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相关社会因素,为HDC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 681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对HDCP发生的相关社会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681例孕产妇中159例发生HDCP,发生率为9.5%.≤25岁组HDCP发生率为8.3%,26~34岁组HDCP发生率为8.8%,≥35岁组HDCP发生率为20.0%,≥35岁组HDCP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居住组HDCP发生率为6.6%,农村居住组HDCP发生率为13.9%,农村居住组HDCP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居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系统检查组HDCP发生率为1.3%,无产前系统检查组HDCP发生率为18.7%,无产前系统检查组HDCP发生率明显高于产前系统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35岁、农村居住、产前未通过系统查检的孕产妇是HDCP的高发人群,如果对以上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减少HDC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城市与农村冠心病人群肥胖症患病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00例,根据患者户籍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肥胖症患病率,并探讨两组患者中性别亚组肥胖症患病率的差异性。结果城市组患者肥胖症患病率低于农村组(27.50%比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组男性肥胖症患病率低于城市组男性(10.50%比19.00%),农村组女性肥胖症患病率高于城市组女性(29.00%比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农村冠心病患者同时患有肥胖症的比例高于城市冠心病患者,且农村女性及城市男性冠心病合并肥胖症患病率高于同性别不同户籍来源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辉县市农村35~64岁女性进行宫颈癌方面的调查。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2018年5—11月辉县市21 113例农村女性进行宫颈癌患病率和疾病相关认知度的调查。分别比较不同年龄段、月人均收入、文化程度的农村女性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度。结果经检测,确诊为阴道炎640例,宫颈息肉113例,细胞学异常542例,高级别病变22例,低级别病变49例,宫颈原位腺癌1例,宫颈微小浸润癌3例,宫颈浸润癌4例,宫颈癌患病率18.945 6/10万。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宫颈癌相关知识认知正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收入的人群对宫颈癌相关知识认知正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宫颈癌相关知识认知正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女性宫颈癌患病率较高,认知程度较低,年龄、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均可影响对宫颈癌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4.
老年消化性溃疡221例临床与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80-1581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病变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近4年来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221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老年组)及823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青年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病变特点.结果 老年组患者中有饮酒史者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史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上腹节律性疼痛、压痛及嗳气反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中大溃疡与巨大溃疡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梗阻、出血、癌变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具有发病危险因素多、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溃疡大和并发症相对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在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中不同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174例高血压病人和147例非高血压病人,测定血清FF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并探讨高血压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Apoa1、Apob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老年男性、女性及中年男性的FFA组均高于非高血压相应年龄段同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中年女性组FFA水平与非高血压女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高血压组与中年男性高血压组FF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高血压组FFA水平显著高于中年女性高血压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FA与Apoa1呈负相关(P<0.05),与Apob无相关性。结论性别、年龄可能是游离脂肪酸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成都市中老年人糖调节受损(IGR)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状及城乡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0年2—12月成都市城市和农村35~70岁中老年人群2 032名为调查对象,其中城市1 015名,农村1 017名。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调查。结果 IGR患病率为32.5%(660/2 032)。男性IGR患病率为32.0%(266/830),女性为32.8%(394/1 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730)。城市IGR患病率为32.2%(327/1 015),农村为32.7%(333/1 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4,P=0.800)。城市与农村IGR人群吸烟情况不同,同时城市IGR人群较农村IGR人群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三酰甘油(TG)升高、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检出率升高,高血压前期检出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酒情况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农村男性IGR人群吸烟、饮酒情况不同,同时城市男性IGR人群较农村男性IGR人群高血压、LDL-C升高、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检出率升高,高血压前期检出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升高、HDL-C降低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农村女性IGR人群吸烟、饮酒情况不同,同时城市女性IGR人群较农村女性IGR人群TG升高、血脂异常检出率升高,高血压、高血压前期、LDL-C升高检出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降低、超重或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是城市男性IGR人群主要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前期是农村男性IGR人群主要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是城市女性IGR人群主要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压前期是农村女性IGR人群主要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120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胎膜未早破的正常分娩产妇120例,为对照组.