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和发现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热点话题和研究前沿。方法 检索CNKI中已发表的中医药治疗EMs的文献(检索日期2001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该研究运用科学计量学工具CiteSpace.5.7.R4绘制中医药治疗EMs的知识图谱,并进行核心作者群体、研究机构及文献关键词聚类的知识图谱绘制及分析。结果 作者合作图谱绘制出1个主要作者合作团队;研究机构分析发现2个核心单位及若干合作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由686个节点、2865条线组成,研究热点是桂枝茯苓丸、中药保留灌肠、病因病机等10个聚类。研究前沿是:①中药对性激素水平的下调;②治法以补肾活血为主。结论 基于可视化结果,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的若干研究团队,如北京、黑龙江,但在机构间合作较为分散,中医药治疗EMs的研究未来之路是加强基础研究、明确EMs发病机制及中药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题开展系统的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体质辨识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相关文献,并将所得数据文件导入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得到相关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1099篇文献,通过CiteSpace共现分析找到中医体质辨识领域研究的高产机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以及高频关键词。研究发现各个研究者及机构缺乏沟通合作,研究热点主题有体质研究、治未病、健康管理、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结论 中医体质辨识领域的研究逐年增加,知识图谱揭示了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收集中医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科研文献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梳理该领域的整体研究脉络、发展现状、发展热点及未来趋势。方法 检索科研数据库(CNKI、PubMed)中的文献信息,获取相关数据后使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及VOSviewer对纳入数据进行年度发文趋势、研究热点可视化,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等文献计量学分析,生成知识图谱。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2691篇,共有主题关键词178个,其中频次≥20次的高频关键词有46个;4个核心作者团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科研院所。临床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类疾病的常见中药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炙甘草汤、参附注射液、心宝丸、参松养心胶囊及参仙升脉口服液。结论 目前本领域已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研究方法、内容仍需进一步深入发展,研究团队、机构需继续加强合作交流,以推动中医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文献,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0年—2020年发表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词分析。结果 共纳入1540篇文献,相关研究作者1838人,相关机构651个,涉及关键词855个;研究热点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中药复方及成药、心室重构、作用机制、系统评价等;共形成13个聚类;20个关键词爆破点;最新前沿集中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心室逆重构研究、分子机制探讨。结论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团队间合作有待加强;研究热点可分为3类:临床研究方面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中药复方及成药为主;实验研究方面,多集中在心室重构、能量代谢、细胞凋亡;其他方面以理论探讨、名医经验及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知识图谱及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蚓激酶相关研究的脉络、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01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蚓激酶相关研究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508篇,发表4篇文献及以上的作者有13人,其中以扈荣良和张守峰发文最多;主要研究机构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主。共有373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蚓激酶”出现频次最高(274次),中心性最高(0.68);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了12个聚类标签;共得到6个突现词,其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临床观察”(6.0717),突现时间最近的关键词是“疗效”(2010-2016年)。结论 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得到,蚓激酶相关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药物制备工艺研究、细胞与分子基础研究、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三个方面。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需要影响力大的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加强机构间的合作,并大力开展蚓激酶相关研究,加强领域内研究人员的科研培训,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可视化分析和解读血瘀证血小板的研究现状,以探讨本领域的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8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关于血瘀证血小板研究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优势结合的方式,对已发表的血瘀证血小板相关文献数量、主题、来源分布,以及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纳入878篇文献,研究者共725人,研究机构589个,涉及关键词653个;年发文量整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文献来源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为首;陈可冀团队及全日城团队对该领域的贡献较大;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是该领域的热门机构;研究热点集中于中药经方对于心脑及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主题词的聚类效果显著,近五年突现关键词为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并持续至今年,值得关注。结论 血瘀证血小板研究领域发展前景良好,作者合作网络初具规模,但机构间的合作亟待进一步加强,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科学转化,为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前沿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现状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2021年3月15日之前收录的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247篇,英文文献350篇。文献数量在波动中迅速上升。中、英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显示,张爱华是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形成了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机构间合作紧密。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核磁共振、代谢标记物、冠心病、质谱技术、代谢通路等相关领域。