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不同人群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信念、行为情况,比较事故驾驶员、非事故驾驶员和社区居民中非驾驶人员知识、信念、行为的不同,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以及社区居民中非驾驶人员知识、信念、行为情况。结果 调查了170名事故驾驶员、167名非事故驾驶员和175名社区居民中的非驾驶员。事故驾驶员与非事故驾驶员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态度、行为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事故驾驶员的知识知晓率和交通安全相关行为遵守情况均低于非事故驾驶员(P〈0.01),态度方面认知率高于非事故组驾驶员(P〈0.01)。非驾驶员的社区居民观看过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片和愿意接受道路安全的免费教育的人数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62.86%和75.43%)。结论 不同人群道路交通伤害知识、态度、行为存在差异,事故驾驶员的道路交通知识知晓率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相关行为低于非事故驾驶员,是导致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驾驶员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信念行为情况,比较事故驾驶员与非事故驾驶员知识、信念、行为的不同,从而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的一般情况及驾驶员相关情况.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170名事故驾驶员和167名非事故驾驶员,结果显示:事故驾驶员与非事故驾驶员,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态度、行为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事故驾驶员的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均低于非事故驾驶员.[结论]驾驶员的知识、信念、行为是导致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针对驾驶员进行道路交通伤害知识、信念、行为的干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市社区居民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和行为情况,针对社区居民道路交通伤害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有效开展社区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多级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调查社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干预前后的资料,并分析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居民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居民,知识知晓率干预效果比较理想,行为行成率干预效果存在着一定差异。干预后,男性的行为改变较明显(χ^2=7.67,P〈0.01);20~30岁人群(χ^2=2.96,P〉0.05)、大学、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χ^2=2.03、3.34、2.04,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人群(χ^2=2.85、12.41、0.44,P〉0.05)的行为干预效果最不理想。结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医疗卫生人员伤害及安全社区的认知水平、态度、行为情况,为开展伤害健康教育及建设安全社区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612人,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集中调查,其中资料完整的596人。结果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疗卫生人员伤害及安全社区总知晓率为79.43%,其中能准确回答伤害定义的仅有8.89%,知晓安全社区的有25.38%,1年内有过不安全行为经历的有97.15%,男性医务人员知识知晓情况高于女性,但伤害行为发生率高于女性。认同应由社区医务人员对居民进行伤害防治教育的有45.77%,曾在日常工作中参与居民伤害防治教育工作的只有0.13%。结论该市社区医疗卫生人员对伤害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对伤害定义和安全社区缺乏了解,应加强对其进行伤害及安全社区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知识、信念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情况,从而为开展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的方法,分别确定具有城区、近郊区和远县特征的区县各1个。然后分别确定每个区县的2所初中和2所高中作为被调查学校。最后,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每个被凋查初中学校的初一、初二年级和高中学校的高一、高二年级各两个班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平均得分为64.1分,各年级之间学生平均知识得分无明显差别(F=2.738,P〉0.05);听说过道路交通法的中学生比例为85.7%,在学校接受过交通法教育的中学生只有68.1%。认为交通安全应该由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同负责的学生比例为69.5%。在调查前一月至少有过1种以上违章行为的中学生比例达60.6%,有过2种以上违章行为的比例为43.3%;在过去一年中有14.0%的中学生发生过交通事故,其中有37.0%的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结论 北京市中学生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开展以宣传道路交通法为主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清丰县城乡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信念及健康行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2013年清丰县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3 27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3 400人,居民知晓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18.06%的居民知道高血压是可以预防的,8.25%的居民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结论根据社区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居民从知识信念向健康行为转变,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朝阳区中学生道路安全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促进活动对中学生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干预效果,以便为学校开展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朝阳区4所中学的1 492名中学生进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基线调查,在干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知识得分比干预前上升了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为得分干预后比干预前上升了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听说过交通法的学生比例较干预前上升了8.