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对25例星形细胞瘤患者在CT导向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病理结果与CT影像学关系进行探讨.发现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分级与CT影像间有密切的关系.4例CT表现低密度无增强型,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Ⅰ级.2例CT表现低密度造影后有增强,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Ⅱ级.19例CT为混杂密度,造影后有结节或不规则增强,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Ⅲ~Ⅳ级.CT影像确实可为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分级提供诊断依据.采用多靶点取材的方法发现肿瘤阳性诊断率不同,于肿瘤中心部取材阳性诊断率为40%;于肿瘤周边部取材阳性诊断率为30%;于肿瘤高密度区取材阳性诊断率为86%.立体定向多靶点连续取材是提高肿瘤活检阳性率的理想方法.对于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儿童期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组织类型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 3 1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类型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1例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 ,3 0例 (96.8% )组织学证实为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 ;1例 (3 .2 % )为非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MRI表现分为以下五型 :(1)假囊伴壁结节型 ,占 3 8.7% ;(2 )假囊型 ,占 16.1% ;(3 )囊性伴壁结节型 ,占 2 9% ;(4 )实质型 ,占 12 .9% ;(5 )移行型 ,占 3 .2 %。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是儿童期小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发生坏死和囊变 ,从实质型向其它各型演变。毛细胞型肿瘤血管为有孔型毛细血管 ,MRI增强可见肿瘤活性部分有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多发性胶质瘤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结果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发性胶质瘤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行手术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比较患者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结果.结果:影像表现为脑内各叶多发肿块样病灶,病变主要在额叶、颞叶呈弥漫性生长,病灶间相互独立.影像MRI增强扫描共显示30个病灶,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的病灶13个,都以不均匀强化方式为主,其中有12个经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瘤WHOⅢ-Ⅳ级;17个病灶无明显或轻度强化,其中13个经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瘤WHOⅡ级,3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结论:脑多发胶质瘤影像表现特征与其病理学类型及分级相关,可初步诊断该疾病并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混合性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混合性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混合性胶质瘤的CT和/或MRI资料,并对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与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48例混合性胶质瘤中,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42例(少突-星形细胞瘤24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8例);其他类型6例.少突-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均好发于大脑半球,以额叶最常见,其次为颞顶叶,偶见于幕下及脑室内.影像学上,脑叶肿瘤体积较大,常累及皮髓质,易向脑表面生长致脑回粗大肿胀.肿瘤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易囊变,钙化常见. 结论混合性胶质瘤中以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最常见(42/48,87.5%),其他类型均少见.少突-星形细胞混合性胶质瘤好发于额叶表浅部位,易钙化和囊变,与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近似,但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发病率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结果 42例星形细胞瘤中,WHO Ⅰ级者5例(11.9%),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4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肿瘤边界清楚,信号均匀,瘤周水肿0级,有明显囊变坏死,无出血,增强后无明显强化;WHO Ⅱ级者13例(31.0%),其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1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2例,肿瘤边界欠清,信号不均,瘤周水肿Ⅱ级,有囊变坏死,仅有1例有出血,增强后强化程度不等;WHO Ⅲ级者6例(14.3%),肿瘤边界不清,信号不均,瘤周水肿Ⅱ级,有囊变出血,坏死少见,增强呈不均匀强化;WHO Ⅳ级者18例(40.5%),肿瘤边界不清,信号杂乱,瘤周水肿Ⅲ级,有明显囊变坏死及出血,其典型表现是环形强化伴中央区坏死.结论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型具有相关性,结合MRI表现可以提示病理分型,提高MRI对星形细胞瘤的定性定级水平,从而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确定手术方案,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中最小相对表观弥散系数值(rADCmi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WHO Ⅱ级)58例与反应性胶质增生1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病变的rADCmin值并比较其在两种病理状态中的差异,计算用rADCmin诊断低级别胶质瘤的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ADCmin(1.465±0.357)大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1.062±0.12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rADCmin=1.193时,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100%.结论:rADCmin在低级别胶质瘤与反应性胶质增生的鉴别诊断中能够提供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36例(94.7%)位于幕上,累及额叶、颞叶者29例(76.3%),1例位于小脑半球,另见有2例累及胼胝体;病灶位于单个脑叶者31例(81.6%),两个以上脑叶7例(18.4%)。肿瘤呈边界不清的异常信号或密度影,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轻,36例增强检查中20例无明显强化,另16例表现为小斑片状、结节样、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MRI,探讨单体素1H-MRS在胶质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胶质瘤的单体素1H-MRS特征.