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明确四大名菊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四大名菊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本文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各样点生态因子,得出四大名菊适宜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四大名菊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系统分析表明:滁菊、怀菊适宜区域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其次为毫菊,杭菊的适宜区域最小.滁菊生态相似度95%~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湖北等8个省(市)215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139046.4 km<'2>.其中安徽适宜面积和占县(市)比例最大(适宜面积50026.9km<'2>,占县(市)比例36%,下同),其次为江苏(36805.5km<'2>,36%)、湖北(30986.8km<'2>,17%)、河南(12609.1 km<'2>,8%)和湖南(4398.8km<'2>,2%);怀菊生态相似度95%~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陕西等9个省(市),总适宜面积为218502.2km<'2>,其中以河南适宜面积最大(80110.5km<'2>,49%),其次为山东(73897.3km<'2>,48%)、陕西(21293.5km<'2>,10%)、江苏(14709.9km<'2>,15%)和山西(11224.2km<'2>,7%);相比滁菊和怀菊,毫菊的适宜面积较小,生态相似度95%~100%的适宜面积仅42765.5 km<'2>,包括4个省72个县(市),依次为安徽(23286.9km<'2>,17%)、河南(10212.4km<'2>,6%)、江苏(9196.3km<'2>,9%);杭菊生态相似度95%~100%的适宜面积毫菊相当,为42099.6 km<'2>,分布较零散,包括10个省(市)207个县(市).其中以浙江适宜面积最大.结论:本系统分析结果在涵盖四大名菊原有产区分布的基础上,适宜区有了较大扩展,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实地考察和田间试验,这些区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四大名菊潜在的适生区,对四大名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种栽培和科学区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野生银柴胡的产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地理信息分析系统(TCMGIS)对野生银柴胡产地适宜性进行分析,为银柴胡科学种植及区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获得野生银柴胡分布记录有效标本197份,应用TCMGIS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结果:野生银柴胡生态相似度1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15个省(市、区)的463个县(市),适宜面积总计为786 437.37 km~2,其中适宜种植面积最大的为内蒙古自治区,其次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野生银柴胡生态相似度95%~1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18个省(市、区)的961个县(市),适宜面积总计为1 901 687.76 km~2,其中适宜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其次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野生银柴胡生态相似度90%~95%的区域主要分布在19个省(市、区)的642个县(市),适宜面积总计为1 414 635.68 km~2,其中适宜种植面积最大的为西藏自治区,其次为青海省。结论:野生银柴胡适宜分布区与文献记录吻合,可作为银柴胡引种和科学区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影响沙棘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地区,为民族药沙棘的引种栽培以及科学区划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标本查阅和野外实地采样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各采样点生态因子,得出沙棘适宜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域)对沙棘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沙棘生态相似度95%-100%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5个省(区)387个县(市),适宜总面积为737994.71 km2。其中西藏适宜总面积之和占县(市)的比例最大,包括察隅县、江达县、波密县、八宿县、芒康县等69个县(市)(适宜面积313857.73 km2,占县(市)比例42.53%,下同);其次为四川(223987.02 km2,30.35%)、甘肃(66314.43 km2,8.99%)、山西(4237.79 km2,0.57%)。此外,辽宁、北京、重庆和湖北等省(市)也有一定面积的适宜区分布。结论:本系统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田间试验,这些区域非常有可能开发成为沙棘潜在的适生区,这对沙棘的引种栽培、科学区划以及沙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影响沙棘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地区,为民族药沙棘的引种栽培以及科学区划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标本查阅和野外实地采样结果,应用ArcGIS 和气候数据库提取各采样点生态因子,得出沙棘适宜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沙棘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沙棘生态相似度95%~100%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5 个省(区)387 个县(市),适宜总面积为737 994.71 km2。其中西藏适宜总面积之和占县(市)的比例最大,包括察隅县、江达县、波密县、八宿县、芒康县等69 个县(市)(适宜面积313 857.73 km2,占县(市)比例42.53%,下同);其次为四川(223 987.02 km2,30.35%)、甘肃(66 314.43km2,8.99%)、山西(4 237.79 km2,0.57%)。此外,辽宁、北京、重庆和湖北等省(市)也有一定面积的适宜区分布。结论:本系统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田间试验,这些区域非常有可能开发成为沙棘潜在的适生区,这对沙棘的引种栽培、科学区划以及沙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使君子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传统儿科用药使君子生态适宜种植区域,为引种扩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气候相似性原理,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对使君子进行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全国共有17 个省(市、区)为使君子的生态适宜产地。生态相似度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等16 个省(市、区),总适宜面积为1 012 895.98 km2。其中,广西适宜面积最大(195 313.64 km2),其次为广东(150 276.36 km2)、湖南(128 925.29 km2)、福建(101 471.16 km2)和云南(100 660.83 km2)。生态相似度95%~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16 个省(市、区),总适宜面积为362 366.25 km2,其中以云南适宜面积最大(92 399.04 km2),其次为四川(76 122.32 km2)、贵州(43 902.38 km2)、湖北(31 760.32 km2)和江西(29 770.09 km2)。结论:TCMGIS 系统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历史记载及文献报道基本符合。该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引种地选址的基本依据,但同时也要做好实地调研和田间预实验,并进一步检测药材品质,因地制宜的进行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蒙古黄芪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蒙古黄芪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蒙古黄芪各样点生态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分析确定因子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蒙古黄芪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活动积温9831.4~31145.6℃;相对湿度40.6%~77.7%;年均时照时数2413.5~3212.5h;年降水量178.6~541.4mm;1月最低温-35.6~-11.7℃;7月均温16.5~23.5℃;7月最高温22.8~29.9℃;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等,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相对干旱的地区,与主产区生态因子相似度为95%~100%的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总共包括299个县市,面积约396325.6km2,其中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和山西的适宜面积最大,达到688676km2,占总适宜面积的95.48%.内蒙古的适宜县市数最多且相对集中,包括79个县市,面积达438931km2,新疆其次;相似度为90%~95%的区域有263个县市的134163km2,其中以新疆适宜面积最大;相似度在80%~90%的区域分布较广,主要包括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等9个省份356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101540km2.结论:与蒙古黄芪TcMGIS-Ⅰ分析相比,本研究在方法学、分析系统和分析结果上都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本系统分析结果完全涵盖了TCMGIS-Ⅰ分析的结果范围,同时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后期实地考察和实验,这些区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蒙古黄芪潜在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7.
