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4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Pub 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文献,对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研究,8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411例患者,所有文献的质量普遍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Broberg and Morrey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假体置换要显著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P0.000 01);(2)在肘关节活动度方面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3)在VAS评分方面两者的优劣尚无定论。[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还欠缺对假体置换的中长期随访结果,故仍需低风险、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手术中应用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4年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手术病例30例,男3例,女27例;年龄12~ 17.5岁,平均14.3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 Ⅰ b型5例、Ⅰc型5例、Ⅱd1型20例.全部病例均行前路矫形融合手术,植骨方式采用自体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脊柱站立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有无假关节形成及内置物并发症.[结果]随访4~10.2年,平均6.3年.融合弯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75.1%,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4.6°;固定融合节段冠状面矫形率术后平均为93.2%,末次随访时丢失平均2.1°;固定融合节段矢状面Cobb角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矫形丢失平均3.1°.13例胸腰段后凸患者术前后凸平均8.3°,术后矫正为前凸平均5.6°,末次随访时保持前凸平均3.7°.全部病例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假关节形成或内置物并发症.[结论]肋骨结构性支撑植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融合手术中能获得并维持良好的冠状面及矢状面矫形,且融合率高、远期矫形丢失少,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经腹腔途径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6例,均为单侧病变,左侧4例,右侧2例,体检时发现5例,腰部酸胀不适感1例,囊肿直径2·5~4·5cm,平均3·53cm,肾上腺区B超、CT示肾上腺囊性肿物,增强CT示肿物未见强化。结果6例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26~40min,平均32min,术中出血10~30ml,平均20ml,术后1d下地活动,无1例继发出血,1例腰部酸胀不适感消失,6例行B超检查,1例行CT检查显示囊肿无复发。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肾上腺囊肿微创治疗的最佳手术方法,适合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类弹性蛋白多肽(ELP)作为一种黏膜下注射制剂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ELP在ESD中的应用,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n=20).第1组观察不同注射液分离组织的有效性.依据不同质量浓度的ELP(0.05、0.025、0.012 5、0.005 g/ml)及对照组(甘油果糖)随机分为5个亚组(n=4),切取胃组织,在胃窦或胃体处分别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ELP和甘油果糖2ml,观察并记录药物注射后0、5、10、30 min局部黏膜隆起高度及黏膜表面的改变.第2组测量不同注射液的注射压力.亚组分组同第1组,使用注射器/压力计组件分别测量2ml不同质量浓度ELP和甘油果糖的注射压力.结果 注射药物后30 min内,0.05、0.025 g/ml ELP维持黏膜隆起高度均大于甘油果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 5 g/ml ELP维持黏膜隆起高度与甘油果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05 g/ml ELP维持黏膜隆起高度小于甘油果糖,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注射压力与浓度相关,2 ml ELP(0.05、0.025、0.012 5、0.005 yml)和甘油果糖注射后的平均注射压力分别为(332±36)、(223±24)、(174±22)、(142±19)、(269±17)kPa,0.025 g/ml ELP注射压力小于甘油果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黏膜下注射制剂,推荐ESD术中注射ELP的最适质量浓度为0.025 g/ml.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继发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耐药性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 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大肠埃希菌继发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 病、感染部位、感染来源、实验室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根据28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 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53例,男性59例(38.6%),女性94例(61.4%);60岁以下者13例(8.5%),60 岁及以上者140例(91.5%);感染部位:泌尿系统感染者86例,胆道系统感染者34例,肺部感染者22例,肠道感染者4例,部位不 明确者7例;感染来源:社区获得性者129例(84.3%),医院获得性者24例(15.7%)。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率为 51.6%(79/153)。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是65.0%和77.1%,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替坦的 耐药率均在1%左右,对阿米卡星敏感性为100%。大肠埃希菌继发性血流感染患者总体病死率是13.7%(21/15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OR=0.89,P=0.037)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科大肠埃希菌继发性血流感染以社区获 得性来源为主,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病率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比例高;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耐药率高,对 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耐药率低;血浆白蛋白降低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和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后工作重点,在市区卫生局的指导下,我中心在人员少,资金不足,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中心领导积极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对社区内所有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建立了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特殊人群(老人、慢性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建档率  相似文献   
7.
肾肿瘤是泌尿系统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多为恶性,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肾细胞癌占原发性肾脏恶性肿瘤的85%。待临床出现症状和体征后而确诊的肾细胞癌已有20%~30%的病例发展成局部或远处器官的转移,已处于晚期。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探讨肾细胞癌有效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部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 × 5cm~16 cm×8 cm.结果 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小腿下段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S-3-(4-acetylamino-phenoxy)-2-hydroxy-2-methyl-N-(4-nitro-3-trinuoromethyl-phenyl)-propionamide(Sann)对雄性骨质疏松大鼠的疗效。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皮下注射二氢睾酮(DHT)和Sarm治疗12周,测量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骨代谢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和前列腺重量,综合评价Sarm对骨质疏松大鼠的疗效。结果与去势组相比,Sarm中、高剂量可以显著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参数,降低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未引起前列腺明显增生。结论Sarm能促进骨形成、防止骨量丢失,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含锶羟基磷灰石(Sr-HA)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2只SD雄性大鼠双侧股骨、胫骨提取BMSCs.用含锶量分别为摩尔百分比为10%Sr-HA(A组)、5%Sr-HA(B组)、1% Sr-HA(C组)及不含锶的HA(D组)生物陶瓷粉末制备浸提液培养大鼠BMSCs.在培养的1、3、5、7、10 d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情况,于诱导培养后6、9、12及15 d检测各组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于诱导培养后3、6、9及12 d检测各组BMSCs的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表达.结果 A、B、C、D组细胞培养1、3、5、7、10 d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吸光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吸光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6 d时A、B、C、D组的ALP活性OD值分别为(0.061±0.005)、(0.058±0.003)、(0.056±0.005)、(0.055±0.005),从6 d起A组和B组ALP活性均显著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9和12 d时各组Cbfα1 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中含锶量对B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