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便失禁的护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大便失禁的护理较繁琐,不仅大大增加了护士及家属的护理工作量,而且大便对皮肤刺激性大,造成患者肛周皮肤溃烂,促进褥疮的发生,过量的清洗造成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易破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从2001年以来,我科有31例患者术后发生大便失禁,解稀水样便,经肛管插管负压吸引护理后无一例褥疮发生。现将该护理方法介绍给大家,为大便失禁患者的护理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新方法。材料成人用22号肛管,儿童根据年龄、身高选用粗细不等的肛管或胃管(婴幼儿尚未使用此方法),一次性负压吸引袋。使用方法将肛管末端润滑后轻轻自肛门插入15~20cm,过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性肛管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肛管低负压引流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肛周皮肤破损、护理时间和专项护理费用情况以及实验组拔除肛管后肛镜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肛周皮肤破损、护理时间和专项护理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除肛管后肛镜检查无一例发生充血、水肿和破损.结论:对大便失禁患者应用一次性肛管低负压引流,能有效减少肛周皮肤破损的发生,节约护理时间,降低护士劳动强度,节省患者医疗费用,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床位周转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有效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留置硅胶肛管接负压瓶持续低负压吸引法,对21例稀便失禁的患者引流效果与15例稀便失禁患者按传统的方法护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对大便失禁病人护理中,对粪便呈稀糊或水样状稀便,低负压引流能有效引流稀便.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留置肛管低负压引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稀便失禁,能防止肛周皮肤炎症,极大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护理工作量.是护理大便失禁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口负压吸引装置在合并大便失禁的危重病人肛周皮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于大便失禁的危重病人,通过对肛门使用造口袋连接2根一次性引流管,将1根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间断或者持续负压吸引为吸引管,压力-20~-40 kPa,另1根定期用灌食空针抽取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为冲洗管,冲洗结束后用橡皮筋捆扎.结果25例发生大便失禁危重病人中,造口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使用最长15.6 d,最短3.3 d,平均6.7 d;除1例Ⅲ度肛周皮肤损伤病人死亡外,肛周皮肤损伤Ⅰ度和Ⅱ度共16例病人停用造口袋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时,皮肤均愈合、潮红消退;肛周皮肤完好8例病人无出现皮肤损伤.结论造口袋负压吸引装置能够避免大便对肛周皮肤的刺激,保护肛周皮肤;加强危重病人观察,保证危重病人的安全,降低护理成本,有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可以在ICU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大便失禁伴腹泻患者,由于粪便刺激皮肤容易导致会阴部尤其是肛周皮肤出现红肿痛,甚至裂开,增加患者感染可能。传统的臀下置垫,便后清洁的护理方法,效果不佳且护理量大。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采取了留置肛管保护大便失禁伴腹泻患者肛周皮肤的方法,效果理想。但普通肛管留置困难,遂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大便失禁的病人护理比较繁琐,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还容易造成病人肛周皮肤溃烂,促进压疮的发生,过量的清洁则易使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出现破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糖尿病病人皮肤容易发生破溃并不易愈合;高龄病人,由于生理性改变,肛周括约肌松弛、收缩力下降,自控力降低,便液常在翻身、叩背、咳嗽、吸痰或很小腹压下,不经意自肛门流出,浸湿肛周造成皮肤损害.2009年5月-2010年7月,我科对87岁~95岁危重糖尿病大便失禁病人9例(均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解稀水样便),经使用肛管引流袋和内置卫生棉条两种方法护理后,无一例压疮发生.现将该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大便失禁的护理较繁琐,不仅大大增加了护士及家属的护理工作量,而且大便对皮肤刺激性大,造成患者肛周皮肤溃烂,促进褥疮的发生,过量的清洗造成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易破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从2001年以来,我科有31例患者术后发生大便失禁,解稀水样便,经肛管插管负压吸引护理后无一例褥疮发生。现将该护理方法介绍给大家,为大便失禁患者的护理提供一种可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两种留置肛管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留置气囊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在大便失禁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将 5 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2 8例 ,采用留置气囊肛管接负压瓶持续低负压引流法 ,对照组 2 6例 ,采用留置普通肛管持续低负压引流法。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肛门周围皮肤及直肠粘膜的完好情况。结果实验组引流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肛周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两组均未发现直肠粘膜受损病例。结论留置气囊肛管低负压引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稀便失禁病人 ,能有效地防止肛周皮肤炎症 ,极大地减轻病人痛苦和护士工作量 ,其效果优于普通肛管引流法 ,是一种理想的护理大便失禁的新方法 ,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气管插管作留置肛管与普通肛管效果对比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便失禁伴腹泻患者,由于粪便刺激皮肤容易导致会阴部尤其是肛周皮肤出现红肿痛,甚至裂开,增加患者感染可能。传统的臀下置垫,便后清洁的护理方法,效果不佳且护理量大。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采取了留置肛管保护大便失禁伴腹泻患者肛周皮肤的方法,效果理想。但普通肛管留置困难,遂将气管插管改作留置肛管临床应用,现将应用对比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危重患者大便失禁时采用多种不同的肛周皮肤护理方法,观察各种方法对预防肛周皮肤损伤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6例大便失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清水擦拭法加氧化锌软膏外涂;观察Ⅰ组给予3%硼酸溶液擦拭法联合皮肤保护膜及造口袋方法;观察Ⅱ组在给予3%硼酸溶液擦拭法联合皮肤保护膜及造口袋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经鼻气管软硅胶插管接低负压吸引器持续低负压吸引。