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确蒙古黄芪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蒙古黄芪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蒙古黄芪各样点生态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分析确定因子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II)对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蒙古黄芪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活动积温9831.4~31145.6℃;相对湿度40.6%~77.7%;年均时照时数2413.5~3212.5h;年降水量178.6~541.4mm;1月最低温-35.6~-11.7℃;7月均温16.5~23.5℃;7月最高温22.8~29.9℃;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等,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相对干旱的地区,与主产区生态因子相似度为95%~100%的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总共包括299个县市,面积约396325.6km2,其中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和山西的适宜面积最大,达到688676km2,占总适宜面积的95.48%。内蒙古的适宜县市数最多且相对集中,包括79个县市,面积达438931km2,新疆其次;相似度为90%~95%的区域有263个县市的134163km2,其中以新疆适宜面积最大;相似度在80%~90%的区域分布较广,主要包括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等9个省份356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101540km2。结论:与蒙古黄芪TCMGIS-I分析相比,本研究在方法学、分析系统和分析结果上都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本系统分析结果完全涵盖了TCMGIS-I分析的结果范围,同时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后期实地考察和实验,这些区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蒙古黄芪潜在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道地产区八角茴香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八角茴香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分级区划,为八角茴香种植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Ⅱ》(TCMGIS-Ⅱ)获得八角茴香生态因子,以此为依据对八角茴香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分析获得了八角茴香道地产区主要生态因子:≥10℃积温6047.4~7998.6℃;1月均温11.5~13.6℃;1月最低气温7.2℃;7月均温24.4~28.4 ℃;7月最高气温32.8℃;年降水量1447~1608mm;年日照时数1499~1649h;相对湿度77.8%~80.7%;年均气温23.5~26.2℃;土壤以赤红壤为主。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最适宜区(相似系数95%~100%)主要位于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共198个县市,面积达164761.8km2;适宜区(相似系数90%~95%),面积达73195.8km2,其中云南省面积最大,为26278.6km2,其次为海南省(面积13644.5km2)。并对八角茴香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生产等级区划(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结论:利用TCMGIS-II技术对八角茴香的产地适宜性分析是对中药生产数值区划新的有益尝试,是将数值化定量评价引入整个传统植物区划研究领域的示范研究,为八角茴香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TCMGIS-Ⅰ的乌拉尔甘草生态适宜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内蒙古杭锦旗为“梁外”甘草的道地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分析了乌拉尔甘草在全国的生态适宜区。结果表明以生产“梁外”甘草药材为目标的乌拉尔甘草的生态适宜区,除杭锦旗等“梁外”甘草传统产区外,还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6个省区的118个县市,生态适宜区(相似系数:SI≥90%)面积总和为304832·20km2。次适宜分布区和适宜分布区面积大致相等。一般适宜区面积是适宜区面积的4倍左右。分析结果比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记载的省份增加了吉林省东部和北京周边地区,为下次资源普查和引种栽培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TCMGIS-Ⅰ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乌拉尔甘草生态适宜性分析发现土壤和植被类型可能是影响甘草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道地产区八角茴香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八角茴香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分级区划,为八角茴香种植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Ⅱ>(TCMGIS-Ⅱ)获得八角茴香生态因子,以此为依据对八角茴香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分析获得了八角茴香道地产区主要生态因子:≥10℃积温6047.4~7998.6℃;1月均温11.5~13.6℃;1月最低气温7.2℃;7月均温24.4~28.4℃;7月最高气温32.8℃;年降水量1447~1608mm;年日照时数1499~1649h;相对湿度77.8%~80.7%;年均气温23.5~26.2℃;土壤以赤红壤为主.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最适宜区(相似系数95%~100%)主要位于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共198个县市,面积达164761.8km2;适宜区(相似系数90%~95%),面积达73195.8km2,其中云南省面积最大,为26278.6km2,其次为海南省(面积13644.5km2).并对八角茴香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生产等级区划(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结论:利用TCMGIS-Ⅱ技术对八角茴香的产地适宜性分析是对中药生产数值区划新的有益尝试,是将数值化定量评价引入整个传统植物区划研究领域的示范研究,为八角茴香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