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纳米技术可改善脊髓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性能.目的:分析新型脊髓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组织相容性.方法:以胶原为原料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纳米纤维膜,培养及鉴定S 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将两种纳米纤维膜与SD乳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以正常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为对照,通过 MTT 实验检测纳米纤维膜的细胞相容性;以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在纳米纤维膜表面的黏附及增殖情况;将纳米纤维膜植入S D大鼠体内,通过组织学检查确定其降解情况及组织相容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确定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及移动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种纳米纤维膜表面的神经干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良好,MT T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膜的细胞相容性佳,电镜结果表明细胞在纳米纤维膜表面黏附良好,增殖情况佳;在体内纳米纤维膜降解情况良好,组织相容性佳;BrdU 标定的神经干细胞在 SD 大鼠体内存活并移动情况良好.结果表明新型纳米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及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胶原作为脊髓组织工程的良好支架有利于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黏附和生长,但机械性能较差,需要在制备时提高其基本性能,还应对种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目的:分析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凋亡行为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将新生S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与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并设置单独神经干细胞培养为对照,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定向及非定向胶原纳米纤维膜的直径及形貌均达到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标准,溶胀系数较高,孔隙率较高,力学性能佳。与对照组比较,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bcl-2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下降;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新型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性能良好,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从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凋亡行为。  相似文献   
3.
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颈椎创伤,其发生率约占整个颈椎创伤的2%~4%.这种骨折常引起骨折块分离移位,呈爆裂状,故称为寰椎爆裂性骨折.1920年Jefferson首先报告4例这类骨折,后陆续有报道,并称之为Jefferson's骨折.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一个多世纪来,人们先后尝试了手术吻合、手术减压、神经移植、大网膜移植、药物治疗、物理康复、以及应用酶制剂来抑制和消除结缔组织瘢痕等多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效果欠佳。细胞移植已成为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细胞移植、基因工程、组织工程的研究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试验拟观察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置入固定对腰椎不稳定性疾病椎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2005-06/2007-0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及大庆龙南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腰椎不稳定疾病患者,男46例,女22例。应用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大于6个月,出院时按JOA评分标准,优48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5.3%,6个月随访腰椎CR片显示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骨粒材料及硬性置入材料与宿主均无生物相容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期应用单个球囊单侧穿刺多次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球囊单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25例共60个椎体。术后观察疼痛缓解及骨折复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3~146min,平均30.4min/椎。术中球囊扩张压力为98~320Psi,平均183Psi;扩张体积2~4.5ml,平均3.25ml;扩张次数2~6次,平均3.3次,3例球囊术中破裂。骨水泥注射量2~5ml,平均3.5ml/椎,2例椎管内出现少量渗漏,1例发生椎旁渗漏,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VAS由术前的(7.5±1.0)分降低到术后的(3.2±0.7)分,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受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穿刺单个球囊多次扩张PK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疗效满意等优点,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15例18个椎体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结果:术后1~2天所有患者的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3天内均下床活动。随访1~7个月,平均4.5个月,无疼痛复发。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治疗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06/2006-0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及大庆龙南医院骨科对35例40个椎体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成形材料:美国KYPHON公司生产的骨水泥,生产准许号:(GB/T19001-2000和YY/T0287-1996)。结果:35例患者均参加随访6个月。术后均未出现骨水泥外漏、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5例患者中5例出现穿刺部位局部疼痛,服用镇痛药物后均缓解。疼痛完全消失25例,占71.4%;明显缓解8例,占22.6%;轻度缓解2例,占6.0%;无缓解0例。15例患者在术后72h内均能下床活动。术后未再发生压缩性骨折及疼痛。结论: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可以有效改善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随访6个月未出现充填剂不良性宿主反应,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次手术失败原因,提出再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4例腰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第1次手术失败,导致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而再手术(24例患者全部行彻底椎板减压,钉棒的内固定植骨融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次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为椎间盘摘除术后或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后未做恢复脊柱高度及脊柱稳定手术,造成脊柱不稳,椎管或神经根管进一步狭窄,导致神经根受压所致的根性痛。再次手术后24例病人经1年以上随访,术后效果良好,优良率91.67%。结论钉棒系统加Cage联合应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8,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棘突间植入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65.4岁。L3,4节段7例,L4,5节段13例,L3,4合并L4,5节段6例。术前MRI和CT扫描证实L3,4和(或)L4,5节段黄韧带增厚,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合并椎间盘突出致中央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神经根或马尾受压。应用eFilm及CAD软件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活动度,术前、术后椎管面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5.46±4.30)分改善至术后3个月(24.50±1.58)分,责任节段椎管面积由术前平均(218.4±16.2)mm 2增加至术后(264.6±9.9)mm 2。单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无明显变化,椎间隙后缘高度较术前增加,随时间延长高度有所下降。术后手术节段仍保留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下降。Coflex系统无松动、断裂及脱出。
结论 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稳定性,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