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及其对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变化。方法:HSC以1×105/m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进行以下实验分组:NACⅠ、Ⅱ、Ⅲ组,加入NAC使得各组培养液中NAC浓度分别是10、20、40mmol/L;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培养48h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冰冻保存,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水平;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NACⅢ组平均吸光度低于NACⅠ组和对照组(P<0.05);NACⅡ、Ⅲ组其HSC培养上清液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AC各组Ⅰ型胶原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SC在NAC作用下增殖减少;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受到抑制,这可能是NAC抗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抑制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以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V型胶原酶、DNA酶消化SD雄性大鼠肝脏,percoll梯度离心得到纯化的肝星状细胞。细胞分离后1d分别加入0、6.25、12.5μg/mL的姜黄素衍生物,作用7d后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α-SMA、TGF-β1、Smad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在第14天分别加入0、6.25、12.5、25、50、75μg/mL的姜黄素衍生物,作用24h后RT-PCR检测凋亡基因Bax、Bcl-2的mRNA水平和纤维化相关基因TGF-β1、collagen I、NF-κB及TIMP-1的mRNA水平。结果:药物作用7d后,6.25μg/mL和12.5μg/mL浓度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目分别减少了56%和86%。在12.5μg/mL浓度药物作用下,原代肝星状细胞α-SMA、TGF-β1及Smad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83%、85%及7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94%、92%及73%(P〈0.05)。25μg/mL浓度药物作用24h后,细胞凋亡明显。在50μg/mL浓度药物作用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Bax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约2.3倍,Bcl-2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约5.6倍;TGF-β1、collagen I、NF-κB及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90%、83%、74%、65%(P〈0.05)。结论:姜黄素衍生物可以明显抑制原代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促进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激活肝星状细胞(HSC)中的作用。方法大鼠HSC-T6细胞系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5组,对照组加DMEM培养液1ml;HMGB1组加0.1μg/ml的HMGB11ml;抗RAGE组将20μg/mlRAGE抗体加入培养板2h后,再加0.1μg/mlHMGB1;sRAGE组将20μg/mlsRAGE加入培养板2h后,再加0.1μg/mlHMGB1;AGE组:将160μg/mlAGE加入培养板2h后,再加0.1μg/mlHMGB1。刺激24h后,收集各组上清培养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ⅢP)和Ⅳ型胶原(CⅣ)的含量;小心取出六孔板内载玻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抗RAGE组、sRAGE组与HMGB1组相比,HSC细胞质中的α-SMA和TGF-β1表达水平和培养液中HA、PⅢP和CⅣ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AGE组与对照组相比,HSC细胞质中的α-SMA和TGF-β1表达水平和培养液中的HA、PIIIP和CⅣ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HMGB1与RAGE结合,使HSC活化,合成释放细胞外基质增加。  相似文献   

4.
粉防己碱上调Smad7表达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低浓度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TGFβ1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HSC原代培养,给予Tet(0.4、0.8、1.6和3.2μmol·L-1)处理,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或给予TGFβ1(质量浓度5μg·L-1)和(或)Tet(1.6μmol·L-1)干预,分别以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Smad3、Smad7以及αSMAmRNA和(或)蛋白表达。结果Tet(0.4~3.2μmol·L-1)能抑制培养HSC表达αSMA。Tet(1.6μmol·L-1)抑制TGFβ1诱导的HSCαSMA表达,伴有Smad7表达上调及TGFβ1表达下降,但不影响TGFβⅠ、Ⅱ型受体和Smad3表达。结论低浓度Tet抑制培养HSC的活化和TGFβ1促活化作用,该作用与上调Smad7表达并抑制TGFβ1有关而不影响TGFβ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5.
