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心肌梗塞常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其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自溶率为42.2%,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68.2%,常规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再通率为14.3%。三组间有显著差异(X^2=12  相似文献   

2.
用ST段预测法和QRS积分法计算32例冠状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和17例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最初和最后梗塞面积。结果显示,溶栓治疗组最后梗塞面积显著缩小(15.2±5.6%VS 22.4±6.2%,P<0.01),其中溶栓再通组最后梗塞面积显著小于最初梗塞面积(P<0.01),溶栓未通组虽最后梗塞面积缩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最后梗塞面积无显著变化(P>0.05)。溶栓再通组、未通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心肌挽救率分别为91.7%、25.0%和5.9%。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状动脉再通的酶学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50例,其中28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冠造)下进行溶栓治疗或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另有22例接受住院常规治疗。全部病例均系列测定血清肌酸肌酶(CK)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MB-CK)。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再通时血清CK及MB-CK水平骤升,峰值距AMI发病时间提前。MB-CK峰值距AMI发病时间≤14小时,提示与梗塞相关的冠脉再通,其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7.5%;CK峰值距AMI发病时间也可用于判别AMI静脉溶栓后与梗塞相关的冠脉再遁,但其敏感性与特异性比MB-CK稍低。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近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80年代以来治疗重点已从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转到旨在尽可能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塞面积及预防再梗塞方面。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激光冠脉成形术(CLA)、经皮血管腔内斑块旋切术(ATH)、金属血管支架(Stent)等治疗。使闭塞冠脉再通和/或再灌注,已成为AMI治疗的重要措施。 1溶栓治疗 Dewood等对AMI病人进行早期冠脉造影证实90%的病例有冠脉血栓,并通过CABG进一步证实造影结果。这一发现结束了多年来关于AMI与血栓因果关系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有冠脉再通障碍、早期再梗塞及自发出血等并发症,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可改善此弊端。反映体内纤维蛋白形成的血浆FPA(纤维蛋白肽 A)水平对抗凝治疗实施、冠脉开放和发现再发缺血可能有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塞病人334例,双盲随机分为实验组168例,对照组166例,二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及Alteplase(重组组织  相似文献   

6.
溶血栓药常用于治疗透壁性急性心肌梗塞(AMI),以图溶解冠脉内血栓而挽救心肌。但在冠脉恢复畅通后,还可能发生再次血栓形成、再梗塞以及复发性心肌缺血。早年报告指出,抗凝药例如肝素,可维持冠脉畅通,但其效果尚未确定。本文报告前瞻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早期冠脉造影证实,90%病人有血栓存在,这一发现奠定了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据记载1959年Fletcher等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剂治疗AMI.1960年BoyJes等证明局部使用纤溶制剂可迅速溶解大冠脉实验性血栓.1979年Ren-trop等进行冠脉溶栓法治疗AMI取得了显著效果.大量研究证明,溶栓疗法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降低AMI病死率等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一、治疗时机、治疗指征与禁忌症治疗时机:冠脉内血栓形成在症状开始3小时内输注溶栓药物最易溶解,早期给溶栓药使左室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邵氏报道120例AMI患者,其中发病即开始溶栓者22例,再通率100%;4小时内溶栓60例,再通率86%;而4~6小时溶栓者2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收住CCU病房,采取吸氧、绝对卧床、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抗心律失常、镇静止痛、PCI介入治疗等治疗措施。结果 42例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广泛前壁梗塞7例,前壁梗塞23例,下壁梗塞8例,下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4例。经治疗,38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90.4%,最终有37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88.0%,5例死亡,1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死亡率为11.9%。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可根据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综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PCI、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治疗方法,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溶栓疗法可望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大剂量尿激酶(UK)的静脉溶栓法(IVCR)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法(PTCR)对闭塞冠脉的再通率无差别。前者有快速投药的优点,然因未作冠脉造影,难以判断是否再通。本文总结56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患者的紧急冠脉造影所见与临床症状、心电图 ST 段及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探讨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对象与方法:对象为56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早期入院患者(发病3.4±1.5小时),为作 PTCR 进行了紧急冠脉造影。前壁梗塞计31例,下壁梗塞计25例。平均年龄57±9岁。男48例、女8例.溶栓疗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梗塞的早期再灌注问题,在梗塞冠脉旱期自然再通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中早已存在,不过以前尚未为临床医生所认识。近年来,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血栓栓塞所致,故开展了冠状动脉内或静脉血栓溶解疗法,使栓塞的冠状动脉早期再通,缺血心肌获得早期再灌注。由此,人们认识了早期再灌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0 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予苦碟子注射液 )和对照组 ,每组各 5 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及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组患者在行PTCA前 7天开始给予苦碟子注射液 4 0ml溶于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1次 d ,连用 4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各导联抬高的ST段振幅之和除以ST段抬高导联数的值下降≥ 5 0 %率与完全回落率显著提高 ,梗死部位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显著下降 ,核素分布异常节段计数、计分及核素心肌显像缺损范围份数和严重程度积分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具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 ,增加心肌缺血区灌注的作用 ,对AMI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94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52例(抽吸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2例(对照组).观察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下降率、住院病死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 ZEEK组1例(1.9%)发生无复流,住院期间无死亡;对照组中5例(11.9%)发生无复流,死亡2例(4.8%).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ST段下降率、住院病死率及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可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有可能改善术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STEMI符合溶栓治疗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和氯吡格雷组(47例),两组溶栓前均给予阿司匹林0.3g口服,氯吡格雷组于入院后即刻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改为75mg,1次/d,口服。观察两组治疗的血管再通率,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AMI、恶性心律失常、肺水肿等)的发生率。结果:较之对照组,氯吡格雷组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60.3%:74.5%,P〈0.05),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30d死亡及再发心肌梗塞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肺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对76例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发病至溶栓时间的6h为界分组,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本组冠脉再通率73.7%;轻度出血发生率11.8%,病死率15.8%,主要死因:心脏泵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6h组的冠脉再通率、轻度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分别是:84.0%、10.0%、8.0%;6~12h组分别是53.8%、15.4%、30.8%;两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0.01,<0.05);轻度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以显著提高AMI的救治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探索基层医院提高AMI治疗效果的新途径。方法将495例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的尿激酶溶栓和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120mg/次,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并发症、住院死亡率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再通率分别为61.8%、6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2%和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溶栓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并发症、住院死亡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川芎嗪治疗AMI能有效抑制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心功能降低的抑制作用近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兔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应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兔模型,模型成功后观察饲养1个月,随机数字法分为A假手术组、B手术对照组和C手术用药组.A组开胸冠状动脉穿线不结扎;B、C组开胸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兔AMI模型;C组建立模型后两次法耳缘静脉注射EPO 1000 ...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尿激酶(UK)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辅以阿司匹林及肝素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及其副作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h内者,42例给予静脉UK15例静脉内t-PA溶栓辅以静脉肝素及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表明,t-PA组、U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7%与57.1%(P<0.05),前者消化道与呼吸道出血并发症为13.3%,而后者为0(P<0.05)。本研究提示静脉t-PA溶栓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静脉UK,但出血合并症的发生t-PA组显著高于UK组。  相似文献   

