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之一 ,也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病理过程。防治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是逆转肝硬化的关键环节。中药免疫调整对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多见 ,现综述如下。1 降低免疫复合物  杨宏志对 48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以中医补肾益气凉血活血解毒法辨证治疗 2年以上。治疗半年后 ,循环免疫复合物均值较治疗前下降 ,治疗 2年后降至正常水平[1] 。  陈琰碧报道补肾益气疏肝凉血活血方具有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以减轻免疫损伤 ,从而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陈氏对38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以补肾益气疏…  相似文献   

2.
抗纤软肝冲剂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抗纤软肝冲剂对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四氯化碳、高脂、高胆固醇、低蛋白等复合因素制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用抗纤软肝冲剂治疗,观察其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以秋水仙碱作为对照,结果:抗纤软肝冲剂对肝纤维化大鼠有升高白蛋白(Alb),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球蛋白(G)的作用;可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免疫复合物(IC);具有显著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脏羟脯氨酸(Hyp)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脏病理,抑制纤维化形成。结论:抗纤软肝冲剂具有确切的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疏肝理脾片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致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肝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肝羟脯氨酸(Hyp)含量和血清透明质酸(HA)、肝功能变化。结果:疏肝理脾片能明显降低鼠肝Hyp含量,减轻肝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并明显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提示疏肝理脾片具有明显的抗BSA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用人血白蛋白(HSA)制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并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HSA攻击同时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动物血清免疫复合物(IC)阳性率和因过敏性休克死亡率明显低于肝纤维化对照组和秋水仙碱对照组。丹参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较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丹参组和秋水仙碱组肝纤维化程度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丹参组肝内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提示丹参可减轻HSA所致的免疫损伤,对免疫性肝  相似文献   

5.
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形成免疫复合物,是正常免疫应答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抗原的清除和排出,并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但在某种场合下,免疫复合物在组织沉着,并激发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造成病损。这种病理过程所致的疾病,称为免疫复合物疾病。近年来发现有不少疾病的发病机理与免疫复合物反应有关。免疫复合物反应:可分为全身型和局部型二种。一、全身型免疫复合物反应(血清病) 给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异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数天以后在循环血液内出现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自然史各期中肝组织纤维化演变规律。方法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描述的CHB自然史分期的血清学特征作为纳入标准,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以及再活动期,统计和分析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LT水平、血清HBV DNA、肝组织炎症(G)的变化特点,以及各组肝组织纤维化(S)的演变规律。结果共637例患者,其中男性501例(78.6%),女性136例(21.4%)。免疫耐受期患者101例,免疫清除期患者248例,低(非)复制期患者119例,再活动期患者169例。各期患者的相应肝组织炎症分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肝组织炎症较为活跃(χ2=150.424,P0.0001)。各期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亦有统计学差异,其纤维化程度呈渐次加重的趋势(χ2=141.682,P0.0001)。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自然史表现为肝组织炎症反复活跃、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性加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芪苓益肝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芪苓益肝颗粒对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4(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联合BSA(牛血清白蛋白)皮下注射5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以芪苓益肝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5、9周末观察其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和纤维化分期变化。结果:5周末,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CⅣ(Ⅳ型胶原)明显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LN(层粘蛋白)、HA(透明质酸)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9周末,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治疗组大鼠PCⅢ(Ⅲ型前胶原)显著降低(P0.01),LN、HA明显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CⅣ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苓益肝颗粒对CCl4联合BSA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的干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肝组织中糜酶(Chymase)浓度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5例慢性肝炎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观察不同的纤维化分期(S1-S4),其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hymase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肥大细胞分布情况。