的探讨IL-10抗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系rHSC-99,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L-10、TGFβ1干预和两者共同干预,用ELISA法检测肝星状细胞(HSC)的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TGFp1显著增强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IL-10单独干预对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无明显影响,但IL-10可显著抑制TGFβ1促进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结论TGFβ1显著促进HSC的Ⅰ型胶原的合成,IL-10对TGFβ1的促HSC Ⅰ型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IL-10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趋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实验组,正常皮肤为对照组,添加TGF—β1(10μg/L)为TGF—β1组,向TGF—β1组内添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阻断剂Tricirlbine(5Ixmol/L)为Akt阻断剂组,二者皆未添加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为非干扰组,利用各组细胞上清液(条件培养基)培养HUVEC,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各条件培养基对HUVEC增殖的影响,并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对HUVEC的趋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吸光度值为0.91±0.34,非干扰组1.75±0.15,TGF—B,组3.26±0.58,Akt阻断剂组1.14±0.81。非干扰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和TGF-β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Akt阻断剂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吸光度值明显低于TGF—β1组(P〈0.01)。细胞划痕24h后,TGF—β1组促使HUVEC划痕的闭合率较非干扰组高(P〈0.01);而Akt阻断剂组则明显减弱HUVEC划痕闭合的速度(P〈0.01)。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中,TGF—β1组迁移的细胞较非干扰组多[TGF—β1组细胞迁移数目:(1718±15)个,非干扰组:(829±2)个,P〈0.01];而Akt阻断剂组阳性细胞迁移率又明显降低[Akt阻断剂组:(935±11)个,P〈0.01]。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5.2±0.3)ng/L,非干扰组(87.0±0.5)ng/L,TGF—β1组(132.7±0.4)ng/L,Akt阻断剂组(70.5±0.6)ng/L。非干扰组与对照组、TGF-β1组与非干扰组、Akt阻断剂组与TGF—β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GF—β1可以通过刺激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旁分泌VEGF等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趋化等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钟金平  刘联斌  黄晶  余瑛  申昌梅 《江西医药》2013,(11):1043-1044
目的观察孕早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与妊娠关系。方法选择孕早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46例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妇女40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含量,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HCG。结果血清瘦素:反复流产患者(609.6±311.1)μg/L,正常妊娠妇女(996.3.2±398.6)μg/L;血清β-HCG:反复流产患者(3678.3±2314.2)μg/L,正常妊娠妇女(6645.2±2315.2)μg/L;组间比较P〈0.Ol。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低瘦素水平可能是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川芎嗪(TMP)对肝星状细胞(H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传导的影响。通过检测TGF-β1及其Ⅰ型和Ⅱ型受体、Smad 3及Smad 7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川芎嗪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HSC中TGF-β1及其Ⅰ型和Ⅱ型受体、Smad 3及Smad 7 mRNA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MP A、B、C各组均可显著降低TGF-β1 mRNA(P〈0.01);TMP B、C组TβRⅠ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MP B、C浓度组的TβRⅡmRNA、Smad 3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TMP B、C组可显著升高Smad 7 mRNA表达量(P〈0.01)。结论:川芎嗪可降低HSC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及Smad 3 mRNA表达,同时促进Smad7 mRNA表达,表明川芎嗪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这可能与阻断TGF-β/Smad通路的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9.
于晓晴  高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61-1962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功能变化,以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40例MP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佛波酯+Ca^2+导入剂体外诱导48h,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4、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4、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BMC培养上清液的TGF-β1水平与IFN-γ、IL-4的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P〈0.05);MPP患儿急性期并发肺外损害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TGF-β1、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与无肺外损害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急性期Th1/Th2失衡,呈现Th2相对优势状态;体内出现保护性或调节性Th3功能增强,但TGF-β1保护性调节不足,使Th1/Th2失衡不能纠正;MPP患儿急性期Th细胞亚群功能变化与其急性期有无肺外损害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Ⅱ-Ⅴ组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模型,于造模后第12天开始Ⅲ组给予甲氨喋呤灌胃治疗,Ⅳ-V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第28天取膝关节滑膜,常规HE染色,计算滑膜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NF-α、TGF-β1和VEGF在膝关节滑膜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均有少量TNF-α、TGF-β1和VEGF的表达,Ⅱ~Ⅴ组较Ⅰ组均明显增高(P〈0.05)。Ⅳ、Ⅴ组滑膜组织TNF—α表达较Ⅱ组明显减低(P〈0.05),而Ⅲ组与Ⅱ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组滑膜组织TGF—β1、VEG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溶性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明显降低AA大鼠滑膜组织TNF-α、TGF—β1和VEGF表达,对AA大鼠的关节炎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抑制局部组织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是肝脏慢性反复损伤后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与降解之间平衡失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结果,其中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激活的HSC可直接产生多种细胞外基质,是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最主要来源。激活的HSC也可自身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最关键的致纤维化因子。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可以反映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我们测定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血浆TGF—β1变化,分析TGF-β1与HA、PCⅢ的相关关系,旨在为肝硬化诊断追踪观察提供一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CME)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方法:用高糖(40mmol/L)诱导建立HUVECs衰老体外模型,以冬虫夏草提取物(CSE)(50μg/mL)为阳性对照,观察CME(12.5~100μg/mL)对内皮细胞衰老的干预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SA—β-半乳糖酐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特异性的SA—β—gal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经高糖干预24、48、72h后,HUVECs增殖活性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在高糖孵育96h后,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孵育48h后,处于G0/G1期细胞的百分率和ROS相对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高糖组相比,CME(25~50μg/mL)孵育48和72h后细胞OD值显著提高(P〈0.05);CME(12.5~100μg/mL)孵育96h后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1);孵育48h后Go/G1期的细胞百分率(P〈0.01)、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CME25、50/μg/mL效果优于CME12.5、100〉g/mL(P〈0.05),且与CSE50ptg/mL作用相近(P〉0.05)。结论: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增殖,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从而减轻内皮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13.
