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早期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度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对肾功能、微循环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院肾内科收治的54例重度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均给予早期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根据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早期组患者(n=3 0)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时间为发病12~24h,而对照组患者(n=24)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时间为发病24~48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微循环及免疫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血清尿素氮(BUN)与肌酐(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早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总血管密度(TVD)较对照组患者更低,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较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的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早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早期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重度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和微循环状态,并升高CD3^+、CD4^+的百分比与CD4^+/CD8^+的比值,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ARDS患者分为2组。观察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动脉血气分析、TNF-α、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APACHEII评分、动脉血气分析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TNF-α和IL-1β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地清除ARDS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因而更有利于其呼吸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胸腺肽α1单用及联用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7年10月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年龄>18岁、Marshall评分>5分严重脓毒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22例)、胸腺肽组(23例)、联合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血液净化组连续3 d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同时给予经典"拯救脓毒症战役"(SSC)指南治疗方案;胸腺肽组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 mg/d,连续7 d,同时给予经典SSC指南方案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血液净化组和胸腺肽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经典SSC指南方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及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个治疗组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均有缩短,28 d病死率均有下降,其中血液净化组ICU治疗时间、联合组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胸腺肽组治疗后7 d Marshall评分明显下降,HLA-DR、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治疗后3 d起以上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均已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胸腺肽治疗后7 d CD3+T淋巴细胞明显增高(P<0.05);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治疗后7 d 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均明显下降,HLA-DR、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3 d CD3+和CD4+淋巴细胞就已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胸腺肽组同期比较,血液净化组和联合组所有指标均有改善,但仅联合组治疗后3 d CD3+ T淋巴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和胸腺肽α1均具有增强严重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器官功能恢复并最终改善预后的作用,其中CBP治疗效果出现更早、更显著,且两者联合治疗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持续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血管内皮通透性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ARDS 9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治疗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治疗前后血管内皮通透性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中心静脉压(CVP)]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通透性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EVLWI、PVPI、CVP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aO_2/FiO_2及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EVLWI、PVPI、CVP及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FiO_2及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持续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可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血管内皮通透性,降低血清促炎因子水平,增加血清抗炎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机制及效果。方法 25例ARD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另选取25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整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APACHEII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整体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ARDS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况、血流状况以及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不同模式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两种模式治疗脓毒症的效果.方法 将1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VHF组(10例)置换液流速4 L/h;CVVHDF组(8例)置换液流速2 L/h,透析液流速2 L/h.于治疗前(T0)及治疗12 h(T1)和24 h(T2)测定血清和超滤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浓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Ⅰ(APACHE Ⅰ)评分、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体温、APACFIE Ⅰ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HVFIF治疗后PaO2/FiO2明显升高(P<0.05).HVHF组较CVVHDF组PaO2/FiO2和APACHE 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和P<0.01);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HR、MAP、BUN、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VHF组T1时血清IL-6浓度即明显降低(P<0.05);CVVHDF组至T2时降低明显(P<0.05),且HVHF组T2时血清IL-6浓度较CVVHDF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IL-10浓度虽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超滤液中均检测到IL-6、IL-10.结论 HVHF较CVVHDF更能降低机体基础代谢率及耗氧量,增加机体组织的氧供,改善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的指标;HVHF、CVVHDF两种模式均能通过血液滤过清除炎症介质,HVI-IF清除效果优于CVVHDF.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reatitis,SAP)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7月~2011年6月SAP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ity blood purification,CBP)疗法(A组),另一组接受持续循环腹膜透析(continuous cyclic peritoneal dialysis,CCPD)疗法(B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转归、生命体征、APACHEⅡ评分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A组ICU存活率为93.8%,2例患者死于严重颅内感染;B组ICU存活率为80.6%,3例患者死于严重颅内感染,3例患者死于霉菌性败血症;A组患者存活率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24 h后,体温、平均动脉压稍有下降,心率、呼吸、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5);A组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APACHEⅡ评分较B组治疗后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24~72 h后,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膜炎等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虽然病死率高,但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有良好的临床转归,生命体征、APACHEⅡ评分和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临床上仔细观察、加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护理对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术后肺血管通透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肝移植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性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60万U,每日1次,静脉滴注).监测两组患者肺血管通透性:超声肺水B线评分、血管外肺水(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氧合指数(PO2/FiO2)、肺泡与肺动脉氧分压差[PO2(A-a)]及内皮素1(ET-1);脉搏指示性连续性心排量监测(PICCO)血流动力学参数;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观察期间液体累计出入量等.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乌司他丁组脱离呼吸机时间明显缩短、超声肺水B线评分、EVLWI、PVPI和PO2(A-a)下降;PO2/FiO2上升(P<0.05).PICCO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应用乌司他丁有利于改善肺脏血管通透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26例、B组(常规治疗+血必净组)20例、C组(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22例、D组(常规治疗+血必净+血液净化组)16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肌酐、尿素氮、尿量以及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尿量、血肌酐、尿素氮、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B,C,D组改善明显,D组疗效更显著(P<0.01);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D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可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危重疾病合并严重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危重疾病合并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和对照组(不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每组34例。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开始及治疗后24、48、72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生化、危重评分、血浆和超滤液中炎性因子水平、临床指标;监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参数。