对比观察三组患者肛周皮肤的状况和每日对肛周皮肤的护理时间,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三组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最高、观察Ⅱ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每日对肛周皮肤的护理时间比较,对照组最多、观察Ⅱ组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最低、观察Ⅱ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大便失禁的肛周皮肤护理,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不同的疗效,3%硼酸溶液擦拭法联合皮肤保护膜及造口袋的基础上加经鼻气管软硅胶插管接低负压吸引器,可以更有效预防肛周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对肛周皮肤的护理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肛周粘贴一件式造口袋对大便失禁肛周皮肤的保护作用已得到临床证实,但护士需经常排放,如排放不及时或由于造口袋容量有限而患者排泄量多时造口袋易被胀满爆开,引起渗漏和脱落,且排放粪水时散发的气味易造成环境污染。为了探索更高效的肛周皮肤护理方法,对48例大便失禁的患者采用肛周粘贴一件式造口袋收集粪水,合并应用中心负压或一次性负压引流瓶进行负压抽吸,结果显示负压吸引能有效排放气体和粪水,减少了护士排放的次数,同时延长了造口袋的应用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并减少臭味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合比较人工肛袋、气管导管、气囊导尿管和纸尿裤在大便失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好的大便失禁护理方法.方法 将160例大便失禁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40例.甲组使用一次性肛门袋,乙组使用8~9号带囊气管导管接负压引流器,丙组使用24号气囊导尿管接负压引流器,丁组使用一次性成人纸尿裤,比较四组引流大便效果,所需护理人力、护理时数、护理成本以及肛周/骶尾部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一次性肛门袋在引流大便效果、平均护理人力、平均护理时数、平均护理成本、肛周/骶尾部皮肤损伤等方面均优予气管导管、24号导尿管和一次性纸尿裤(P<0.01或P<0.05);气管导管和24号导尿管在平均护理人力、平均护理时数、平均护理成本、肛周/骶尾部皮肤损伤等方面均优于一次性纸尿裤(P均<0.01),引流大便效果劣于一次性纸尿裤(堵塞及脱出P均<0.01;渗漏P>0.05);气管导管在堵塞、平均护理人力、平均护理时数等方面均优于24号导尿管(P均<0.01),肠道损伤劣于24号导尿管(P<0.05).结论 大便失禁患者应用一次性肛门袋,能有效收集大便和预防并发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患者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ICU患者大便失禁发生率较高,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由于患者粪便持续不断地流出,易导致肛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浸润状态,加之经常给予擦洗,摩擦皮肤,极易造成局部皮肤红肿,产生湿疹,甚至糜烂.临床一般应用一次性肛管引流大便,而肛管不易固定,容易脱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一次性气管插管在ICU大便失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大便的引流效果,肛周皮肤情况及护理工作量等.结果 实验组病人大便引流效果好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肛周皮肤完好,护理工作量减小.结论 一次性气管插管在大便失禁患者的运用中,有效地保护肛周皮肤,避免肛周皮肤溃烂的发生,同时减轻了临床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为护理工作节约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重症患者大便失禁并腹泻的肛周皮肤护理措施。包括采用一次性气管导管代替普通肛管留置引流粪水,使用添加庆大霉素后的炉甘石洗剂保护肛周皮肤。认为气管导管可引流粪水、避免粪水外溢和对皮肤的刺激,炉甘石洗剂可以保护肛周皮肤,预防皮炎的发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也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人工肛袋与气囊尿管在IC U大便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护理大便失禁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9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人工肛袋接持续负压引流,另一组应用一次性气囊尿管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粪液渗漏与堵塞情况,以及发生肛周皮肤潮红与糜烂情况。结果使用人工肛袋的大便失禁患者发生粪液渗漏、堵塞、肛周皮肤潮红、糜烂的情况明显低于使用气囊尿管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便失禁患者应用人工肛袋接持续负压引流较应用一次性气囊尿管引流的护理效果好,发生肛周皮肤并发症少,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造口袋在危重症病人大便失禁或腹泻时肛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符合条件的60例大便失禁或腹泻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造口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平均每日肛周护理次数、肛周皮肤损害程度、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平均每日肛周护理1.27次±0.26次,少于对照组3.52次±0.45次(P=0.000);肛周皮肤损害程度0.35分±0.42分,低于对照组0.83分±0.38分(P=0.000);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6.7%(P=0.038)。[结论]危重症病人大便失禁或腹泻时肛周护理应用造口袋能有效减轻肛周皮肤损害的程度,减少肛周皮肤破损的发生,减少肛周护理的次数,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大便失禁常见于危重症、中毒、昏迷、严重创伤等病人,因肛门括约肌控制功能发生障碍,肛门括约肌松弛,胃肠功能紊乱,或消化道大出血,或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致胃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1]。大便多为稀便或水样便、血便流出,使肛周皮肤长时间受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红肿、渗出、糜烂、溃疡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增加病人感染风险及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工作量[2-3]。目前,有不少气囊肛管的报告,但采用的都是替代物,如一次性气囊气管[4-8]、一次性双腔导尿  相似文献   

19.
高萌  卢丽华  王岩  何宇迪  杨荣 《护理研究》2007,21(11):963-964
[目的]探讨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引起大便失禁的长期卧床高龄老年病人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68例长期卧床高龄老年病人按肛塞材料种类分为灭菌棉球组(16例)、一次性肛管组(14例)、卫生棉条组(18例)、灭菌纱球组(20例),比较不同肛塞材料肛周皮肤清洁效果及在体内保留时间。[结果]卫生棉条组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体内保留时间也较其他3组延长(P<0.05)。[结论]卫生棉条用于长期卧床高龄老年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大便失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气囊气管导管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6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采用气囊气管导管替代肛管持续引流,对照组采用肛管低负压吸引,2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在控制大便外溢、肛周皮肤保护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气囊气管导管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稀水便无需负压吸引,气囊无需常规放气,可用于次数频繁的黏稠便,能有效防止患者大便外溢、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