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白木香的适宜生长区域,为白木香种植产区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白木香实际调查采样点为依据,选取1月平均温、7月平均温、土壤、降水量等影响白木香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Ⅱ)对白木香在中国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白木香较适宜区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结论:TCMGIS-Ⅱ系统分析的结果与调查结果、历史记载及文献报道相符合。在系统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应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进行适宜种植区规划,进一步检测沉香品质,选择最适宜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南药沉香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合理布局沉香的人工引种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沉香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方法: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系统对搜集到的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道地产区、主产区及野生分布区共94个样点进行生态因子的聚类分析,得到沉香全球范围的生态适宜区和潜在种植区。结果:沉香在世界范围的生态适宜产区主要为中国,其次巴西、老挝、越南等国家也有白木香的生态适宜区;沉香在中国的主要适宜产区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区。结论:GMPGIS为沉香的科学种植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也为沉香保护抚育、引种栽培及高品质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道地产区八角茴香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八角茴香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分级区划,为八角茴香种植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Ⅱ》(TCMGIS-Ⅱ)获得八角茴香生态因子,以此为依据对八角茴香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分析获得了八角茴香道地产区主要生态因子:≥10℃积温6047.4~7998.6℃;1月均温11.5~13.6℃;1月最低气温7.2℃;7月均温24.4~28.4 ℃;7月最高气温32.8℃;年降水量1447~1608mm;年日照时数1499~1649h;相对湿度77.8%~80.7%;年均气温23.5~26.2℃;土壤以赤红壤为主。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最适宜区(相似系数95%~100%)主要位于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共198个县市,面积达164761.8km2;适宜区(相似系数90%~95%),面积达73195.8km2,其中云南省面积最大,为26278.6km2,其次为海南省(面积13644.5km2)。并对八角茴香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生产等级区划(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结论:利用TCMGIS-II技术对八角茴香的产地适宜性分析是对中药生产数值区划新的有益尝试,是将数值化定量评价引入整个传统植物区划研究领域的示范研究,为八角茴香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胖大海全球产地适宜性,为其科学区划及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胖大海原产地、主产地及主要分布区的97个样点为分析基点,选取气温、相对湿度、日照强度、年降水量、土壤等关键生态因子值,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胖大海在全球的生态适宜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胖大海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适宜区的分析结果覆盖了文献记载的全部胖大海分布区域;同时还发现了胖大海潜在生产适宜区。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规划胖大海种植生产布局,开展引种栽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0,(4)
目的:确定温郁金在温州地区的适宜种植区域,扩大其在温州的种植范围。方法:根据温郁金生长习性,确定出包括气候和土壤及环境条件的13个因子作为影响温郁金生长的主要因子;从温郁金的道地产区选择生产最好的地点作为引种相似计算的目标区;在ArcGIS平台上将各站点和取样点的数据通过反距离插值法插值到各网格,对网格化的13个因子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各网格与目标点的绝对距离,根据距离的大小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温州地区的温郁金种植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种植区。结果:在温州地区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种植温郁金,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占温州总面积的98%,最适宜区也达到62%。结论:对温州地区推广种植道地药材温郁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影响沙棘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地区,为民族药沙棘的引种栽培以及科学区划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标本查阅和野外实地采样结果,应用ArcGIS 和气候数据库提取各采样点生态因子,得出沙棘适宜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沙棘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沙棘生态相似度95%~100%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5 个省(区)387 个县(市),适宜总面积为737 994.71 km2。