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师大毕业生焦虑状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即将毕业大学生的焦虑状况,探讨有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对此期学生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随机调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在校二年级学生名100人用t检验和X2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毕业生组和对照组之间SAS均数有显著性差异;毕业生组焦虑状态现患率为46.83%,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毕业生焦虑状态明显较高,应加强大学生毕业前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与评定,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年级及城乡差异.方法 采用Spielberge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17人,女生26人.结果理工科大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存在年级差异(P<0.001),4年级大学生的装袋焦虑、特质焦虑明显高于1年级、2年级和3年级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城乡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清华大学“考试焦虑调查表”对我院一,二,三,四年级共405名大学生考试焦虑特点进行了测查。4个年级学生考试焦虑轻,中,重的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一,四两个年级焦虑程序轻于二,三两个年级;女生考试焦虑检出率大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职业中学学生焦虑障碍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56名职业中学学生进行焦虑障碍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发现焦虑障碍的现患率为12.50%,男生为9.37%;女性为13.54%,女生有高于男生的倾向。焦虑障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人格特征。焦虑障碍除与人格特征有关外,还与家庭和社会环境条件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新生与在校生16PF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卡他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量表(16PF),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对我校新生(入学一月内)114名和在校的三年级大学生119名同期进行测定。发现16PF量表中A、O、Q2因子分,次级因素中感情与安详型、怯懦与果断型两个年级的学生有差异,新生较老生开朗,但对当前的处境较忧虑,独立性较差。EPQ量表中三年级学生P量表分较新生高,一年级学生中女生下量表分高于男生,说明高年级学生及一年级女生具有更多的心理问题。两个年级的男生均比女生聪慧,学习能力较强,更能适应环境。医学教育工作应针对不同的性别和年龄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承德医学院九四级新生焦虑状态调查分析护理系晏凤春关键词新生焦虑,因素,调查探讨影响新生焦虑的因素是做好新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客观依据之一,为此于1994年10月13日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新生焦虑状态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1000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20%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与敌对;在各因子得分均值上男生敌对高于女生,护理专业焦虑和恐怖高于其它专业,二年级各项普遍高于其它年级,且差异有显著性。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结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黔北农村6所初中留守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外显问题行为调查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内隐问题行为方面,农村留守初中女生在敌对、人际、抑郁因子、焦虑以及总均分5个方面高于男生,各因子得分随年级升高;在外显问题行为方面,男生在吸烟、喝酒以及赌博方面的检出率高于女生。农村留守初中生自杀意念和出走意念的发生率为分别为13.1%、22.2%,女生自杀意念比例高于男生,性相关行为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呈现不同的性别、年级差异,应针对不同目标行为开展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压力影响因素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以及现状,为缓解大学生压力提供实证性参考.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感量表,对274名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心理压力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前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其中大学生前途压力感的年级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人际关系压力显著地高于男生(P<0.05);女生的适应压力显著高于男生(P<0.05);女生的前途压力也显著地高于男生(P<0.001).结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正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的特点,其在强度上也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加强,男女生体验到的压力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特定大学生群体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态度.  相似文献   

