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比较容易诊断。但由于右半结肠生理解剖不同于左半结肠,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尤其以少见症状如慢性穿孔为首发表现起病时,往往出现误诊。本文报告因慢性穿孔致腰背部脓肿、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右半结肠癌1例,以期提高对右半结肠癌少见症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可转化纤溶酶原为纤溶酶,活化MMPs,从而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PAI-1抑制uPA作用,TIMP-1抑制MMPs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我们测定理.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以及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不同肝纤维化分级中的变化,旨在了解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肝星状细胞活化、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蛋白表达以及纤溶酶原活化系统变化,为临床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报道一例原发性结肠淋巴瘤,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加以复习,以期及早发现,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大鼠急性肝损伤中一氧化氮及自由基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鼠急性肝损伤中一氧化氮及自由基的变化滕书玲,习玲,武希润用TAA诱发大鼠急性肝损伤,观察肝损伤大鼠内NO与自由基的产生及其对肝损伤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00-300克。二、主要药品:TAA、L-Arg、L-N...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确诊的7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23例(A组),B级29例(B组),C级20例(C组)。6例健康志愿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浆uPA、uPAR、PAI-1的变化。并同时检测血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 Ⅳ)、Ⅲ型前胶原(PC Ⅲ)、血浆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其活动度改变。 结果 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血浆uPA、uPAR、PAI-1逐渐增加,HA、PC Ⅲ也明显增加。Child C组患者血浆uPA、uPAR、PAI-1水平(μg/L)分别为1.88±0.64、4.82±2.02和52.60±16.87,A组分别为1.36±0.43、3.03±1.48和24.09±7.14,B组分别为1.79±0.62、4.80±2.22和41.40±17.52,C组与A、B组比较,t值为2.81~7.38,P值均<0.01。A组血浆uPA与PC Ⅲ呈负相关(r=-0.4785,P<0.05);C组PAI-1与HA呈正相关(r=0.5447,P<0.01)。 结论 肝硬化晚期,虽然血浆uPA、PAI-1增加,但总的效应表现为uPA相对不足,肝基质纤维降解受抑制,血浆uPA、PAI-1与肝硬化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患者男,53岁。因乏力、纳差、消瘦4个月,于1997年6月4日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乏力、纳差,伴腹痛、腹泻,腹痛不剧,为间断上腹部绞痛。大便稀糊状,每日4~5次,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之后他人发现其较以前消瘦,遂住本单位医院。经B超及CT...  相似文献   
7.
8.
加替沙星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报道2例使用加替沙星(凯莱加星)出现的低血糖、肩关节上臂肌肉疼痛病例,复习有关文献,对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加以讨论。1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系统性地评价单用内镜下球囊扩张(EPBD)与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维普数据库(VIP),纳入所有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9个研究,共848例患者,其中EPBD组432例,EST+EPBD组416例,Meta分析显示,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高于单用EPBD患者[MD=2.27,95%CI(1.15,4.49),P=0.02],且EST+EPBD组的取石时间也较单用EPBD短[MD=-1.04,95%CI(-2.00,-0.09),P=0.03]。但两者在总取石成功率[OR=1.42,95%CI(0.80,2.51),P=0.23]、机械碎石率[MD=0.76,95%CI(0.47,1.21),P=0.25]、并发症[MD=0.90,95%CI(0.60,1.35),P=0.60]方面是相似的。结论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时,EST+EPBD术可以缩短取碎石时间和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其总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用EPBD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