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H5亚型禽流感病毒单抗-生物素捕获ELISA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制备过敏性哮喘模型,腹腔注射抗原(卵蛋白,OA)致敏豚鼠,2周后使豚鼠吸入雾化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以正常豚鼠为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细胞及BALF细胞总数及气道反应性,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动物造模是否能模拟哮喘的病理状态。结果表明卵蛋白激发后,豚鼠的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细胞总数较对照组增高,吸入组胺后气道内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病理学结果显示为嗜酸性炎性浸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检测及血清嗜酸细胞检测,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检查在EB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EB患者作为实验组及1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检测及血清嗜酸细胞检测。结果实验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比例为(23.1±11.3)%,而对照组为(0.261±0.23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在EB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且效果优于外周血嗜酸细胞检查。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行制备的抗IL-5单克隆抗体(McAb)干预哮喘豚鼠模型,以初步了解该单抗在体内的功能。将鸡卵清蛋白致敏成功的豚鼠哮喘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McAb和生理盐水干预,比较致敏前、干预前和干预后外周血嗜酸细胞数(PBEC)变化及两组动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差别。结果显示干预后单抗组PBE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单抗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细胞计数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所制备的抗IL-5单抗具有在体内中和IL-5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丙卡特罗和氨茶碱对致敏豚鼠模型咳嗽反应的作用。方法通过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咳嗽变异型哮喘豚鼠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丙卡特罗和氨茶碱,观察吸入辣椒素溶液诱导的咳嗽反应、气道对乙酰甲胆碱的反应性(PC150)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数量及成分。结果丙卡特罗和氨茶碱对正常豚鼠的咳嗽反应无影响,但明显抑制卵蛋白致敏和激发豚鼠增高的咳嗽反应,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9%和48%(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下降(P〈0.05),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和成分无改变(P〉0.05)。但丙卡特罗和氨茶碱的作用无差别(P〉0.05)。结论丙卡特罗和氨茶碱通过支气管舒张作用减轻模型豚鼠的咳嗽反应,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剂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哮喘小鼠外周血IL-18水平与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方法24只BALB/C鼠随机分为两组,B组小鼠腹膜注射OVA抗原3次后给予雾化OVA抗原激发哮喘。末次激发后24h处死小鼠。ELISA法测定哮喘小鼠外向血IL-18水平,获取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板法与组织染色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结果哮喘小鼠外周血IL-18升高,且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组小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哮喘的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蛙鸣粉防治过敏性哮喘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卵蛋白致敏激发豚鼠哮喘,观察蛙鸣粉对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EC)、NO,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其cAMP、LPO水平以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同时观察蛙鸣粉对豚鼠离体气管条平滑肌的作用。;对小鼠耳迟发超敏反应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提示:蛙鸣粉防治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机理可能通过提高皮质醇激素,抑制免疫功能,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介质释放,调节神经递质,降低气道高反应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卵蛋白致敏哮喘豚鼠动物模型,并对其淋巴细胞白介素-2诱生能力和白介素-2mRNA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致敏哮喘豚鼠腹腔灌洗细胞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主要是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致敏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22.56±2.44ng/ml)和腹腔灌洗液(20.28±3.24ng/ml)的淋巴细胞白介素-2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4.23±4.71ng/ml,P<0.05)和腹腔灌洗液(10.37±2.48ng/ml,P<0.05)的淋巴细胞白介素-2分泌水平。哮喘豚鼠腹腔淋巴细胞与支气管肺泡淋巴细胞的白介素-2分泌水平呈正相关(r=0.66,P<0.05)。采用PT-PCR方法发现,哮喘豚鼠腹腔灌洗细胞白介素-2mRNA的表达(2799±678cpm)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淋巴细胞(611±103cpm,P<0.01)。本研究提示哮喘豚鼠白介素-2活性的增高是其淋巴细胞白介素-2mRNA表达增高的结果,增高的白介素-2可在酸性粒细胞募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咳喘方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咳喘方治疗哮喘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哮喘豚鼠模型,将60只符合实验标准的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咳喘方组,镜下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肺组织嗜酸细胞浸润和凋亡的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肺组织嗜酸细胞Fas和bcl-2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咳喘方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计数和肺组织嗜酸细胞浸润的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而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的数量则高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咳喘方组肺组织嗜酸细胞凋亡基因Fas的表达较其他组增强,而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较泼尼松组和模型组低。[结论]中药咳喘方能减少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细胞的浸润,促进嗜酸细胞凋亡基因Fas的表达,诱导嗜酸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疗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幼龄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直接计数和白介素-5(IL-5)的影响,探讨补肺益肾方减轻幼龄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机制。