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Wiltse入路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Wiltse入路组(n=32)和正中入路组(n=38)。Wiltse入路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正中入路组随访12~22个月,平均16.1个月。术后3、6、12个月随访,评估JOA腰痛评分、腰痛及下肢痛VAS,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椎间融合及多裂肌萎缩程度。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滑脱部位、滑脱程度、JOA腰痛评分、腰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小、显露时间短、显露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JOA腰痛评分及各项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JOA腰痛评分、改善率和下肢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Wiltse入路组腰痛VAS低于正中入路组,MRI肌萎缩评分高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入路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手术疗效相近,但Wiltse入路对多裂肌的损伤比后正中入路小,术后腰背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李伟三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05-3506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后正中组和Wiltse组,每组41例。后正中组接受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Wiltse组接受经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Wiltse组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均较后正中组少,下地活动时间较后正中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12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Wiltse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后正中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相比,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患者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将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应用于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中Wiltse入路与正中入路的不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正中入路,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优,术后3 d观察组的VAS评分与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中采取Wiltse入路可显著减小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孙庆鹏  何继文  张超 《安徽医学》2017,38(12):1600-1603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47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24例)与后正中入路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区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疼痛情况;术前1天及术后半年复查时,应用VAS评估腰背部、患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情况,并测量、计算每位患者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结果 纳入的47例患者均获得3~9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不同时间点(第1天、第3天、第7天),Wiltse入路组术区疼痛评分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半年时,Wiltse入路组在腰痛VAS评分和ODI指数低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时段,两组下肢痛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椎滑脱率与术后病椎复位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在纠正椎体滑移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方式可取得同样疗效,而且出血少、对脊旁肌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秦超  熊健  文文  李志浩  佘远举 《重庆医学》2018,(8):1117-1120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Wiltse入路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正中入路与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奥斯沃斯特里残疾指数评分(ODI评分)、手术前后影像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PK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 及ODI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滑脱角及椎体滑移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椎间盘高度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正中入路相比, Wiltse入路MIS-TLIF术式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更加显著,且操作便捷、术中出血量少、恢复速度快,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廖晖  李锋  熊伟  方忠  邱敏  郑剑 《华中医学杂志》2013,(4):174-177,18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优缺点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42.0~73.0岁,平均(55.3±6.1)岁。病程(26.5±4.5)个月。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Wih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每组各2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手术野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VI并发症、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指标,比较两种入路对手术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7个月;Wih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Wihse入路组手术野显露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显著低于后正中入路手术组(P〈0.05);术后ODI评分、VAS评分显著优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相关并发症。结论与后正中入路比较,Wiltse入路具有术野显露迅速、软组织损伤小、术后腰部功能康复好等优点,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58-62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2)。两组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腰椎后正中入路MIS-TLIF治疗,观察组给予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比较患者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痛(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SF-36(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腰痛、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而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腰痛、腿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t=-8.830,P=0.000;t=-7.705,P=0.000;t=2.061,P=0.044)。两组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t=-3.815,P=0.000)。两组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095,P=0.0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6.36%(χ2=4.735,P=0.030)。结论 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腰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7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成研究组45例、对照组42例。研究组行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30d两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腰椎功能ODI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能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一步减轻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经MIS-TLIF治疗28例(MIS-TLIF组),PLIF治疗28例(PLIF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住院时间、椎体融合率和滑脱回复率。结果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6个月VAS、ODI优于PLIF组(P<0.05),PLIF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滑脱回复率优于MIS-TLIF组(P<0.05)。两组术后1年VAS、ODI、椎间融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发生2例置钉位置不佳,PLIF组1例硬膜囊破裂、1例术后短期感觉障碍,两组均未发生节段错误、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结论MIS-TLIF组较对照组围手术期疗效更佳,术后短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中期疗效相仿,对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1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经传统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n=50)采用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腰椎及下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状态[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相关参数(患椎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腰椎及下肢VAS评分、ODI及腰椎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腰椎及下肢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腰椎相关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通道(LUXOR)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LUXOR通道辅助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前及随访时的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PLIF手术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术前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3,6月时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PLIF组(P<0.01)。