结果治疗后72h,治疗组白细胞计数(t=2.456,P=0.039)、降钙素原(t=2.508,P=0.037)、内毒素(t=2.546,P=0.036)、尿素氮(t=2.361,P=0.043)、血肌酐(t=2.135,P=0.048)、丙氨酸转氨酶(t=2.387,P=0.041)、N末端脑钠肽前体(t=2.316,P=0.045)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尿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223,P=0.047);治疗组患者心脏指数(t=2.391,P=0.041)、胸腔内血容量指数(t=2.317,P=0.045)、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t=2.234,P=0.047)、血管外肺水指数(t=2.379,P=0.041)、肺血管通透性(t=2.216,P=0.047)和乳酸(t=2.297,P=0.046)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484,P=0.038);治疗组气道峰压(t=2.310,P=0.045)、气道平台压(t=2.384,P=0.041)、气道平均压(t=2.351,P=0.043)、有效静态总顺应性(t=2.230,P=0.047)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组血浆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t=2.495,P=0.037)、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t=2.392,P=0.04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组超滤液中可检测到炎性因子(TNF-α、IL-6),与血浆水平下降趋势基本一致;治疗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t=2.452,P=0.039)、多器官功能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t=2.487,P=0.038)、Murray肺损伤评分(t=2.460,P=0.039)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t=2.320,P=0.04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MODS发生率(χ~2=4.542,P=0.037)、死亡率(χ~2=4.032,P=0.045)、机械通气时间(t=2.367,P=0.040)、住ICU时间(t=2.389,P=0.0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危重疾病合并严重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状况,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床旁肺部超声评价ARDS患者的肺水肿以及指导肺部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肺部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因,记录患者入科时及第7天的相关数据, 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WBC、CRP、PCT、血管外肺水指数、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肺部超声组收集肺部超声评分,两组患者的7天好转率、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研究:肺部超声在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治疗过程、预测预后的价值,以及肺部超声评分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等的相关性。结果: ①两组在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WBC、CRP、PC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日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改善,肺部超声组改善更明显,且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心静脉压(CVP)无明显差异,治疗7日后两组患者的CVP无明显差异(P>0.05)③肺部超声组患者7日好转率较对照组高,入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8天死亡率肺部超声组比对照组低(P<0.05)。④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与APACHE Ⅱ评分、血管外肺水指数、中心静脉压均呈正相关,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⑤肺部超声组肺部超声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血管外肺水指数均呈正相关,肺部超声评分与中心静脉压呈正相关,肺部超声评分与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肺部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能有效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指导ARD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预测患者预后,可作为重症监护室ARDS患者的常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LWI)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以盐酸氨溴索1005 mg/d静脉注入,3h完成,对照组予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h,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5、7d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停留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氧分压、SaO2以及氧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ELWI、PVPI均有下降,且治疗组在治疗后5、7d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此外,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停留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可以降低ARDS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及血管外肺水,改善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介质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炎症介质及微循环指标。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炎症介质水平、总血管密度、灌注血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灌注血管比例、微血管流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显著,利于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患者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疾病合并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疾病合并严重ARDS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急性生理评分和慢性健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用于危重疾病合并严重ARDS患者中可发挥显著的临床疗效,控制患者病情,减轻其炎症反应,还可减少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22例,联合治疗CBP组2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行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d3、d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并观察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d)及机械通气时间(d)均明显短于常规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治疗3 d后,2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治疗前后vWF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CBP治疗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受损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8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炎症因子水平及病死率情况,并对比两组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RP、TNF-α、IL-8及PC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过度炎症反应,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研究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全身血管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CBP治疗可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枸橼酸钠在脓毒症伴高危出血因素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抗凝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伴有高危出血因素且需要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无肝素组48例和枸橼酸钠组52例。比较两组间滤器凝血情况、管路平均使用寿命、总管路数量、血液净化总费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输血量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血肌酐、Na~+、K~+和pH值差异。结果枸橼酸钠组滤器凝血情况明显优于无肝素组(Z=22.671),每副管路平均使用寿命长于无肝素组(t=-8.395),总管路数量(t=10.641)和血液净化总费用(t=60.019)明显低于无肝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枸橼酸钠组输注血浆量明显少于无肝素组(t=22.944,P0.05),而两组间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41和1.771,均P0.05)。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前后两组间血肌酐、Na~+、K~+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Na~+和K~+均明显降低,pH值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脓毒症伴高危出血因素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使用枸橼酸钠抗凝效果显著,明显减少输血量和血液净化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床旁肺部超声评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肺水肿情况,探讨其在指导ARDS患者肺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肺部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记录其入科时及第7天的相关数据,包括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血管外肺水指数、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以及患者的7 d好转率等;肺部超声组记录治疗前后声像图变化及肺部超声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肺部超声评分与APACHEⅡ评分、血管外肺水指数及氧合指数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肺部超声评分评估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①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WBC、PCT、血管外肺水指数、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肺部超声组改善更明显,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②肺部超声组患者7 d好转率较对照组高(66.7%vs. 46.7%,P0.05);③肺部超声组治疗前肺部超声评分(28.5±2.5)分,治疗7 d后肺部超声评分(13.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肺部超声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和血管外肺水指数均呈正相关(r=0.928、0.818,均P0.01),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939,P0.01)。⑤以肺部超声评分13分为截断值,评估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0.93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3.1%。结论肺部超声可有效评估ARDS患者肺水肿的严重程度,并应用于ARDS患者评估病情、管理病情、预测预后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细辛脑注射液联合氨溴索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ARDS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联合组(n=41)和常规组(n=40)。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氨溴索治疗的为常规组,予以细辛脑注射液联合氨溴索治疗的为联合组。对比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7 d呼吸功能指标[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做功(WOB)、氧合指数(PaO2/FiO2)]、肺血管内皮通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Murray肺损伤评分(MLIS)及急性病理生理学及长期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12%(39/41),较常规组[77.50%(31/40)]高(P<0.05);治疗7 d联合组Cdyn和PaO2/FiO2较常规组高,WOB、PVPI、EVLWI、MLIS和APACHEⅡ评分较常规组低(均P<0.001)。结论细辛脑注射液联合氨溴索治疗ARDS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呼吸功能,改善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肺损伤,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