.92%,399例患者(77.93%)存在跌倒风险,而是否有肌少症及肌少症严重程度对跌倒风险无影响(P>0.05);非肌少症患者中,HS、GS、SMI下降组跌倒风险较正常组升高(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血糖情况、白细胞介素6、T2DM视网膜病变、T2DM周围神经病变、T2DM血管病变7类变量是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跌倒风险较高,T2DM合并肌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和白介素-17(IL-17)与老年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干部病房一科收治的老年肌少症患者93例为肌少症组,体检志愿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握力和步速将肌少症组患者分为前期亚组(29例)、中期亚组(39例)、严重期亚组(25例)。检测各组血清TWEAK和IL-17水平,Pearson分析TWEAK、IL-17与SMI、握力、步速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WEAK、IL-17预测老年肌少症的价值。结果 肌少症组血清TWEAK、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27.192/<0.001、19.823/<0.001),SMI、握力和步速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P=8.601/<0.001、8.450/<0.001、13.635/<0.001),血清TWEAK、IL-17水平比较,严重期亚组>中期亚组>前期亚组(F/...  相似文献   

10.
 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其功能减退为主要特点的复杂综合征。目前国际上关于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各异,根据不同诊断标准统计肌少症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肌少症是与增龄密切相关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对肌少症的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其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就目前肌少症的现况调查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肌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肌的质量、力量及功能均下降的老年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的特点,容易造成老年人丧失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肌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该文系统地对肌少症的病理机制、目前中西医的治疗现状及相关疾病模型进行了综述,为开展肌少症的机制研究及治疗药物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清镍纹样蛋白(Metrnl)、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武汉市汉阳医院老年病科治疗T2DM患者24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55例和无肌少症组1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etrnl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FABP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清Metrnl、E-FABP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etrnl、E-FABP水平与T2DM合并肌少症特征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etrnl、E-FABP水平预测T2DM合并肌少症的价值;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2DM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肌少症组血清E-FABP、T2DM病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少症-5(SARC-F)评分高于无肌少症组,血清Metrnl、体质量指数(BMI)、步速、握力、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低于无肌少症组(t/P=8.839/<0.001、5.723/<0.001、6.116/<0.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和认知功能受损现状,探究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的风险关联。方法 共纳入四川省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915例,分为2组,其中肌少症组71例(男性42例,女性29例),平均74.49岁;非肌少症组844例(男性422例,女性422例),平均68.27岁。比较肌少症与非肌少症老年人之间在社会例口学、体质量指数(BMI)、生活方式、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探索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性,分析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的风险关联。结果 总体上,肌少症老年人年龄高于非肌少症老年人,BMI偏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得分更低,且经过性别分层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P<0.05)。肌少症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高于非肌少症老年人(P<0.05),但经过性别分层后发现,男性肌少症老年人与非肌少症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内,吸烟、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得分、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少症组内这种差异仍然存在(P<0.05)。控制混杂因素〔性别、年龄、BMI、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吸烟和户外运动时间)、用药情况、抑郁、慢性病〕后,肌少症与认知功能障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2.63,95%可信区间CI):1.33~5.21,P=0.005〕。经过性别分层后,女性中,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性仍存在OR=2.59,95%CI:1.15~5.85,P=0.022),男性中,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不再具有相关性(P=0.303)。结论 肌少症可能会增加患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女性肌少症患者应尤其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共病、相位角与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相关性,以及慢性病共病、相位角对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年龄≥60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筛查。收集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用药数、共病数、有无骨质疏松症、有无吸烟史等),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铁蛋白、维生素D、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果。计算年龄调整后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采用InBody S10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检测仪进行人体成分测试,记录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相位角(phase angle,PhA)。部分患者接受握力测量。肌肉质量减少采用2019年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推荐...  相似文献   

