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硬化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两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77-2978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7d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加味承气汤应用于SAP患者可有效保护机体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39例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43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凝血块最大强度、血细胞凝聚成块时间、血凝块形成起始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做切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及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凝血反应时间、血细胞凝聚成块时间较健康对照组高,凝血块最大强度、血凝块形成起始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做切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较健康对照组低,且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凝血反应时间、血细胞凝聚成块时间较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高,凝血块最大强度、血凝块形成起始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做切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较轻症急性胰腺炎组低(P0.05);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较健康对照组高,且重症急性胰腺炎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较轻症急性胰腺炎组高(P0.05)。结论:临床可根据血栓弹力图、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程度,及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重度病毒性肝炎组各40例。另选取同时期4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通过比较4组患者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差异探析其在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结果随病情加重,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升高,血小板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随病毒性肝炎病情加重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降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下降。病毒性肝炎会引发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改变,并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可作为临床疾病诊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指标发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5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容(PCT)。观察并比较上述指标在3组中的不同。结果入院1d和3d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比较:MPV和PDW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d和3d急性胰腺炎患者与入院7d以上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和MAP组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和MAP组凝血四项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30例,死亡组16例,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及主要凝血指标与病情严重度(APACHEII评分)的关系。结果:脓毒症患者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血小板计数减少(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P<0.01)、D-二聚体升高(P<0.01)、纤维蛋白原降低(P<0.01),PLT、APTT、DD与APACHEII评分有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时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动态监测其凝血指标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患者、46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三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而纤维蛋白原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结论: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妇科截石位腹腔镜术患者术中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60例妇科截石位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手术先后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术中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为观察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对照组较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期性充气压力泵对早期预防和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在小儿脓毒症不同病情阶段的变化,为防治小儿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重症监护室住院患儿51例为脓毒症组,同期本院普通病房患儿30例为普通感染组,健康小儿20例为对照组.对入选病例即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和24,48,72 h病情评估 .结果:(1)血浆D-二聚体在脓毒症组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P<0.05), 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与危重评分呈负相关(P<0.05﹚;(2)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脓毒症组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与危重评分及预后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对诊断小儿脓毒症纤溶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动态观察小儿脓毒症凝血、纤溶变化,可为脓毒症早期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26例、B组(常规治疗+血必净组)20例、C组(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22例、D组(常规治疗+血必净+血液净化组)16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肌酐、尿素氮、尿量以及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尿量、血肌酐、尿素氮、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B,C,D组改善明显,D组疗效更显著(P<0.01);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D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可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胱抑素 C(cystatin-C,Cys-C)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AP 患者178例,根据其并发 SIRS、MODS 情况分为3组:AP 组127例、SIRS 组30例、MODS 组21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待测者血清 Cys-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 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观察 Cys-C 水平与 AP 并发SIRS、MODS 情况,以及其与血清 hs-CRP、PCT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 Cys-C、PCT、hs-CRP 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1)。与 AP 组比较,SIRS、MODS 组升高更为明显,以 MODS 组更为突出(P <0.05或P <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 Cys-C 水平与 PCT、hs-CRP 呈正相关。结论 Cys-C 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参与了 AP 并发 SIRS、MODS,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重型胰腺炎并发SIRS和ARDS及其预后(附12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急性重型胰腺炎(ASP)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方法 分析了126例AS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人至少符合修订后SIRS诊断标准。结果 126例ASP患者中符合修订后SIRS2项标准者35例(27.8%),3项者43例(34.1%)。