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了解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体外诱导人外周血T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和T细胞受体(TCR) Vβ谱系表达和克隆性情况。方法 分别以Jurkat和Raji细胞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建立TCR Vβ谱基因扫描技术,并用其检测5例健康个体T细胞克隆表型。采用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方法,以照射后的KG1a细胞作为刺激原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诱导前后T细胞杀伤KG1a细胞的活性,同时利用基因扫描技术分析诱导后TCR Vβ亚家族的克隆性增殖特点。结果 基因扫描显示5例健康人全部TCR Vβ谱型均呈高斯(钟型)分布,各亚家族表达频率接近,但呈现不同的多态性和长度分布。KG1a细胞可以诱导出呈单克隆、寡克隆或寡克隆趋势生长的亚家族T细胞,并具有特异性识别和杀伤KG1a细胞的功能。结论 KG1a细胞在体外可诱导T细胞呈克隆性增殖,此优势增殖的克隆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对KG1a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并分析分选的患者T细胞经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其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运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初治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利用和克隆性增殖,免疫磁珠分选患者T淋巴细胞,体外利用自体白血病DC细胞联合CD3单抗、CD28对T细胞进行诱导、活化,并对诱导后T细胞进行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分析。结果9例患者T细胞在体外获得增殖,TCR即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部分Vβ亚家族,体外诱导前后的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特点不完全相同,有部分出现新的邯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有部分Vβ亚家族在诱导前后始终表现为克隆性增殖,体外杀伤性分析发现诱导后的T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识别作用。结论AML—M5患者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在诱导前后始终保持克隆性增殖状态,可能是机体针对白血病相关抗原的特异性CTL,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患者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数量增加,并出现新的克隆性增殖Vβ亚家族T细胞,提示体外诱导活化能够产生白血病患者自体的白血病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3.
2细胞诱导组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显著增强(P<0.01).3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T细胞TCR Vβ亚家族选择性利用,均有TCR Vβ21亚家族呈克隆性增殖.结论 甲氰咪呱可协助增强bcr-abl抗原刺激的特异性抗CML T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病人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分别扩增9例M5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CDR3,了解TCR Vβ谱系的表达情况。PCR 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9例AML-M5病人仅存在1-10个Vβ亚家族T细胞,而正常血标本则可检测到24个Vβ亚家族。基因扫描分析显示:8例病人的某些Vβ亚家族出现这一主峰图象(寡克隆性T细胞)。Vβ2寡克隆T细胞发现于6例病人中。结论:结果提示AML-M5病人存在克隆性增殖的T细胞,主要为Vβ2亚家族,推测这可能是对白血病细胞(M5)相关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可能具有抗白血病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鼻咽癌细胞株CNE2体外负载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T淋巴细胞,使之活化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观察其体外特异性杀伤和克隆性增殖.方法 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CNE2负载,使之分化为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负载前后DC的表型特征.在IL-2的作用下,用负载CNE2抗原的DC诱导自身T细胞生成特异性CTL.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特异性杀伤活性;采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分析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在GM-CSF,IL-4和TNF-α诱导下获得具有典型表型特征的成熟DC,其诱导的CTL对CNE2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BMC的TCR Vβ CDR3谱型呈高斯分布,而诱导后的T细胞部分家族出现优势表达.结论 负载鼻咽癌抗原的同种异体DC所诱导的CTL在体外对鼻咽癌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优势表达的TCR Vβ CDR3家族对鼻咽癌治疗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bcr-abl多肽诱导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TCR Vα和TCR Vβ基因选用和克隆性增殖情况,了解bcr-abl多肽相关的αβ+T细胞克隆.方法 利用T细胞液体培养法,应用bcr-abl多肽(KQSSKALQR)联合IL-2+抗CD3单抗+抗CD28单抗体外诱导T细胞(HLA-A0201限制性)扩增,同时设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L M5 )病人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 利用RT PCR分别扩增 9例M5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Vβ2 4个亚家族基因的CDR3,了解TCRVβ谱系的表达情况。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 ,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  9例AML M5病人仅存在 1 10个Vβ亚家族T细胞 ,而正常血标本则可检测到 2 4个Vβ亚家族。基因扫描分析显示 :8例病人的某些Vβ亚家族出现一主峰图象 (寡克隆性T细胞 )。Vβ2寡克隆T细胞发现于 6例病人中。结论 结果提示AML M5病人存在克隆性增殖的T细胞 ,主要为Vβ2亚家族 ,推测这可能是对白血病细胞 (M5 )相关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可能具有抗白血病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和缓解期(complete remission,CR)外周血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Vδ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克隆性情况.方法 利用RT-PCR扩增8例CML-CP和8例CML-CR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8个Vδ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了解TCR Vδ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利用情况;阳性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从而了解其克隆性.1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8例CML-CP患者外周血T细胞平均表达(3.25±0.89)个Vδ亚家族,主要以Vδ1、Vδ2和Vδ3的表达为主,而8例CR期患者则平均表达(3.50±0.76)个Vδ亚家族,主要集中在Vδ1、Vδ2、Vδ3和Vδ8中表达;两组与健康对照组(3.50±0.5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此外,Vδ8表达频率在CML-CR患者(5/8)中略高于健康人(3/10)和CML-CP患者(2/8).基因扫描绝大多数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CR Vδ亚家族T细胞均存在克隆性增殖现象,主要以Vδ1-Vδ3为主,但在CML-CR患者中,表达V87亚家族的两例样本均呈克隆性增殖,这在10例健康人中均未检测到.结论 3组样本的外周血T细胞中TCR Vδ谱系和克隆性增殖类似,提示CML患者T细胞免疫抑制可能并不主要累及TCR Vδ谱系变化,并在CML-CR期所出现了一些不同的Vδ表达和克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和缓解期(CR)病人外周血T细胞中T细胞受体(TCR)Vγ基因谱系的分布和克隆性情况。方法 利用RT-PCR检测8例CML-CP和8例CML-CR病人外周血T细胞3个TCR Vγ亚家族的表达,了解TCR Vγ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利用情况;阳性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从而了解其克隆性。