调查并记录两组孕妇的职业劳动强度情况、孕妇是否有流产史、胎位情况;观察胎膜早破对婴儿和母体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脑力劳动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流产史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位正常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流产史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前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体体温升高和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可能与患者的体内劳动强度、流产史、胎位异常及产前感染等因素有关,胎膜早破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增加,同时也可引起母体产褥感染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无锡市糖尿病患者合并皮肤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6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皮肤病组和无皮肤病组,对皮肤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患病率为78.6%,其中感染性皮肤病患病率最高,为55.9%,其余依次为糖尿病密切相关的皮肤病(33.1%)、其他皮肤病(12.7%)、糖尿病治疗药物相关的皮肤病(0.4%).皮肤病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皮肤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性别构成、家族史、体质指数、血脂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以感染性皮肤病为主;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可能与长期的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11):833-837
目的了解某地区35~59岁机关工作人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对其未来10年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该类人群心血管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类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流程表对2018年度体检的896名35~59岁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评估。结果 (1)男性收缩压、舒张压、LDL-C、空腹血糖、BMI的水平均高于女性,HDL-C水平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糖尿病、低HDL-C及吸烟的暴露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2)女性组低危等级所占比率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组中危、高危等级所占比率高于女性(P<0.05),极高危等级组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和40~年龄组低危等级所占比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45~及以上年龄组中危等级所占比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55~59年龄组高危等级所占比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极高危组占比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及BMI的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率,在10年发病平均危险<5%组均低于10年发病平均危险≥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的检出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结论该类人群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男性高于女性,45~59岁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较大,应加强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与宫颈病变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宫颈良性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56),对照组行宫颈病变环形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手术时间、创伤的愈合时间稍长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创伤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血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 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疗效明显,术中出血量少,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危险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频率和程度,为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研究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不同省份、不同年级的在校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学生,采用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RBQ-A)对他们进行测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在各类危险行为发生频率中,除攻击或暴力行为外,3个年龄段人群的危险行为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在不安全性行为、攻击或暴力行为、危险、破坏或非法行为、酒精或药物使用及吸烟危险行为中男性发生率(分别为3.10%、3.21%、2.38%、2.06%、9.73%)高于女性(分别为2.65%、2.80%、2.1%、1.40%、7.59%)(P<0.05或P<0.01).危险、破坏或非法行为,酒精或药物使用两种危险行为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P<0.05或P<0.01).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3000元)中不安全性行为、违规行为发生率高于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3000元)(P<0.05或P<0.01);而低收入家庭中危险、破坏或非法行为,酒精或药物使用及吸烟发生率高于高收入家庭(P<0.05或P<0.01).(2)各类危险行为发生程度差异性比较中,在不安全性行为、攻击或暴力行为、危险、破坏或非法行为、酒精或药物使用、吸烟方面男性和女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16岁以上与14~15年龄组在危险、破坏或非法行为、酒精或药物使用及吸烟行为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在违规行为、危险、破坏或非法行为方面,城乡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危险行为的总分在性别及城乡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危险行为在年龄、性别、城乡等方面存在差异;发生率存在差异的危险行为,在程度和发生频率的总分上可能并没有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和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高于观察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既可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200例为观察组,设同期妇科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妇女200例为对照组,采集阴道内分泌物样本,采用五联检试剂及革兰氏染色检测阴道内乳酸杆菌、阴道pH值、 H_2O_2及白细胞酯酶指标,比较两组人群各指标的异同。结果:宫颈高级别病变组中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人数占比、H_2O_2(+)人数占比和白细胞酯酶阳性人数占比分别为47.5%、85%和10%,健康体检组分别为77.5%、99.5%和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的阴道pH值(4.87±0.267),高于健康体检人群的(4.60±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处于失衡状态,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环境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性别差异.方法比较2004年11月~ 2005年6月间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女性61例,男性113例)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及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女性组合并高龄、高血压病的比例高于男性组,而主动吸烟、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率较低 (均P<0.01).