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斑蝥酸钠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体外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斑蝥酸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斑蝥酸钠作用24 h均可使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明显抑制(P<0.01),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细胞增殖阻滞于G1期。结论斑蝥酸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莪术3个不同品种蓬莪术、广莪术和温莪术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凋亡及核质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胃癌及中药抗肿瘤复方中莪术药材的品种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BGC823,加入高、中、低剂量莪术不同品种含药血清,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胃癌细胞BGC823增殖抑制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BGC823凋亡,应用Image.pro.pius.5软件分析了各药物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BGC823核质比的作用.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温莪术大小剂量、广莪术大中剂量及蓬莪术中剂量含药血清在加药后48 h都能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P<0.05),抑制率以温莪术大剂量最高(P<0.01).温莪术对BGC823的凋亡抑制作用较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莪术大剂量含药血清组对胃癌BGC823核质比的作用较大,细胞出现核固缩,核质比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变小.结论 蓬莪术、广莪术和温莪术含药血清均能明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凋亡,温莪术大剂量含药血清组对胃癌BGC823核质比的作用较大.莪术品种用于治疗胃癌时建议选用温莪术.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正常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十二指肠快波振幅与快波持续时间为指标 ,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各组拆方对正常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 ,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影响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差异性 ,为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的总结提供一个实验研究的参照。实验结果表明 ,甘调药组、辛开苦降药组、辛开甘调药组和全方组对十二指肠快波振幅与快波持续时间起到增强作用 ;而辛开药组、苦降药组、苦降甘调药组对十二指肠快波振幅与快波持续时间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为指标 ,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实验性慢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活动的影响 ,以期深入探讨其配伍机理。根据中医组方原理 ,将该方拆分为辛开药组 (半夏、干姜 ) ,苦降药组 (黄芩、黄连 )、甘补药组 (人参、炙甘草、大枣 ) ,并交互组合成辛开苦降药组、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辛开苦降甘补药组 (全方组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辛开组、苦降组、甘补组、全方组PCNA指数增高 (P <0 0 1) ,以全方组最为显著 ,辛开甘补组呈增高趋势 ,辛开苦降组呈降低趋势 ,无统计学意义 ,苦降甘补组PCNA…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酸钠(NaB)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系BGC823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NaB处理胃癌细胞BGC82324~96h后,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并呈浓度(P<0.01)及时间(P<0.05)依赖性;1.0,3.0,5.0mmol/L NaB处理72h后,BGC823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S期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NaB对胃癌细胞系BGC823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ADS)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DADS处理组和DADS未处理组.进行体外细胞培养,通过MTr法检测DADS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通过免疫组化检测sma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MTT实验显示DADS作用于BGC823细胞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增高,流式细胞术显示DADS明显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处理组较未处理组snlae表达明显增加,而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DADS可体外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使该细胞阻滞于G2/M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mac及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白头翁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白头翁对诱导胃癌BGC823细胞株凋亡过程的影响作用,探讨白头翁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胃癌BGC823细胞株为研究对象,MTI'法检测不同浓度白头翁对BGC823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白头翁作用胃癌BGC823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结果白头翁对BGC823细胞活性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白头翁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可能由于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所致。结论白头翁能诱导胃癌BGC823细胞株发生细胞凋亡,有望成为胃癌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薯蓣皂苷元抑制胃癌增殖及转移的主要途径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使用1,10,100 μg/mL浓度薯蓣皂苷元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和胃癌BGC 823细胞,制作细胞生长曲线,观察薯蓣皂苷元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选取一定浓度的薯蓣皂苷元处理HUVEC和BGC 823细胞,体外成管实验和划线法分别检测药物处理对血管内皮细胞成管能力及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将BGC 823细胞接种到裸鼠制作皮下肿瘤模型,连续静脉注射薯蓣皂苷元,分析比较其对皮下肿瘤的抑制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薯蓣皂苷元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活性(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而相同处理方式对BGC 823细胞的增殖活性基本无影响;10 μg/mL的薯蓣皂苷元对BGC 823细胞的迁移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明显抑制HUVEC细胞体外成管能力;与模型组比较,薯蓣皂苷元给药组肿瘤抑制率明显增高(达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薯蓣皂苷元可以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影响肿瘤血供,并最终抑制皮下肿瘤模型的增殖,同时,其可通过直接的作用抑制胃癌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3,4-二氯异香豆素(DCI)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DCI加入BGC823胃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Annexin Ⅴ/PI法及电镜观察DCI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DCI可明显抑制BGC823细胞体外增殖,随着DIC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流式细胞术显示DCI可诱导胃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被阻滞在G1期;电镜观察发现,经DCI处理后的部分细胞具有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结论:DCI可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硝酸镓、顺铂单药及二者联合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作用,观察其对胃癌BGC823细胞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胃腺癌BGC823细胞培养及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凋亡细胞进行测定;MTT技术对肿瘤细胞增殖进行测定。