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带有亲和素标签的汉滩病毒(HTNV)核衣壳蛋白(NP)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表达后,鉴定与其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合成亲和素标签基因(SF)与HTNV NP基因,先后克隆入哺乳动物真核表达载体pCAGGS,构建带有亲和标签SF的HTNV NP表达质粒,酶切鉴定重组质粒,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AGGS-SF-NP。将重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 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瞬时转染并收获蛋白样品,与StrepTrap~(TM) HP琼脂珠混匀后, 4℃过夜孵育;转移到层析柱中,经缓冲液洗涤、脱硫生物素洗脱完成亲和层析,获得洗脱样本;洗脱样品进行SDS-PAGE,分离得到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果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CAGGS-SF和pCAGGS-SF-NP,重组质粒成功表达串联SF与NP的融合蛋白;在亲和层析过程中,成功特异富集融合蛋白SF-NP;洗脱样品成功分离出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结论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可以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SF-NP并获得了与N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Smad2/3信号传导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与幼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干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80只幼年雌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制备7/8肾切除残肾慢性进展性肾功能衰竭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7/8肾切除未治疗组和7/8肾切除干预治疗组。以模型制备后第2、4、8、12周为不同时间点。检测各时间点大鼠肾组织常规病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残肾组织中TGF-β1、Smad2/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连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组织表达趋势。结果实验第2周时未治疗组肾小管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小管间隙加宽。至第12周未治疗组肾小管广泛扩张、基底膜增厚、皱缩或断裂,间质纤维化明显。而治疗组残肾组织病理变化较未治疗组有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分析显示未治疗组TGF-β1阳性细胞或阳性小管染色积分值呈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与未治疗组各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2/3表达趋势与TGF-β1相似。α-SMA蛋白表达趋势同步上调,E-钙黏连蛋白同步下调,未治疗组各时间点FN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0.05)。未治疗组TGF-β1、Smad2/3、α-SMA、FN各指标不同时间点免疫组织化学蛋白染色积分值呈正相关,而与E-钙黏连蛋白表达趋势呈负相关(P<0.01)。干预组不同时间点TGF-β1、Smad2/3、α-SMA和FN蛋白表达趋势明显弱于未治疗组,但强于对照组,而E-钙黏连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在幼年期肾损伤过程中,TGF-β1高表达与Smad2/3分子使其高表达,可能通过介导EMT导致肾小管间质区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合成与沉积,最终引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早期给予ACEI干预可改善这种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腰椎穿刺术是儿科常用的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技术操作手段,常用于脑脊液检查及鞘内注射药物等。传统的腰椎穿刺针相对较粗,在新生儿腰穿时容易导致失败和损伤性出血,成功率低[1]。近年来,我科采用改良头皮针代替腰椎穿刺针对新生儿进行腰椎穿刺术,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对181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SP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181例初发或复发HSP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的HSP诊断标准。收集相关资料。按肾脏受累与否将患儿分为A组(非肾炎组)及B组(肾炎组),其中A组140例(77.3%),B组41例(22.7%)。1.2观察指标:对2组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过敏史、近期感染史、相关诱因各指标分别进行分类变量的数据转换,赋值分别为0、1;计量资料包括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ASO)、血清IgA和C3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宏 《河北医药》2013,(13):1982-1983
目的探究在宫颈病变患者中行阴道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技术(LCT)检查的临床效应。方法 1209例患者行LCT检查,其中284例LCT阳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分析两种方法间对比病理学诊断的差异性。结果敏感性方面联合方式较LCT高6.84%,特异性方面联合方式较LCT、阴道镜分别高26.41%、14.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学、阴道镜联合检查可互相补充、相互完善,提高早期诊断、治疗可能性,减少肿瘤在宫颈的发生率,产生有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血必净(Xue Bi Jing,XBJ)治疗对爆炸致兔急性肺损伤(ALI)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方法 选取兔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设正常组为A组、设模型组为B组、设低、中、高剂量XBJ干预组分别为C组、D组和E组。采用空气爆炸致兔胸部,制作ALI模型。建模后4h、24h后采样,选取实验兔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TNF-α、IL-6、IL-10的含量,选肺作病理学和肺干/湿重比(W/D)检查。结果 测定W/D、TNF-α、IL-6、IL-10中研究发现B组与A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C、D、E组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以E组降低最明显(P0.05);B组病理研究显示可见肺间质、肺泡明显水肿,肺泡断裂破坏,腔内大量红细胞、炎性细胞渗出集聚为明显,D、E组比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不同浓度XBJ治疗爆炸致兔ALI显著减轻,以大剂量XBJ干预效果最好,可以抑制TNF-α、IL-6表达和促进IL-10升高,对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对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FAF1、Livin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53例胃癌患者病变组织及5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AF1、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FAF1蛋白表达率(28.30%,15/53)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84.00%,42/50) (P <0.05);Livin蛋白表达率(73.58%,39/53)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4.00% (7/50) (P <0.05);在胃癌组织中FAF1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5);Livin蛋白表达与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细胞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FAF1、L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307,P>0.05).结论 FAF1蛋白的表达缺失可能参与胃癌的形成并抑制组织细胞的分化.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可能与Livin蛋白异常高表达有关.联合检测FAF1、Livin蛋白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推断演进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参赛者就诊情况,探索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记录前往赛事医疗站就诊参赛者的个人信息和就诊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02人,男性81人(79.4%),女性21人(20.6%),64.7%的就诊者集中在20~40岁;开赛后第3 h发病人数最多46人,占45.1%,外伤、肌肉痉挛、扭伤是参赛者就诊的前3位原因。结论赛事主办方今后应加强对参赛者的健康宣教,各医疗站重点配置外伤、肌肉痉挛、扭伤相关诊治药械。  相似文献   
9.
10.
探究异牡荆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该实验采用MTT检测法探究异牡荆素的安全范围,结果显示该药物的IC5010~30μmol·L~(-1),而膜片钳实验所选用的药物浓度1~3μmol·L~(-1)均在该安全范围之内。此外,采用主动脉逆行灌流单酶解法得到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引导、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并分析在给予异牡荆素(IV)前后该电流特征的变化。当IV终浓度低于0.1μmol·L~(-1)时,其对Ito无明显影响,但随着浓度的升高(≥0.3μmol·L~(-1)),Ito峰值逐渐降低[由给药前的(32.32±2.9)p A/p F分别降为(25.83±4.3)p A/p F,1μmol·L~(-1)IV和(19.51±3.5)p A/p F,3μmol·L~(-1)IV],呈现出浓度依赖性抑制现象。在1~3μmol·L~(-1)浓度内,IV使Ito的I-V曲线明显下移。激活曲线结果显示,IV可使最大半数激活电位(V1/2)向正值方向移动[给药前V1/2为(19.59±1.6)m V,给药后V1/2分别升高(22.81±1.7)m V,1μmol·L~(-1)IV;(28.86±1.4)m V,3μmol·L~(-1)IV],同时激活曲线右移。Ito稳态失活曲线的最大半数失活电位(V1/2):给药组(-61.81±1.3)m V,1μmol·L~(-1)和(-71.50±1.4)m V,3μmol·L~(-1)较给药前(-51.43±0.99)m V显著降低。而就失活后恢复曲线的失活时间常数(τ)而言,给药后的τ较给药前明显升高[给药前(94.89±0.73)ms;给药后(118.5±1.5)ms,1μmol·L~(-1);(162.4±1.4)ms,3μmol·L~(-1)],IV使Ito的失活后恢复曲线右移,提示其能延长瞬时外向钾通道的失活后恢复时间。异牡荆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t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