方法:24只健康幼龄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以卵蛋白致敏激发制备豚鼠哮喘模型,在细胞计数板上计数细胞总数和EOS直接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IL-5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细胞总数和EOS直接计数高于正常组,中药组细胞总数和EOS直接计数低于模型组;模型组IL-5水平高于正常组,中药组IL-5水平均低于模型组。结论:补肺益肾方可通过降低气道IL-5水平、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来减轻气道炎症,从而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易喘平胶囊(补肾活血法)对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易喘平胶囊组(n=8),制备卵蛋白致敏的哮喘模型,高碘酸希夫(PAS)法检测各组小鼠气道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及黏液分泌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黏液蛋白MUCSAC mRNA的水平,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及细胞总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自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韩树人教授谈“哮喘专主于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历来为医家所重视。韩树人教授在研究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提出了“哮喘专主于风”的理论。详细分析了临证时的分型特点,阐明哮喘发作程度有轻重之分,证型有寒热之别,缓解时肺脾肾各有所虚,但辨证总须与“风”紧密联系,抓住这一中心环节进行遣方用药,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共同参与模式”在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盛道  张义山 《医学与社会》1997,10(4):28-29,32
病人用药依从性不佳是目前医学实践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科于1996年1 ̄12月,通过“共同参与模式”对50例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差数进行指导,使其用药依从性提高达75%,且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明显改善,进而达到了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这种模式,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咳喘落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组69例采用咳喘落治疗,对照组70例予小青龙合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3%,两组疗效相当;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咳喘落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基本状况,以利于提高哮喘患者系统教育管理水平。方法选取2000—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47例北京地区哮喘患者,问卷调查其病情控制现状、对哮喘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质量等,共回收有效问卷31份。结果我院患者在规律吸入激素、肺功能检查方面,均优于亚太地区、中国大陆、西南地区(P〈0.05),与北京人民医院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生命质量方面优于我国部分南方地区(P〈0.05);在认识哮喘的炎症本质、呼气峰流速每日使用、与医生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及症状控制、患者对病情的评价方面,与亚太地区、西南地区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北京人民医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我院在教育患者规律吸入激素和肺功能检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影响我院哮喘症状控制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患者对哮喘炎症本质认识不够、病情估计不足及呼气峰流速每日使用情况不佳有关。  相似文献   

15.
辛苍合剂对哮喘小鼠白细胞介素4、5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拟从影响哮喘动物白细胞介素4、5(IL-4,IL-5)的角度探讨辛苍合剂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先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激发建立小鼠哮喘动物模型,后采用腹腔注射辛苍合剂治疗。设立辛苍合剂治疗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治疗一周末用ELISA法检测IL-4、5。结果:正常组IL-4、5均低于模型组(P<0.05);辛苍合剂治疗组IL-5低于模型组(P<0.05),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苍合剂治疗组IL-4的浓度同哮喘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辛苍合剂可以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L-5。  相似文献   

16.
小儿敷贴粉对哮喘大鼠气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小儿敷贴粉对哮喘大鼠气道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中药A组(小儿敷贴粉外敷,日1次)、中药B组(小儿敷贴粉外敷,隔日1次)、西药组(灌胃地塞米松)、中西结合组(小儿敷贴粉、地塞米松),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卵蛋白致成哮喘大鼠模型。经用药物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切片情况,各组大鼠气道管壁厚度和面积的变化,以及各组大鼠气道平滑肌厚度和面积的变化。结果 肺组织病理观察提示,小儿敷贴粉可以减少支气管黏膜脱落、炎细胞浸润,减轻肺组小灶性炎症变化;大鼠气道管壁厚度和面积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各药物组大鼠气道平滑肌厚度和面积均较模型组显改善。结论 小儿敷贴粉可明显降低哮喘大鼠肺部炎性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17.
冬病夏治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79例。治疗组采用在三伏天给予自制中药丸穴位敷贴天突、大椎结合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和茶碱缓释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变及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确切满意,且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少,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哮喘的反复发作主要责之于“宿痰”伏肺,治疗多从化痰着手.韩新民教授认为,“瘀”亦是哮喘难以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痰瘀互结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理机制,并于2003年提出了“活血通腑法是治疗哮喘发作期的重要法则”的学术观点.对此学术观点从临床、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痰瘀关联、肺肠相关的机制,证实了“哮喘必当活血通腑”是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治疗法则之一.通腑能够急折哮喘危重之病势、化瘀可以去除哮喘之病根,对于控制哮喘发作及反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小儿治喘灵口服液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小儿治喘灵口服液(主药:熟地黄,山药,桂枝,黄芪,沙参,银杏,白术等)对小儿哮喘的疗效。将7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用中药(小儿治喘灵口服液),西药(贝可乐 卡介菌多糖核酸 酮替芬)和中西药(两相加)治疗,判断疗效及测定肺功能。结果:经治疗后临床有效率A组为65.2%,B组为78.3%。C组为100%;肺功能变化显效率A组为70.0%,B组为68.2%,C组为95.5%,A组与B组的疗效差异无显性意义。C组的疗效优于A、B两组,动物实验证明;小儿治喘灵口服液能降低气道阻力,降低肺的顺应性,与西药合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动物肺组织病理切片证实,中西药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肺泡轻度扩大,虽有肺泡壁增厚,但支气管黏膜较完整,小白鼠对小儿治喘灵口服液的最大耐受量为80g/kg,常规剂量口服给药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