术后随访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手术节段均在术后半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结论与传统PLIF手术比较,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腰背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传统全椎板减压、腰椎椎间融合术和单侧椎旁肌剥离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28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腰椎椎间融合术,即经典PLIF组;B组24例,采用单侧减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腰椎椎间融合术,即单侧经后路腰椎间融和术(PLIF)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采用suk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24个月。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B组腰痛VAS评分低于A组(P<0.05),ODI评分两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LIF和经典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单侧PLIF术创伤相对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好,腰痛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经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 围手术期临床指标、ODI 评分及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 共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50 例)和B 组(50 例),分别采用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TLIF 术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手术前后VAS 评分、JOA 评分、 ODI 评分、椎间融合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术中出血 量、术后引流量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优于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12 个月VAS 评分低于术 前(P <0.05);B 组患者术后3 个月VAS 评分低于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VAS 评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 和12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两组患 者术后3 和12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开放和微创改良TLIF 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具有 接近的临床疗效,但微创改良TLIF 术式应用在降低手术创伤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及减轻术后腰腿疼痛程度 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TLIF(TLIF 组,n=24)与 PLIF(PLIF 组,n=24)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椎间融合成功率、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 功能不良指数(ODI)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TLIF 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 PLIF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 PLIF 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 PLIF 组;术后半年 TLIF 组融合率为87.5%,PLIF 组为95.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两组滑脱椎体术前滑脱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均显著降低,且术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 VAS、ODI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均显著降低,但术后半年两组 VAS、ODI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LIF 与PLIF 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腰椎后路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具有腰椎管减压、融合指征的233名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由相同的手术医生进行手术.PLIF172例,TLIF61例.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两周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使用到的统计方法有两样本的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LIF和TLIF组,两组中各有149例和39例进行了输血治疗,其中79例患者既输注了自体回收血,又榆注了异体血.TLIF组的出血量、输入异体血量、输入自体血量明显低于PLIF组.TLIF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PLIF组.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明显降低.两组术前腰腿痛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相当,手术出血输血量,TLIF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对比经腰椎间孔人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骨科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患者,将其分为TLIF组和PLIF组,每组各40例。TLIF组给予TLIF术治疗,PLIF组给予PLIF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椎体间融合率、融合时间、VAS和ODI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与术巾出血量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LIF组VAS、ODI评分与改善率与PL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IF组总有效率为90.0%,PLIF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PLIF相比更有效、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月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微创TLIF组、观察组)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开放PLIF治疗的40例患者(常规PLIF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微创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常规PLI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比常规开放PLIF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少,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高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钟家云  黄其裕  赵德兵 《广西医学》2010,32(9):1043-1045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建立椎弓根螺钉通道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间盘镜下置入椎弓根钉棒系统技术进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21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80 min,出血量平均220 ml,住院时间平均22 d。21例患者随访2~58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术前为(7.5±1.8)分,术后降至(2.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westry功能指数术前为(46.2±3.8)%,术后降至(2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kai分级优良率95.2%。结论微创PLIF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多裂肌萎缩和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X-tube) 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 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0 月- 2011 年9 月我科采用X-Tube 辅助MIS-TLIF 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52 例,统计术前1 d、术后3 d、5 d、3 个月、6 个月、1 年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前1 d、术后3 个月、6 个月、1 年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 年Nakai 疗效评级和Bridwell 脊柱融合评级,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 的38 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3 d、5 d、3 个月,微创组腰背痛VAS 评分低于开放组(P < 0.05,其中术后3 d、5 d,P < 0.01) ;其余时间两组间腰背痛和下肢痛VAS 评分、ODI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两组术后1 年Nalai 疗效评级和Bridwell 脊柱融合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时,MIS-TLIF 术式可获得与传统开放PLIF 术式相当的治疗效果,且术后短期内腰背痛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 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Open T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进行Meta分析,以判断2种手术方法的术后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进行系统检索;检索发表于2014年3月以前,以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为研究对象,采用RevMan5.2对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临床疗效的研究并进行系统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融合率?结果:通过初次筛选?二次筛选及再次筛选,本系统分析共纳入8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项,队列研究6项?所纳入的研究患者共866例,其中微创手术组417例,开放手术组449例?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融合率以及术前的VAS?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Open TLIF相比,MIS TLIF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也不会影响远期的融合率;此外,MIS TLIF在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同时可早期缓解术后疼痛与功能恢复,表明MIS TLIF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