慢性肝炎纤维化分期重的S3和S4患者,其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S3 S4=(31.3±24.6)ng/mg〕明显高于纤维化轻的S1和S2患者〔S1 S2=(5.7±4.8)ng/mg〕,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hymase标记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纤维化旺盛的汇管区与类洞壁,其分布与纤维化部位相一致,且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高的患者,其肝组织内Chymase标记的肥大细胞分布增多。推测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可能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纤维化发生中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与肝星状细胞 (HSCs)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胆总管结扎 (BDL)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研究ERK1及其mRNA在肝纤维化不同时期肝组织中的分布及含量的动态变化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 SMA。结果 正常肝组织有少量α SMA、ERK1分布 ,随着肝纤维化发展 ,α SMA、ERK1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ERK1mRNA表达 ,分别于造模 2d开始上调 ,造模 4w表达最多。ERK1与α SMA呈显著正相关 (r =0 958,P <0 0 5)。结论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ERK1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 ,ERK1在HSCs增殖及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b-FGF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对肝组织进行HE、Masson三色、网状纤维染色,进行病理肝纤维化分期(S0-S4)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b-FGF在不同病理分期的表达及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FGF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其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肝纤维化分期有显著正相关(r=0.953,P<0.01).结论 肝组织中b-FGF的表达在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诱导型和CCl4诱导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的差异.方法双夹心ELISA法定量监测免疫诱导和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过程中大鼠血清TIMP-1水平,与常规病理学检查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用原位杂交法观察TIMP-1 mRNA在两种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诱导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过程中其血清TIMP-1水平能较好的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原位杂交显示TIMP-1 mRNA表达较强;CCl4诱导型模型制备过程中其血清TIMP-1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原位杂交显示TIMP-1 mRNA表达较弱,且在同等级纤维化程度肝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结论免疫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病变有一定发展过程,分期明显,血清TIMP-1水平能较好的反应其肝纤维化程度;CCl4诱导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病变过程较快,分期不明显,血清TIMP-1水平不能作为其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予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 w后取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PDGFB、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动物肝组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病变,PDGFB、α-SMA表达水平升高,其中模型组升高最明显。化瘀通络解毒颗粒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DGFB、α-SMA的表达,其抗肝纤维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肝脏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Beclin1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方法将4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20只。感染组小鼠采用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条/鼠。感染后10周,取两组小鼠新鲜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肝组织中Beclin1、p-Beclin1及电压依赖型阴离子孔道蛋白1 (VDAC1)的相对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胶原蛋白Col 1a1、Co1 3a1,以及肝组织中参与线粒体柠檬酸循环反应的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取两组小鼠肝组织制备切片,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提取肝组织线粒体,利用细胞能量代谢仪依次检测加入复合物V底物二磷酸腺苷(ADP)、复合物V抑制剂寡霉素、解偶联剂FCCP、复合物Ⅱ和Ⅲ的抑制剂抗霉素A后5 min线粒体的耗氧率。结果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脏形成肉芽肿,肉芽肿区域发生明显纤维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肝组织中VDAC1表达水平未发生改变;Beclin1和p-Beclin1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5±0.05、0.78±0.03,均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中Col 1a1、Col 3a1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4.05±0.23、2.71±0.14,均较健康对照组上升(P<0.01);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及苹果酸脱氢酶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0.61±0.03、0.65±0.01、0.41±0.03、0.55±0.01,均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电镜观察可见,感染组肝组织线粒体结构受损,嵴断裂。线粒体功能检测显示,加入复合物V底物ADP后,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耗氧率分别为(335±29)、(78±23)pmo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入复合物V抑制剂寡霉素后,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耗氧率分别为(80±2)、(31±6) pmol/min,两组耗氧率差异减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加入解偶联剂FCCP后,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耗氧率分别为(159±4)、(42±5) pmo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加入复合物Ⅱ和Ⅲ的抑制剂抗霉素A后,两组耗氧率均降为0。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Beclin1表达量下降,柠檬酸循环受到抑制,线粒体耗氧率进一步下降。线粒体复合物V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线粒体活性调节的关键复合物。  相似文献   

14.
