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面部除皱术一期修复部分面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且面部皱纹明显的患者5例,实施面部除皱手术,同时修复缺损。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修复面部缺损,术后随访6个月,除皱效果良好,无并发症,患者满意。结论利用面部除皱术一期修复局部面部小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不仅可以修复部分面部的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还可以同时有效改,善面部的皱纹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应用皮肤软组织重复扩张术治疗18例头面部大而积病变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已扩张一、两次后的头面部正常皮肤组织进行1-2次重复扩张.利用扩张皮瓣分次修复头面部病变软组织缺损。结果 共治疗18例,头面部病变组织均完全切除,头皮瓣毛发分布较均匀,但比较稀疏,面部有一例切口疤痕较明显,随访6个月,头面部外观及功能修复满意。结论 皮肤软组织的重复扩张术是修复头面部大面积病变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波 《中外健康文摘》2008,5(5):351-352
颜面部任何大小的瘢痕都会影响到仪容。因而在修复时必须考虑色泽、质地相匹配的美容外观问题。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部瘢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及疗效。我们自2004年6月-2007年5月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部扁平瘢痕22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旋转皮瓣在头面部恶性皮肤肿瘤切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面部恶性皮肤肿瘤切除后局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头面部旋转皮瓣为35例头面部恶性皮肤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后创面修复。结果:35例(40个皮瓣)旋转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大部分瘢痕不明显,面部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头发无脱落,外观满意。结论:旋转皮瓣对于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应用皮肤软组织重复扩张术治疗18例头面部大面积病变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已扩张一、两次后的头面部正常皮肤组织进行1-2次重复扩张,利用扩张皮瓣分次修复头面部病变软组织缺损。结果 共治疗18例,头面部病变组织均完全切除,头皮瓣毛发分布较均匀,但比较稀疏,面部有一例切口疤痕较明显,随访6个月,头面部外观及功能修复满意。结论 皮肤软组织的重复扩张术是修复头面部大面积病变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SMAS递进折叠提紧中面部除皱的经验体会.方法:12例中面部皱纹皮肤松弛明显患者均采用SMAS浅层剥离,递进折叠固定在颞深筋膜上,提紧松弛软组织,祛除多余皮肤.结果:12例患者术后即刻及远期随访效果均获满意效果,无明显复发.结论:SMAS递进折叠提紧中面部除皱操作简单、安全、效果确切实用.  相似文献   

7.
皮脂腺囊肿的微创摘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皮脂腺囊肿切除术 ,切口大、张力明显、恢复慢、术后瘢痕明显 ,尤其是囊肿越大越明显 ,故发生于面部的患者通常不愿接受手术。我科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 ,1998年以来 ,探索用小切口微创的皮脂腺囊肿切除术 ,共 118例。面部 86例 ,胸部 10例 ,耳后 8例 ,臀部 5例 ,四肢 9例。具有术后恢复快、瘢痕较小等优点 ,尤以面部疗效好 ,基本无瘢痕 ,深受患者欢迎。1 手术方法1 1 切口设计 确认皮脂腺囊肿开口处 ,以此为中心。皮肤如有破坏者 ,按皮纹方向设计梭形切口线 ,切缘位于非正常与正常皮肤交界处。对皮肤无破坏及开口不清者 ,可在皮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肤磨削术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光线性角化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治疗组采用皮肤磨削术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对照组单纯外用5%咪喹莫特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结果治疗组有27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磨削术联合5%咪喹莫特治疗面部光线性角化病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患者耐受性好,很好的保持患者美容,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重叠综合征误诊1例李亚一翟奇四川省遂宁市人民医院(629000)患者,男,37岁。因反复发热、面部红斑4年,关节肿痛3年,皮肤变硬、发黑3个月入院。入院前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面部蝶形红斑,脱发,对日光敏感。3年前逐渐出现双膝、踝、掌指、近端...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近年收治职业性皮肤黑变病3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例1,女,50岁。因面部出现灰褐色斑1年余,于2002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年前从事加油工作,1年后前额、下颌等处出现皮肤红斑,伴轻度瘙痒,未做处理,红斑渐变为褐色,并逐渐扩展至整个面部、耳后。2个月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正常,无头疼、头晕、疲倦、乏力等症状。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耳后可见明显的弥漫性网状色素沉着,呈灰褐色,伴毛囊角化性丘疹,  相似文献   