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对于交通安全负责者的态度变化不大;干预活动对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受伤情况有一定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结论对中学生进行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广西部分农村居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y,RTI)的发生多与人们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道路环境状况相关,本研究对广西4个县农村地区居民进行了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以了解该地区居民对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行为现状,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RTI预防和控制的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交通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为交通伤害的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 2015年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6个街道72个居委的39 080名居民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交通法规及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道路交通伤害防控的信念态度、前一月参与交通过程中的违章情况、过去一年交通伤害发生情况。 结果 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61.79±15.94)分,男性得分(62.74±15.50)高于女性(60.85±16.31)(P<0.001),常住人口得分(62.04±15.68)高于非常住人口(58.85±18.52)(P<0.001),0~<15岁得分最低,35~<60岁年龄段得分最高,整体呈上升趋势(P<0.001),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P<0.001)。33.05%的居民不愿了解交通法律法规及交通安全知识,6.49%的不知道我国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6.13%的认为道路交通伤害不可以预防, 2.88%的认为交通伤害带来沉重负担,在调查前一月内, 至少有1种违法违章的占49.81%;经常、有时违法违章者分别为0.69%、2.00%。违法违章率随年龄增加在上升,35~59岁年龄段最高。 结论 杨浦区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知识、信念及行为均存在一定不足,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树立和保持正确信念与积极态度的同时,更应严格执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社区居民道路交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居民道路交通安全行为情况,从而为全面开展社区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多级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调查社区,然后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女性在闯红灯、扒车、强行拦车和乘坐驾驶员是酒后驾驶的机动车等违章问题上的行为正确得分比男性高,而在绿灯闪烁时应该如何处理方面得分比男性低。不同婚姻状况的居民行为得分不同,离异人员闯红灯率较高;未婚人员骑车戴耳机和骑车撑伞的人数较多;丧偶的人中,曾经有过无证驾驶经历的人数较多。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的升高,乘坐机动车时系安全带的比例上升;曾经乘坐机动车是驾驶员酒后驾驶的比例上升。结论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居民,道路交通安全行为均有不同,应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居民开展针对性较高的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和态度情况,为有效开展社区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多级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某社区居民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和态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居民,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和态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年龄居民的非机动车行车知识正确率不完全相同(Х^2=10.587,P〈0.05);男性居民交通法规知晓率、非机动车行车知识正确率、电动自行车知识正确率均高于女性(Х^2=6.996、9.059、4.945,P〈0.05);不同婚姻状况居民知识态度无明显不同(P〉0.05);文化程度不同,居民对交通警察指挥手势及交通信号认识的正确率、高速公路限速知识正确率、机动车驾驶知识正确率、非机动车行车知识正确率不完全相同(Х^2=18.743、27.673、19.944、28.356,P〈0.05);经济收入不同,交通法规知晓率、对交通警察的手势及交通信号认识的正确率、高速公路限速知识正确率、非机动车行车知识正确率不完全相同(Х^2=16.433、22.597、23.664、11.117,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4万元人民币的居民愿意接受交通安全免费教育的人数最高(Х^2=13.233,P〈0.05).[结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及其流行特征、卫生服务现状,为进一步开展社区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于2004年4~8月对广州市13个区(县级市)1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询问调查,了解其伤害发生及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共调查25177人,伤害发生率为3.83%,标化率为3.85%,伤害类型前3位为跌伤(2.24%)、车辆伤(0.58%)和锐/钝器伤(0.48%);男性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伤害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及住房面积伤害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害患者家庭距离最近医疗点的平均步行距离为500米,患病后选择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只占4.5%;69.8%的患者未到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86.9%的患者未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上门服务;有87.2%患者表示患病后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给予服务。结论应加强社区伤害综合防治,创建安全社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掌握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个村,3个居委会,每村(居委会)随机抽取80~100户,年龄为18~79岁的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801人。结果顺义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26%,安全与急救知识知晓率最高,达77.53%;而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最低,为66.02%。从年龄看,30~39岁知识知晓率最高,40岁以后知识知晓率呈下降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知识知晓率最低。同时随着学历、经济收入的增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也逐步增高。