18.
葛根素抗心肌缺血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自的:探讨葛根素对心肌梗死(MI)犬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12只犬随机分成葛根素处理组(G组)和对照组(C组),建立急性MI模型,分别给予葛根素和生理盐水,共21d,冠状动脉(冠脉)结扎前、后不同时间点行冠脉造影,术前及术后第22天查11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测量梗死面积及心肌血管面密度。结果:①G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C组。②冠脉结扎后2h和22dG组侧支血管明显多于C组。③在MI急性期,血小板聚集性和血粘度较梗死前明显塔高,而葛根素能阻止上述改变。④G组缺血区和梗死区心肌毛细血管和供血血管面密度较C组明显增加。结论:葛根素能促进大冠脉侧支循环的开放和形成,抑制MI后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MCE)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效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以及预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采用HP 5 5 0 0型超声心动仪 ,综合应用二次谐波、间歇成像和能量多普勒成像并采用高能量的超声波发射 ,对3 5例患者静脉注射利声显行MCE ,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 5例患者完成MCE。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中 ,再灌注治疗患者MCE图象评分与保守治疗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9例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 ,共 63个血管重建术相关的心肌节段 ,在心肌梗死急性期 ,介入治疗前MCE显示心肌有灌注 ( 1分或 0 5分 )的心肌节段存活性及术后灌注改善的可能性显著高于MCE无灌注 ( 0分 )的心肌节段 (P <0 0 5 ) ,在心肌梗死陈旧期 ,介入治疗前MCE显示心肌灌注良好 ( 1分 )的心肌节段的存活性及术后灌注改善的可能性显著高于MCE灌注不佳 ( 0分或 0 5分 )的心肌节段 (P <0 0 5 )。结论 :结合多种成像技术 ,利声显可行静脉MCE。MCE可以评估AMI再灌注治疗的疗效 ,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判断心肌存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治疗,加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与直接PTCA/Stent置入术临床疗效。方法:135例首次AMI患随机给予以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A组)和直接PTCA/Stent(B组)。68例患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后,接受rt-PA50mg治疗,67例直接PTCA和支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CAG),以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必要时做PTCA/Stent。本研究终点包括分析两组患的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左心室功能。结果:A组IRA开通率为91.0%,B组IRA开通率95.5%。患于首次PTCA前及在3周后用超声心电图测定两组患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患到达导管室时IRA血流已达TIMI3级(n=34其中A组24例,B组10例),最初和恢复期EF值分别为60.8%和62.5%,经介入治疗后变为TIMI3级(n=80),其中A组75%(33/44),B组为84.2%(47/57),最初EF57.0%和恢复期EF57.2%。从未获TIMI3级(n=21),其最初EF54.1%和恢复期EF53.2%为最低。结论:溶栓剂rt-PA50mg治疗加补救性PTCA/Stent与直接PTCA/Stent,在AMI中的疗效比较,可使IRA开通,有利于保护AMI患的左心室功能和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