结论 中医药领域代谢组学研究的热点主要为中医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机制研究。研究趋势为卵泡代谢组学研究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近10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方法 检索2010年至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SCI-E收录的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国家、机构、学科进行共现分析,对作者、期刊进行共被引分析,对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及聚类时间线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及突现词分析。结果 共纳入3320篇文献,近10年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高产国家以美国、中国为主,主要研究机构为华盛顿大学等美国高校;高产作者为Weber C,且其文献被引量较高;研究学科以心血管系统与心脏病学为主;近10年研究的知识基础多集中在免疫与炎症等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并预测未来可能在细胞代谢、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等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前景。结论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领域研究关注度逐年提高,其研究范围与深度不断增加,本研究展示了该领域近10年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以期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中药鲜药鲜用的文献特征,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可视化分析,从而探究中药鲜药鲜用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并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1978-2020年中药鲜药鲜用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情况、基金项目、期刊分布、高被引文献、核心机构网络、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有效文献163篇,年度发文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中药鲜药”相关研究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主要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时珍国医国药》,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为《中国中药杂志》;但发表论文在机构合作方面合作密度较低,缺少跨区域的合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鲜药的动物鲜药、临床功效、保鲜技术、化学物质组成四个领域。结论 目前,中药鲜药的研究已经开始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对于中药鲜药的研究依旧任重而道远,亟需加强跨机构、跨区域的多元化科研合作,关注该领域研究热点,提升研究质量,充分发挥中药鲜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该研究与分析对扩大鲜药的临床应用及新型饮片和制剂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CiteSpace对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中医药在治疗脑出血领域的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突现分析及聚类分析,绘制相关科学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493篇,该领域文献的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核心研究团队有刘远新团队、兰志刚团队、刘旭团队及赵海滨团队等,研究机构主要以陕西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为核心。关键词分析显示,高频关键词有针灸、中药治疗、康复、临床疗效、活血化瘀等,成为目前研究热点;生活质量、针灸康复及安全性是未来研究趋势。结论 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研究领域发展良好,但影响力不足,针灸、中药治疗、康复及生活质量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归纳总结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研究现状及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中药Q-Marker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及CiteSpace 5.7.R5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经过筛选最终入选中文文献279篇、英文文献70篇。中、英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显示,刘昌孝是Q-Marker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能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分析显示,天津药物研究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是Q-Marker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机构间合作较多;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Q-Marker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质量标准、指纹图谱、质量控制、一测多评、网络药理学等相关领域。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化学物质组学结合现代分析技术辨识中药及复方、经典名方的Q-Marker,并用于质量控制是当前研究热点。中药Q-Marker的研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未来在蛋白、基因和信号通路层面辨识和验证Q-Marker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Citespace分析近20年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研究,探索和发现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相关文献,将其导入至Citespace中,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3 561篇文献。作者合作图谱共有546位作者被纳入,有51位核心作者,1个密切联系的团队。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共有195所机构被纳入,其中有37所机构发文量≥5篇。关键词图谱共有552个关键词被纳入,有13个高中心性关键词。[结论]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研究热点主要为中药复方及穴位贴敷的临床干预效果、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研究趋势为中医药治疗肺脾气虚型哮喘及中医药从调节免疫的角度防治哮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互联网新技术的成熟,区块链、互联网安全、追溯技术等逐渐受到关注。但在中药行业,区块链追溯及互联网安全应用方面尚缺乏比较成功的系统集成实施案例,主要原因在于存在实施成本高、技术门槛高、信息防伪难度大、区块链安全级别低等问题。从技术与应用集成研究角度出发,结合应用实例,从区块链安全的共识算法层面和加密防伪层面,对研究建立区块链安全的中药饮片质量追溯管理体系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提出基于Web 3.0架构体系的中药饮片质量追溯管理平台,为中药材种植及中药饮片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霞  田晓轩 《天津中医药》2022,39(9):1123-1130