其中西藏适宜总面积之和占县(市)的比例最大,包括察隅县、江达县、波密县、八宿县、芒康县等69 个县(市)(适宜面积313 857.73 km2,占县(市)比例42.53%,下同);其次为四川(223 987.02 km2,30.35%)、甘肃(66 314.43km2,8.99%)、山西(4 237.79 km2,0.57%)。此外,辽宁、北京、重庆和湖北等省(市)也有一定面积的适宜区分布。结论:本系统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田间试验,这些区域非常有可能开发成为沙棘潜在的适生区,这对沙棘的引种栽培、科学区划以及沙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道地产区八角茴香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八角茴香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分级区划,为八角茴香种植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Ⅱ>(TCMGIS-Ⅱ)获得八角茴香生态因子,以此为依据对八角茴香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分析获得了八角茴香道地产区主要生态因子:≥10℃积温6047.4~7998.6℃;1月均温11.5~13.6℃;1月最低气温7.2℃;7月均温24.4~28.4℃;7月最高气温32.8℃;年降水量1447~1608mm;年日照时数1499~1649h;相对湿度77.8%~80.7%;年均气温23.5~26.2℃;土壤以赤红壤为主.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最适宜区(相似系数95%~100%)主要位于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共198个县市,面积达164761.8km2;适宜区(相似系数90%~95%),面积达73195.8km2,其中云南省面积最大,为26278.6km2,其次为海南省(面积13644.5km2).并对八角茴香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生产等级区划(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结论:利用TCMGIS-Ⅱ技术对八角茴香的产地适宜性分析是对中药生产数值区划新的有益尝试,是将数值化定量评价引入整个传统植物区划研究领域的示范研究,为八角茴香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影响沙棘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地区,为民族药沙棘的引种栽培以及科学区划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标本查阅和野外实地采样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各采样点生态因子,得出沙棘适宜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域)对沙棘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沙棘生态相似度95%-100%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5个省(区)387个县(市),适宜总面积为737994.71 km2。其中西藏适宜总面积之和占县(市)的比例最大,包括察隅县、江达县、波密县、八宿县、芒康县等69个县(市)(适宜面积313857.73 km2,占县(市)比例42.53%,下同);其次为四川(223987.02 km2,30.35%)、甘肃(66314.43 km2,8.99%)、山西(4237.79 km2,0.57%)。此外,辽宁、北京、重庆和湖北等省(市)也有一定面积的适宜区分布。结论:本系统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田间试验,这些区域非常有可能开发成为沙棘潜在的适生区,这对沙棘的引种栽培、科学区划以及沙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野生百蕊草标本的生态因子研究,寻找适宜百蕊草生长特性的潜在分布区域。方法: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对699个百蕊草标本地理分布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百蕊草不同生态相似度下适宜产地空间的分布状况。结果:百蕊草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处于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生态相似度100%的最适生长区域较为广泛,分布在30个省区的2049个县市,面积总和为3 183 197.7 km2,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等地区。结论:为百蕊草的分布研究、野生资源保护、人工引种栽培和新产区预测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娑罗子原植物产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娑罗子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确定娑罗子种植产区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各采样点生态因子,得出娑罗子三种基原物种适宜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娑罗子三种基原物种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系统分析表明:七叶树生态相似度95% ~ 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山东、陕西、河北等15个省(市)544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407 692.4 km2,其中以山东适宜面积和占县(市)比例最大,其次为陕西、河北;天师栗生态相似度95% ~ 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湖北等12个省(市)450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251 765 km2,其中贵州适宜面积最大,其次为湖北、四川;浙江七叶树生态相似度95%~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浙江、湖南、安徽等9个省(市)247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67569.5km2,其中以浙江适宜面积最大,其次为湖南、安徽.结论:本系统分析结果在涵盖娑罗子三种基原物种原有产区分布的基础上,适宜区有了较大扩展,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对娑罗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种栽培及科学区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6,(12)