6种黄酮化合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颜木素、槲皮素、芹菜素、根皮素、橙皮素和查尔酮对血清、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胶原合成。结果:黄颜木素、槲皮素、芹菜素、根皮素、橙皮素和查尔酮(12.5~50μmol/L)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血清、巨噬细胞上清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胶原合成。结论:黄颜木素、槲皮素、芹菜素、根皮素、橙皮素和查尔酮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的作用,可能具有潜在的肝纤维化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p1(TGF—p1)及肾动脉阻力指数(RRI)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2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mg/g)、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g≤UACR〈300mg/g)和临床蛋白尿组(UACR〉300mg/g),并设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TGF—B1,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肾动脉阻力指数,同时测定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TGF—B1为(8.9±2.9)μg/L,RRI为(0.59±O.06),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血清TGF—B1水平分别为(11.±4-4.9)μg/L、(15.5±5.6)μg/L,RRl分别为(0.64±0.06)、(0.70±0.05),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TGF—B1水平和RRI呈正相关(r=-0.416,P〈0.05),微量白蛋白尿水平、TGFp1、RRI均与e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2、-0.394、-0.419,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血清TGF—B1水平和肾动脉阻力指数均升高,两者均与eGFR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时肺组织炎症、中性粒细胞(PMN)、肺泡Ⅱ型(AT-Ⅱ)细胞等的病理改变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计数,光镜、电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BALF中A组细胞总数、EOS计数显著性高于C组(P〈0.01),D组显著性高于C组但低于A组(均P〈0.01)。肺组织中A组PMN计数显著性高于C组(P〈0.01),D组显著性高于A组(P〈0.01)。A组AT-Ⅱ细胞变性、坏死、崩解、板层体空泡化现象。TGF.B1的表达水平在A组显著性高于C组(P〈0.01),D组显著性高于C组但低于A组(分另为P〈0.01,0.05)。结论:哮喘大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气道黏膜损伤、AT-Ⅱ细胞损伤、表达水平增加;地塞米松可减少上述病理改变,但对肺组织中PMN数目有增加作用,可能会加重对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陈晓莉  彭洁  乔逸  王胜春 《中国药师》2010,13(12):1697-1701
目的:研究五灵胶囊有效成分对转化生长因子(TGF—B1)诱导HSC—T6细胞表达Ras/ERK、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的作用,探寻产生药效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HSC-T6细胞分组:对照组、TGF-β1(10ng·ml^-1)组、PD98059组、PT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柴胡皂苷、柴胡多糖、丹参新醌乙、X1、二氢丹参酮I(各100μg·ml^-1)、丹参酚酸B(10ng·ml^-1)组,培养24h(10ng·ml^-1TGF-β1于最后12h加入);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COL—I,Western Blot检测COL—I、α-SMA、Ras、ERK、p—ERK、TβRⅠ、TβRⅡ、Smad2/3蛋白表达。结果:与TGF—β1组相比,各有效成分组能明显降低COL-Ⅰ分泌,其中以X1、丹参新醌乙、二氢丹参酮Ⅰ、五味子醇甲、丹参酚酸B为显著(P〈0.05),同时各药物组能显著下调COL—I、α—SMA、ERK、p-ERK、T8RI、TβRII蛋白表达(P〈0.05);五味子醇甲、X1、二氢丹参酮I能显著下调表达Ras蛋白(P〈0.01);柴胡皂苷对TβRI表达无作用;X1、醇甲、乙素、二氢丹参酮I、柴胡多糖能显著下调Smad2/3蛋白表达(P〈0.01)。结论:五灵胶囊有效成分对Ras/ERK和TGF—β1/Smad信号通路蛋白的作用不尽相同,强度也不尽一致。抗纤维化作用的最强的成分是X1、二氢丹参酮 I、柴胡多糖、五味子醇甲,丹参新醌乙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大鼠给予富含高脂-高盐饲料和果糖饲养,建立左心室肥厚的动物模型,探讨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抑制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富含高脂和高盐的饲料喂养,交替饮用果糖水(6%)和糖盐水(糖4%、盐1%)8周,测定血压。根据血压(〉130mmHg)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卡托普利组(25mg·kg-1)、TP高剂量组(200mg·kg-1)和低剂量组(50mg·kg-1).继续给予富含高脂-高盐的饲料饲养和交替饮用果糖水和糖盐水,并灌胃给予上述药物处理动物4周。间隔2周测定1次血压,采用小动物超声成像仪检查大鼠心脏功能状态,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AngⅡ和TGF—β水平,并测算肥胖指数(OI)、心肌增殖系数(MPI)和心脏系数(CWI).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压、OI和MPI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TNF-α、AngⅡ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1);超声可见大鼠心脏射血分数(EF)增加,左室内膜短轴缩短率(FS)降低,左室后壁厚度(LVPW)增加(P〈0.01),部分大鼠出现E/A值〈1。