[目的] 探索五灵脂相关研究领域近25年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方法] 本文以1996—2020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两大数据检索平台收录的五灵脂领域相关文献为对象,开展计量学分析,运用CiteSpace5.7.R2软件对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1 089篇,英文文献19篇。中文发文最高的作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蒋健,英文发文最高的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段金廒;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是五灵脂研究的重要机构,但各个科研机构间合作较少;关键词分析显示五灵脂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经方应用。“名医经验” “生蒲黄” “慢性盆腔炎”是突现强度最高的3个关键词。[结论] 图谱直观地展示了五灵脂药材的研究趋势,五灵脂的临床应用、复方配伍和名医经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对未来有关五灵脂的研究选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中医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其研究现状,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Knowledge Resources Database,CNKI)为检索数据源,以“中医药”“骨髓抑制”“虚劳”等为主题词,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章。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学分析,绘制关系型可视化图谱。结果 共纳入分析文献821篇,2000年至2020年,国内中医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至2014年间增长最快(年平均发文量达59.8篇);核心作者总发文量224篇(27.28%),未达核心作者群发文量的50%;共形成3个紧密合作的作者机构;中医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领域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骨髓抑制、中医药、临床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聚类图谱显示,所有关键词被聚类成9类: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症、非小细胞肺癌、中医治疗、中医药、临床研究、不良反应、中医证型、环磷酰胺;共16个关键词参与突现,其中近两年研究热点包括食管癌、乳腺癌及meta分析。结论 环磷酰胺诱导致骨髓抑制后免疫功能及分子机制变化、基于辨证论治的非药物疗法应用、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和高发肿瘤的对症治疗是我国中医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热点,高发癌症的最优化疗方案、融合非药物治疗的多种手段综合治疗、预防治疗是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将肺络研究领域2000年至2020年近20年所刊文献的演进历程集中地展现在直观的知识图谱中,以了解肺络研究领域的文献现状,并进一步发掘未来的研究热点与方向。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中肺络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年际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谱。结果 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为5篇,关键词聚类图谱主要聚为10类。除肺络以外,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络病理论、络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是近年来的主要研究主题,而从 “络病理论”范畴指导肺络研究,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结论 基于中医络病理论将络病思想充分延深至肺络研究领域,以建立完善的基于肺络理论防治肺系疾病的特色证治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医诊疗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CiteSpace客观展示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癌痛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前沿。方法 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收录的2000-01-01至2021-08-08中医药治疗癌痛研究相关中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相关科学知识图谱。结果 共1982篇中文文献、215篇英文文献纳入分析,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癌痛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作者普遍发文量较低,核心团队尚未形成,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核心学者为冯利教授;国内主要研究机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国外主要研究机构为美国的Mem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和韩国的庆熙大学,各机构间合作以地域聚集为主,跨地域的科研机构合作尚少;关键词聚类分析分别形成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肝癌与乳腺癌所致癌痛、中医护理和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在近几年来得到了显著关注。结论 中医药治疗是西医治疗的重要补充辅助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中医药治疗癌痛领域的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尚无突破性进展,“各自为政”的研究格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知识图谱,对国内关于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62-2021年60年间的关于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配伍文献,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该领域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761篇,发文量以2010-2018年为显著增长期。主要合作的研究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钟赣生,最大的作者合作团队是由柳海艳、钟赣生、修琳琳、刘佳、欧丽娜、王茜、陈绍红、李怡文等人合作的团队。研究热点有“甘草”、“海藻”、“反药组合”。结论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相关文章的发文量以2010年-2018年最多,近期关注度开始下降。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是连接多个研究机构的重要枢纽。“反药组合”出现最晚,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临床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应用应该进行合理配伍以降低其毒副作用,以发挥其最大效用。实验室研究是重要的基础研究环节,可以为临床反药配伍应用的选择提供参考。药材的不同品种、质量差异等因素影响“反药组合”的临床应用疗效及毒副作用,临床应选择疗效相对最好的品种、毒性相对最低的反药药材进行配伍组合,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近15年中医药数据挖掘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帮助研究者了解近15年中医药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以“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中医”和“中药”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限定时间范围为2005-2019年,使用Python的pandas数据分析包,对文献数据从发表年度趋势、研究机构、作者、期刊、关键词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得到有效文献共计1894篇,发表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4篇及以上的的作者为核心作者,载文量最多的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使用关联规则针对方剂进行用药规律研究等方面。结论 近年来,中医药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研究发展迅速,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结合科研需求,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中医药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立体化、多维度研究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