10.
廖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95-395
目的:探讨男女小学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差别。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小学6年级毕业生,男生214人,女生232人,采用SCL-90对其进行测评。结果:女生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明显高于男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学毕业生中女生心理问题较男生更为突出,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及咨询,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后锋  李茜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79-1079,1081
目的:了解考试焦虑在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学生中的发生率。方法:对随机抽取的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进行考试焦虑测验表(TAT)问卷调查。结果:随着年级的增加其TAT分值也显示出增加;在性别比的构成上则显示出男生的焦虑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男生中、重度考试焦虑的发生率高于女生。结论:考试焦虑的发生率在中考和高考的学生中较为普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状况,采用MMPI和SCL90对某大学94级、95级1286名入校新生进行了调查,MMPI结果显示:个性问题检出率为2720%(350/1286)。①男女生各量表均分与全国常模相比男生Pa、Ma量表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生Mf,Pa,Ma量表高于全国常模(P<005)。②不同性别相比男生Hs,P,Pa,Pt,Si量表分明显高于女生(P<001)。③不同年级比较,94级D,Mff量表分低于95级,Pa,Ma量表分高于95级(P<001)。在经MMPI测试结果有一项超出全国常模的535人中又进行了SCL90测试,结果显示:心理问题检出率25%(135/535),占总数1050%(135/1286)。心理问题表现在强迫、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症状,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对大学生开展心理调查、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从新生入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考和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与家长的焦虑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对初一、初三、高一和高三共208名学生进行测试, 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SAS测试.结果: 初三和高三学生及其父母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初一和高一学生及其父母, 初三学生的SAS评分高于高三学生, 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TAS评分在初三和高三学生差异不显著.结论: 升学考试的学生及父母的焦虑水平高于非升学考试的学生及父母; 中考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高于高考学生的焦虑程度.因此, 为缓解学生考试焦虑,对考生及家长采取恰当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以皖北地区976例农村中学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亲子依恋量表、情绪管理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父亲依恋得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交往焦虑、情绪管理、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学生的交往焦虑水平逐渐降低(P<0.01),情绪管理、亲子依恋得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好学生均高于经济条件较差学生(P<0.05~P<0.01);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与情绪管理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情绪管理、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及同伴依恋得分与交往焦虑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情绪管理在依恋(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对交往焦虑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34.6%、40.0%、25.5%。结论: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中具有中介效应,较好的情绪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初中生的交往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在校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的焦虑状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拟问卷,对363名在校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测评。结果:在校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的SAS总分为(44.21±8.16)分,均值与中国常模SAS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33,P〈0.01)。并且“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导致焦虑的最主要的原因。结论:在校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的焦虑情况较严重,建议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缓解护生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经历大学新生逆境商(AQ)与自我概念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AQ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87名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以及133名农村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评测.结果 :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忍耐因子评分高于男生(P<0.05).不同共留守时间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间的AQ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1岁开始留守大学生的AQ量表总分均高于<6岁和>11岁者(P<0.05和P<0.01),控制因子评分高于<6岁者(P<0.05),延伸因子评分显著高于>11岁者(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理自我和自我认同因子评分均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因子评分均高于男生(P<0.05~P<0.01),自我批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男生(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Q总分与自我概念各因子均存在相关关系,道德自我与社会自我对AQ总分有正性预测作用.结论 :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相比,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Q发展水平无明显不同,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相对略低.  相似文献   

17.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红  ZENG Yu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24-125
目的:了解江西省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抽样调查江西省三所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279名留守学生作为被试者;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结果: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占72.4%,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占总人数1.1%;初一年级组与初二和初三年级组在恐怖倾向存在显著差异(F=3.887, P〈0.05);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整体看,除孤独倾向外,男女留守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其他7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低年级更具有恐怖倾向,留守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不乐观。  相似文献   

18.
胡伟  方珠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409-1412
目的探讨医学生自我形象认知的要素及现状,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优化大学生自我形象认知教育。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某医学院校800名在校学生自我形象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自我形象认知水平一般,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自我形象认知评价存在差异(P < 0.05~P < 0.01)。男生在能力、知识修养方面的自我形象认知评价均高于女生(P < 0.01);女生在外貌形体、服饰穿戴方面的自我形象认知评价均高于男生(P < 0.01)。大四学生知识修养、外貌形体和服饰穿戴方面的自我形象评价高于其他年级(P < 0.05~P < 0.01)。结论医学生对自我形象认知的评价处于一般水平,需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加强自我形象认知教育,提升医学生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大学生师源性焦虑状况。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调查问卷对4所高校1 079名在校大学生和10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焦虑标准得分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得分(P < 0.05);134名学生处于焦虑状态,总体焦虑发生率为12.42%,其中轻微至轻度焦虑126名,中重度焦虑8名。有约40%的学生和教师认为,大学生的焦虑发生与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观念和言行,以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有关。结论: 当前大学生总体焦虑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观念和言行,以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导致,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师源性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学生的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制睡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医学专科学校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学生PSQI总分为(8.13±2.65)分,睡眠问题检出率为54.85%.男生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评分均低于女生(P<0.05和P<0.01),而睡眠时间评分明显高于女生(P<0.01);城镇和农村生源的学生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专业学生睡眠时间和催眠药物评分均高于护理专业(P<0.01和P<0.05).男生学业压力、朋友关系(包括同学关系)、手机上网依赖和身体疾病评分均低于女生(P<0.05~P<0.01),而基本不进行体育锻炼评分明显高于女生(P<0.01);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影响睡眠质量各因子评分中除农村学生经济压力评分高于城镇学生(P<0.05)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专业学生父母睡眠状况、所学专业、学业压力和基本不进行体育锻炼的评分明显高于护理专业(P<0.01),而手机上网依赖、饥饿和身体疾病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专业(P<0.01).影响因子总分与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除师生关系外,其余14个因子评分与PSQI总分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其中所学的专业的相关系数最高(r=0.199),饥饿的相关系数最低(r=0.084).结论:高度重视专科院校学生的睡眠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学校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找到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途径,提高学生睡眠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