结果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硝酸镓对BGC823细胞作用呈剂量一时间依赖效应;小剂量硝酸镓与顺铂配伍应用能大大提高顺铂作用效应,配伍高浓度组在24h、48h、72h的抑制率为70.0%、71.4%、72.3%。结论硝酸镓对胃癌细胞的作用与顺铂无明显差异,为肿瘤治疗及制备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炎症性肠病肠道免疫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出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组(辛开组、苦降组、甘补组)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MI数据库筛选炎症性肠病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将二者交集后采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绘制PPI靶点蛋白作用网络图,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药物与炎症性肠病的信号通路。结果:通过筛选得出半夏泻心汤的有效活性成分129个、辛开组(半夏+干姜)的有效活性成分43个、苦降组(黄芩+黄连)的有效活性成分104个、甘补组(人参+甘草+大枣)的有效活性成分121个。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半夏泻心汤组中Quercetin(槲皮素)、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Kaemoferol(山柰酚)、Stigmasterol(豆甾醇)、Baicalein(黄芩素)等药物活性成分与PTGS1、AR、ESR1、PRSS1、PPARG等与IBD疾病靶点关系较为密切,并可能通过参与AGE-RAGE、TNF等信号通路发挥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β)处理时,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情况以及雌激素受体ERα36表达的变化,探讨E2 β在胃癌生长调节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BGC823细胞经10-10,10-11和10-12 mol/L浓度的E2β处理24 h和48 h.细胞生长通过WST1方法检测.RT-PCR,Western blot及灰度分析法检测ERα36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变化,其平均光密度值通过t检验分析,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ERα36蛋白在细胞中的位置变化.结果:E2β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生长,但随着其浓度的上升,E2β的促生长能力下降.E2β可促进ERα36 mRNA表达,该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E2β处理BGC823细胞24 h时,ERα36蛋白表达上升,48 h时,ERα36蛋白表达下降.ERα36蛋白定位于细胞膜,E2β对BGC823细胞ERα36蛋白定位无明显影响.结论:E2β可促进胃癌细胞BGC823生长.E2β-ERα36可能通过膜信号通路参与了胃癌细胞的生长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R NA干扰技术下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实验组(转染EGFRshRNA组)。构建针对EGFR基因的s和R 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胃癌BGC823细胞中,运用R 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GFR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实验重复3次。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GenSil-EGFR并转染BGC823细胞,shRNA下调EGFR的表达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GFR在mR 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下降,抑制率分别为58.6%和75.2%。shR NA转染24、48、72 h,WST-1法检测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情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4 h后三组差异不明显(F=0.326,P>0.05),48 h及72 h后,细胞增殖明显下降(F=68.25及274.45,P<0.001),有统计学意义。EGFR shR NA作用BGC823细胞72 h后,经Hoechst33258染色发现,实验组细胞核染色质边集,出现凋亡小体。结论靶向EGFR基因RNA干扰能够阻抑胃癌细胞BGC823细胞的EGFR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EGFR基因有望成为胃癌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窦黏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的影响,揭示辛开苦降法调节胃肠感觉过敏的机制,以便全面评价该法的科学性。方法:以FD大鼠为实验对象,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辛开苦降法对FD大鼠胃窦黏膜CGRP和SP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窦黏膜CGRP和SP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P〈0.01)。胃康宁组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对FD大鼠的治疗作用与调节胃肠感觉过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衰老细胞相关分泌表型条件培养基(SASP-CM)对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BGC823细胞分为3组:胃癌SASP-CM组、正常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CTR-CM)组和正常培养基(NOR-CM)组.利用紫杉醇(PTX)处理BGC823细胞构建衰老细胞模型并制备SASP-CM.使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验证衰老细胞模型的建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SP-CM中主要的衰老细胞相关分泌表型(SASP)因子的浓度;CCK-8法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ASP-CM对BGC82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35 nmol/L PTX诱导BGC823细胞72 h可建立稳定的细胞衰老模型,此条件下衰老细胞比例最高,为(66.95±3.54)%.SASP-CM中主要的SASP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γ干扰素(INF-γ)的浓度均高于CTR-CM(P均<0.01).培养48、72、96 h时SASP-CM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高于CTR-CM组和NOR-CM组(P均<0.05).SASP-CM组细胞的相对克隆形成率高于CTR-CM组(P<0.01)和NOR-CM组(P<0.05).SASP-CM组的S期细胞比例均高于CTR-CM组和NOR-CM组(P均<0.01),各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SASP-CM促进BGC823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KLFSF8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细胞株BGC823中CKLFSF8基因的表达;利用脂质体将CKLFSF8转染BGC823;倒置显微镜观察BGC823生长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KLFSF8基因转染前后BGC823细胞EGFR的表达。结果:BGC823生长过程中可测到CKLFSF8表达;CKLFSF8转染前后BGC823细胞株EGFR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LFSF8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EGFR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望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