按照WHO标准.将病例分为两组:良性胶质瘤(Ⅰ~Ⅱ级星形细胞瘤.18例)和恶性胶质瘤(Ⅲ~Ⅳ级星形细胞瘤,24例),并对其各种代谢物含量及其相应比值的平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胶质瘤的NAA/Cr比值较高(P<0.05),而Cho浓度(P<0.05).Cho/Cr比值(P<0.05)和Cho/NAA比值(P<0.05)较低;1H-MRS鉴别胶质瘤良、恶性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75%、72.7%.结论:1H-MRS结合MRI能大大提高在胶质瘤良恶性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适于MRI研究的脑干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于MRI研究的脑干胶质瘤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在Fischer 344大鼠脑干内接种F98胶质瘤细胞.接种后观察大鼠的生存期并进行生存分析.接种后采用MRI及病理学方法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接种成功率为100%,生存分析表明接种后大鼠多数于14 d左右死亡.接种后6 d,MRI即可检测出肿瘤生长.随着接种时间延长,肿瘤体积增大.MRI测量的肿瘤体积与组织学标本测量的体积不完全一致,但明显相关(r=0.94,P<0.01).病理学显示该肿瘤模型具有胶质瘤的病理特点.结论该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成瘤快,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是适合MRI研究的理想模型.细胞接种后10~14 d是最佳的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洛因脑病(HE)的MRI特点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34例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MRI、实验室检查及其中10例病理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而诊断HE。行MR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检查。4例死亡患者中2例行尸解,8例行脑立体定向活检。MRI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34例HE病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同时累及幕上半球、脑干及小脑占85.3%,三者分别单独受累均<10%。病灶以累及脑白质为主。脑内两侧同时受累占91.2%。MRI示幕上半球"八字征"、脑干"中空征"及小脑"蝶翼征"对诊断HE有一定意义。MRI信号改变,主要与HE的脑白质脱髓鞘及大量空泡形成,这些空泡构成海绵状结构,内含液体增多有关。结论MRI对HE能准确地定位、定量诊断,并有一定特征MRI表现。MRI显示HE与病理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Ninety-six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tudies demonstrating solitary brain stem lesions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between tumours and other lesions. Histological confirmation of the radiological diagnoses was obtained in 33% of patients. The morphology of the lesion rather than its signal characteristics was the most useful featur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except after haemorrhage. However, areas of abnormal T2 recovery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extensive than areas of abnormal T1 recovery time in tumours at presentation. In other lesions and in tumours following radiotherapy induced regression, the extent of abnormal T1 and T2 signal was the sam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observation are discussed. The accuracy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RI were similar for lesions causing brain stem expansion but for small lesions MRI was more sensitive and provided better topographic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讨论MRI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19~45岁,平均28.7岁;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脑干血管母细胞瘤1例位于延髓,2例位于延髓与脑桥交界处,4例位于脑桥。6例为单发囊性,呈大囊小结节,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瘤结节呈不规则形,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强度,T2WI呈较高信号强度。瘤旁无水肿或水肿较轻。增强扫描瘤结节明显强化,部分囊壁呈环形强化。1例为实质性,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增强。肿瘤实质内及肿瘤旁可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影。结论:MRI对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延脊髓型脑干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6例患者经MRI诊断为延脊髓型脑干肿瘤。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于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病变及康复治疗。结果 12例肿瘤达全切除,3例获次全切除,1例为部分切除。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分别为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临床痊愈出院11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1例。结论 MRI是诊断延脊髓型脑干肿瘤的最佳检查方法 ,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此类肿瘤,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达到解除症状及延长生命的目的 ,手术效果良好。同时长期有效的后期康复治疗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郑静晨  穆晓峰  王迎选  布洁 《武警医学》2002,13(12):723-724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例脑干肿瘤放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放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20例患者均接受单纯8mV-X线放疗,放射剂量40~60 Gy/(4~7)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1 a生存14例,3 a生存5例,5 a生存2例,中位生存期为22.4个月。就诊前症状持续时间长及首发无颅神经损害者预后好。结论 就诊前症状持续时间及首发有无颅神经损害可能是影响脑干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建议肿瘤靶区放射剂量至少为50 G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