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开始,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研究表明不同的温度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种子的萌发效率,尤其是低温处理条件下效果明显且应用广泛。本文对不同温度处理促进种子萌发的研究方法和低温处理条件下种子内源激素的变化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四大名菊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四大名菊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本文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各样点生态因子,得出四大名菊适宜的生态因子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四大名菊的生态适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金莲花的适宜产地。方法:以河北省围场县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分析了金莲花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按金莲花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分析,其主要适宜产区集中分布在河北北部及与其接壤的内蒙古南部地区,华东、华南地区没有适宜区。结论:系统分析结果对合理发展金莲花生产,认识金莲花道地产地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异地种植不同环境对紫苏醛(PA)型紫苏叶酚酸、黄酮和挥发油3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5份PA型紫苏种质分别在甘肃、北京和安徽的试验田以相同方法进行种植,检测野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咖啡酸、迷迭香酸和挥发油含量。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异地种植PA型紫苏叶的咖啡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及总黄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肃地区种植的紫苏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和紫苏醛含量最高,北京地区种植的紫苏中咖啡酸含量最高。结论 相较于北京、安徽的试验田,甘肃的试验田更适宜种植PA型紫苏。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中药材品质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为应用数学模型对中药材产地适宜性进行定量化研究,需要对影响中药材生长的生态因子和气候数据的插值进行研究.方法:首先从生态学和统计分析角度研究对影响中药材生长的生态指标的判断标准,以及如何计算所选择的生态因子最适宜范围值和每个生态因子的权重值.其次,由于气象要素是中药材适宜区分析的基础数据,同时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为此研究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插值方法以使得插值结果最大程度接近于真实值.结论:从数量化角度探讨了中药材产地适宜性的因子体系选择和插值问题,并针对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蓼科大黄属3种大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的亲缘关系。方法对3种大黄44份样品进行AFLP分析,同时利用NTSYSpc-2.11F软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扩增得到1 255条稳定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 209条,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96.2%。将44份大黄样品分为2组2个亚组。四川若尔盖唐古特大黄聚为第一组,第二组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另外,大黄的AFLP分子标记谱带显示,3种大黄和不同来源的大黄样品间除了具有共有带外,还有一些特异带,说明种间甚至不同来源的样品间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结论《中国药典》规定的3种正品大黄中,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亲缘关系较唐古特大黄近,表明利用AFLP技术分析3种大黄的亲缘关系可行。  相似文献   
7.
关黄柏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药材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关黄柏主要产地土壤污染及药材安全情况,该研究在关黄柏主产区设置32个样地且同时采集土壤和药材样本,利用离子发射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分别测定铬(Cr)、镉(Cd)、铅(Pb)、铜(Cu)和砷(As)、汞(Hg)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关黄柏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基本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药材中As,Cr,Cd,Pb,Cu处于质量安全级别内,部分样品Hg含量超标;原植物黄檗对Hg的吸收特点是造成部分关黄柏药材Hg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同时大气汞也可能是影响药材Hg含量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营造药用林时,应选择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均优异的地区进行规范化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蒙古黄芪的重要生态因子,分析其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为蒙古黄芪的引种扩种以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综合实地采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结果,应用ArcGIS和气候数据库提取蒙古黄芪各样点生态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分析确定因子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结果:蒙古黄芪生态因子的最适范围:活动积温9831.4~31145.6℃;相对湿度40.6%~77.7%;年均时照时数2413.5~3212.5h;年降水量178.6~541.4mm;1月最低温-35.6~-11.7℃;7月均温16.5~23.5℃;7月最高温22.8~29.9℃;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等,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相对干旱的地区,与主产区生态因子相似度为95%~100%的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总共包括299个县市,面积约396325.6km2,其中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和山西的适宜面积最大,达到688676km2,占总适宜面积的95.48%.内蒙古的适宜县市数最多且相对集中,包括79个县市,面积达438931km2,新疆其次;相似度为90%~95%的区域有263个县市的134163km2,其中以新疆适宜面积最大;相似度在80%~90%的区域分布较广,主要包括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等9个省份356个县市,总适宜面积为101540km2.结论:与蒙古黄芪TcMGIS-Ⅰ分析相比,本研究在方法学、分析系统和分析结果上都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且本系统分析结果完全涵盖了TCMGIS-Ⅰ分析的结果范围,同时分析出了很多新的适宜区域,通过后期实地考察和实验,这些区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蒙古黄芪潜在的适生区.  相似文献   
9.
从气候、土壤地质、群落生态、遗传等多角度论述中药材单品种生态适宜性分析;并从传统区划、数值区划和综合区划3个阶段讨论中药材区划的研究发展历史;重点讨论地理信息系统在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研究和中药区划中的优势和主要关键技术。对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研究和中药区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对我国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和中药区划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选取了10份PA型紫苏种质,检测叶、茎和果实3个不同部位,分别对应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3种药材中含量较高的2种酚酸[迷迭香酸(RA)和咖啡酸(CA)]以及6种黄酮[野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SDG)、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LDG)、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ADG)、野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SG)、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LG)、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G)]的含量。叶中酚酸总量为3.991~12.028 mg·g^(-1)、黄酮总量为12.309~25.071 mg·g^(-1),远远大于茎(分别为0.586~2.015、0.879~1.413 mg·g^(-1))和果实(分别为0.004~2.222、0.651~1.936 mg·g^(-1))。酚酸类成分中有5份果实中未能检测出RA,其余5份对应样品中紫苏叶与果实之间RA含量均呈现显著负相关。黄酮类成分茎中仅能检测出LG和LDG,果实中缺失SG和SDG,而其他几种黄酮也在部分样品中未能检出,叶和果实的总黄酮、LG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茎和果实的LG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10份茎样本中,有7份达到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紫苏梗迷迭香酸不低于0.1%的标准。而仅1份果实达到药典规定的紫苏子迷迭香酸不低于0.25%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