目的:根据两面针实生地的生态因子,在全国寻找适宜两面针生长区域,为两面针引种驯化、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找两面针标本,寻找两面针实生地,应用ArcGIS从气候栅格数据库(年均温、三月平均温、七月平均温、一月平均温、湿度、年降水量、日照)、土壤数据库和1 km~2的地形栅格数据库中采集两面针实生地生态因子数据390组;以此为依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系统(TCMGISⅡ)分析全国被栅格化的生态因子值,并从中寻找与实生地生态因子相似的区域,作为两面针在中国的产地适宜性区域。结果:(1)两面针实生地生态因子范围:年均温13.9~28.7℃;三月平均温2~22℃;湿度77.6%~85.8%;日照1 242~2 204 hr/yr;年降水量1 286~1 996 mm;七月平均温17.7~28.7℃;一月平均温-1.5~18.7℃;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石灰(岩)土、紫色土、酸性粗骨土、山地灌丛草甸土、潴育水稻土。(2)找到的适宜度为100%的区域有贵州省、海南省、重庆市、云南省、江西省、上海市、湖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广东省、台湾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福建省等的部分区域,适宜区面积总计591 095.57 km~2。其中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约为127 858.35 km~2;适宜度为95%~100%区域共涉及18个省(区)的388 323.57 km~2,其中贵州省面积最大为95 644.64 km~2。结论:在两面针生产初期,应将其生产基地建于广西,当原料供不应求时再向适宜度为100%的其他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蒙古黄芪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蒙古黄芪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蒙古黄芪各样点生态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分析确定因子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II)对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蒙古黄芪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活动积温9831.4~31145.6℃;相对湿度40.6%~77.7%;年均时照时数2413.5~3212.5h;年降水量178.6~541.4mm;1月最低温-35.6~-11.7℃;7月均温16.5~23.5℃;7月最高温22.8~29.9℃;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等,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相对干旱的地区,与主产区生态因子相似度为95%~100%的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总共包括299个县市,面积约396325.6km2,其中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和山西的适宜面积最大,达到688676km2,占总适宜面积的95.48%。内蒙古的适宜县市数最多且相对集中,包括79个县市,面积达438931km2,新疆其次;相似度为90%~95%的区域有263个县市的134163km2,其中以新疆适宜面积最大;相似度在80%~90%的区域分布较广,主要包括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等9个省份356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101540km2。结论:与蒙古黄芪TCMGIS-I分析相比,本研究在方法学、分析系统和分析结果上都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本系统分析结果完全涵盖了TCMGIS-I分析的结果范围,同时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后期实地考察和实验,这些区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蒙古黄芪潜在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蒙古黄芪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蒙古黄芪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蒙古黄芪各样点生态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分析确定因子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蒙古黄芪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活动积温9831.4~31145.6℃;相对湿度40.6%~77.7%;年均时照时数2413.5~3212.5h;年降水量178.6~541.4mm;1月最低温-35.6~-11.7℃;7月均温16.5~23.5℃;7月最高温22.8~29.9℃;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等,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相对干旱的地区,与主产区生态因子相似度为95%~100%的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总共包括299个县市,面积约396325.6km2,其中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和山西的适宜面积最大,达到688676km2,占总适宜面积的95.48%.内蒙古的适宜县市数最多且相对集中,包括79个县市,面积达438931km2,新疆其次;相似度为90%~95%的区域有263个县市的134163km2,其中以新疆适宜面积最大;相似度在80%~90%的区域分布较广,主要包括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等9个省份356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101540km2.结论:与蒙古黄芪TcMGIS-Ⅰ分析相比,本研究在方法学、分析系统和分析结果上都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本系统分析结果完全涵盖了TCMGIS-Ⅰ分析的结果范围,同时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后期实地考察和实验,这些区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蒙古黄芪潜在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14.