1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皮肤肿瘤。多发于躯干及四肢,面部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面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负离子喷雾、紫外线、患处局部处理、硫磺面膜和口服药物治疗189例面部痤疮口才,结果明显优于单纯硫磺面膜治疗和单纯服药治疗,且复发率低,疗效持久,达到了治疗、美容和皮肤保健等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皮肌炎合并乳癌1例徐平,贾振庚(普外科)患者女性32岁病案号5842721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眼睑淡紫色水肿,同时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眼睑境界不清,眼眶周围有压痛,皮损逐渐向颈、胸、肩及四肢皮肤扩展,并互相融合,皮肤发硬,伴有低热及肌痛、无力...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8岁半,因面部及双手皮疹7年半,面部溃疡1年于2004年12月3日入我院皮肤科。患者出生时皮肤正常,但在1岁时无明显诱因面部及双手开始出现皮肤干燥和类似雀斑样的褐色斑点,日晒后皮肤常出现红斑或水疱,病情随年龄增长不断加重。1年前,患者面部出现溃疡,开始时约有1cm~0.5cm大小,缓慢扩大。  相似文献   

15.
盛琪  戚翠凤  陈玉霞  张惠 《现代医学》2004,32(6):387-389
目的 观察微晶磨面与皮肤护理相结合进行面部美容护理的效果。方法 皮肤护理患者 10 0例 ,随机分 2组 ,每组 5 0例 ,各包括 2 5例痤疮治愈后的患者 (面部有凹痕及鼻、面颊毛孔粗大 )。治疗组采用微晶磨面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等护理皮肤 ,对照组使用单纯护理。结果 治疗组患者面部整体外观、皮肤粗糙程度、色素斑点护理治疗有效率为 90 % ,且无不良副作用 ;单纯护理组有效率为 60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χ2 =12 ,P <0 .0 1)。微晶磨面对部分患者的细皱纹有效 ,对毛孔粗大与面部小凹痕等改善不明显。结论 采用微晶磨面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护理皮肤效果良好 ,并能改善皮肤光老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皮肤提紧术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术在面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采取面部年轻化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皮肤提紧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皮肤提紧术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观察组面部改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P0.05)。结论皮肤提紧术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术在面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明显,疗效确切,其中,自体脂肪填充术可在短期内改善面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痤疮,俗称粉刺,是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发生于青年,给患者精神上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近两年来,采用针刺拔罐放血治疗面部痤疮患者10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面部痤疮患者100例,男7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22岁。多因肺经风热及脾胃蕴湿积热,风热之邪上炎面部,薰蒸肌肤;或冲任失调,皮肤疏泄功能失畅而致病。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选择脊柱两侧的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穴,作常规皮肤消毒,使用一次性刺耳针,针尖对准穴位,用点刺法迅速刺入皮肤,以刺破毛细血管为度…  相似文献   

18.
面部皮肤癌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皮肤癌69例临床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科黄晓华李满敬面部皮肤癌是皮肤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我院的统计,约占皮肤恶性肿瘤的97%;颚面部恶性肿瘤的14.4%。现将我组收治并资料完整的69例面部皮肤癌作临床分析并就生物形态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痤疮样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6岁。主因泌尿系感染静点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2次/d。前2d,静点顺利,患者未诉不适,皮肤无异样,第3天,患者面部、颈部、前胸部、手背部出现红色丘疹,逐渐增多,遂停药。第4天,头面部皮损加重,有刺痛,鼻翼两侧有暗红色液体渗出。既往体健,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营养中等,皮肤粘膜无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明显异常,正常心电图。皮肤科检查:面部密集红色粟粒大丘疹、脓疱,部分融合,以颊部为重,鼻翼两侧有渗出,血痂。前胸及颈部见类似痤疮样疹,部分皮肤有脓庖,无明显渗出。  相似文献   

20.
马宏 《宁夏医学杂志》1998,20(6):407-407
本文通过5例胡萝卜素血症分析,以探讨其发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报道5例胡萝卜素血症,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分别为6岁1例,7岁2例,8岁2例,其中1例患糖尿病,余为健康儿童。全部病人首次皆因面部及全身皮肤黄染就诊,陈皮肤黄集外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脏疼痛及皮肤搔痒等肝炎症状,2便正常。查体:全部病人精神好,面部及全身皮肤黄梨,呈金黄色、突出的特点,尤以鼻尖、鼻唇沟周围、前额、颜面、耳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