15.
小编 多病共存是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共病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共病患者出现慢性病急性加重或合并感染等情况时,多需要住院治疗。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医疗及出院后健康管理成为老年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必须面对的挑战。因此,为需要了解老年患者共病组成情况及临床特征。闫巍作者等人调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60岁共病住院患者的共病组成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为老年共病患者的医疗工作和健康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年龄≥60岁的非重复住院共病患者761例;男465例,女296例;<80岁患者125例,≥80岁患者636例。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患慢性病数量为2~16个,其中31.4%(239/761)的患者患9种慢性病,19.3%(147/761)的患者患11种慢性病,18.0%(137/761)的患者患8种慢性病。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慢性病累及系统数量为2~9个,其中27.9%(212/761)的患者累及5个系统,25.9%(197/761)的患者累及6个系统,12.2%(93/761)的患者累及4个系统。 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74.9%(562/761)患高血压,73.9%(561/761)患高脂血症,66.8%(505/761)患脑梗死,48.1%(366/761)患冠心病,38.1%(290/761)患糖尿病。 不同性别患者神经系统疾病中脑梗死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中前列腺增生、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其他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患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于<80岁患者(P<0.05)。18.7%(142/761)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患有系统肿瘤,其中以消化系统肿瘤为主。41.3%(314/761)的患者由于急性感染入院。46.5%(354/761)的患者发生感染(40例为院内获得性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占82.8%(293/354)。≥80岁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80岁患者(P=0.001)。发生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贫血加重、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受损、胃肠功能紊乱、压疮、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日均费用高于未发生感染患者(P<0.05)。 本文提示 提示1:临床医师在接诊老年共病患者时,不能孤立地诊治某一独立疾病,不能机械地套用针对某一单一疾病制定的指南,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整体,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应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帮助老年人恢复功能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 提示2:临床医师在老年共病住院患者的诊治中尤其需要关注心脑血管方面的基础疾病。 提示3:骨关节病患病率为34.0%,居第6位。老年人多病共存,住院后肌肉减少症(肌少症)、衰弱进一步加重,加之多重用药,增加了跌倒风险,严重者可导致骨折,进而使疾病更加复杂化。因此,对于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应关注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问题,住院期间加强照护,预防跌倒,防止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示4: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慢性贫血发生率约为1/5。慢性贫血使各个器官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导致多种危害,如贫血与直立性低血压相关,合并贫血的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再入院及3个月内病死率均增加。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老年患者的贫血状态,积极寻找病因,纠正贫血。 提示5: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发:生感染的老年共病患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患者,除了积极抗感染及关注基础疾病以外,还应警惕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关注血红蛋白、清蛋白等指标,注意改善其营养状况。 提示6:呼吁力发展全科医学,培养老年科医师全科理念以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综合的医疗服务。 小结 老年共病患者多数患9种慢性病,慢性病可累及4~6个系统,以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多发。老年共病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在住院期间容易出现多种急性并发症,疾病负担增高。因此,临床医师在老年患者的医疗工作中,应关注老年多病共存现象,为老年患者实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和健康管理。 文章点评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综合科一个自然年的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各种慢性病诊断依据、病历资料中的出院诊断、资料真实可靠,可为老年共病研究及制定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共病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第一手数据。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属单中心研究,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综合科住院患者,病源多来自附近老年居民及国家大机关、部委老干部,且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超过80%,存在选择偏倚,研究结果尚缺乏代表性,今后还需进一步收集多中心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另外,目前部分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聚焦在老年综合征。本研究中共病定义为各系统慢性病,没有包括老年综合征,没有关于老年失能(包括视力下降、耳聋、大小便失禁、便秘、肢体活动障碍、肌少症、衰弱等)情况的数据。当前,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肌少症和衰弱,国内外关于上述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取得一定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等速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膝关节屈伸肌肌力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坚持易筋经锻炼,共8周;对照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测定两组膝关节角速度为60°/s、120°/s、180°/s时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和屈膝肌与伸膝肌比值(H/Q)的变化。结果:在不同角速度时,治疗组治疗后屈伸肌群的PT、TW、AP或H/Q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功法易筋经能提高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膝关节伸肌群肌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和骨骼肌减少症(肌少症)均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 两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 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和影响。文章主要对老年房颤合并肌少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筛查、评估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潘云菲  胡梦杰  赵费敏  任菁菁 《浙江医学》2022,44(23):2577-2582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肌少症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发病机制复杂,并可能导致跌倒、残疾、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后果。传统诊断方法繁琐,耗时,故临床应用受限。为了更好地管理肌少症的问题,人工智能等手段应运而生。目前肌少症人工智能诊断方面的大部分研究利用机器学习实现CT/MRI图像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自动分割,小部分研究则是基于非影像学图像等结构化信息而开展,但缺乏大样本的适合中国人群背景的研究。本文就人工智能在肌少症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与肌少症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肌少症的发生、发展,概述了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脂质沉积、线粒体损伤等与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中医认为2型糖尿病归属消渴范畴,病机与五脏衰弱、脾肾不足相关.肌少症在中医理论中可归类于痿证、虚劳的范畴,病机与脾肾不足、五脏衰败有关.两者病本在脾胃亏虚、肾气乏...  相似文献   

20.
老年住院患者代谢综合征指标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代谢综合征指标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43例具有肌少症风险的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51例)与非肌少症组(92例),分析代谢综合征指标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及LDL-C与RASM呈负相关(P<0.05),HDL-C与RASM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及LDL-C是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收缩压及LDL-C是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腰围、收缩压及LDL-C水平增加的老年住院患者患肌少症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