冠脉造影显示,女性组冠脉病变累及前降支者较男性多(50.6% vs 36.1%,P<0.05),其他病变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女性组PCI即刻成功率为93.7%,与男性组(94.1%)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11.4% vs 8.8%,P>0.05);3个月时MACE发生率女性组高于男性组(39.8% vs 21.0%,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性别不是预测ACS患者PCI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32).结论 ACS患者临床和冠脉病变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但性别不是影响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两癌筛查结果,并探讨其对女性健康的重要性.方法 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针对35~64岁涉农社区妇女展开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功能工作,总结两次两癌筛查工作资料,探讨两癌筛查对女性健康的重要性.结果 2014年和2015年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均显示,本年初筛查可疑阳性比例、本年初转诊比例、本年初复查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检查结果显示:2015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33.33%)占比高于2014年,2014年慢性宫颈炎(57.69%)、CINⅢ(15.38%)占比高于20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57.69%)和2015年(41.67%)慢性宫颈炎占比高于其他宫颈疾病.乳腺检查结果显示:2014年未见异常、可疑恶性病变占比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良性病变、可能良性病变占比均显著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良性病变占比(75.00%)最高,2014年良性病变占比(66.67%)最高,均高于检出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真实有效的两癌筛查,可以了解乳腺及宫颈疾病发病情况,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保证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宫颈环形电切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宫颈病变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低于对照组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3.62%(44/47)、高于对照组的74.47%(35/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进而有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居民高尿酸血症流行情况及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18~74岁城乡居民进行抽样调查.被调查者均接受问卷调查,检测血尿酸、肌酐、血糖、血脂,尿清蛋白/肌酐比率、血尿(离心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和肾脏B超,用国人校正的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各年龄组城镇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均高于相应年龄组农村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8~29岁组城镇与农村的女性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年龄组城镇与农村的男性及女性居民发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城乡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6.00%,其中城镇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病率(19.78%)明显高于农村(12.31%),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20.39%)高于女性(11.59%),高尿酸血症组的体质指数、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的清蛋白尿、肾功能下降、肾结石和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分别为8.86%、9.35%、15.21%和7.79%,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的4.94%、3.60%、8.07%和6.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高达16.00%,城镇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高于农村,高尿酸血症是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代谢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3 828例40岁以上居民及职工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空腹血糖(FPG)≥5.6 mmol/L者行75 g葡萄糖负荷试验,分析负荷后2 h血糖(PPG)代谢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 828例调查对象中,5.6 mmol/L≤FPG<7.0 mmol/L的IFG患者627例(A组),6.1 mmol/L≤FPG<7.0 mmol/L的IFG患者245例(B组).A组人群中,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为37.00%(232/627),其中女性IGT患病率(23.76%)显著高于男性(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为13.88%(87/627),女性T2DM患病率(9.52%)显著高于男性(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IFG人群PPG升高的危险因素为FPG、年龄、饮酒、收缩压和体质指数(BMI).B组人群中,IGT的患病率为41.22%(101/245),其中女性IGT患病率(25.71%)显著高于男性(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病率为20.82%(51/245),其中女性T2DM患病率(11.84%)显著高于男性(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IFG人群PPG升高的危险因素为FPG、年龄和BMI.结论 以5.6 mmol/L和6.1 mmol/L为切点的IFG阶段,PPG代谢异常率分别为50.88%和62.04%,共同且可控危险因素为体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05年重庆市城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重庆市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方法 15岁以上人群抽取5 246人进行调查,对城乡人群各年龄段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庆市15岁以上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49%(标化率16.65%),男性为18.79%,女性为18.23%,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城市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1.65%,男性为19.91%均明显高于农村女性(14.68%)(P<.01).男女均在35岁以后患病率上升幅度明显.15~45岁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8.49%高于女性(4.90%)(P<.01),45岁以后男女相近.女性高血压知晓率44.68%、治疗率41.29%分别高于男性(38.13%、32.03%)(P<.05),控制率无差异.城市男女性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高于农村,有显著性差异(P<.01).BMI(≥25)、腹型肥胖、年龄、盐、家族史均为城乡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城乡人群高血压各有其特点,防治措施必须针对改变膳食结构、加强锻炼、减重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间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女性的妊娠成功率、早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及产妇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女性早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妊娠成功率、产褥期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电环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妊娠及其结局无明显影响,且不增加产妇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