结论顺义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水平总体不高,距离85%的指标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程度、经济条件以及年龄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的影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确保2018年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崇文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崇文区参加健康体检的常住居民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现状及认可程度调查。结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的满意率为22.67%。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劣势的调查中,90.25%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健康教育知识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但92.54%的人觉得大医院在健康教育方面更具有权威性。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日常保健知识需求最高,为90.63%,其认可率也最高,为96.56%;对儿童与青少年视力保护保健知识的需求率最低,为23.90%,其认可率也最低,为1.23%。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机构能够提供经济、快捷、质优、方便的健康教育,但也存在着卫生服务水平不高的现状,应在加大社区健康教育覆盖面的同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兰州市社区居民心血管疾病认知、危险行为、知识获得途径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态度,为进一步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行为提供依据。方法以兰州某区为研究现场,并以该区内33个社区中15岁以上的2 466名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血管病人高血压认知、戒烟、戒酒以及规律运动率高于非心血管病人,77%的居民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获得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92.73%的居民希望获得便利社区卫生服务,46.92%的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常见病时就诊医院。结论居民心血管疾病认知率较低,心血管病人危险行为改变情况好于非心血管病人,居民愿意获得便利的社区卫生服务,因此,在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时应当以社区为基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省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和应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解决因不合理就医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和因应急能力低下引发的对生命安全的威胁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城乡居民2041人进行调查。结果城乡居民拥有至少一种医疗保险的占95.6%,在身体感到不舒服时首先选择自行购药的占64.5%,城乡居民应急知识中知道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只有22.3%,知道怎么做心肺复苏的有18.4%,认识生物安全标识的有3.7%,89.9%的居民没有接受过合理就医的指导;94.3%的居民没有接受过心肺复苏的急救培训。年龄、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为其他对应急能力的影响为负作用,文化程度、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离家最近的医疗机构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对应急能力的影响为正作用。结论急需动员社会各有关部门利用各种机会对城乡居民进行正确就医和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培训,以提高大众合理就医和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资料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资料的需求,为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3600名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家中健康教育资料拥有率:慢性病防治资料居第1位,传染病防治资料居第2位,心理保健资料居第3位,其他顺位依次为消防、交通安全、环保、妇幼保健、伤害急救、康复、优生优育及其他资料。居民最想获取的健康教育资料:心理保健资料和慢性病防治资料并列第1位,传染病防治资料居第2位,伤害急救资料居第3位,其他顺位依次为环保、康复、妇幼保健、消防、交通安全、其他及优生优育等资料。居民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居第1位,互联网居第2位,报纸居第3位,其他顺位依次为杂志、宣传册或折页、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家人、朋友或同事、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栏及其他。结论健康教育资料供给派发不足,人际传播的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居民消防、交通安全意识有待加强,要积极利用电视、互联网和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天津市15-24岁年龄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使用PPS(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在16个区抽样,每区抽取3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抽样单位,每个居委会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0个家庭户,每个家庭户采用KISH表抽取1名调查对象,每个居委会完成50份调查问卷。结果 15-24岁年龄组人群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0.77%,健康知识和理念具备率为24.52%,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具备率为22.12%,健康技能具备率为13.78%。15-24岁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在健康素养、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4岁年龄组人群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为41.84%,传染病预防素养具备率为25.01%,慢性病预防素养具备率为16.73%,安全与急救素养具备率为54.98%,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为9.85%,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为32.65%。15-24岁年龄组城乡与农村居民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4岁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健康信息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24岁年龄组人群的健康是至关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各学校应加大教育力度,在中学、大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同时各企业应该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提升员工健康素养继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