TP(200mg·kg、50mg·kg-1)和卡托普利处理后,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压,降低OI和MPI(P〈0.01),降低EF和LVPW厚度,提高FS(P〈0.05或P〈0.01),未出现E/A值〈1现象;明显降低血清AngⅡ、TNF-α和TGF—β水平(P〈0.01)。结论TP对高脂-高盐-果糖诱致的左室肥厚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压和抑制心室肥厚的作用,可能与降低AngⅡ、TNF-α和TGF—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外基质和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每天灌服不同剂量(每L分别含有生药30,60,120 g)的化浊解毒方以及α干扰素(1 000 U.mL-1),按1 mL.(100 g)-1大鼠体质量给药,以制备含药血清;常规培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T6),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MTT法检测HSC增殖、流式细胞术测HSC凋亡,ELISA法及RT-PCR法分别测细胞上清液中I型及Ⅲ型胶原的含量以及细胞中PPARγ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化浊解毒方药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均呈现出抑制HSC增殖的作用(P<0.05),以作用48 h最为明显,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化浊解毒方药含药血清各个浓度组在作用48 h后,细胞上清液中的I型及Ⅲ型胶原的含量均降低(P<0.05),并上调PPARγmRNA的表达(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药能有效治疗肝纤维化可能通过上调PPARγ的表达起到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降低肝星状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颜颜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58-175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不良的关系并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的临床意义。方法80例CRF患者分为三组:未血液透析组26例(Ⅰ组),常规血液透析组(CHD组)30例(Ⅱ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PD组)24例(Ⅲ组)。2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生化指标,ELISA法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结果三组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Ⅰ、Ⅱ组分别较Ⅲ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三组CRF患者的体脂百分比均与其血清瘦素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0.05和〈0.05)。三组客观营养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和Ⅲ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与其血清白蛋白显著负相关(P〈0.05)。SGA评估表明CRF患者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其营养状况越差,血清瘦素水平越高(P〈0.01)。Ⅲ组SGA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和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其增高与CRF患者的营养不良有关。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有助于CRF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从而进一步改善CRF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9,(13):1759-1763
目的:考察白屈菜碱对活化后大鼠肝星状细胞CFSC-8B的增殖、胶原合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受体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FSC-8B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溶剂组(乙醇)、阳性对照组(1μg/mL秋水仙碱乙醇溶液)和白屈菜碱低、中、高浓度组(2.1、4.2、8.4μg/mL白屈菜碱乙醇溶液)。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利用20μg/L的TGF-β_1作用24 h进行活化,后5组细胞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酶消化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GF-β1Ⅰ型受体(TβR-Ⅰ)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βR-Ⅰ和TβR-Ⅱ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率、Hyp含量、Col-Ⅰ和Col-Ⅲ水平、TβR-Ⅰ和TβR-Ⅱ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α-SMA、TβR-Ⅰ、TβR-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溶剂组细胞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白屈菜碱低浓度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和白屈菜碱高浓度组细胞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白屈菜碱中浓度组细胞除Hyp和Col-Ⅲ水平降低不显著外,上述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白屈菜碱中浓度组比较,白屈菜碱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Col-Ⅰ水平、TβR-Ⅰ和TβR-Ⅱ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屈菜碱能抑制活化后CFSC-8B细胞的增殖、胶原合成以及TβR-Ⅰ、TβR-Ⅱ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