小儿乙肝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乙肝颗粒对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_4)大鼠慢性肝损害模型,观察小儿乙肝颗粒对大鼠免疫复合物(CIC)、淋巴细胞转化率(LTR)、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肝功能的影响,并作光镜病理学观察。结果:小儿乙肝颗粒能提高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b、LTR,降低血清G、CIC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的数值,改善肝组织病理损害,其中在改善ALB、G、CIC、PⅢP、LN值及病理损害方面均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P<0.05~0.01)。其余几项指标与秋水仙碱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乙肝颗粒具有确切的抗肝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讨肝组织中Chymase(糜酶 )浓度在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肝纤维化中的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15例AIH、14例PBC患者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 ,与 11例急性肝炎 (AH)患者作对比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hymase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肥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AIH及PBC患者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分别为 (15 5 3± 4 89)ng/mg和 (12 6 7± 3 6 9)ng/mg ,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患者(2 72± 1 0 2 ) ,P <0 0 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hymase标记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纤维化旺盛的汇管区与类洞壁 ,其分布与纤维化部位相一致 ,且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高的患者 ,其肝组织内Chymase标记的肥大细胞分布增多 ,提示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大黄(庶虫)虫丸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大黄廑虫丸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运用牛血清白蛋白致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大廑黄虫丸对肝组织病理学、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和血清透明质酸(HA)及肝功能的影响,并设秋水仙碱作对照。结果:大黄廑虫丸预防和治疗组肝纤维化率分别为72.7%和71.4%,而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肝纤维化率为92.3%~100%,尤其是大黄廑虫丸治疗试验组肝HyP含量下降最显著,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大黄廑虫丸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尤适用于对肝纤维组织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08—2012年期间同济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肝穿标本7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47表达;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增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P47、Ⅰ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 RNA水平的表达。构建实验性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于感染后第6、8、12周取小鼠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47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SP47的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及Ⅰ型胶原纤维增生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的HSP47主要表达在肝脏间质细胞及虫卵结节周围,并随纤维化程度进展显著增多(P均0.01),与Ⅰ型胶原增生趋势平行。各纤维化分期患者肝组织胶原及纤维化相关因子CTGF及TGF-β1 m RNA表达均明显高于S0期无纤维化患者(P均0.01)。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中HSP47随纤维化进展其表达亦显著升高,感染后第6、8、12周,HSP47及Ⅰ型胶原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小鼠(P均0.01),同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 HSP47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和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肝组织中表达均上调,且随Ⅰ型胶原、CTGF、TGF-β1增多呈相同趋势,其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新的诊断标志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血自蛋白免疫诱导型及四氯化碳(CCl4)毒素诱导型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定位及表达状态的差异。方法 分别以20%人血白蛋白进行免疫攻击和CCl4毒素攻击大鼠,造模结束后对大鼠肝组织进行H-E、V-G染色及电镜观察;同时研究TIMP-1、TIMF-2蛋白及mRNA定位及表达状态。结果 造馍结束后,免疫诱导型模型肝组织病理改变具有进行性加重趋势,TIMP-1、TIMP-2 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高、持续时间长:而毒素诱导型模型具有TIMP-1、TIMP-2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弱、肝纤维化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免疫诱导实验组肝脏中TIMP-1、TIMF-2相关抗原表达在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以汇管区及纤维间隔中最明显,阳性信号位于细胞胞质中,未见细胞核表达。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亦相似。结论 毒素诱导型肝纤维化模型自然吸收较快,不利于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的观察;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模型自然吸收时间较慢,且在造模结束后1~3个月有逐渐加重趋势,有利于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观察及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同时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的检测,应用偏相关分析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γ=0.415,P=0.000);肝组织炎症和血清PCⅢ、HA及CⅣ有显著相关性(γs=0.389,P=0.000;γs=0.327,P=0.003;γs=0.303,P=0.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血清纤维化指标CⅣ、HA有相关性(γP=0.354;γP=0.434,P=0.000)。结论运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时应考虑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格列酮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IGF-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罗格列酮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适时给予罗格列酮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IGF-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4、6、8周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IGF-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8周罗格列酮组大鼠纤维化程度减轻(P<0.01),血清及肝组织IGF-1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随肝纤维化进展,大鼠血清和肝组织IGF-1的表达均增强,罗格列酮可降低肝组织IGF-1的表达,因而能减轻大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