4项者48例(38.1%);SIRS2项者合并ARDS3例(8.6%),3项者合并ARDS21例(48.8%)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5 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不同临床分型、病程不同时期和有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及持续时间对肺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同时分析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时与病情严重程度如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 )评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胰腺炎的不同临床分型、病程不同时期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1) ;SIRS组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和非 SIRS组有显著差异 (P<0 .0 1) ;SIRS持续时间越长 ,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越高。并发急性肺损伤组患者 APACHE 评分以及 ARDS和 MOD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1)。急性肺损伤组治愈率下降、病死率增加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SIRS是引起并发急性肺损伤的重要因素 ,急性肺损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钟强  黄忠 《华西医学》2012,(4):54-5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及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者46例(90.20%),多器官功能障碍36例(70.59%),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者治愈好转20例,未合并者治愈好转13例。死亡18例。结论引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是多器官功能障碍,早预防、早发现、综合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有助于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 ,SIRS)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 tis ,AP)中的发生情况 ,尝试建立修订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Modified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 ,MSIRS)标准 ,应用MSIRS早期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pancreatitis ,SAP)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 1998年 1月~2 0 0 2年 2月收治的 2 81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轻型急性胰腺炎 (Mildacutepancreatitis ,MAP)和SAP患者发病 48小时内的SIRS指标水平 ;修改SIRS标准水平 ,探索MSIRS标准早期判断SAP的优越性以及和SAP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 1)SIRS在AP中总发生率为 41.2 %,其中MAP发生SIRS为 18.1%,SAP则 10 0 %发生SIRS ;( 2 )建立MSIRS标准 :T >38℃ ,P >110次 /min ,R >2 2次 /min ,WBC >15 .0× 10 9/L ,符合 2项或 2项以上者 ,判断为SAP ;( 3)与临床诊断金标准比较 ,MSIRS标准早期判断出SAP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1.89%、93.6 2 %、93.13%、85 %和 96 .7%。 ( 4 )SAP患者除胰腺并发症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drome ,MODS)及?  相似文献   

16.
SIRS评分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SIRS评分系统评估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IRS评分和Ranson评分系统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01~2008-12期问收治的207例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轻症胰腺炎(MAP)组154例,重症胰腺炎(SAP)组53例,比较两组SIRS评分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比较两组SIRS发生率,并进行SIRS评分与Ranson评分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 SAP组四项SIRS评分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外周血WBC)与M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SIRS发生率高于MAP组.相关分析表明,SIRS评分与Ranson评分有一定相关性(r=0.302,P=0.015).结论 SIRS评分为人院24h预测AP病情严重度的指标,可用于评估SAP患者的预后,并可作为Ranson评分的有益补充.且SIRS评分与Ranson评分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Immune suppres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Monocyte expression of HLA (human leucocyte antigen)-DR, a cellular marker of immune suppression, was determined in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A total of 31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admitted to a university hospital within 72 h of pain onset, were studied; 194 (63%) had mild disease (group I), 87 (28%) had severe disease without organ dysfunction (group II), and 29 (9%) had severe disease with organ dysfunction (group III). HLA-DR expression, defined both as the proportion of monocytes that were HLA-DR-positive and as monocyte HLA-DR fluorescence intensity, was determined at admission, using whole-blood flow cytometry. Of the patients in group III, 13 (45%) developed organ dysfunction within 24 h of admission. The proportion of HLA-DR-positive monocytes and monocyte HLA-DR density were both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pancreatitis (P<0.001 for linear trend). In predicting organ dysfunction,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likelihood ratio for the proportion of HLA-DR-positive monocytes were 83% [95% CI (confidence interval) 64-94%], 72% (67-77%) and 3.0 respectively, and for monocyte HLA-DR density the respective values were 69% (49-85%), 84% (79-88%) and 4.3. In conclusion, monocyte HLA-DR expression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dysfunction that occurs earl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Ranson评分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中重度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中度组(全身或局部并发症2 d以上无持续性器官衰竭或短暂性器官衰竭2 d内消退,n=40)、重度组(2 d以上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液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方法 对单纯急性脑出血、合并SIRS或MOD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及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急性脑出血及合并SIRS或MODS患者的CD62p、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ODS组高于SIRS组,且MODS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 血小板活化及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参与急性脑出血、SIRS及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病情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内皮细胞损伤与器官功能不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状态在SIRS和MODS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动态观察SIRS及非SIRS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循环内皮细胞(CEC),并予Marshall评分。结果ET-1、PAI-1、CEC在SIRS组、MODS亚组、死亡亚组均显著升高(P<0.05)。NOt、-PA在SIRS组、MODS亚组、死亡亚组均显著降低(P<0.05)。Marshall评分在SIRS组、MODS亚组、死亡亚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内皮细胞的损伤表现为ET-1、PAI-1、CEC增加,NOt、-PA减少,内皮细胞损伤在SIRS发展演变为MODS过程中起主要作用。Marshall评分对于器官功能不全的评估是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