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作为对照。 结果 8例CP期和8例CR期的CML病人外周血T细胞分别平均表达(1.88±0.64,2.13±0.83)个亚家族,两者比较尚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P=0.036)。CP和CR期病人TCR VγⅢ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0.32)(P=0.013,P=0.043),基因扫描显示CML-CP 和CML-CR出现克隆模式的改变主要集中在TCR VγⅡ亚家族。结论 CP期病人外周血 TCR Vγ基因谱系出现限制性利用和克隆性增殖T细胞,主要可能与病人处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有关,即使CR期病人其T细胞仍处于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中TCRVβ谱系的分布和克隆性。方法 应用RT PCR扩增一例CML异基因骨髓移植后cGVHD病人第 35,39,4 3和 4 5个月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Vβ 2 4个亚家族的CDR3,了解病人TCRVβT细胞的表达 ,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 cGVHD病人每个标本存在 14 16个Vβ家族T细胞 ;寡克隆T细胞可见于Vβ6 ,16 ,17,19和 2 1亚家族 ,稳定性克隆性TCRVβ6、17和 2 1T细胞可见于全部标本。结论 cGVHD病人存在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生长T细胞 ,它可能与cGVH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便于人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培养和研究,寻找一种建系细胞作为人ES细胞的饲养层细胞.方法 以小鼠成纤维细胞系SNL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人ES细胞株hES1.传代17代后,检测hES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包括碱性磷酸酶(AKP)、Oct-4、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3和SSEA-4的表达;同时观察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hES1细胞在SNL细胞饲养层上能持续生长.经多次传代后持续表达人ES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其注射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皮下仍能形成畸胎瘤组织.结论 SNL细胞能够作为饲养层细胞用于人ES细胞的培养,且操作更方便;该细胞已转染了耐受新霉素的基因,为将来对人ES细胞基因操作时进行药物筛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SNL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人胚胎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便于人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培养和研究,寻找一种建系细胞作为人ES细胞的饲养层细胞。方法以小鼠成纤维细胞系SNL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人ES细胞株hES1。传代17代后,检测hES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包括碱性磷酸酶(AKP)、Oct-4、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3和SSEA-4的表达;同时观察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hES1细胞在SNL细胞饲养层上能持续生长。经多次传代后持续表达人ES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其注射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皮下仍能形成畸胎瘤组织。结论SNL细胞能够作为饲养层细胞用于人ES细胞的培养,且操作更方便;该细胞已转染了耐受新霉素的基因,为将来对人ES细胞基因操作时进行药物筛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Kuehn BM 《JAMA》2005,294(12):1475-1476
  相似文献   

14.
Poliovirus resistant cells derived from HeLa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肝脏NK/NKT细胞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然杀伤细胞(NK cell)的研究近年受到高度关注。研究发现,肝脏NK/NKT细胞含量在机体天然免疫反应时可增加10倍,可能是机体最大的专职天然免疫的器官,对抵御病理、寄生菌、恶性转化细胞等的侵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肝脏NK/NKT细胞的功能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当前的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切入点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7.
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破坏,不能正常释放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患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由于给药过程缺乏理想的血糖感应系统,常导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为了有效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治疗策略来改进胰岛素的治疗,一是胰岛素输入方式的改进: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胰岛素泵就是通过24 h不停地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次是寻找方法替代被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破坏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包括胰腺或胰岛移植、对非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以及对干细胞的诱导分化.70年代初,Lacy等成功地证明了移植胰岛细胞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胰岛细胞移植开始蓬勃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和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A组,对照组(单纯共培养);B组,静压力组,共培养后第2天即对共培养细胞施加120 KPa压力,持续作用1 h后继续培养;C组,诱导因子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因子1,25二羟基维生素D3(1×10-8mol/L)和前列腺素E2(1×10-6mol/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s,OLC)的形成及功能。结果各组第3、7天OLC计数比较结果显示,施加静压力后,直接共培养组OLC数量明显多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而诱导因子组,直接共培养组OLC少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能够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且在静压力作用下,两种细胞直接接触时,这种调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和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A组,对照组(单纯共培养);B组,静压力组,共培养后第2天即对共培养细胞施加120 KPa压力,持续作用1h后继续培养;C组,诱导因子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因子1,25二羟基维生素D3(1 ×10-8 mol/L)和前列腺素E2(1×10-6 mol/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 osteoclast-like cells,OLC)的形成及功能.结果 各组第3、7天OLC计数比较结果显示,施加静压力后,直接共培养组OLC数量明显多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而诱导因子组,直接共培养组OLC少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结论 牙周膜干细胞能够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且在静压力作用下,两种细胞直接接触时,这种调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肝干细胞-卵圆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圆细胞是肝脏干细胞的代表细胞,主要存在于幼肝及成人受损的肝脏中,是一种双潜能的肝脏干细胞,多种因素调节其分化,在此过程中动态表达一系列表面标志物。卵圆细胞的分化异常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在体外大量扩增卵圆细胞并使之分化为成熟的 有功能的肝细胞,为终末期肝病、肝脏的组织工程研究及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