中药何首乌全球生态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野生资源紧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对何首乌进行全球生态适宜性分析,为何首乌的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何首乌道地产区、主产区及野生分布区的分布样点,应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系统对其进行7个生态因子的聚类分析,得到何首乌全球范围的生态适宜区和潜在人工栽培区。结果:何首乌在世界范围的生态适宜区域总面积约为780.7万平方千米,位于69个国家或地区,主要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巴西、乌克兰、法国等;何首乌在中国的主要适宜区为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区。不同产区何首乌品质不同。结论:何首乌的全球生态适宜性区域范围较广,GMPGIS为何首乌的全球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TCMGIS-Ⅰ的乌拉尔甘草生态适宜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内蒙古杭锦旗为“梁外”甘草的道地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分析了乌拉尔甘草在全国的生态适宜区。结果表明以生产“梁外”甘草药材为目标的乌拉尔甘草的生态适宜区,除杭锦旗等“梁外”甘草传统产区外,还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6个省区的118个县市,生态适宜区(相似系数:SI≥90%)面积总和为304832·20km2。次适宜分布区和适宜分布区面积大致相等。一般适宜区面积是适宜区面积的4倍左右。分析结果比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记载的省份增加了吉林省东部和北京周边地区,为下次资源普查和引种栽培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TCMGIS-Ⅰ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乌拉尔甘草生态适宜性分析发现土壤和植被类型可能是影响甘草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全球范围内半夏生态适宜产区,对半夏合理生产布局开展科学规划。方法 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以半夏道地产区、野生分布区的标本采样点气候因子值和土壤类型为依据,通过生态相似性原理,分析得出半夏全球内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结果 半夏为广布种,在全球范围内适宜生长的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84%,适宜生长地区主要包含北美洲中部、亚洲东部及欧洲中南部。生态适宜区的国家主要包括美国、中国、加拿大、巴西等;中国适宜半夏生长的省份包括云南、四川、广西、陕西、湖南、湖北、河北、贵州等。研究结果基本包含了目前半夏栽培产区及道地产地。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半夏全球范围种质资源保护、引种栽培及高品质半夏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铁丝威灵仙生态适宜性分布,预测其适宜种植区。方法通过调查走访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共收集到124份黑叶菝葜、220份短梗菝葜和478份鞘柄菝葜的标本信息,应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55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分析。结果得到对铁丝威灵仙生态适宜性分布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为海拔和降水量。黑叶菝葜生态适宜区主要为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和湖北;短梗菝葜生态适宜区主要为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四川中东部、湖北西部和贵州全省;鞘柄菝葜生态适宜区主要为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四川中东部和湖北西部,贵州一些地区也有分布。结论本研究对全国范围内铁丝威灵仙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等级划分,生成了铁丝威灵仙生态适宜性区划图,可为今后铁丝威灵仙药材野生资源的保护及抚育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定西市党参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为党参在定西市种植区域的选取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实地采集,收集了党参1373个样点信息,综合55个生态因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Maxent模型分析党参在定西的生态适宜性分布。结果:研究表明,影响党参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4月份降水、植被类型、年平均温度、最干季节均温、最冷月最低温、7月份降水、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降雨量变异系数等。临洮中、东部,安定南部,渭源大部,陇西中、西部,漳县大部,岷县中部为党参的适宜区;临洮西部、安定大部、陇西东南部、漳县东南边缘、岷县西部和东部为党参次适宜区;安定区北部、临洮西北部和东北部、通渭东南部、渭源南部、漳县西北部、岷县西南部和东南部的边缘地带为不适宜区。结论:研究结果与党参药材的产区一致,可以为合理选择党参种植地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化橘红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为南药化橘红的合理种植和科学产地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化橘红主产区的95个样点为分析基点,结合气温、相对湿度、日照强度、年降水量、土壤类型等关键生态因子值,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化橘红在全球的生态适宜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化橘红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巴西、美国和越南等国家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总面积约210万km2,其中中国占总面积的60%以上;中国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广西、湖南、江西、云南和广东等省。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合理规划化橘红种植生产布局,发展引种栽培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汉中宁强县天麻生态适宜性、产量和品质区划的研究,为宁强县天麻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产地调研、文献信息收集及样品采集和含量测定,解析影响天麻产量和品质的生态环境变量,构建天麻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GIS)进行天麻品质区划和生产区划研究,总结小尺度(县域)范围内天麻生产区划的研究方法。结果:对采集到的89个生态因子进行筛选,最终选择13个生态因子做进一步分析,影响天麻的环境因子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地形(43.2%)>气候(27.9%)>土壤(22.3%)>植被(6.5%);宁强天麻生态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中东部、南部和县北部的部分地区;产量高适宜区主要在县东部;品质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西部、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高海拔区天麻浸出物含量相对较低,而地势平坦区巴利森苷E的含量相对较高,巴利森苷B、C和天麻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较一致。结论:在陕西宁强县地形、气候和土壤是影响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天麻品质区划与产量区划中适宜区的分布规律不相同,在进行天麻生产区划研究时应注重品质与产量区划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